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永昌骊靬古城、骊靬遗址、永昌北海子塔、云庄寺、金川圣容寺、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鸳鸯池遗址、红西路军永昌战役旧址、三沟魁星阁、花大门石刻、北山岩画、大庙城城址、水泉堡城址、沙城城址、双豁路滩墓群、刘正沟墓群、鸾鸟城城址、乱墩子墓群、金龙坝遗址、金昌三角城遗址,甘肃省金昌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永昌骊靬古城
永昌骊靬古城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骊靬古城,又名“犁靬古城”,位于中国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今焦家庄乡者来寨),海拔2,400米左右,始建于西汉时期(公元前36年),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市和军事要塞,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融合性典型城市,古城建筑以伊特鲁里亚建筑技术、古希腊建筑技术和汉朝建筑融合风格为主,后因历史变迁、风沙侵蚀和人为破坏未能完整保存。骊靬古城因在西汉时期安置流散的古罗马-而为世人所知。2015年,骊靬古城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骊靬古城位于永昌县者来寨村骊靬遗址,是一个正方形城堡建筑,主要包括复原一座骊靬古城、古罗马风格民居、罗马神庙、古罗马一条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骊靬遗址
骊靬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骊靬遗址骊靬遗址位于今永昌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骊靬村,古城墙正中竖有一石碑,上刻“骊靬遗址”四个大字。碑的后面也刻有碑记,叙述建骊靬县城的经过和历史。现在骊靬遗址城墙残存部分长不过30来米,高不过3米。景点特色:呈S形的土城墙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
永昌北海子塔
永昌北海子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子塔位于永昌县城北武当山南的金川河南岸石台地上。又名金川寺塔、双河楼塔。楼阁式实心砖塔,八角七级,通高25米。1-3级交错开门,至顶端寇以圆锥形铁刹。塔基层东、西壁题有“定西戍”、“光东阁”砖雕匾额。景点特色:塔角装有琉璃兽头及风铃,层层置单檐,以砖叠涩衬挑出2019年10月7日,北海子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延伸阅读:·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云庄寺
云庄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坝乡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东南29公里处,东接凉州区金山乡,西邻永昌县东寨镇,北接永昌县六坝乡,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辖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58米,气候温凉干旱,平均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210.5mm,无霜期140天左右。全乡辖5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1290户,4731人,耕地总面积17430亩。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28元。云庄寺位于永昌县城东南29公里处南坝乡南7公里的祁连山中。云庄寺包括云庄寺石窟、石佛崖石窟人文景观和祁连雪峰、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景点丰富、集中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金川圣容寺
金川圣容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容寺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据多种佛教史籍记载,北魏太武太延元年(435年),西去印度的刘萨诃和尚行至番禾郡(今永昌县)东北望御谷山,预言此山裂开当有瑞像(佛像)出现,时平则佛像俱全,时乱则首落。到了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果然有一佛像现于岩间,唯少头。40年后,却在距此山岩200公里之遥的凉州(今武威)城东7里发现佛首,即“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合”。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立为瑞像寺。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往礼拜,改为感通寺。唐中宗时又改称圣容寺至今。因它与位于县城北1公里许的前大寺(金川寺)相呼应,故又称为后大寺。圣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
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
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军西路军烈士陵园1936年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先后43天,与敌人作战数十次,歼敌4000多人,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红军总指挥-及-等高级将领在县城亲自指挥战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为缅怀西路军将士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功勋,1984年开始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园内建有烈士纪念堂,陈列有-主席的题词,正中高耸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刻-元帅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园与北海子风景区毗邻,构成了永昌县最优美的风景名胜建筑群体。除此之外,永昌县还有众多的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历史文物,正期待着人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鸳鸯池遗址
鸳鸯池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水利风景区

鸳鸯池遗址位于县境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以南、金川河西岸的二层台地,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存,属甘肃仰韶文化马厂类型,距今约4150多年。1973年和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和地县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先后两次进行了挖掘和考查,共清理墓葬15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以及装饰和艺术品3500多件,为中国文物宝库增添了新的珍品。特别是彩陶的器形纹饰和墓葬的葬式、葬法,与过去的同类墓葬大有不同,有些文物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末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探讨“马厂类型”与“半山”的关系提供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
红西路军永昌战役旧址
红西路军永昌战役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西路军永昌战役旧址(遗址)分别由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南街十字东侧的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南北长37米,东西宽32米,15间房屋,占地面积1184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位于新城子镇西湾村宦家庄的大沽政治部旧址(清代木结构建筑,堂屋坐西朝东,东西长45米,南北宽40米,房屋6间)和位于六坝乡南庄村柴家老庄的八坝阻击战遗址(1935年建成,坐北朝南,黄土夯筑,墙高11米,厚3.3米,墩厚5.5米,四角有角墩,占地面积5390平方米)三处旧址(遗址)组成,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期间为有效配合河东主力红军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三沟魁星阁
三沟魁星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沟魁星阁位于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镇三沟村,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10平方米。0位于台面中央,木构八角形、重檐攒尖顶。分上下两层,内梯连通。上层圆形尖顶,安装葫芦宝瓶,青瓦铺面。下层八角八柱抬梁构造,八脊斜面,围廊通透,檐枋施花牙雕板。八角起翘,角昂垂吊风铎,结构复杂,造型美观,做工精细,玲珑别致,极具地方特色。对研究该地区宗教文化、宗教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等有重要价值。2004年被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魁星阁台基中心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花大门石刻
花大门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大门石刻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四社花大门内山体上,东西长约1000米,高约2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石刻始凿于西夏,有塔形佛龛50余座,佛龛宽0.5-1米,高0.5-1米,深0.5-2米不等,为附近寺庙僧伽藏瘗骨龙之所,因其形似门而得名。花大门石刻为研究西夏石刻艺术、佛教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一窟上方早年摩刻“永昌卫王”字样,现不存。200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岩画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陈家寨村北400米的青山石壁上。分布于长10、高9米的北山脚下石壁上,面积90平方米,画幅略呈三角状。计有个体图案32个,多为动物图形,内容有放牧、单人骑鹿等,动物有鹿、狗、羊等。岩画均为石头砸刻,采用凿点成线勾勒画面的技法,手法简洁,构图明快。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大庙城城址
大庙城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城城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乡岳家沟村东南侧。座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70米。面积30600平方米。城墙残高4米。城内中部筑墙,将城分隔成两部。城外有瓮城。城门向南。城内采集有铁串饰、石杵、陶片等。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城建史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
水泉堡城址
水泉堡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泉堡城址位于永昌县红山窑乡水泉子村东南2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60米,南北宽260米。面积17.16万平方米。城内有两道城墙隔成三小城,东城长260米,宽60米;内城长360米,宽260米;西城宽200米,长260米;东、西各开门,门宽4米,高6米。墙垣均为夯土版筑,残高6米,基宽3米,夯层厚约0.12米。四周有护城河,口宽5米。城东南侧另有一城,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20米,墙高约2米,宽2.5米,其东南角有一边长5米、残高8米的方形观敌楼。地表散见有褐釉瓷片、灰陶片等,并有水井和房屋遗迹。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河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沙城城址
沙城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城城址位于永昌县水源乡北地村北1公里。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88米。面积约9万平方米。墙体黄土夯筑,基宽约6米,顶宽4米,残高3--5米,夯层厚0.12--0.14米。南墙开一门。城四角各有角墩,今已无存。每边城墙各有2个马面。墙垣夯层内采集有夹砂灰、红陶残片。城西南为一处魏晋时期的墓群,面积约40万平方米,曾出土有灰陶罐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河西魏晋史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双豁路滩墓群
双豁路滩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豁路滩墓群位于永昌县水源乡西沟村双豁落滩内。是一处马家窑文化与汉墓混存的大型墓群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可辨封土上千座,沙墙湾一带最为集中,墓堆达数百座。墓葬形制为土洞墓与砖室墓两种,多为单室墓,部分砖室墓带耳室和甬道。曾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彩陶和红陶器,彩陶纹样有圆圈纹,器形有罐等,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另外,曾出土汉代陶罐、陶壶、仿铜鼎、铁刀、玉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和汉墓的特征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刘正沟墓群
刘正沟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正沟墓群位于永昌县朱王堡镇刘正沟村南4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墓群由刘正沟、锁阳湾、刘家沙坑、李家荒滩四部分组成,墓葬多为单室或多室砖墓。采集有灰陶樽、杯、罐、盘、仓、井及绿釉陶瓶、盘、五铢钱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省汉-古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鸾鸟城城址
鸾鸟城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鸾鸟城城址位于永昌县新城子镇西大河水库东北坝址西侧。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750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4--6米,夯层厚0.15米,南墙正中开一门。采集有鹿角、汉代陶片,1968年出土有石臼、铁犁、铁钟(上刻有汉隶书字五行)、铜扣、灰陶罐残片和五铢钱币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河西汉唐史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乱墩子墓群
乱墩子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乱墩子墓群位于永昌县水源乡杜家寨村西3公里。是一处汉、唐两代墓葬集聚的大型墓地。面积约22.5万平方米。1956年发现,可辨封土千余座,最高者达6米。大部分为单室和多室砖室墓。采集有汉代釉陶尊、罐、灶、井、仓、甑、盘和漆器、五铢钱等,另有唐代三彩甑等。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唐考古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一至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金龙坝遗址
金龙坝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坝遗址位于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头峡河口,系明、清时永昌东河地区农田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对研究明清时期地方用水治水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金龙坝遗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进行加固维修,由南向北开凿了一条引水隧洞,用来分水提灌。现在遗址附近的石头上依然保留着维修金龙坝时留下的纪念石刻,分别留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乾隆四年”。根据《甘肃永昌金龙坝水利工程遗址调查》等相关研究资料中不难看出,由于头坝村地势明显高于东大河河床,头坝人空守一河之水无法取用,勤劳智慧的先民在勘察地势后,借助山势,修筑了金龙坝,有效提升了水位,这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金昌三角城遗址
金昌三角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西周至春秋三角城遗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北侧,面积约430万平方米。属沙井文化。1924年发现,1979年~1981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武威地区展览馆对该遗址多次发掘清理。遗址以城址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分布有墓葬区和祭祀坑。地面随处可见属沙井文化的夹砂红陶片。已清理墓葬585座,出土金器、铜器、铁器、石器、陶器,卜骨、贝币、毛、麻织品及皮革等文物共2112件。三角城遗址是一处集西周至春秋时期城址、墓葬群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为一体的大型遗址。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延续时间较长,对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内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