曼德拉山岩画群
曼德拉山岩画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德拉山岩画群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左旗,曼德拉山岩画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形状奇特的山脉,山上黑石嶙峋,岩脉蜿蜒,周围巨大的岩石皆成圆形,酷似陨石分布,一条崎岖小路不见尽头,这便是曼德拉山。蒙语曼德拉是汉语“升起来”的意思。专家考证,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阿拉善大地上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

曼德拉山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孟根苏木境内,距离苏木所在地西南14公里。曼德拉系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腾飞,在这里具有山势高峻之意。曼德拉最著名的是岩画。东西3公里、南北6公里的山地上,发现了4234幅岩画。这些岩画以其历史久远、雕刻精湛、图案逼真、古朴粗犷的特点被誉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这些岩画是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写照。岩画6000多幅,面积约18平方公里,属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制作。岩画的造型技法有凿刻、磨刻和线刻。画面内容为狩猎、放牧、战斗、-、日月星辰、寺庙建筑、舞蹈、竞技以及游乐等。岩画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形态、自然环境风貌。其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堪称我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

曼德拉山岩画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西南14公里境内的曼德拉山中,距旗府所在地210公里。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黑石嶙峋、岩石遍布的曼德拉山,在山中18平方公里内,分布有4000多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这些岩画是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写照,由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制作。

岩画的造型技法有凿刻、磨刻和线刻,画面内容为狩猎、放牧、战斗、-、日月星辰、寺庙建筑、舞蹈、竞技以及游乐等。岩画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形态、自然环境风貌。其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堪称中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中国著名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曾赞赏曼德拉山岩画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曼德拉山岩画经历了千百年风霜的洗礼保存至今,为了解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依据,可古人雕琢岩画的时间还一直不能确定。有关专家认为岩画的创作时间为远古到明清的各个历史期,跨度约有6000年左右。

曼德拉山岩画的色泽和水温水位资料推测,在若干年前,曼德拉山四周湖水环绕,水草丰盛。当时曾有许多游牧、狩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可寻的踪迹。这满山岩画,精湛生动的艺术图案、反映的就是这些民族部落的历史。岩画的造型技法各有不同,有凿刻、磨刻和线刻。岩画古朴粗犷,既刻划其所见,又抒其所想,颇得天真自然之美,达到了庄严中见活跃,方正中见变化的艺术效果。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形态、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其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堪称我国西北古代艺术画廊。曼德拉山岩画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美术史、社会发展史、民族史、畜牧史、文化史以及宗教,尤其是对研究我国西北各游牧部落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些作品是世界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

据史书记载,最早生活在阿拉善及巴丹吉林地区的民族是大月氐。大约远在战国初年。与月氐同时活动在这一地区的还有羌人。羌人战国时活动于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一带。到了秦代,他们得到更大的繁息。匈奴最初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的区域是漠南阴山及河套一带,匈奴人也长期控制着阿拉善及周围地区。根据这样的历史背景,岩画作者应是月氐人、羌人、匈奴人,西夏人也在其中。

曼德拉岩画反映了古代游牧民的生活,岩画中表现马匹、马镫、骑马、骑驼内容的作品,是青铜时代创作的。从考古资料看,马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不过,从岩画上还不能判断是家马还是野马。内蒙赤峰夏家店出土的骑马行猎图中才出现肯定的家马。这些出土虽然是发现于内蒙东部,可阿拉善岩画与之相比,也不会有太大的时间差距。

阿拉善曼德拉山岩画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自然环境、并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民族中形成的原始艺术作品。它是北方草原岩画的一部分,它同周围内蒙古岩画、河西走廊甚至新疆天山岩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它的研究可以揭开这一地区远古民族历史文化的面纱,寻找到现代文化的根源。

上一篇 策克口岸
上一篇 通湖草原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9624.html
阿拉善左旗周边景点
贺兰山广宗寺(南寺)
贺兰山广宗寺(南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宗寺藏名“丹吉楞”,俗称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境内,贺兰山西麓的一个山谷之中,距巴彦浩特镇东南23公里左右,该寺有6个属庙,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规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庙。由二十余座建筑群组成。其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富丽堂皇。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大经堂、黄楼寺等。其中供奉西藏第六世0-遗体宝塔的大殿称为“黄楼寺”。黄楼寺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其前部为81间,后部为49间,全部用黄、绿色琉璃瓦砌成,极为富丽。据说,在这座殿内,除西藏0六世遗体而外,还保存着飞天人像化石、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金佛、唐文成公主的宝剑等珍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腾格里沙漠月亮湖
腾格里沙漠月亮湖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在传统印象里,沙漠是生命的0,我们能想象的只是它的苍凉与磅礴!但这远远不是沙漠的全部——夕阳西下,那起伏的沙丘如金色的海浪,壮美而温柔;而蓝色的月亮湖,就像一颗夺目的裴翠,在苍茫大漠中熠熠生辉!有着6000万年历史的原生态湖泊——月亮湖,是世界上大漠中唯一自然的、完整的、酷似中国版图的湖泊。咸淡相间的湖水滋养着无数的鱼虾,成群的野鸭、灰鹤、红雁、鸳鸯在茂盛的芦苇丛中自由地游弋,就连那天使般美丽和公主般高贵的天鹅也对月亮湖的宁静情有独钟!它们纷纷来此搭建后宫,尽享天伦!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生态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腾格里沙漠腹地,离北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通湖草原
通湖草原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通湖位于阿拉善左旗腾格里苏木境内,是自然景观独特的沙漠湖盆地,腾格里沙漠旅游区和内蒙北稍子大漠渡假营寨就位于此。这里南与宁夏中卫县城及举世闻名的沙坡头隔沙相望,由中卫县城或沙坡头经迎水桥镇往北31公里,黑色路面直达通湖。通湖旅游区境内沙丘环抱,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新建的蒙古包群民族风情浓郁。前往旅游景区的道路两侧是人工治沙工程,气势宏伟;湖泊景区内芦花摇曳,野禽嬉戏;在草原景区内或骑马、或徒步、或骑骆驼让您领略草原人的风情;还可乘骆驼北行,深入沙漠腹地,目睹灌木林和人工绿洲,以及清溪河泉的神奇。旅游区开发的“沙漠猎豹”沙海冲浪的探险项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珠穆玛峰”。地质构造上属阿拉善地块,地貌形态缓和,主要为剥蚀低山残丘与山间凹地相间组成,第四纪沉积物普遍覆盖于地表,形成广泛分布的戈壁和沙漠。处阿拉善沙漠中心,气候干旱,流动沙丘占沙漠面积的83%,移动速度较小。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300米,最高的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