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开平碉楼、立园、应溪古庙、小坪黄家祠、陈白沙墓、新地村天主堂遗址、陈垣故居、冯如故居、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紫花岗摩崖石刻、叱石山摩崖石刻、《大田洞摩崖石刻平瑶记》石刻、陈宜禧故居、新会白玉塔、新会石戏台、陈白沙祠、立轩宋公祠、德明祖祠、植亭陆公祠、阖邑书院,广东省江门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乐天楼(立园)林庐(马降龙)碉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
立园
立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园,位于开平塘口镇北义乡,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为11013.99平方米。它是塘口镇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回来兴建的,历时十年,民国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云眉立园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欧美建筑的西洋情调,将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微碉大观泮立楼泮立楼立园的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使人感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令人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
应溪古庙
应溪古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溪古庙:张姓人的特殊情怀田边村位于司前镇西北面,穿过村内小路,就是龙溪村。面临潭江应溪水,有一寺庙叫应溪古庙,是当地村民及众善信敬奉张王菩萨——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建成的。田边村民祭祀张飞的习俗至今已有200多年,寺庙常年香火鼎盛。初建时此庙叫张王庙,后因迁址扩建至龙溪村,改名为应溪古庙。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历史原因,古庙受到破坏。时至1996年,通过社会各界善长捐助和努力,使得应溪古庙原地重现。2013年,澳门乡亲张少芬女士秉遂其父张见明先生情系故里、造福桑梓的心愿,发扬爱国爱乡、热心慈善的传统美德,牵头慷慨解囊,捐资300多万元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小坪黄家祠
小坪黄家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坪村位于司前镇东南方,距离镇政府约1.78公里。黄家祠现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建筑上保存明末清初的特点,具有较重要的文物价值。黄家祠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维修。坐西北向东南,三路三进,通面阔19.2米,通进深41.7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后堂高6.8米。祠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卷尾龙船脊,筒板瓦屋面,青砖砌墙身,头门木匾额刻“黄家祠”,高台基,两侧有红砂岩石包台,门廊梁架雕刻精美。门厅有屏门挡中,两侧为耳室。耳室墙上还嵌有两碑,记载着乾隆及光绪两朝时重修祠堂的历史。司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陈白沙墓
陈白沙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白沙墓位于杜阮镇瑶村席帽山宝鸭丘。陈献章(白沙)逝世后,明正德辛巳仲冬(1521年10月)由其子景云建墓立碑。灰沙夯土构筑,坐北向南。墓面长20米,宽15米。1979年4月新会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江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3月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2003年确认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总保护面积1225平方米。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江门的白沙村,故世人多称之为陈白沙。初受学于吴与弼。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大洲村委会新地村,修建年代为1897年,损毁年代为1941—1942年期间。教堂遗址坐东向西,面朝大海,平面近长方形,长62.2米,宽42.8米,现存有山门、围墙、教堂墙基、柱础、水井及教堂附属建筑一座。拱形的山门和围墙基本保存原貌,在山门外以条石筑八级阶梯,围墙底部使用较规整的石块叠筑,上部为青砖砌筑花岗岩条石压顶。礼拜堂已被毁,仅存墙基和半月形圣坛。墙基及柱础石等建筑构件均为白色花岗岩石打制,质地较好。礼拜堂墙基平面近正方形,主殿东侧突出有一半圆形圣坛,直径4.56米,墙基残宽1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
陈垣故居
陈垣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垣故居位于新会县棠下镇石头村坑塘。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前有晒地,后有山岗。是一座砖木结构平房,一厅四房,有天井和伙房、杂物房。建筑面积124平方米。陈垣(1880━1971年),字授庵,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十四岁中秀才。后入博济医学院学习,曾与友人创办光华医学校、《时事画报》、《震旦日报》。1912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次年定居北京。致力教育和著述。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有《史讳举例》、《元西域人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冯如故居
冯如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如故居位于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建于清代,为青砖砌筑的平房,一房一廊半厅(另一半为别人居住),屋宽5.5米、进深9.5米,建筑面积52平方米,硬山式,瓦木顶盖。现保存完好。冯如(1883━1912年),恩平县人,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在此诞生,1894年随家人到美国三藩市谋生。1907年9月,在华侨集资支持下,在美国奥克兰市设厂研制飞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09年(宣统元年)9月制成第一架能够载人的动力飞机。在此基础上,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经历6次失败和挫折,克服资料贫乏、工厂火灾、资金奇缺等种种困难,终于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鹤山市宅梧镇靖村余氏大宗祠。硬山顶建筑。现仅存后楼。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中区纵队的西进部队与粤中地区人民武装合编而成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945年1月20日在宅梧宣布成立。司令员梁鸿钧、政治委员罗范群、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谢立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初建时下辖三个团,后发展为六个团1400多人。一团是直属主力团,随司令部行动。二团驻鹤山,三团驻高明。1945年2月,司令部与一团400多人挺进云雾山。靖村村:广东鹤山市宅梧镇靖村村委会,坐落于鹤山市宅梧镇南部,与宅梧圩镇仅有一河之隔,距宅梧车站不够1公里的距离,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
紫花岗摩崖石刻
紫花岗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花岗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广海镇紫花岗。“海永无波”四字刻于高8米、阔9米的花岗岩石斜面,字高3米、宽2.2米,直书两行,双钩楷书,字迹清晰,笔力雄浑。是明代钦差总督张通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在广海大胜倭寇后书,巡视海道副使徐海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刻此记功。此外,在“海永无波”石刻前面南侧约50米处大石上刻有“波恬万顷”四字,字高0.9米、阔0.75米,阴刻楷书,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新宁县同守尤诗英和知县熊文华至此观光而刻。1989年台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
叱石山摩崖石刻
叱石山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叱石山摩崖石刻位于新会市叱石山叱石寺内。有“一洗红尘”、“崖山并峙”、“山高水长”、“六根涤净”等等刻字,著名的“一洗红尘”是清咸丰年间新会双水人郑绩避兵乱时刻的,字大0.7米×0.7米,疏朗苍劲。“崖山并峙”是明末遗臣黄公辅匿于寺内扶持北燕太子反清时书写的,字大0.5米×0.5米。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大田洞摩崖石刻平瑶记》石刻
《大田洞摩崖石刻平瑶记》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恩平大田峒摩崖平瑶记位于恩平市大田镇石山。石刻刻面呈正方形,高1.6米、宽1.55米,总面积为2.56平方米。周界刻有云纹。刻文记载元代大田峒峒民与瑶民“相聚为盗”,官兵不能平。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通判吴元良率壮士数千人直入大田峒,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平定“乱民”。该石刻刻于元至正十三年,恩平儒学学正郑文遑撰文,大田峒耆老冯德□立石。全文刻字共48行,每行16字,总字数为762个。字体正楷,阴刻,苍劲有力。经历了630多年的风雨侵蚀,虽然缺223字,但整体仍然完好。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大田镇:大田镇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
陈宜禧故居
陈宜禧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宜禧故居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台山市斗山镇美塘村,是陈宜禧晚年居住和去世的地方。故居建于1922年,由六座中西合璧居所和一间图书馆组成。陈宜禧(1844——1930年),爱国华侨,主持修筑了中国最长的侨办铁路——新宁铁路,是五邑华侨“实业救国”的杰出代表。斗山镇: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在广海湾华侨开发试验区内,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方便,距对外籍船舶开放的国家一类港口鱼塘港深水码头20公里,距市区24公里,台赤公路、新台高速公路和沿海高速公路交汇于境内,均设有出入口。12分钟可北达台城、100分钟达广州,20分钟可南达鱼塘港,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
新会白玉塔
新会白玉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会白玉塔位于新会市会城镇圭峰山,通身为白云石造,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石塔东南向,为六角七级仿楼阁式,高6.1米,基围周长4.6米,基座用须弥座式,上施仰莲,下置覆莲,六面分雕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熊罴弄火、狮子滚球、麒麟和白象等图案,刻工精细。塔身逐层递减,空心。每面均设海棠瓣形券门,层层出檐,每层檐下皆有双层仰莲衬托,瓦当刻海棠纹,滴水刻莲花纹,檐角翘起外伸,雕刻精细线条流畅。塔刹由七级相轮和宝瓶组成。塔石清亮,工艺精湛。1979年新会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新会石戏台
新会石戏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会石戏台位于新会市会城城东路关帝庙前。始建于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清中叶重修。戏台分前后台,前台演出,后台化装室,用花岗岩柱,一斗三升斗栱,七架梁,歇山顶,通高7.5米、面宽15米、进深11米。台基仿须弥座,高1米,边角饰竹节纹。两旁设台阶上落。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陈白沙祠
陈白沙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白沙祠系为纪念明代理学家陈献章(白沙先生)诏建于万历二年(1574),建成于万历十二年(1584)。该祠为四合院式布局,共四进,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每进之间有庑廊相连接,山墙搁檩,青砖土瓦,绿硫璃剪边。梁架结构严谨,造工精细,各朝代均有修葺。陈白沙祠木石牌楼贞节牌楼位于江门市郊区白沙村仁贤里白沙祠正前方的木石牌楼。是明成化十三年(1448年)新会县为表彰陈白沙母林氏的贞节事迹而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奉旨重修。贞节牌楼是一座十二柱三间三楼的木石结构牌楼。明楼为布瓦庑殿顶,次楼为布瓦歇山顶,均为绿琉璃剪边,均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立轩宋公祠
立轩宋公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轩宋公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昆东赤龙村。坐西南向东北。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有三路建筑布局,现存中路,依次为头门、中堂、后堂三进,总面阔12.2米,总进深44米。硬山顶,青砖墙,花岗岩勒脚。各个建筑物的梁架、斗栱、驼峰、雀替、封檐板、屏门、柱础、栏板等,分别运用木雕、砖雕、石雕和鎏金等民间工艺手法,以传说神话、历史典故、花卉鸟鱼以及岭南佳果为题材,雕刻细腻精致,构图巧妙严谨,栩栩如生。祠前还立有七对桅杆夹石。头门两间七架,四塾台,前后廊檐的虾公梁,内置屏门。中堂为三间十二架,前施轩廊。后堂为三间十二架。天井两侧施四架卷廊。除后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
德明祖祠
德明祖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隔朗村,是祭祀开村四世祖德明公的祠堂。为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光绪丙戌(1886)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广三路深二进,总面阔21.1米,总进深22.9米,祠前还有一个古戏台。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七架。后堂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十一架。天井两侧有卷廊。三路之间以青云巷分隔。硬山顶、龙船脊,墙壁采用“金包皮”(内夯土墙,外镶青砖),山墙红砂岩勒脚。梁架简洁古朴,施月梁,斗、升斗下部有弧度,火山角烁岩檐柱,覆盆式柱础,具有明代的建筑特点。外墙用水磨青砖,建筑木雕工艺精美,均采用格木制作。祠前古戏台用三合土夯筑,呈浅黄色,外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
植亭陆公祠
植亭陆公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亭陆公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隔朗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5.2米,进深47.7米,面积1200平方米。中轴为两进院落加后楼式布局,两边有青云巷和厢房。硬山顶,博古脊,人字形风火山墙,青砖墙花岗岩勒脚。施以石雕、砖雕、木雕、灰雕等装饰。门前地堂宽广。斗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九架。前廊以柁墩、斗栱隔架抬梁,木雕精美,墙上花鸟壁画工细艳丽。门厅施瓜柱梁架,后金柱间设屏门。后堂当中高悬“慎思堂”木匾,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架,前面轩廊施雕花板异形梁架,后为瓜柱梁架。天井两侧有庑沟通前后两进,三间九架卷棚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
阖邑书院
阖邑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阖邑书院位于新会市会城惠民西路。建于民国9年(1920年),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头门面宽五间,有木雕、砖雕和灰雕,装饰华丽。中殿前有月台,华板望柱雕饰简洁。第三进与第二进中殿相同,皆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高14米,梁架、驼峰、斗栱等木构件皆雕刻。顶部全用绿色琉璃瓦,石湾陶塑琉璃脊饰,灰雕精美。两旁为耳室厢房,一座座连接后排,也是画栋雕梁,扇门尽雕饰。厢房用作课堂,后楼前有亭台花园,原竖有明代成化年间陈白沙书的《游心楼》碑,现存新会博物馆。该楼毁于清初,故址建成书院后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