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上津古城、竹溪楚长城遗址风景旅游区、十堰龙泉寺旅游区(张湾龙泉寺)、关垭古长城、显圣殿、武当山紫霄宫、武当山玉虚宫、白龙洞遗址、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武当山金殿、南岩宫、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竹山楚长城遗址、竹山石佛寺、大晟庵箭楼、上庸古建筑、敖宗祠、下河庙汪氏宗祠、刘家老屋、冻青古建筑,湖北省十堰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上津古城
上津古城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津古城又称柳州城,在郧西县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镇,为明代城址。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分析,此城建于明嘉靖二至三年(1523-1524),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现城垣完整,城内建筑大部分为原貌。上津古城旅游风景区,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省漫川镇接壤,南临江汉流域,北枕秦岭山脉,古城座落于汉江支流金钱河下游东岸,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地理坐标北纬32811、东径110211,周长1236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城墙高约7米,呈梯形,为青砖砌成,设5个城门,高3米余,门内右侧有蹬道至城楼。城外有护城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竹溪楚长城遗址风景旅游区
竹溪楚长城遗址风景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长城遗址风景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鄂陕交界的竹溪县蒋家堰镇境内,以蒋家堰镇佛台管理区秋沟塘村关垭子为中心,绵延长度100余公里。楚长城遗址竹溪段,在起伏连绵的几百里山恋叠障中,依山势修筑,因地制宜,悬崖绝壁处凭天然险要而异,平坦处城墙雄立,有石处则石垒,无石处以土夯。蜿转盘旋在数百里的山脊上,宛若巨龙,气势宏伟。同时,用石灰粉、黄泥与洋桃涎掺和筑成的城墙,状若雕凿粗糙的汉白玉镶嵌而成,经千秋风霜,仍然坚硬如石,经专家考证,认为以此法筑城垒壁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迹。楚长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对研究楚长城起源,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
十堰龙泉寺旅游区(张湾龙泉寺)
十堰龙泉寺旅游区(张湾龙泉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花果方山龙泉洼,西距十堰市市区9公里处。旅游区占地面积600多亩,平均海拔300多米,山高林茂、云雾飘缈、清泉潺流、林木葱茏、花草馥郁、瓜果满园、景色宜人、气候冬暖夏凉。是距市区最近、规模最大的宗教文化、健身休闲、自然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区内有佛教古寺――龙泉寺,寺院一侧因有一数百年龙井而得名;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龙王殿、三圣殿、藏经阁、客堂、法堂、厢房、斋堂等佛教建筑。龙泉寺旅游区旅游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桃树、葡萄、梅子、核桃等各类果木丰富,四季花木繁茂,鸟类繁多;奇石、根雕、盆景随处可见,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
关垭古长城
关垭古长城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垭古长城为东周时所筑,距今已有2700年历史,世界最早的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东周与古庸国边界的军事防御工事,春秋时期又为秦楚两国边界的防御工事。楚长城遗址楚长城遗址关垭古长城遗址南起于鄂陕交界的竹溪县鄂坪乡梓桐垭,经蒋家堰镇关垭子,北至陕西省旬阳县铜钱关,沿着两省交界的崇山峻岭绵延180余公里。依山就势,或石砌或土夯,时断时续,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集山、寨、堡、城于一身的综合体。核心遗址位于竹溪蒋家堰镇关垭子两山夹峙、一线中通的一处险关隘口,遗址呈船形横跨在关口,首尾顺两边山势上翘,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150米,四周城墙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
显圣殿
显圣殿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显圣殿显圣殿位于房县城西12公里处的军店镇军马河口,相传怪人费长房在此显圣,殿因此得名。清乾隆年间创建,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重修。殿宇依山傍水,悬崖峭壁,巍然壮观。殿基为砖石结构,高约30米。砖雕走脊,飞檐筒瓦,有唐宋遗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后山之巅增修殿,房县桥上乡桃石山宇1间,名曰“金顶”。显圣殿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山上林木苍翠,四季长青。正殿是宫殿式建筑,两侧是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的两层楼房建筑,卷棚斗拱,各臻其妙,上下台阶相连,高低回廊可通,殿前石栏浮雕,上有哪吒闹海等神话故事,工艺精美,栩栩如生。清咸丰十一年(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武当山紫霄宫
武当山紫霄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
武当山玉虚宫
武当山玉虚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年间,国家“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在武当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庙观,而玉虚宫则是整个建筑群中最大的庙宇。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为此不禁发出“玉虚仿佛秦阿房”的赞叹。玉虚宫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主峰西北。全称玄天玉虚宫,因明清两代,此地常有军队扎营,故俗称老营宫。该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嘉靖三十一年(1552)维修。原为五进三路院落,东中西三院共建有宫门、龙虎殿、朝拜殿、年殿、父母殿、启圣殿、元君殿、无梁殿、望仙台、御花园及祠、堂、庙、坛、楼、阁等各种建筑二千二百余问;前后崇台迭砌,结构严谨;左右殿宇重重,楼台毗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
白龙洞遗址
白龙洞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洞古猿人遗址位于安家乡神雾岭。在洞内共发掘8枚猿人牙齿化石和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的牙齿、头角、骨骼化石,以及许多60万年前的打制石器。专家认定该遗址早于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秦岭南坡至长江北岸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文明在发掘整理方面的空白。2019年,白龙洞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
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况营村)。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况营村,1931年6月至12月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设于此。旧址原为大地主彭建彩和彭建基的老宅,始建于民国初期,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660平方米,建筑486平方米。1931年6月18日红三军进入房县,立即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于6月23日在况营村建立了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并设于此,内设政治部、办公室、秘书处、收发室、文印室、-库、医务室、警卫室等。辖营盘、莲花、况营、孙家湾、磨石沟五个乡苏维埃政府。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武当山金殿
武当山金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武当山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明朝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金顶景区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各朝代制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是无价之宝。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金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
南岩宫
南岩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岩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福寺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城南1.5公里,面积约5000平方米。1975年发掘面世,出土石器15件,磨制精细薄巧。经省专家鉴定,该遗址与“北京人”同期或稍晚。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
竹山楚长城遗址
竹山楚长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长城遗址位于大庙乡梭子沟、铁炉沟、李泗沟等三个村,据专家初步定为战国时七国中的秦国为防楚国进攻所建,遗址西从陕西安康市和平利县起,东到河南淅川县。大庙乡:湖北省竹山县大庙乡位于鄂陕交界,地处两省三县八乡镇结合部,双边群众毗邻而居,一脚跨两省,乡政府距离竹山县城101公里,距离旬阳县城77公里,自古就有朝秦暮楚的传说。全乡版土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2.1万亩,下辖12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13个乡直机关、总户数3575户、总人口13660人。大庙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渊源流长。秦楚古长……大庙乡详细信息++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
竹山石佛寺
竹山石佛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位于双台乡北星河上游茅塔寺村,为秦巴山区著名古刹,始建于光绪八年,由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会同竹山居士建造,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2000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竹山境内的佛家居士集资重新修复,并聘请襄阳鹿门寺主持释(上)本(下)觉法师为主持。恢复工作初具规模,寺内殿堂金碧辉煌,三尊大佛(如来佛、阿弥佗佛、药师佛)栩栩如生,金光灿烂,殿外设有钟鼓楼、念佛堂,居士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距竹山县城45公里,距十堰市120公里,是十堰境内唯一的一处佛教活动场所,每逢佛家活动纪念日,前来观光、上香拜佛的游客不下万人,香火旺盛。双台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
大晟庵箭楼
大晟庵箭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晟庵箭楼位于丹江口市土关垭镇银洞山村,清代建筑。由箭楼与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箭楼共四层,青砖砌筑,小布瓦顶,墙厚0.7米,墙面上,不规则分布着八个窗户和数十个箭孔;箭楼顶部中心梁上有“大明正德元年立”、“大清乾隆九年重修”等墨书铭文,以及红黑相间的太极图案。东西厢房为抬梁式木架结构,两侧硬山及前檐下均绘有图案。该建筑为研究武当山道教文化对周边建筑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以及防御性建筑的地域关系提供了依据。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
上庸古建筑
上庸古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庸古建筑位于竹山县上庸镇集镇西区。清代建筑,包括三盛院及黄州会馆。原位于竹山县田家镇两河村,2009年9月,为配合潘口电站建设,迁至现址。三盛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813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木结构,二进两天井,由前厅、中堂、后堂、厢房组成,硬山式,前后封檐墙,封檐板砖砌灰塑;墙体为青砖斗砌,清水墙;门窗上雕饰多种花纹。黄州会馆,又称黄州庙,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布局,面阔三间,通面阔15.4米,通进深32米,建筑面积492.8平方米,由前殿、天井厢房、后殿三部分组成;前厅、后殿明间两侧均为抬梁式结构,次间两侧为穿斗式梁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
敖宗祠
敖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敖宗祠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黄石头村,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384平方米,二进一天井院式布局。前厅、后堂(仅存基址)均面阔三间,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小灰瓦屋面。前厅大门有贴面式砖砌门楼,四柱三间。天井青石板铺成,四周有排水设施。该宗祠的嵴饰及半圆形山墙,很有地方特点,正立面装饰使用了大量的青花瓷镶贴及浮雕艺术,都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该宗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
下河庙汪氏宗祠
下河庙汪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宗祠位于郧西县马安镇下河庙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坐北朝南,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一进带厢房天井院式。通宽14.5米,总长18米,建筑面积261平方米。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梁架穿斗式,人字坡屋面,布小青瓦,屋嵴青瓦干摆,天井用青石板铺墁。前厅及后堂面阔均三间,天井两侧厢房面阔一间。前厅、后堂之间围墙正中各开有一个券顶小门。山墙均为人字封火山墙,用有“汪氏宗祠”铭文的薄砖清水斗砌。该宗祠是极具地方特色,也是我省现存祠堂类建筑不可多得的一个实例,是研究古代公共建筑形式的实物资料。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
刘家老屋
刘家老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老屋位于郧西县涧池乡军家河村,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平面矩形,对称布局,二进二天井带厢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灰砖斗砌清水墙体,单檐硬山顶,木结构架梁,屋面布小青瓦,屋嵴青瓦干摆,室内青砖铺地,天井青石板铺墁。正房面阔五间,后天井两侧厢房面阔二间。前厅大门平面为内凹八字式,次间设有石质花窗;中厅大门内凹,设石质门框,次间、稍间均安装石质花窗。后厅门、窗均为木质,雕饰人物故事及花鸟图。该建筑格局严谨,运用了较多的木雕、石刻技艺,是郧西县清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
冻青古建筑
冻青古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冻青古建筑位于郧县胡家营镇冻青沟村,清代建筑,包括庆畅园、娘娘庙及杨泗庙。庆畅园为硬山、灰砖青瓦木架结构二进式,由前房、天井、后堂组成;娘娘庙为硬山、重檐,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主要建筑,并列三间,墙壁上残留卷云神仙图案,下层为人行通道,类似过街楼形式;杨汜庙结构构造与民居相同,只是没有两侧的厢房,庙内保存两通道光时期功德碑。该建筑为研究清代聚落和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资料。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