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殷墟、羑里城遗址、汤阴岳飞庙、西蒋村马氏庄园、汤阴扁鹊墓庙、安阳文峰塔、袁林、韩王庙与昼锦堂、林州文峰塔、二帝陵、黄华塔林、汤阴文庙大成殿、汤阴玄帝庙、创建三灵侯庙之碑、修定寺、四面佛造像碑、高阁寺、赵窑石佛、安阳灵山寺,河南省安阳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现国家主席-同志1996年6月1日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河南省委书
殷墟博物苑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得命名。殷墟博物苑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属于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博物苑“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殿宇高耸,朱墨雕彩;青铜礼器,古色古香;仿殷石雕,徐徐如生;花木扶疏,芳草萋萋。院内景色与苑东北的洹水河相映成趣,具有古代帝王宫殿的人
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城北2公里处,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发祥地。她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画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这里,“逆境发愤”、“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源于此地。羑里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安阳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千多年前,殷纣王忌惮周族的日益强盛,契机以蓄意谋反为由将西伯侯姬昌软禁于荒村羑里,也就是如今的羑里城。姬昌当时年虽年事已高,但在被困的七年中,仍以顽强的毅力将伏羲先天八卦演易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爻,完成了《周易》这部
汤阴岳飞故里“宋岳忠武王庙”,原名精忠庙,岳飞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时间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余平方米,六进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间。其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1963年12月,岳飞庙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后,经全面整修后重新开放。如今的岳飞庙建筑精湛,碑碣林立,史料翔实,陈列丰富,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博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汤阴岳飞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况庙坐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临街大门为精忠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
扁鹊墓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南8公里的伏道乡岗阳村北,现占地16200平方米,集墓冢与古建筑为一体。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据《史记》载:秦太医令李醯(xī)自知技不如扁鹊,使人伏于道旁而刺之。当地百姓将扁鹊遂葬积冢,于冢前立祠以纪念,故此地更名为伏道。扁鹊墓庙座北朝南,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雕塑14尊,碑刻数十通。扁鹊墓庙大体可分为两部分,西半部分为主体,由山门、阴阳桥、二门、大殿东西厢房、墓冢组成;东半部
河南安阳是一处拥有4千年悠远历史的古城,是殷都、邺都两古都的所在,也是历代才子辈出的地方。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的东北方,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的建筑因富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其特殊在于一反常规形制,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地宽敞,整体呈伞状形式上大而下小,在中国古塔中以及国内外为所罕见。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公元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增修。1772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袁林于1982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韩王庙又名韩忠献公庙,也称魏公祠。位于安阳老城内东南营街路北。庙建于宋,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大殿系清康熙三年(1664年)推官毛际可主持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两宫回銮。德宗匾其门曰:适时济物;慈禧太后匾曰:器博道闳。该殿为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覆盖,面宽3间,长10.8米,深9.6米,高7米,山墙厚0.5米,有4根上角石柱,柱高3.15米,额有花卉彩绘。殿前带月台,殿内塑有韩王像和童男童女两侍人像。大殿梁架为草栿造,斗拱为双下昂五彩斗拱,琉璃瓦沿边和中心点缀,庄重典雅。另有东西厢房各3间,长8米,深4米,高5米。庙
林州文峰塔位于河南省林州市龙湖·龙头山城市公园(又称龙凤山景区、龙头山),为平面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约20米。于清乾隆12年(1745)开始修建,经过一次续修,至道光17年(1837)完成。现在的文峰塔经解放后修葺后仍保持其原有建制,为平面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约20米。塔建在六边形石砌基础之上,上部为七层塔身。塔身一、三、五、七层向南、北设券门,其余各层则其它方向设门。由一层北侧塔门可进入塔室,原有木梯以登高远望,现已经封闭。每层三行砖砌檐口,顶部配有砖砌斗拱,结构简洁。仿起脊屋顶做法,上置葫芦型塔刹,现又后置避雷装置
颛顼帝喾陵文物景区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梁庄镇境内,紧临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修有通往景区的旅游专线。东距濮阳15公里,西距安阳90公里,南距新乡110公里,距郑州200公里,濮鹤高速从陵前穿过,属人文风景旅游区。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4000多年前上古时期“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园。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因地处黄河古道,清末逐渐被黄沙湮没。陵地古属东郡濮阳,1949年划入内黄县。1
黄华塔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七公里处的城郊乡黄华村,座落在黄华谷觉仁院,分上下两处塔林。黄华神苑,即黄华山或黄华谷,位于林虑山主峰中段东侧。清乾隆十七年(1752)《林县志》载:“野老云,每岁晚秋黄花(多为野菊花,花与华音谐)满谷,故名。”这里人文景观众多,佛塔耸峙,史传为佛门道教圣地。觉仁院始建于隋代,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千年道观王母祠气势宏伟,玉皇殿巧夺天工。黄华塔林有两处,即下塔林和上塔林,两处共有和尚墓塔十六座,系元、明、清建造,型制分别为石构喇嘛式和幢式塔,数量居豫北之冠。下塔林位于觉仁院西,存石塔七座,有幢
汤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元代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邢庸主持重建,成化五年(1469年)知县尚玑扩建,使该庙形成较大规模。民国时,曾于此设汤阴师范。1966年之后,庙内一些建筑被拆除和改建。于今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位于汤阴县城内,今文化街中部,现存汤阴县实验中学校园内。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是儒学内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中“孔子之谓集大成”。大成殿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面阔五间19.60米,进深三间16.20米。单檐歇山式屋顶,绿、黄两
汤阴县玄帝庙,位于汤阴县城东15公里菜园镇东街,北临汤河,东靠鹤台公路,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乾隆五十六年重修,现存山门、大殿、玉皇阁等十五间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据现存的碑文记载:“玉皇玄帝创自前明嘉靖……”,“大清乾隆五十六年重修”,原菜园东街小学曾使用。历经几百年沧桑,玄帝庙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是来汤阴旅游的人们经常观光游览之地。菜园镇:菜元镇位于县城东18公里处,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里。全镇共辖36个行政村,5.l万人,8.9万亩
创建三灵侯庙之碑时代:元地址:内黄县城关镇县人民医院内
介绍:位于安阳西北35公里处的清凉山村西侧,始建于北魏年间,因寺院内有一座形制独特的唐塔而闻名。整个寺院布局坐北朝南,有三重院落,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佛殿、二佛殿及铁瓦殿,四座大殿排列得错落有致。唐塔就在天王殿与铁瓦殿之间,是一座四方型是单檐亭阁砖塔,高约16米,外观朴素。塔身外壁刻满了各种雕饰,奇就奇在这些雕饰全部是用各种矩形、菱形、五边形、三角形等雕砖拼砌而成,内容既有佛教中的天王、力士、飞天等,又有道教中的真人、童子、侍女等,还有青龙白虎等民间传统图案。这种佛、道的大融合体现了唐代文化中外交融、兼收并畜的特点,是我国古代塔中的
四面佛造像碑位于汤阴县城东28公里的任固镇白龙村,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四面佛造像碑,是用一块巨大的青石四面雕刻佛的造像,碑通高2.7米,宽0.75~0.85米,佛像高1.85米,佛像左侧刻有题记“四面大象主汲郡功曹刘树枝侍□佛”。四面佛为释迦牟尼佛的站立造型:佛身穿通肩裟衣,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施“无畏印”,表示解除众生苦难。佛像的正面及东西两侧面背光上边饰火焰纹背光,向内浮雕19尊化佛;后面背光边饰火焰纹,中间浮雕8身昂首振臂,腾空而上的飞天像,内雕一周11尊化佛,基座四周三层
安阳高阁寺,原名大士阁,位于安阳老城内马号街原高阁寺小学(现为文源高中)后院内。因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又叫高阁寺。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高阁寺原是建在宋朝州廨内的飞仙台上。宋朝韩赟治相州时,曾扩建州廨。宋仁宗至和年间,魏公韩琦(就是老五中旁边韩王庙以及昼锦堂的主人)治相州时,益作亭堂园池。规模宏大,建筑壮观,曾有“雄于河北”之美誉。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第二子朱高燧封赵王。《明史》记载:“朱高燧恃宠,多不法,又与汉王高熙(明成祖之次子--笔者注)谋夺嫡,时时谮太子。”因此,几乎被明成祖杀掉。由于皇
赵窑石佛,位于汤阴县城南15公里的宜沟镇赵窑村北。198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石佛造像为白石质地,通高1.50米。佛的形象为“得道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足上,结禅定印;右手垂直向下,作降魔指地印,表明释迦牟尼在成佛前,经过无数磨难,降服了破坏修法的恶魔,终于得道成佛,这些只有大地之神才能作证。石佛沉静慈祥,法相庄严,衣纹流畅,栩栩如生。经河南省石刻艺术馆专家鉴定为宋代石刻。赵窑石佛原为崇宁寺内之造像,1984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佛象头部右侧稍残。崇宁寺旧有山门、大殿等,1947年毁于战乱
灵山寺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善应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北齐天保年间依山而建,寺院建筑均已损坏,仅存石窟,由于临近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门额上有大片削平岩石镌“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云:“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窟,髣像真容。至六年,“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方欲刊记金言,光流末季。但运感将移。暨乾明元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依准观洁,遂镂石板经传之。”后华严经偈赞和涅经品行。此摩崖题刻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