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藏昌都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囊巴朗则石雕、达律王府、昌都寺、吉祥瓦拉寺、吉斯寺、边坝寺、丹达山神庙、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芒康县盐井古盐田、郎巴郎增寺、维色寺、田妥三大寺庙、角克寺、王卡罗荣沟石刻群、烟多寺、遍知佛殿、萨嘎日初宝塔林、旧密禅寺,西藏昌都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
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都革命历史博物馆依托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于2016年8月建成并开馆。它的建成标志着昌都文物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和“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体现,有利于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兴动力,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藏东规模最大的红色遗迹集中保护展示区,该馆总占地面积10904平方米,建筑面积1559平方米,布展面积1105平方米,分12个展厅,以时间为沿循,从全国解放到昌都解放,从平息叛乱到民主改革;以红色遗迹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
囊巴朗则石雕
囊巴朗则石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囊巴朗则石雕位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年代为唐。2019年10月7日,囊巴朗则石雕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
达律王府
达律王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律王府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莫洛镇登卡村内。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达律王府藏语为宗嘎(白色宫殿),相传宗嘎是当时康区一带第一座宫殿。达律封王后,统治了当时贡觉十二片区域,拥有奴隶几千余人,先后在其领地境内修建三座寺庙,逐渐成为当时贡觉的政教领袖,得名达律杰布(虎身王)。该建筑建于吐蕃时期(约公元九世纪)。后在八思巴前往元大都时进行了重建,系当时贡觉首领达律•阿尼森培的城堡。该府佛堂内还绘有五方佛壁画,根据《贡觉通志》记载,该壁画系元代所绘。特别是屋顶佛堂望板上绘有大面积彩绘,其年代距今已有100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
昌都寺
昌都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都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海拔3271米。1437年由宗喀巴弟子麦喜绕桑布创建,是西藏东部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自清康熙帝始,强巴林寺-受历代皇帝册封,逐步形成昌都地区最高的政教合一统治机构,在康区拥有130个分寺。1909年,清川镇边务大臣赵尔丰入藏“改土归流”,强巴林寺被毁。“文革”中被再次破坏,1981年开始维修,现由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增康、印经院、八大扎仓、三大康村、塔群、辨经场等部分组成,其中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基本呈一字形排列,门向正南。寺院早期建筑以措钦大殿、10个扎仓和5个喇让等组成,基本系木石、土木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
吉祥瓦拉寺
吉祥瓦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达县的瓦拉寺。瓦拉寺创建於1253年。瓦拉寺是由川西甘孜州沿G317入藏的第一座大寺庙,也是“西藏东大门”江达县境内最大的寺庙。在离G317国道附近的山谷旁有一个人口极少的瓦拉村,一河之隔就是瓦拉寺。瓦拉寺并非只有一座寺庙,它实际上分为3部份。一是与瓦拉村一河之隔的瓦拉寺,二是在瓦拉寺附近新建的瓦拉五明佛学院,三是在附近德钦山上的瓦拉德钦寺。景点位置昌都地区江达县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
吉斯寺
吉斯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斯寺位于芒康县宗西乡境内,是芒康县五十二座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寺院,文物保护也最好。目前僧人有八十多名。该寺有一座“释迦牟尼像”据说是唐朝时期的文物,是大昭寺“释迦牟尼像”的前身。有对“嘎东曲登”也是唐朝时文物。另外,唐、宁元、明、清的文物也较多。该寺属红教派,但“叔父僧人”较多。该寺邻近有不同教派的果南寺、色堆寺、帕然寺。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宗西乡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
边坝寺
边坝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边坝寺边坝寺,位于边坝乡夏林村。始建于元代,曾为边坝宗政府驻地。历史上僧人定员2500人,规模宏大。景点位置303省道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
丹达山神庙
丹达山神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达山神庙丹达山神庙,在边坝县境内,位于夏贡拉山东面。系藏式结构。庙内有汉文碑刻,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1979年西藏文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卡若遗址考古队进行正式发掘。迄今为止,共揭露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发现房屋遗迹31座,出土文物数万件。卡若遗址已正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的房屋基址,叠压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地层关系初步判断,建筑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建筑遗迹有两层叠压关系,为半地穴式草拌泥墙建筑。晚期建筑遗址为石壁建筑。通过从地下发现的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的标本,说明古代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其中,查杰玛大殿是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
郎巴郎增寺
郎巴郎增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巴郎增寺郎巴郎增寺位于芒康县帮达乡然堆村,通往去莽措湖的公路旁,距县城70公里,修建于公元710年的吐蕃时代(唐朝时期),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该寺主佛是大日如来佛,侧前面是老子和庄子的像,是文成公主入藏时,由唐朝工匠雕刻而成的。塑像雕工精细,造型精美,技艺精湛,人物表情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兼顾藏汉两家之长,是藏汉关系的历史见证。每年-12月14日和1月14日是郎巴郎增的“苏觉”、“莽觉”朝圣节,朝拜转经的人们络绎不绝,有来自巴塘的、云南的和西藏本地的,三省的朝拜者聚于此地,共同祈祷幸福吉祥的盛会。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
维色寺
维色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色寺维色寺位于芒康县城驻地嘎托镇城北200m,是藏区十八呼图克图之一,昌都地区三大呼图克图之一,-转世现已有十五世。维色寺是芒康县城附近百姓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寺每年都举行跳神、酥油灯会等宗教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价值,是全县黄教寺庙中较大的一座,是历史上的母寺,下辖二十座子寺,分别在我县境内和左贡县境内。维色寺占地总面积为11817平方米,其中经营面积为1579.3平方米,僧宿和食堂面积为2825.8平方米,该寺现有僧众64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2%。民改前该寺僧众有195人,历史上记载-转世已有十五世。地址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
田妥三大寺庙
田妥三大寺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妥三大寺庙左贡县规模较大的三大寺庙都集中在田妥镇,其中以左贡寺最大,形似布达拉宫,建在象鼻山上,雄伟壮观。土卡寺与田妥寺坐落在田妥村两边的山坡上,两寺隔河相望,建筑风格独特,做工精制,精雕细缕。这三座寺庙内有许多国家级历史文物,左贡县只有友巴寺、扎玉寺和碧土寺的文物可与该三寺媲美,特别是以田妥寺为最。该寺的木胎、泥塑、金菩萨等有着极高的考古和观赏价值。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
角克寺
角克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角克寺角克寺位于香堆镇角克村,距香堆镇13公里。为季节性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单边行程约40分钟。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尼姑寺,益西旺扎公元1894年前后所建,属格鲁派最初一般僧人修行的地方——日初,后来僧尼增多,把角克寺改扩为尼姑寺,到解放前夕,有尼姑700——800人,规模宏大尼姑众多,为西藏闻名,旅游此寺,可窥西藏宗教文化一斑。香堆镇:"香堆镇有行政村13个,两个纯牧业村,两个半农半牧村,9个农业村。自然村(组)60个;总户数1239户;总人口8222人:男;4070人,女:4152人;劳动力3156人。全镇区域面积960平方公里,草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王卡罗荣沟石刻群距县城38公里,为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往返行程约5小时。王卡乡罗荣沟里,珍藏着石刻珍品,其中主供佛为十面观世音,其余分别为释加牟尼、大日如来、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相传石刻群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头的自然原形,略作雕琢,其手法精巧,镌刻细腻,气韵生动,风格独特,灵光弥漫,是康区石刻少有的清湛之作。景区内青山环抱,空气清新,古木苍翠,鸟语花香,极为清新奇丽,是难得的风景名胜游览胜地。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
烟多寺
烟多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多寺该寺坐落在察雅县城,玛贡扎西央启由扎西曲宗寺一世-扎巴江措于1680年(-铁鸡年)建至18世纪第四世-洛桑郎吉期间。扎西曲宗寺因大火被焚,于是僧人迁往烟多重建,更名为扎西央启寺,是察雅罗登西绕呼图克图的主寺。后毁于文革,198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玛贡寺还有30多幅唐卡,5本用金粉书写成的经书和菩萨等物。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
遍知佛殿
遍知佛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遍知佛殿遍知佛殿双译为大日初如来佛,位于香堆镇仁达村境内,殿内有一组摩崖造像,居正中的是大日如来佛,左右有8个随行弟子和两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藏文和81个汉字。其中藏文内容涉及到吐蕃的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化交流等,这一重要古迹是昌都地区文教局工作组于1984年发现。据当地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途径此地,为等候被唐王羁留而迟归的大臣噶尔(即《唐书》中的禄东赞),随行工匠在山崖上雕刻了“朗巴朗木曾”(藏语意“大日如来”)。这一重要古迹,在1980年8月召开的拉萨讨论会上,西藏社科院副院长恰白次旦彭措认为,这个摩崖造像是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
萨嘎日初宝塔林
萨嘎日初宝塔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萨嘎日初宝塔林萨嘎日初宝塔林位于宗沙乡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处,县城至宗沙乡112公里,为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单边行程约5个多小时。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此处分部大小宝塔80余座,分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宝塔呈菩萨提型,底宽6米,高约10米,小型宝塔则造型简单呈方型,更使人称道的是镶嵌在大型宝塔四周的线石和供奉在宝塔前面的禽兽异鸟的园雕之作,此塔林不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塔林景观的宏伟状观,独具特色,是考察和旅游的理想之地。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
旧密禅寺
旧密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密禅寺旧密禅地,在昌都地区之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巴夏北面山坡处,县城距地区驻地105公里。旧密禅寺,由欧坚班觉于1693年(-之水鸡年)创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欧坚班觉为“巴夏人”,生于1657年,其母早逝,幼年时性格刚强,与继母不和而离家出走,拜达夏岭巴和迪钦曲杰岭巴、嘎上下班匝松等人为师,成为他们的贤达弟子。据传,达夏仁布钦临终时对欧班觉说道:“巴夏祖人居住过的地方有一好似白狮金库宝地,曾由朗嘉匝松和赤列多吉大师掘出过许多伏藏,……所以你欧坚班觉在该地建一座寺庙就能成大事。”后欧坚班觉遵照大师遗嘱来到白狮金洲库宝地创建了该寺。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