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崇圣寺三塔、巍山古城、大理古城、天镜阁、古城武庙会、藤桥常住碑、两院禁约碑、石门关福国寺遗址、脉地白王城遗址、老清真寺、新营盘清真寺、漾濞普光寺、平尾古墓、福国寺、漾濞玉皇阁、漾濞云龙桥、大理大雄宝殿、永平新光遗址、长春洞、等觉寺及双塔,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大理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蒙化志稿·城池志》载:“(巍山)城方如印,中建文笔楼为印柄。”从文笔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去就是古城的四条主街道。由于种种原因,古城的东、西、南三座古楼已毁,而今只有北门古楼和城中的文笔楼幸存下来。古城池形如棋盘,24条街和18条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棋盘式”城池布局。走进古城,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木雕大门、黑底鎏金的招牌、被岁月磨得光亮的石板路。街道上的房子,底层一律是店铺,临街的门面都是木质的,把门板卸下来,整个屋子就向街心敞开着。店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
天镜阁
天镜阁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镜阁坐落在洱海东岸、金梭岛北面的罗荃半岛上。这个半岛是玉案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南诏晚期,这里曾经是洱海边庄严肃穆的佛教胜地。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富有神秘色彩的密宗神话。据史志记载,罗荃半岛上在南诏时就修建了成三足鼎立的一寺一阁和一塔。寺就是罗荃寺,寺址在半岛东面临海的坡谷里;阁就是观音阁;塔叫罗荃塔,曾耸立在观音阁北面的山脊上。传说,古时候有个恶魔罗刹霸占了大理坝子,专吃人脑和人眼。后来罗刹被观音制服,但是他的一伙喽罗还藏在洱海东岸的崖洞里,兴风作浪,经常掀翻来往船只。有位叫道安的神僧在半岛上建起罗荃寺,从此风平浪静,因此寺里的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
古城武庙会
古城武庙会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庙会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内,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武庙又称关帝庙,是大理武文化和财富的象征,历来是滇西北百姓祈福求财的圣地。重建后的武庙结合大理白族延续千年的本主文化和我国传统的财富文化,将63位最具影响力的本主神造像和奉为财神的关帝造像一起供奉在大殿内,构成大理特色的本主武庙。武庙会汇集了大理地区特色商业、民俗手工艺现场展示、地道小吃、民间舞乐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去大理古城旅游的游客天天有“庙会”可逛。如今,武庙会已经成为云南大理古城内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
藤桥常住碑
藤桥常住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藤桥常住碑旧时,平坡村北路口漾江面上曾建有一座藤子桥,是西岸向阳、石坪、高发三村通往平坡的重要桥梁。西岸桥头立有一块“藤桥常住碑”。碑高120米,宽0.57米,大理石。该碑于1958年被拆除,1966年被一村民背回石坪村用作桌面。现碑石犹存,但石碑一角断落遗失,立碑年代无考。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两院禁约碑
两院禁约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院禁约碑碑立于马厂驿前铺村口,碑高150厘米,宽80厘米,今犹存。碑文“凡上司经过本驿蒙化府掌印佐二官不许远出迎送,违者以奔竟论黜。”马厂驿前铺是古博南道上重要驿站,该地为原蒙化院道府辖区漾濞驿前铺古道,而该段古道与永昌府辖区古道相连,故此碑为“蒙化院道府”和“永昌院道府”共同规定的禁约。凭此推断立碑时间在康熙年间或以前。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福国寺位于石门关下,该寺前身原名药师寺,《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述。确切的始建年代无考。经兵燹后,相传为明末遗老徐伟父子重建,东西横列二殿,南北纵建八阁,分门庭及后院,全面积3000平方米。1931年后,培修寺宇、修佛铸钟、培植花木,规模更大。旧属鸡足山佛教会所辖,缅甸、柬埔寨行僧,西藏-曾来此参拜过。1958年起,寺院遭破坏,至1961年,毁坏殆尽。1980年后逐年修复。今已复建前殿、山门,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脉地白王城遗址
脉地白王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脉地白王城遗址在苍山西坡,脉地东南角。遗址坐北朝南,长170米,宽约150米,面积约25500平方米,为椭圆形城址。夯土城墙尚存,城墙高2.8至3.0米,夯土层10至20公分,内发掘出麻布纹瓦片,有洗马池、练兵场。据推断为大理国时期建筑。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老清真寺
老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清真寺地点:漾濞县下街公路西侧。现状:老清真寺现存大殿,大殿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通面阔21.5米,进深16.7米,高11.8米。殿内原会满伊斯兰经书图案地藻井已被拆毁,屋顶山脊已毁仅作简易修盖。现有的16扇漏透雕花格子门仿上街清真寺格子门图案,于1995年雕成。背景资料:据考证,下街老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咸丰时杜文秀反清失败后,被清政府为文庙,塑有孔子及七十二贤,悬有“大成殿”等匾额,并兼做学堂。本世纪五十年代,办过织布厂,后又改为县粮食局仓库。1994年移交下街回民管理。该寺原有大门、叫拜楼(又名望月楼)、二门及其建筑群。原大门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新营盘清真寺
新营盘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营盘清真寺地点:漾濞县城西北的上街旧城内。现状:新营盘清真寺于1989年失火被焚,1991年回民群众集资27万元复修大殿,1992年竣工,新建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通面阔22.6米,进深17米,下层高5.3米,飞檐架斗、雕刻精美、气势恢宏。大殿右为厢房,入大门有照壁,大门右侧为斋房。1988年3月漾濞县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背景资料:《云南文物古迹大全》载:寺中大殿(原殿)坐西朝东,右为五间厢房,左边栽有花果,前为照壁,院中砌有花台,大殿后为花园,建有亭台、曲廊、水池。……大殿后檐歇山顶,通间面阔22.33米,通进深15.12米,高1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漾濞普光寺
漾濞普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光寺普光寺,坐落在漾濞县城南5公里云台山林业局驻址内。这里傍山依林,林木葱郁,交通方便;山花掩径,林禽争鸣,自然风景极为优美。据传普光寺始建于宋朝,后毁于兵火,明末清初重建。50年代曾被地方粮食部门征用改造为仓库。1976年粮食部门将该寺房产转卖给云台山林业局。1983年该寺地基收回地方,以待开发。1986年初春,周围群众自筹款项在原地基上进行庙宇修复。至1991年,下关、大理、巍山、祥云、昆明、四川等地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普光寺就此以每年七八万元香火功德的收入,专用于会期活动和修复扩建。县内外古建筑和雕塑方面的民间艺人,以极其深途的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平尾古墓
平尾古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尾古墓地点:双涧乡平尾村旁,海拔2500米。现状:平尾古墓群现有古墓近四十冢,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墓地内杂草丛生,有被盗痕迹,有的古墓几乎为杂草遮盖。墓地周围已被开垦为荒地,平尾村位于墓地右下方。背景资料:平尾村为彝族居住地,属聂苏支系佬武族。古墓中最大一冢墓头为三架牌坊式,青石质,宽2.15米,高2.7米,深0.5米,中间有大理石刻《施清自叙碑记》,记载了该民族迁徙的历史。较大的几冢墓头上刻有人物、动物、禽类浮雕图案,墓碑年代有明嘉庆、崇祯、清道光等年号。1988年3月古墓群被列为漾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福国寺
福国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国寺福国寺位于石门雄关之前;素有“漾濞第一避暑胜地”之称。据《徐霞客游记》载,当年石门旁的寺宇名叫药师寺,寺僧法名性严。而药师寺则是石门山上王峰寺的下院,为明万历初名僧石光所建。由此可知玉峰寺及药师寺的创建时间在1573年以后。而当徐霞客于1639年游石门关时,玉峰寺已成废址,推余颓垣遗址徒令游人生怅。民间传闻,昔有徐佛自内地赴永昌为官,在任12年后,已是明亡清兴。徐公-之痛不绝,于是弃官而行,率子东下,沿途遍访名山胜境。来到石门关前,见山奇水秀而寺败僧空,不觉触动玄机,顿生出尘之念。遂倾多年宦囊,整修扩建寺宇,并谐复国之音名为之福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漾濞玉皇阁
漾濞玉皇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阁传说很早以前,有朱、史二道人结伴云游四方,遍访名山大川,其中一人还随身携带着一尊雕琢精巧的玉皇大帝金像。当他们来到漾濞石门关前一处地方时,只见一道金光自携像道人怀中进出,随即化作彩云忽忽悠悠径往石门山上飘去,萦绕在悬崖峭壁之间。细看时,怀中金像已无踪影。二道人悟知必定是因为此山灵异,引得玉帝金像化云而去。于是收定心猿意马,打消云游之念,在玉帝金像化成的彩云素绕之处建玉皇闻静修,终于得道。因为有此异事,乡里民众就在金像化云之处建现供奉,久而久之该地使得名“拜福台”。玉皇阁之奇在于周围皆系绝境。在石门北崖之上的方寸之地里劈山削岩建成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漾濞云龙桥
漾濞云龙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龙桥云龙桥位于漾濞县城西边的漾濞江上。志书赞为“濞江飞虹”。云龙桥始建于明代,为博南道古津梁,现已更换为钢缆吊桥。桥长53米,宽2.3米,高12.9米。9条钢缆临江飞跨,上复栎木访板作桥面,左右各是一缆当扶手,两岸均建有桥亭。云龙桥以险要壮观而成为漾得县的主要名胜古迹之一。漾濞是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在这段古道中,要数漾濞江峡谷地段最为惊险。江边栈道人马难行,江流湍急舟揖难渡。明代曾有诗形容其险要道:过了漾濞渡,阎王清上簿;到得龙尾关(即今下关),才是到人间。以往,为了开拓漾濞江峡谷与外界的交通,当地民众曾不止一次在怪石磷峋的峡谷间扯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
大理大雄宝殿
大理大雄宝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在崇圣寺内,崇圣寺佛像以《宋时大理国画工张胜温画倦梵像》等为蓝本按大理多元文化、佛教禅宗密宗兼容的特色布局雕塑五百九十八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烧铸而成,除禅宗元祖和九位出国为僧的皇帝系凡人不贴金外,其馀五百七十四尊都贴金彩绘,建筑群落采用细白麻石和青草石进行墙地面铺贴和台阶踏步的支砌,柱础佛台均用大理石汉白玉,整个群落石料整齐划一恢弘大气,体现大理石文化特色。大雄宝殿,高大敞亮,金碧辉煌,为仿北京故宫太和殿,清代重檐九开间,有三层台基,殿面阔51.7米,高26米,为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较大的殿。《张胜温画卷》被别出心裁地雕刻成高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
永平新光遗址
永平新光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平新光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永平县城东部的新光街两侧,新建的东西大街(博南路)横穿遗址之上。总面积40000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1993年5月,客运站、交警大队建房挖基槽时,掘出大量陶片、石器等,后经州文物管理所调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查,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2月4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等机构领导及专家共同现场考察了遗址,为此,省州文物部门及县人民政府决定按照《文物保0》的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坚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原则,配合基本建设进行发掘。并依法向国家文物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
长春洞
长春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洞位于巍宝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纪、杨法荫创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又增其规制,始成现今之规模,为国内全真教纯阳派著名宫观。长春洞呈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组合而成,依次由山门、前殿、大殿、厢房、道舍、花园等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抬梁与穿斗式结构,上、下檐皆施斗拱。内塑玉皇,两侧塑起、问二帝。大殿藻井为八卦图,内雕蟠龙,四周天棚板满绘“天宫诸神”,四周裙板绘“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鸟等道教壁画,是我国道教建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
等觉寺及双塔
等觉寺及双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等觉寺(又名报国寺),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南诏,是巍山地区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佛教寺庙,为明、清两代僧纲司驻地。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寺僧无用自应天溧水(江苏溧阳县)来,与蒙化府土官左氏、蒙化大族善信等合力拆建,建成五进四院,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开始塑像。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土知府左氏建双塔于二门左右,诸善信增建殿宇五座。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605年),僧纲司住持性定募修各殿,又新建后殿两庑及更衣厅并塑罗汉,至此,等觉寺为规模最大时,清代咸丰年间兵焚,大部被毁,仅余太阳宫等处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