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常州天宁禅寺、史侯祠、常州戏楼群、史贻直墓、戚机厂旧址、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临清会馆、恒源畅厂旧址、李公朴旧居、观莲桥、舍头桥、吕思勉宅、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恽鸿仪宅、吕宫府、常州五洞桥、万缘桥、武进白龙庙,江苏省常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距市区约七公里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据说,这也是世界上公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面积约0.6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相传商朝末年,东夷奄君为躲避周王的攻打,带领部落南下,筑成挖壕固守数年,因四周都是护城河,好像淹在水里一样,故称淹城。淹城气势壮观,遗址有土墙三重,分为外城、内城、子城,各城均有护城河环绕,只在西面有一出口通道。外城呈椭圆形,周长约2.5公里,内城和子城都为方形。城内有淹君殿、跑马岗、甘露城、头墩、肚墩、脚墩、玉井、摇铃钟声、龙泉等古景点。城内外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位于溧阳市前马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西距宁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阳市区20公里,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新四军江南部队的指挥机构。1939年8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已赴延安,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增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制,统一领导第1、第2支队。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指挥部辖第2团、新6团、第4团、挺进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4
天宁禅寺坐落在常州延陵东路,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1982年3月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天宁禅寺始建於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2-655年),禅宗牛头禅初祖法融禅师,因山中僧人无食,来家乡常州募化斋粮时“筑室十余楹”为开山之始;天复年间(公元901-904年)维亢禅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禅师的旧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为“广福寺”,不久淮南节度史杨行密改名为“齐云寺”,并称维亢禅师为齐云长老;至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下诏书,命令全国各州郡都要建崇
中国史氏第一座大庙“史侯祠”位于江苏溧阳东郊埭头镇,始建于东汉初年,是为纪念东汉名将、溧阳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后多次被毁于天灾--,族人屡屡修复扩建;据记载至清光绪二十五年为第十五次修建,占地60亩,殿堂百余间,成为江南第一大祠。抗战时又遭日寇破坏,以后在此办起来埭头中学。2005年成立了“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恢复重建史侯祠。史崇后裔不甘祖先文化遗产的消失,集千万资金,择原址西侧,主动承担重建史侯祠的职责,于2007年12月开工兴建,2008年第一期工程完成,以后逐年增建,目前初
古戏台古戏楼,不仅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也记录着戏曲数百年的兴衰沉浮。历尽沧桑的古戏台,是一部沉甸甸的戏曲史,也是一座座戏曲博物馆。常州现存7座古戏楼,分别是万绥东岳庙戏楼、礼嘉戏楼、横林顺庄戏楼、西夏墅梅村戏楼、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杨氏家庭戏楼和横山桥白龙庙戏楼。万绥东岳庙戏楼是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2003年又原样整体修缮,戏楼座东朝西为砖木殿宇式结构,平面呈凸形,外形是大屋顶,正台屋面采用横梁架设向外延伸屋檐,梁椽起翘,高出屋面,发八角台顶。后台三间通阔14.5米,进深五檩4.
史贻直墓,今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溧城镇夏庄行政村徐角自然村,腾飞路北侧文靖园。史贻直,《清史稿·卷三百三·列传九十》有传。史贻直墓,《嘉庆溧阳县志·卷四·舆地志·墓》有载。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南巡,奏准先贤、先儒、名臣祠、墓三十九处,其中就包括“溧阳县大学士史贻直墓”。1999年4月21日,“史贻直墓”被溧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史贻直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延陵东路358号,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即戚机厂)高大的围墙内,矗立着一幢3层小洋房,戚机厂人称它“老三楼”,又叫民国办公楼,是1941年时由日寇所建。它与总成车间、联合剪冲机和道钉锻造机等老机器设备一起,合称为“戚机厂旧址”,见证了武进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民国办公楼位于现厂区东南侧,1941年日军所建,建成后日本的历任场长均在此楼办公,解放后称“老三楼”。建筑面积611.5平方米,红砖砌筑墙体,平面近似曲尺形,东南侧入口设计为扇形。主体为二层,东南侧三层。东、南两侧二层、三层窗口下方均设有若干方形射击孔洞,用以加强戒备。此外,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位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原为教会医院门诊大楼,于1933年7月1日为武进医院成立15周年而建,病房大楼动工时举行了奠基典礼,今奠基纪念碑仍存。今存楼屋一进,坐北朝南,呈凹字形,面宽五间,中间四层,两旁为东西厢楼,上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保存完好。整幢建筑中西合璧,美观大方,是常州最早的现代医院建筑遗存,是一院的标志性建筑。武进医院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1918年由常州地方各公团士绅商民与监理公会商妥办一长年医院,教会即派芮真儒医师,施密德宣教士,段产琛先生到常州筹划成立武进医院,芮真儒任院长兼医师,院址
临清会馆现位于市区青山路156号,老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临清会馆为一组中西式样结合的砖木建筑,建于1921年,时为江西临江、清江木商会馆。今存回字楼和朝东二层小楼各一幢,上下各五间,前后幢之间为天井,二楼有走廊贯通前后。该馆现保存完整,是我市仅存的木业会馆。2003年调整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08年公布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2008年1月进行大修。“临清木业公所”,亦称“临清会馆”。“临清”为江西省临江府和清江县的简称。临清会馆建成后
恒源畅厂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三堡街141号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内),北临京杭大运河。现存有办公室、老厂房等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346.375平方米。办公楼位于大门入口处,始建于1936年,抗日战争期间焚毁,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运河,面阔五间,前后三进。总宽21米,总进深45米,西侧另有宽1.58米的廊檐,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8平方米。第一进砖木结构,二层,进深10.6米,檐高6.7米,脊高9.8米,每间宽3.8米,东为楼梯间,宽1.46米。此进整体为江南民居风格,两坡屋面,硬山式,西部
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
观莲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县溧城镇常溧河上,距离溧阳城4.5公里,又称“昆仑桥”。据说清代乾隆年间修此桥时,河中满是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观莲桥”。清朝彭桂曾写诗赞扬该桥:“故园吾久别,此地到来稀。水暖鱼苗长,林荫燕子飞。乍维桥半艇,对掩竹间扇。-渔夫,持竿上钓矶。”此桥为老式石拱桥,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妄图狙击我军的进攻而多次企图炸毁此桥,但观莲桥在当地老百姓的保卫下,不屈的躯体始终屹立不倒。1998年,根据已故著名作家高晓声的名作《陈奂生上城》系列小说改编的八集电视连续剧《农民陈奂生》在昆仑桥上和桥畔拍摄
舍头桥地处江苏溧阳市埭头镇舍头村。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该桥建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662年),距离当时溧阳县城11公里。据当地百姓说,桥是用一只报恩的母鸡所吐的血来换钱,由上黄一带的石匠祖师们用当地的石头一锤一凿而建成。舍头桥全长30米,桥面宽约3米,上部用条石起拱,下部用石块筑墩,桥底用条石砌成反拱,支撑桥脚,南北桥面均为石级,且有条石护栏,称得上是石拱桥工艺的精华,该桥目前是溧阳市唯一幸存的三孔石拱桥。是溧阳市3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根据溧阳市人民--(溧政发〔2004〕84号)关于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的通知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号。吕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进,每进中间设有天井、花坛。,给人以古朴典雅、书香溢斋的氛围。故居1937年登记时,产权人为"吕诚之"(诚之为吕思勉字;),占地面积共2.058亩,南临十子街,北、西两面均邻民居,东侧是局前街街道办事处。东距晋陵中路不到50米。吕思勉父亲曾把东宅房屋典当给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才由吕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间)曾驻军。吕思勉于1952年5月31日呈文常州市政府民政科,因房屋敝坏,要求发还。文中有"惟此屋年龄已近百年,本非良好建筑"等语,由此可
阳湖县城隍庙戏楼位于市区青果巷东首原新坊桥小学,戏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光绪二十二年(1896)对戏楼进行修缮。2013年重修。戏楼坐南朝北直对阳湖县城隍庙大殿(1998年被拆除)。戏楼为歇山顶二层木结构,下层由麻石方柱四根支撑,内外三面皆有木雕。台口呈“凸”字形,柱头梁架有斗拱承托,布置华丽。上屋后台为子楼三间,下层作出入口,有砖雕门框“歌舞”、“升平”题额各一方。古戏楼屋脊一对鱼龙和一对青龙,栩栩如生。刻于光绪二十二年的《阳湖县增修城隍庙记》石碑,嵌于戏台楼下东墙,上载“戏楼特高,春秋致祭,作乐以娱神。复取古今忠孝节
恽鸿仪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朝北,成凸字形,有东、中、西三路,占地约7000平方米,是青果巷街区内比较大的民居住宅。建筑群平面略呈凸字形,相传有房屋108间,砖木结构,均为硬山顶平房,由东侧、正中、西侧三部分组成,中间分别由夹弄和内走廊相隔,东侧厢房处于广敷义塾建筑后面,前后共3进。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宫故居位于常州市前北岸64号。故居原建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市有关部门对其在原基址上并用原旧料(大部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翻建复原。现故居坐北朝南,前后共5进,硬山式砖木结构。头进门厅,面阔6楹6间,前檐下1楹筑成沿廊;二进大厅,面阔6楹6间,前后檐木椽叠涩超檐;三进属独立庭院,楼前砌高墙,中开院门。主楼高二层,面阔7楹7间(东西两侧为小间),楼前为方形天井,天井的东西两侧各建有面阔5楹3间的二层厢楼,厢楼与主楼紧连,北端有木梯,上下通达主楼,楼群下层及院墙处均构筑有沿廊,回廊互通;四进面阔9楹5间,其
五洞桥位于常州武进区前黄镇寨桥坊东村。该河段由三座拱桥连接在一起的,历史上曾是一座五孔拱桥,一座高桥,高桥桥洞为高度9米,是西乡(指湟里镇,指前镇,儒林镇)农民收获的大米,用木船载运前往江南四大米市之一的无锡吴桥参与交易的必经桥洞和唯一通道,船舶的桅杆是不用落下蓬蒿落布的,该高桥在70年代中期因桥梁失修而拆除,被当时的武进县桥梁工程队建成了现在的水泥石拱桥,可惜了。想到老家金坛指前、儒林的大米,在明清时期曾通过这里运到无锡的米市,有些感慨我们祖先的不容易。五洞桥为常州与宜兴的界桥,由三座拱桥连体组成,除了五孔石拱桥,还有两座水泥双曲拱
万缘桥位于大运河与老孟河交汇处,应该是常州最原生态的古桥。当你徜徉在古镇奔牛的老街上,眼望那高高的古桥,你会为常州先民高超的建桥技艺和完美的设计理念而惊叹。万缘桥距大运河仅30米,它跨越千年老孟河,桥呈东西向;站在万缘桥上只见大运河上百舸争流,老孟河似丁字的一竖,两条“水龙”在这里欢聚,气势很是壮观。万缘桥,我要为你歌唱,千年古镇因你而灵动,大运河因你而留下永恒的记忆;虽因岁月的冲洗和战争的破坏,万缘桥已现苍老之态,但今天它仍是古镇的要道“隘口”,它仍在为常州的子孙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万缘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据奔牛镇居民世代相传,始建年
白龙庙位于江苏常州、无锡交界,横山桥镇,始建于南朝陈代。它座北朝南,亭台楼阁,山环水抱,气势非凡,候鸟云集,四季花香鸟语,真可谓人间之佳境。白龙庙位于紫霞峰南坡,与大林寺隔岭相望,始建于宋绍兴年间,相传有项女误食仙桃而孕,含羞自尽,胎化白龙,因此建庙奉祀,供奉白龙娘娘。清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玉皇大殿、东岳殿、十王殿、圣母殿、接官厅、欢楼等主要建筑,有屋百楹。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