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省景德镇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浮梁古县衙、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流槎彭氏古祠、戴村上房、中房祠堂、洺口高阳祠、南窑遗址、丰源元代瓷窑址、窑上明代青花瓷窑址、高岸岭遗址、饶娥祠址、九林墓画、廷鸾公祠、涌山洞遗址、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乐平革命烈士纪念塔、浮梁古城、景德镇观音阁、珠山明清御窑遗址、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龙珠阁,江西省景德镇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浮梁古县衙
浮梁古县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西东北部,距景德镇市仅8公里。浮梁,孕育了蜚声中外的瓷都景德镇;浮梁,一个让您在人文与自然组合中流连忘返的地方;千年积淀,浮梁古县衙一路耀眼生辉!古县衙景区内有保存完好的五品古县衙、宋代佛塔—红塔、有气势宏伟的古城门楼、堪称世界一绝的历史文化长廊、正在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千年瓷坛、体现喜庆浪漫爱情的千禧良缘广场、凸显陶瓷精品的魁星阁、明清官窑(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大瓷商》拍基地)、浮梁茶馆、中国最古老的天文计时仪器—土圭、圭表、日晷以及千年古井—汤公井、正在规划建设的休闲胜地韵琴湖和浓缩宗教文化的西塔寺..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
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心地带的珠山中路。元代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珠山设浮梁瓷局,负责为皇家监造御用瓷。皇帝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将浮梁瓷局改建为御厂,宫廷瓷器开始注明皇帝的年款。清代康熙年间御厂改称御窑厂,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绵延近七百年。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由于御窑厂的特权所在,历来荟萃着景德镇的陶艺精英和能工巧匠。它虽然专为皇帝烧制瓷器,而客观上则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瓷文化的奇珍异宝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
流槎彭氏古祠
流槎彭氏古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流槎彭氏古祠彭氏宗祠位于涌山镇流槎村东北面,村内集中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古祠前有车溪河流过,后倚青山,青山绿水,风景优美,它汇集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物,成为乐平市远近闻名的古祠建筑之一。古祠坐西朝东,东面为一大门,两侧有4栋小门。大门口的墙壁以巨大花岗岩砌成人,据老人说,此石为日本贡品——上雕各种国家及人像。墙壁上方石雕《彭氏宗祠》及双龙抢宝,格外耀眼。从西南面小门入祠内,迎面可以看到祠内古戏台,戏台上柱子及悬梁上全部都雕刻了古代戏曲中的人物,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爬上戏台,如亲临古战场。站在戏台上向下俯视,中间有—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名口镇戴村曾是古老的乐安县旧县址。历史悠久,古有“银麓朝云,洎口秋月,葛峰远峰,单埠翠屏,石痕仙迹,瑶渡禅祠,东楼琴调,西塾书声”等自然人文景观,凸显出戴村的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上房祠堂坐落在中上村,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堂,顶楼分一楼、二楼、三楼,前堂与中堂之间的两旁长廊雕刻麒龙盘柱,各种精细古雕显得十分壮丽,中堂的建筑更是别出心裁,屋柱都是采用香樟木、香檀木、株木、楠木上等材料所建,柱大无比,实为气派,香樟木大梁两人都无法合围。后堂天井四周石柱和石碑雕刻精细,条理清晰,各种图案微妙微肖。祠堂整体建设,工程浩大,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洺口高阳祠
洺口高阳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洺口高阳祠洺口高阳祠,是乐平市洺口镇名口村的许氏宗祠。该祠座落在名口村中央,坐北朝南,为庭院式平面格局。该祠于乾隆三年动工,乾隆十二年建竣。是为了纪念明洪武帝爱将高阳郡侯许瑷大将军而建造的。该祠的建筑规格是按“帝王宫殿”格式而仿造,由“楼坊、回廊、正堂、后堂、孝子祠、贞节祠”组成的古建筑群。其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楼阁庭院设计巧妙。藻井、斗拱装饰考究。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藻井顶棚彩绘壁画鲜艳如新。尤其是中堂屏壁,仍保留着先朝历代祖先功勋的赞词通文十余幅。特别是人工精心洗凿的四根巨壮硕大石质园柱及十根绿色大理石方柱,更叫人叹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南窑遗址
南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南窑村东北面。遗址的考古发掘获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是瓷都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对探索瓷都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技术源流、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而且把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是瓷都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9年,南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开放信息:开放接渡镇: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丰源元代瓷窑址
丰源元代瓷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源元代瓷窑址丰源古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5公里十里港乡丰源村灯盏山。1987年在勘察瓷土矿时发现,该窑址烧造时间较长,自宋至明,鼎盛时为元代,属青瓷窑,面积达50,000平方米,堆积层达2-3米。以烧造青、褐釉瓷为主,有少量黑釉器。器物有碗、盘、高足杯、盏、碟和罐等。采用印花装饰,有菊花,莲瓣花、缠枝叶花、铜钱花等。器物胎釉肥厚,瓷质纯细。匣钵多呈圆桶状。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窑上明代青花瓷窑址
窑上明代青花瓷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上青花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公里接渡镇窑上、窑下和华家村。乐平县志记载为明代嘉靖青花瓷窑,民间传说当时有18座大窑,1962年调查时尚存5座窑包。1982年复查时仅在窑上村见到2座。窑址分布在乐安江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产品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等民间日用器皿。青花彩绘有人物、动物、花卉、庭院和八卦铜钱,变形梵文等纹样。碗心多写:“福”、“寿”、“善”、“光”、“高贵佳器”、“玉堂佳器”、“永靖镇造”、“南溪”及“大明年造”等款名。胎质有粗有细,粗胎质地较厚重,釉汁青灰色,青花较淡;细胎质地白而薄,釉色晶莹、色调明朗。此外,也有少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高岸岭遗址
高岸岭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岸岭遗址,位于乐平市东南30公里鸬鹚乡韩家村高岸岭山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9年3月首次发现,同年12月在遗址东北处开掘两个探方进行试探性发掘、出土的器物有:石器有刀、镞、凿等,均系磨制。其中石刀可分马鞍形,半月形和三角形。陶器有罐、杯、壶、碗、盘、鼎、鬲和网坠等,分手制和轮制二种。以罐居多,普遍带蝶形纽和高领颈。硬陶以叶脉纹、云雷纹见多,回字纹、绳纹、方格纹、编席纹、曲折纹、米锦纹少许。软陶也以叶脉纹为主,次为方格纹和附加堆纹。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和花纹上看,与我省清江县吴城文化遗址出土器物相似。该遗址尚为赣东北地区首次发掘,根据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饶娥祠址
饶娥祠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饶娥祠,又名饶娥庙、娘娘庙,位于乐平市区偏南18公里泪滩村东侧。祠长十丈、宽三丈,坐西朝东,面临乐安江,东濒虎山潭。是祭祠唐朝孝女饶娥的庙宇。祠内设有饶娥娘娘神位。祠前有一罕见古桂,树大叶茂,金桂飘香,人称:“娘娘伞。”祠前原有一方高丈二的六方七级石塔、钓鱼台、十八罗汉古迹。祠现仅存三丈见方的前半截遗址。神钟、石塔毁于1966年,仍可见遗物、遗迹。相传唐宝应王寅年(762年),有位14岁的农户闺女饶娥,常织葛,性格懿静,深为乡亲喜欢。有一天,其父饶绩去对岸伐樵,因狂风骇浪把船颠翻,溺水身亡。饶娥闻汛,悲痛万分,在江边滩上痛哭号泣三昼夜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九林墓画
九林墓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林墓画位于乐平市礼林镇铺里村石榴花兴山北麓,距市区25公里。四周松柏环抱,群山起舞,墓前紧依100米地带的勤俭水库,水库以东是乐洄公路。该墓于1987年4月发现被盗,12月由省、市考古人员一同进行了清理。据考证是南宋枢密副使-中夫妇合葬墓。该墓坐西朝东,偏东15度,男右女左属宋代彩色壁画夫妻合葬墓。男墓室长3.2米、宽1.4米、高1.15米。女墓室长2.75米、宽0.9米、高0.9米。两室共一坟仓,两墓室内之中用麻石分开,其中点留有窗洞。墓四周用厚砖叠砌,砖长1-2米、宽0.31米、高0.29米。墓四周之外又有平砖横砌,呈半弧圆形,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廷鸾公祠
廷鸾公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廷鸾公祠位于距乐平市区30公里的众埠镇楼前村马廷鸾故里,建设面积200余亩,内置了马氏先贤牌位及部分遗物。该祠是为纪念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而建。马廷鸾是乐平楼前村人,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工于文词,骈体文尤为工整,曾是两代帝王的词臣(起草诏书等文稿)。他为官清正廉洁,重视人才存拔,关心人民疾苦,对0佞-疾恶如仇,对朝廷对国家对民族矢志忠诚。晚年辞官隐居故乡著书,教子热心公益。其次子马端临在我国史学史上建树颇丰,所撰《文献通考》乃史学巨制。乐平之“洪公气节,马氏文章”后者即此。马廷鸾之后裔现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涌山洞遗址
涌山洞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涌山洞遗址位于乐平市北33公里的涌山镇涌山山腰部岩洞内。洞内高9米,宽15米,长约200米。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进行考察发现,洞口附近堆积物分四层,在第三层0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石英质石制品,其中一件人工痕迹清楚,伴出的动物化石有豪猪、黑鼠、剑齿象、犀牛、水牛、羊、水鹿等。经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涌山洞遗址发现的化石属华南中更新时期的动物化石。涌山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距今约10万年。动物化石原件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遗址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即市区乐平市政协所在地。乐平是赣东北苏区的门户,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扩大革0据地,1930年8月20日,在方志敏同志率领下,红军一举解放了乐平城,从此,乐平的革0据地迅速扩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实现全县一片红,县、区、乡、村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革0据地得以壮大和巩固。1930年9月,赣东北委在加紧巩固弋阳、横峰、德兴县苏区根据地的同时,为更好开辟景德镇、鄱阳等地革0据地,进而向都昌、彭泽、湖口等地挺进,于9月10日赣东北特委由弋阳经众埠街迁来乐平县城,驻扎在乐平镇东大街周家巷口左侧大豪绅汪老伍家,当时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乐平革命烈士纪念塔
乐平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在乐平市区东部登高山顶峰,1959年9月落成。坐东朝西,塔高十五米,塔基呈正方形,长宽各十五米。塔身正面题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纪念塔周围栏杆环抱,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登高山遍植松柏,西麓竖一“浩气长存”牌坊。由坊门而入,登一百九十级水泥阶梯至塔基。每逢清明节,干部、工人、师生和解放军指战员,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缅怀先烈,敬献花圈。在烈士纪念塔下,1976年兴建一座烈士纪念馆,翌年8月1日揭幕开馆。该馆保存完好的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文物有苏维埃政府的文告、印章、货币、武器和烈士名册、照片、遗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浮梁古城
浮梁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梁古城位于景德镇市郊,距离景德镇市区8公里。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是历代浮梁县治之所在。全城布局形似八卦,城墙全长20余里,高1.6丈,宽丈许。景德镇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充分体现了浮梁古城瓷茶文化源远流长。颜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佛印、范仲淹、杨万里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为浮梁的山水与文化而折腰。浮梁古城内有全国唯一的五品古县衙和宋代佛塔——红塔;有气势宏伟的古城门楼、堪称世界一绝的历史文化长廊、正在申报世界纪录的千年瓷坛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
景德镇观音阁
景德镇观音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阁,距市中心龙珠阁约3公里,处在昌江河上游。与旸府山下的旸府滩村隔江相望。景德镇的别称“陶阳十三里”就是以这里为起点,即“上到观音阁,下至小港咀”,是为古代景德镇城区的最北端。此处背山临江,山上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江中水秀如碧、青山倒映。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题绘的佳境。观音阁,就其位置来说,它建在石埭山的层崖间,是景德镇的南北通衢,又是地势险要的关隘。距有关资料介绍,从浮梁县旧县治(今浮梁古县衙一带)到景德镇,有长约20华里用石板铺成的“官道”。城外有一小石桥,过桥即为城门,上有石板刻字曰“江南雄镇”。城门东依石埭山、西临昌江水,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
珠山明清御窑遗址
珠山明清御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御窑厂也称“御窑国家遗址公园”。该遗址地下遗存极为丰富,所产瓷器称“官窑器”。已出土元代官窑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各类器皿,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共同记忆。在市政府大门的五米处,尚有石井一口,它是明御厂遗址留下来唯一的地面遗物。现已发掘多处元明清官窑遗址,里面值得看的还是景德镇博物馆,御窑厂本来是专做官窑瓷器的,现在只剩下一个很小的遗址,里面的博物馆陈列了一些景德镇从古至今的历史,制陶的工艺顺序瓷器品种,釉的分类和历史,对于了解景德镇这个千年文化瓷都有很大帮助。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首选景区,在这里深切体会到瓷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景德镇市瓷都大道古窑路1号(伊龙大酒店旁),景德镇著名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景区距机场、高速路口、火车站车程均在十分钟左右,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首选景区,可让您深切体会到瓷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
龙珠阁
龙珠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珠阁为文化旅游景点。珠山自古就是景德镇的象征。建在珠山之巅的“龙珠阁”,自唐代兴建以来,几经兴毁。现在重修的龙珠阁红墙黄瓦,重檐飞翘,秀丽端庄,气势恢宏。明、清王朝曾在此设立御窑厂,并派督陶官距此坐镇,监造皇宫用瓷。该阁遂成为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后逐渐衍化成景德镇的标志性建筑。阁内陈列了明清官窑复原模型和被评为全国十大文物精品系列展的明极盛时期出土官窑瓷器展。龙珠阁1990年重建,采用明四暗七的结构,阁内珍藏有大批官瓷珍品及官窑史料,对景德镇官窑器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价值。现阁内陈列了青花釉里红万件花瓶、明正统官窑巨型龙缸及珠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