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梅州千佛塔、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张弼士故居、埔河文庙、蓝田书院、大埔资政第、翁万达墓、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李威光墓、瓒椿庄、吴六奇墓、素庐、蜈蚣吐珠山二号墓、姚雨平故居、大墓岌墓、莲塘洋楼、雄鸡拔羽山墓、魏大斌故居、枫朗墓群、潜斋邹公祠,广东省梅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建于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分为七层,通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为保护铁塔,1991年12月3日在铁塔上方新建一座千佛塔,整个佛塔用花岗石筑砌而成,塔高九层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佛塔二至八层墙内镶嵌千尊汉白玉佛,九层供奉千尊鎏金铜佛,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三千佛塔"的艺术特色.该塔始于修慧寺内,后毁,乾隆初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于大埔高陂党溪村。“中翰第”,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平房砖瓦结构,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公元1884年建造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为李光耀的堂弟李奋森一家看管。[李光耀和李显龙]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总理,现任内阁资政,其长子李显龙为现任新加坡总理。据《李氏族谱》记载,唐溪村李氏的上祖是福建上杭县稔田乡李火德,其后裔李淳笃移居广东程乡(今梅县),传至13代李衍白公,后定居唐溪村,传7子、49孙、120个曾孙,李光耀乃李衍白公传下第9代孙。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1864年到新加坡谋生,后发迹成为巨商,后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距大埔县城17公里。是集民俗与自然、观赏与游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云禄第。“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也是一座美伦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革丽建筑。整栋建筑雕梁画栋,不论寝室、书房、正厅、厚重木门、庭院或花园,一概气派非凡。屋内也珍藏许多稀奇
埔河文庙位于丰顺县,年代为明,属于寺庙。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埔河文庙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蓝田书院坐落丰顺县汤坑镇米街尾。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邑绅丁日昌倡建。蓝田书院平面为院落式布局,均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占地面积645平方米。书院正厅为文庙,左为德政祠,右为崇善堂,厢房厅左右各4间。琉璃瓦盖顶,厅房内外檐采用斗栱、方身石柱,檐缀垂莲。大门壁面光滑照人,各类装饰精雕细琢。门额嵌有“蓝田书院”门匾,门旁立有黑色扁体石鼓,并开有两扇侧门,门坪宽阔。据《丰顺县志》载:“同治十年潮州镇方耀拨银5000两置产生息为蓝田书院经常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建为蓝田二等小学堂。民国17年(1928年)将德政祠改为崇善
大埔资政第位于大埔县,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大埔资政第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翁万达墓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的凤翔山麓。坐西向东,墓地面积2400平方米呈梯形,长16.25米、宽11.1米,水泥灰沙构筑。花岗岩石墓碑,高1.6米、宽0.78米,碑文:“明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襄敏崇祀名宦乡贤东涯翁公墓”。墓基下置一方圹志。墓前立有高大石人、石马、石羊、石豹四兽。墓曾被破坏,1985年修复。墓的左侧建有陈列室。翁万达(1496~1551年),字仁夫,号东涯,揭阳举登村人(今属汕头市郊),明嘉靖五年进士,先后曾任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1985年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三河镇:大埔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位于大埔县,年代为清,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外交家何如璋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何如璋故居为世人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史料标本。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县政府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门推选为市主线旅游点。2007年被广东和浙江两省数家大型旅游公司评定为广东省四十大旅游点。人境庐建筑群依山傍水,坐西向东,恰处于大埔县双坑村田心之中。旧为私塾书斋的“日新书屋”
李威光墓原在五华县华城镇陶角里,筑于清嘉庆年间。民国二年(1913年)再迁葬于三清塘长坑里山脑西北坡上。墓用灰沙砌筑,呈交椅形,坐东南向西北,长6米、宽6米,面积约40平方米。内设拜坛,墓头立有麻石墓碑,高55厘米,宽42厘米,阴刻楷体碑文,中刻“前清会状及第晋阶武功大夫任南澳总镇府李氏十九世祖谥忠孝端和讳威光韬亭墓”,右刻“民国二年癸丑岁季冬吉旦立”,左刻“四大房永祀”。现保存完好。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辑,号韬亭,长乐(今五华)黄埔乡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赴京会试名列榜首(会元),殿试武科状元及第。历官御前
瓒椿庄位于蕉岭县,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瓒椿庄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六奇墓位于大埔县湖寮镇。1961年发现并清理,地面仅存石人、石兽共四对,现竖立在大埔影剧院门前。出土器物有墓志铭一方,鎏金铜冠一个,朝带铜饰四件,腰形玛瑙饰一件,陶明器235件,各种陶俑31件。墓志铭上弧下方,石灰岩,长1.35米、宽0.65米。首端正中篆刻“谕祭”两字,字边阴刻双龙。吴六奇(1607~1665年),广东丰顺人,附南明桂王朱由榔为总兵。顺治七年(1650年),尚可喜攻韶州,他率部迎降有功。得到康熙皇帝的破格赏赐,“三晋官衔”一品荣封。1985年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吴六奇(1607~1681)吴六奇,
素庐位于平远县,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素庐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蜈蚣吐珠山二号墓位于梅县程江镇长滩村。1981年发掘3座墓,其中二号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长4.6米、宽1.73米、高1.35米,中间砌一道双隅墙将墓室分为左右两室,隔墙上砌小门和直棂窗相通,墓底砖斜铺,用三横一竖砖砌封门。墓室前端有砖砌祭台。墓砖青灰色,正面印叶脉纹、菱形方格纹,随葬品有青釉六耳罐、四耳罐、碗、碟、杯、唾壶、酱釉四耳罐和铁鼎、铜盘等20件。长滩村:长滩村……长滩村详细信息++
姚雨平故居位于平远县,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姚雨平故居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墓岌墓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东郊。1955年发掘。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长4.38米、宽1.74米、高0.86米,中间砌砖墙分为左右室,有棂窗相通,墓底人字形铺砖。墓室前端平砖砌祭台,用砖三横一竖砌封门。有黄、灰两色砖,正面印方格纹、叶形纹。随葬品有青釉碗、盘、杯、唾壶、盂和铁匕首等。
莲塘洋楼位于梅县区,年代为1919年,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莲塘洋楼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雄鸡拔羽山墓位于五华县棉洋镇罗城村雄鸡拔羽山南坡。年代在战国早期。1984年发现。经现场勘察,属土坑墓,但尺寸不明。出土8件陶器,有罐、缶、小罐、贯耳壶、碗、钵、小碗等,其中罐垂腹、圜平底,饰席纹与方格纹组合;缶垂腹、圜底,饰夔纹与方格纹组合;其它器物均为平底器,小罐仅下腹饰方格纹。可见此时已流行平底器,但拍印组合纹尚未消失。棉洋镇:棉洋镇地处五华最南端,毗邻揭西县,辖区总面积达254平方公里,离县城45公里。1958年9月设立棉洋公社,1983年10月改设区,1986年3月改设镇到今。2004年,在乡镇撤并时,原桥江镇并入棉洋镇。目
魏大斌故居位于五华县,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魏大斌故居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枫朗墓群位于大埔县枫朗镇王兰村金星面山、仙子下村、屋背岭、斜背岭。1982年发现。1986年清理墓葬22座。墓葬分布在山顶和东南坡,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最大的长2.7米、宽1.2米,最小的长1.3米、宽0.5米。方向不一,在95°~327°之间,尸骨无存。随葬品放置在墓坑一端、一侧或中间,数量不等。陶器以泥质陶为多,夹砂陶略少,器类有尊、壶、豆、钵、罐、釜、纺轮、环等,纹饰有条纹、方格纹、曲折纹、梯格纹、菱格纹等,其中尊、壶、豆、钵及少量罐施酱黄釉、酱褐釉和酱黑釉。有31件陶器上刻划符号,其中7件刻划两个相同的符号。石器种类有戈、
潜斋邹公祠位于五华县,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潜斋邹公祠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