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鄂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七窑山遗址、城塘城遗址、金盆垴遗址、梁子湖窑址、瓦窑咀窑址、和尚山遗址、彭楚藩烈士墓、鄂州凤凰台塔、吴家大湾遗址、庾亮楼、吴王城遗址、鄂州古灵泉寺、怡亭铭摩崖石刻、鄂州观音阁、文星塔、古寿井、张裕钊故居、鄂州贺龙军部旧址、柯坟山窑址、王仓屋窑址,湖北省鄂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七窑山遗址
七窑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窑山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周代遗址,位于鄂州市燕矶镇沙塘村,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左右,内涵丰富,地面采集到许多石器、陶器(片)。该城址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价值。(第五批)保护范围:东面至北纬30°22′01.83″、东经114°55′58.17″;西面至北纬30°22′02.22″、东经114°55′51.04″;南面至北纬30°21′58.87″、东经114°55′55″;北面至北纬30°22′03.91″、东经114°55′56.19″。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面向外20米至水塘西,西面至武钢球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城塘城遗址
城塘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塘城遗址位于鄂州市葛店镇白浒镇村东南700米,隋代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80米,东西宽约315米。东、南、西三面夯筑城垣,北面以观音山为屏障。城垣宽2-4·2米,残高0·5-2·5米。城内东南部曾暴露出土井和隋代砖室墓。据清《武昌县志》载,隋初县令羲士暄奉命修筑此城,开皇九年(613年)城废。(第三批)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
金盆垴遗址
金盆垴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盆垴遗址位于鄂州市太和镇谢埠村,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面积约4800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钺、锛、凿、铲和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有弦纹、戳印纹,器形有鼎、杯及纺轮等;属石家河文化。商周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绳纹、网格纹,器形有鬲、罐、瓮、豆等。(第三批)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
梁子湖窑址
梁子湖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子湖窑址位于鄂州市梁子镇公山北麓20米,唐-五代窑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曾试掘100平方米,发现1座窑炉,窑依山而筑,平面呈马蹄形,窑床、壁均经夯筑,炉内有经高温后形成的深色玻璃釉。采集有瓷壶、碗、盘、罐等残片。窑具有匣钵、带支钉垫圈和泥条垫圈。瓷片施青黄或灰黄色釉,有少量黑褐釉;露胎处可见灰白护胎釉。纹饰多饰于执壶柄上,先在胎上压印纹样,然后施釉;种类有斜方格纹、缨穗纹及执壶、团菊等图案。有的瓷碗底部刻有“全”、“吴”字样。(第二批)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
瓦窑咀窑址
瓦窑咀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咀窑址位于鄂州市凤凰办事处司徒村瓦窑咀,东汉、六朝窑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1·1米。发现2座圆形窑炉,底径约2·1米,炉壁厚5-8厘米。窑炉内采集有施黄褐色釉瓷碗和匣钵。窑炉周围采集有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褐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布纹、铜钱纹、棱形纹和划纹,器形有罐、钵、盆及筒瓦、板瓦等。(第二批)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和尚山遗址
和尚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尚山遗址位于鄂州市华容镇熊嘴村高老屋南50米,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采集有石斧、铲、锛、凿和陶片。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灰陶、黑陶亦占一定比例,有少量蛋壳彩陶;纹饰有弦纹、戳印纹;器形有高圈足杯、敛口盆、敛口钵、罐、折沿罐、鼎及器座、纺轮等。属屈家岭文化。(第二批)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
彭楚藩烈士墓
彭楚藩烈士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彭楚藩烈士墓位于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办事处西山灵泉寺后。彭楚藩(1884-1911),湖北鄂城人,近代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首义“三烈士”之一。曾参加日知会、共进会、文学社等革命团体。1911年9月被推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军事筹备员之一。1911年10月9日晚,与蒋翊武等商量起义时被捕,翌日牺牲。1934年迁葬于此。封土底径6.3米,高1.6米。墓前立碑及石柱架,墓后挡土墙嵌纪念碑。(第一批)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鄂州凤凰台塔
鄂州凤凰台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台塔位于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办事处凤凰路东侧。据《一统志》载,凤凰台在武昌(今鄂州)东虎头山,得名于三国时期。明万历初年,知县李有朋建塔于其上。八角五层楼阁式砖塔。塔前原有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凤台书院,咸丰初年毁于战火,民国重建,改城古凤鸣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1970年拆毁。(第一批)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吴家大湾遗址
吴家大湾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大湾遗址位于鄂州市-乡何桥村吴家大湾西北50米,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铲、锛和陶片。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有弦纹,器形有盆、罐、鼎等。属石家河文化。(第一批)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
庾亮楼
庾亮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庾亮楼在鄂州市城区古楼街北段,是古武昌十景之一。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是孙权称帝时皇城中的安乐宫之端门。西晋时刺史庾亮曾在楼上赏月。故名“庾亮楼”,简称“庾楼”,亦称“玩月楼”、“南楼”、“谯楼”。当时楼上有胡床一座,并置有响应环城之鼓。每天晨昏以鼓点敲更报时,故又称“鼓楼”、“古楼”。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明洪武初(公元1368年)知县戚元礼、谢叔宾修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知县熊登、邵遐龄两度重修。民国年间曾维修一次,有邑人闵孝荃题“鄂州南楼天下无”七字匾。庾楼南向,分上下二层。楼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吴王城遗址
吴王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王城,三国东吴都城。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来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吴王称号,同年阴历八月开始营建吴王城。孙权又取“以武而昌”之意,把鄂县改名“武昌”,故名武昌城。公元229年阴历四月,孙权在此称帝,又名吴大帝城。同年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派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成为东吴陪都(即西都)。太元二年四月,孙权卒,大臣诸葛恪挟天子当政,派人重修武昌宫殿,准备还都武昌,后因事变,迁都未果。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九月,末帝孙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建业,武昌再度成为孙吴首都,建业却成陪都。东吴统治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鄂州古灵泉寺
鄂州古灵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灵泉寺又名圆通寺、资福寺、西山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位于鄂州西山的青龙、白虎二山之间。是东晋高僧慧远所建,寺中有泉出崖穴间,因迎文殊像供奉于此,盛传泉中有灵光呈现,故名菩萨泉,又名灵泉,西山寺亦名古灵泉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据宋苏轼《菩萨泉铭》记,晋代陶侃在武昌任太守,后迁往广州,任刺史,在海上得“文殊师利”菩萨金像,送武昌(今鄂州)寒溪寺供。待陶侃迁往江州任刺史时,又想迎佛像到浔阳(今九江),却人力不能动,佛像托梦于慧远,说西山“清凉福地”,本是“清净乐土”。于是慧远在吴王避暑宫故基建西山寺,供奉文殊,并倡“净土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怡亭铭摩崖石刻
怡亭铭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鄂州市老城区小北门江边,矗立着一处巨崖,巨崖如小岛,上刻有被世人誉为“三绝”的“怡亭铭”,即“怡亭铭摩崖石刻”。该崖突兀江畔,旧名“观音崖”,因其形似猴状,人又称“猴子石”。它东望江心的龙蟠矶,西瞰西山脚下的钓鱼台,是鄂州城区沿江一带的三大“奇石景观”之一,论其名声和历史、艺术价值,则又在龙蟠矶和钓鱼台之上。说起怡亭铭摩崖石刻,先要提及“吴王散花滩”。公元221年,吴王孙权建都武昌。其实,观音阁崖处有不少逶迤起伏的石头延伸到江中,形成一座三面环水的小石岛,岛后是一片宽阔的沙滩池,泥土淤积,地势平旷。东吴靠水军立国,孙权常在此地检阅水军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鄂州观音阁
鄂州观音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鄂州市观音阁长24米,高14米,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霜,纵览长江。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狂涛巨澜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清人官文诗句),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的“龙蟠晓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笔。阁内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和纯阳楼。观澜亭上,俯瞰江流,胜景忧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贤,文章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文星塔
文星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星塔为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鄂州市中心南浦路与文星路交汇处。始建于明代,是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知县谌谦与教谕朱瓒为激励学子奋发读书所建,后废。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知县熊登看到文星塔渐渐颓废,于是易地在学宫南隅“距旧址六十步”处重建。解放后,历届政府又多次进行了维修。塔高约23.13米,共有5层,由塔座、塔身和塔尖三部份组成,塔座高2.25米,直径8米,基座边长7.5米,用条石垒砌而成。从塔座到塔顶均为八角形状。塔身为青砖木料飞檐式建筑,属八角攒尖顶式砖塔,高19.08米,每层间均有石阶十级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古寿井
古寿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寿井为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鄂州市区古楼街与十字街交汇处。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由县尉邹应博捐修,因井口置有四眼铁盘,故俗称“四眼井”。水井建成之日曾留下吉祥的祝辞:“后当有登高位、掇巍科、亭上寿者。”故后人又称之为“寿井”。元代至正年间,监邑达噜噶齐铁山(亦为观音阁的主持修建者)、知县王文贲又在井上建“寿井亭”。清末民初,因战火,亭废。该井曾为古鄂城“十景”之一。但自从用上自来水后,四眼井渐渐停用,并被垃圾杂物填埋。现在的“四眼井”是2004年鄂州市人民政府组织淘洗修复的。其“一井四眼”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张裕钊故居
张裕钊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裕钊故居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龙塘村,316省道从故居门前穿过,距鄂州市区约30公里,是鄂州市目前知名度最大的名人故居之一。故居遗址为上下两幢砖木结构普通民房,堂中设有天井、庭院,四周栽有梅、桂等树木。大门前立有六柱五间的贞节石质牌坊,立柱上刻有双象、对狮、麒麟等图案,张裕钊书法造诣精深,独创内圆外方雄奇峻拔的“张体”,因执教数十年,桃李盈门,学者甚众,其日本弟子宫岛咏士深得衣钵,归国后创办“善邻书院”,弘扬先师书法,1992年宫岛咏士再传弟子率团拜谒师尊故居。为便于后人的瞻仰、凭吊、缅怀,与鄂州市政府协商中日合资,在鄂州市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
鄂州贺龙军部旧址
鄂州贺龙军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贺龙军部旧址,是贺龙从任师长驻防鄂城到任军长期间的指挥机关。1927年3月,贺龙进驻鄂城;同年7月,贺龙从该处出发,赴南昌参加并指挥了南昌起义。其间,贺龙在鄂城开展工农革命运动。该旧址是贺龙任军长时唯一保存完整、有据可查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军部旧址。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鄂州市划拨200万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保护维修。2014年底,维修项目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为将该处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去年底,贺龙军部旧址布展工作开始。陈列展分五个部分:乡村少年,胸怀大志;投身革命,威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柯坟山窑址
柯坟山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柯坟山窑址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熊易村,宋代窑址。面积1.8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四周低,中部隆起,在周边发现有多处红烧土。其东为梁子湖湖汊,湖边经湖水冲洗暴露出大量残陶片,器形包括壶、罐、钵等,部分器物内外壁施褐黄釉。该窑址是鄂州保存较好的宋代窑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保护范围:东北面至北纬30°07′47.84″、东经114°35′47.77″;西北面至北纬30°07′47.82″、东经114°35′49.35″;东南面至北纬30°07′53.03″、东经114°35′45.80″;西南面至北纬30°07′53.02″、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
王仓屋窑址
王仓屋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仓屋窑址位于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中咀村,唐、五代窑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遗迹见有大量红烧土块,为窑炉痕迹,剖面呈“U”形,采集遗物主要为瓷器,亦有少量陶器。器形有带系罐、碗、壶、碟、钵、小狗模型等,陶器有罐,窑具有匣钵。瓷器胎壁较薄,器身施有浅绿、淡黄色釉,釉色光亮,纹饰仅见弦纹。该窑址为研究唐、五代陶瓷技术及工艺发展等,提供了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东北面至北纬30°34′57.18″、东经114°47′29.98″;西北面至北纬30°34′57.19″、东经114°47′28.22″;东南面至北纬30°34′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