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中共信南县委成立遗址、梅子山百盛塔、上窖保卫战遗址、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兴国通慧寺、乌桕坝李氏宗祠、会昌清凉寺、雅溪、崇义云隐寺、石城西竺寺、安远东源寺、会昌翠竹寺、于都昌灵寺、于都碧玉寺、宁都永宁寺、龙南乌石围、石城普照寺、兴国普惠寺、赣州文庙,江西省赣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中共信南县委成立遗址年代为1936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内半村石示子下。2018年12月4日,中共信南县委成立遗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社迳乡:社迳乡地处全南县最北端,周边与广东南雄、信丰县崇仙乡、本县陂头镇、龙下乡接壤,既是黄田江和桃江两大水系的交汇处,也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区域,距县城65公里。2001年撤并乡(镇)由原来的上江乡和社迳乡合并为社迳乡。现全乡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6万亩,耕地
梅子山百盛塔为文化旅游景点。梅子山百盛塔位于县城北侧,海拔327米,面积0.5平方公里。清代山上多梅树得名。民国时期,山上树木砍伐殆尽,变成芒草山。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将梅子山列为风景区进行绿化美化,制定保护措施。70年代,梅子山已经松杉茂密,碧翠葱茏,成为县城一大景观。1987年建烈士纪念碑和登山阶梯。1985年建起6座飞檐翘角的古式观景亭台。2003年,在其显要位置又建成气势雄伟,灯彩华丽的建县百年纪念宝塔—“百盛塔”,为县城标志性建筑。亭台掩映,宝塔生辉,景色秀丽。晨昏时光,假日闲暇,游人纷至沓来,登高眺望,桃江如带,山城似画,美
上窖保卫战遗址年代为1948年,位于全南县龙源坝镇上窑村永盛围。2018年12月4日,上窖保卫战遗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东、南、西、北四面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高度3米。龙源坝镇:龙源坝镇位于全南县北部,距县城30公里,与广东省始兴县澄江镇、广东省南雄市主田镇、江头镇交界。2001年底由原龙源坝乡和寨下乡在合并而成,辖8个行政村,113个村小组,国土面积262.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40亩,林地15.63万亩。依托广东东莞大朗针织产业,自2006年
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年代为1931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江口村。2018年12月4日,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6米至路,北面外墙向外延伸6.5米至民房,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3米至山坡。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江口村:江口村……江口村详细信息++
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年代为1937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塔下村塘尾袁氏祠堂(也称光裕堂)。2018年12月4日,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5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7.4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东面外墙向外延伸9.2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塔下村:塔下村……塔下村详细信息++
江西赣州市兴国县通慧寺位于赣南兴国县高兴镇境内,距离县城7公里,全寺均隐身于通天岩内,寺内神龛、神台、香案、供桌都是依山凿成。通慧寺相传始建于南宋末年,文天祥率宋军撤往广东时,将一些难以带走的将士遗孤留在岩洞里,建了这座寺庙掩护他们。清代著名史学家张尚瑗先生登临通慧寺,遥望群峰突起的宝石仙境,捻指细数,得峰数36座,欣然在石壁上题下“对嵩岩”三个大字,嵩者,数目36也。联系人:钟坚祥电话:5110066地址: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高多村
乌桕坝李氏宗祠位于江西全南县乌桕坝乡,与乡政府仅有一墙之隔。我们走近宗祠的一个侧门,一位李姓老人开锁后热情地引我们入内,只见正门紧闭,一根硕大的“撑门杠”横插在大门中间。我们打开大门,走到门坪处,从外往里观看。这座“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外形与结构均为龙南、全南、定南县三县褚祠之冠。整座祠堂分上、中、下三厅,内有两个天井,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祠堂两侧墙上雕有伸出屋檐的龙头。左右侧门分别有篆体“宗亲”、“居祥”四字。正门前竖起两根四方型石柱,每柱一联,上联为“历明室清代以来绍述伯阳数典不忘柱史”;下
会昌清凉禅寺,原名南禅寺,在县城南大街,志载始建于宋代,距今六百余年,文革期间夷为平地,改作他用,高楼林立,圣地匿迹。一九九三年,移地东郊茶果山,九五年大雄宝殿落成前夕,申报更名为清凉禅寺,近十年来相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斋堂、僧寮、客房、放生池、菩提桥等,建筑面积万余平米,整座寺院松林掩影、曲径幽深。尚待筹建的有藏经楼、罗汉堂、入山公路的硬化等,正在逐年的计划中。常住僧俗18人,皆以念佛为日课,间或应酬少许祛事,和合共处,乐守清贫。会昌县清凉寺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山脚下
古迹的魅力——雅溪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在公元1885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总占地面积为1010平方米。其中,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用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而甘甜的水井,围屋可攻能守,大门左侧原
江西赣南崇义阳岭云隐寺,位于赣南第一峰齐云峰(海拔2061.3米)之北海拔1905米处,寺距离崇义县城南郊3公里,距离赣州市72公里。阳岭是集原始森林、天然飞瀑、溪湖、山寺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赣南离城市最近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园内峰峦叠嶂,古木参天,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珍禽异兽咸集。天然氧吧、云海、奇石、雨林、杜鹃、竹海是“阳岭六绝”,阳岭保持了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风貌,堪称“江南绿色宝库”。客家文化、竹文化、寿文化融合其间,自然与人文合璧,璀璨夺目。寺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开山大
西竺寺位于城西二公里处的西华山山顶,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两华山又名乌石嶂,周匝绵亘约五公里,幽泉怪石,所在多有。这里经常云遮雾绕,昔时古松参天,气象万千,著名的琴江八境“乌嶂松云。就是这里。今古树不存,然新松葱郁,壮丽犹在。如今山顶建起电视差转台,又添景致。西华山主峰海拔573米,“登眺时,佳气盈城,众山若螺,大江之流,净如匹练。每遇云起,由麓及巅,笼照万象。”(清道光四年编《石城县志》)环顾远处,尽领略“环县皆山,山多石,耸峙如城”县名的来由。西华山南麓的五龙岩还有著名的琴江八境之一的“龙岩瀑布。,岩上瀑布高数丈,泻
东源禅寺,原名五里街观音堂,始建于明朝万年历间,迄今四百多年。该堂明末清初因兵乱被毁,后由一尼领众修复一小庙。相传该堂主座观音,内宿一尼,衲衣苦修,终年托钵,日中一食。有年大旱,该堂蚊虫成群,尼手持破扇,四处拂扫,口念“扇子送慈风,吹蚊到空中,观音洒甘露,蚊虫往西方”,顷刻,蚊虫嗡拥而出。此后,世人称该尼为慈姑,故民间相传∶“五里观音,普渡众生,百姓有愿,心诚则灵。”西元一九九二年秋,在信众的迫切要求下,由善信郭福善、李文星、王圣德、叶全坤发起,后有在家佛弟子唐世宗、王有金、胡细英、黄来秀、叶喜添等人参加,并组成以王有金为首的九人理事
翠竹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县富尾老庙下,翠竹寺香火旺盛,不少信徒都给香油钱。庙会每年大年初一,岚山岭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游客,爆竹声声烟锁寺,红花绿树喜盈盈。旧时的会昌庙会,其场面之隆重前所未有。赣州、宁都、瑞金、兴国、于都、寻乌、安远及福建武平、广东梅县等地的客家百姓,都闻讯赶来。县城内更是盛装庆典,不仅县城各商号、店铺、客栈各业早早做好准备,而且乡下的男女老少都纷纷涌向县城观礼。从七月初五日起,逛庙会的人便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七月初六,人们进入县城南门开始活动,人们高擎万民伞和功德幡,各色彩旗迎风招展。整个队伍长达近百米,吹吹
昌灵寺远近闻名,灵光宝气,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气势辉煌。昌灵寺历史久远,原名玉佛寺,国内外知名高僧,原广东南华寺永昌和尚,1993年曾在此结庐筑室,指点称道,为纪念永昌和尚及该寺的灵气,特改名为昌灵寺。2002年昌灵寺再次扩建时,有麂子跪地拜殿、无人但闻木鱼声、佛光映山、旱地得水等桩桩奇象发生。于都县昌灵寺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禾丰镇库心村
于都县碧玉寺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利村电话:0797--6201113
永宁寺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南面的水口塔旁。宁都自三国吴嘉禾五年建县以来,因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而成为江西省东南部的重镇,元、清时期曾设过直隶州,1949年前后也设过专区,据说,宁都的这些发展都是得益水口塔和永宁寺。宁都城东面,梅江河蜿蜒而过,流至城南一公里处,形成一深潭,传说是孽龙巢穴。孽龙作怪,引起洪水泛滥,淹没城池。邑人受高道指点,拟在潭中建塔,以镇孽龙,遂投以大量石块,但因孽龙用妖术将石块化得无影无踪,无法立椿奠基。这时,农夫叶柏捐出自家的聚宝盆装以石块投入潭中,始得堆石成山,在山上建起了水口塔,镇住孽龙。故水口塔又叫“镇妖塔”。
乌石围座落在杨村镇东水河边,因大门前左侧卧有一块很大的乌石头,故围屋取名为乌石围,又名盘石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迄今已390多年的乌石围,前方后半圆形,在众多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当中,可以说是独具特色,弥足珍贵。乌石围占地约4500平方米,围屋正面长约60米,至后围圆形底部约70米,围墙高约8米,分2—3层楼。围屋正面左右两角对称建有高达15米的方形炮楼,炮楼的四面墙上分布有许多-眼和炮洞,围屋坚固异常,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围屋共有3道门。大门设在围屋正面的中间,大门两边分别立有一只雕刻精美的石鼓,石鼓上边各刻有一只石狮,表示围屋内曾是官
普照禅寺位于县城西北20华里的如日山。如日山原名高寨,山顶原名高灵峰。后因传说山顶庵中有一玉牌(日晷)能随日而转,故而更名。该山地处石城与宁都交界处,其北、东、南三面属石城,分别为原琴江镇桐坪、丘坊和沙塅辖地,西面为宁都县田埠乡金钱辖地。高岭峰上古有佛寺,名高灵峰庵。清乾隆十年(1745)《石城县志》载:“高灵峰庵,城西二十余里高寨,明万历间僧性期开创,国朝(清,下同)康熙十七年(1678)僧寂俦重建,雍正九年(1731)僧照苏募新”。道光四年(1824)《石城县志》亦载:“城西二十余里高寨,明万历间僧性期赁桐坪白十三郎之基建造,国朝
普惠寺位于江西省兴国县城东南,唐中和二年(822年)始建,其后屡有兴废,至民国年间香火甚盛。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普惠寺举行瑜珈显密大会,兴国、于都两县僧尼百余人参加。次年宗仁法师在普惠寺举行恭迎藏经的0会。兴国、于都两县佛教徒及香客三千多人在普惠寺至瑶冈脑一路慢行,街道两旁店铺焚香秉烛,鞭炮不绝。县城市场还停售肉食三天。1956年,由德森法师资助,将普慧寺加以修葺。次年9月竣工时,法亮、振舟法师共同主持了修葺竣工及佛像开光法会。法亮法师,城冈乡东坑村人。出身贫寒,13岁开始吃斋,15岁出家,先后在县东震寺、赣州光孝寺、浙江普陀
介绍赣州文庙位于老城区的东南,现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立校址,属省级文保护单位。该文庙在唐代时曾为紫极观,到宋代又改为大中祥符宫,于皇佑年间创立县学。文庙原占地约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三组,采用平行轴线方式布局。目前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乾隆年间建造,均保存完好,主要有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阁、节孝祠等等,其中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高达15米,气势宏伟,带有显著的赣南特色。江西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