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山丹大佛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张掖大佛寺、文殊寺景区、马蹄寺风景区、民乐圣天寺、香古寺、黑窑洞土法炼钢炉遗址、四坝滩遗址、八卦营城址及墓群、马蹄寺石窟群、西灰山遗址、明海城遗址、肃南皇城城址、文殊山石窟、张掖万寿寺、韩庄墓群、山羊堡滩墓群、上深沟堡墓群、双墩滩墓群,甘肃省张掖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丹大佛寺旧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镇为该寺题写匾额“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统五年,高僧智莹住持该寺,开展佛事活动,因寺宇朴陋,请求山丹卫守备都指挥杨斌,倡导募集,储材陶瓷,予以重修。依山塑高一十三丈坐佛一尊,建成殿宇、山门、法堂,廓宇、厨亭等附属建筑多处。景泰六年,山丹守备都督指挥张熊捐资维修寺院,彩绘塑像,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山东滨州训导陈敏谪戍河西时,曾以《重修土佛寺碑记》记其事,河南汝南人吴同春为官甘肃时,赋《山丹土佛》一诗,诗前小序云:“山丹西十里堡,有土佛坐倚山,高十三丈,耳可容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有“戈壁水乡、北凉古都”之称的张掖市高台县,纪念馆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现占地面积198亩。园内掩埋着红西路-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先烈的忠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甘肃省党史教育基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甘肃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等。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过-、洪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掖大佛寺景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涅槃卧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1098年,曾为佛教胜地。室内卧佛涅槃像长34.5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部分以金银粉书写,保存完好,为佛门稀世珍宝。西夏国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是全国仅存的四大皇家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文殊寺景区
文殊寺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镇,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于北凉时期(401年~433年)。洞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现存窟龛100多个,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禅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8处。现存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为穹隆顶、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中心柱上下分三层,下层为方形台基,上面两层每面凿圆拱龛,龛内塑一佛像,龛外塑二胁侍菩萨,造像躯体健壮古朴。洞窟四壁及顶部彩绘壁画,题材有千佛、说法图、七佛、伎乐天、供养人等。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马蹄寺风景区
马蹄寺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北方军阀割据,混乱一片,加之历代王朝更替,战火绵延,马蹄寺原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毁于战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马蹄寺、观音洞以及众多石窟等。马蹄寺在北凉时期,最早为汉传佛教寺院,后来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青海东科尔寺的属寺。寺院自建寺以来,香火就极为鼎盛,最盛时的僧众可达1000余人,而建国初期僧众也尚有50余人,足可见历史上马蹄寺的辉煌。文革时期,马蹄寺再一次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寺中石窟、壁画、佛像几乎被毁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民乐圣天寺
民乐圣天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天寺地处民乐县城西北角,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寺六百年来,沧桑屡更,几度兴衰。清同治四年毁于兵燹,光绪三十二年洪水千总孙兰重修,文革期间再度被毁,幸存大殿三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开始,陆续修建了具有江南风格的大雄宝殿一座,以及经堂、钟楼、鼓楼、天王殿、斋堂、僧舍、客房共60多间。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殿宇巍峨,回廊曲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各大殿内分别雕塑的三宝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观音菩萨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珍藏于诵经堂内的檀木雕刻的金饰千手观音佛像,更是巧夺天工,叹为观止,是本寺的镇寺之宝。另外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
香古寺
香古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古寺,位于甘肃西部张掖市临泽县境内,距县城36公里,是丝绸路上的古刹之一,北依明长城,南眺黑水河,占居了河西走廊最中间的理优势。自古以来,历代高僧大德都路经此地讲经说法,留有鸠摩罗什牙舍利塔的神奇传说和仙姑护佑霍去病将军西征凯旋的传奇故事,使香古寺从古至今成为一座历史名刹。香古寺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守年间,据碑文记载,明代以来,历经万历六年﹑天启三年﹑民国八年和民国十四年四次大的修缮和维护,但在1952年以来由于历史原因,一座金碧辉煌的历史名寺遭到人为的破坏,寺院建筑毁于一旦,沦为一片废墟。自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
黑窑洞土法炼钢炉遗址
黑窑洞土法炼钢炉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法炼钢炉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蒙古族乡黑窑洞村境内南山坡上。遗址坐西向东呈一字型排列,共有冶炼炉159个,大部分已坍塌残破,较为完整的有50多个。冶炼炉最大的高8米,直径14米;最小的高2.5米,直径2.7米;多为宝塔状,炉内有烟道,烟道有1个或多个不等,冶炼炉内膛用土坯砌筑而成;一些较大的炉体在山梁高处挖地开坑而建,并开有1个或多个拱形门洞,用于加料、点火、清渣,底部设有多个通风炉道;还有一些炉体10个连成一体。整个冶炼炉群绵延两公里多,颇为壮观。这些炼钢炉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1960年停工,一部分建成后还未曾使用过。由于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四坝滩遗址
四坝滩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坝滩遗址位于山丹县清泉乡南关村南6公里。属四坝文化。四坝文化命名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1954年试掘,出土陶器有单耳、双耳罐和杯、壶、器盖等;陶质主要为夹砂红陶,较粗、易碎,器表多素面,少量饰划纹、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褐彩横竖线纹、三角形纹、菱形纹等,施彩较厚重,略显凸起。此外,出土有刀、斧等石器,多打制,部分磨制。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一至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
八卦营城址及墓群
八卦营城址及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卦营墓群位于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东500米处的背背山、直岭岭、簸箕洼、陆沟山、乱疙瘩等五条山岭上,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1975年,张掖地区文化局调查。墓群面积达246万平方米。从山坡暴露发现的墓葬看,有券顶砖室墓、土洞墓及瓮棺葬。墓室结构有单室、双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较丰富,有各类陶器、铜器、木器等物,随葬有陶灶、壶、盆、杯等和汉代的钱币——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半两、五铢钱等。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钱币“一刀平五千”为不可多得的古币珍品。在考古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墓室内绘有壁画,壁画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娲、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山谷或近水的红沙岩崖壁上,间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最高的“三十三天”达5层。马蹄寺石窟群中,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规模而言,以马蹄寺北寺为最突出。金塔寺石窟开凿在大都麻乡刺沟内的红砂崖壁上。共东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西灰山遗址
西灰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李寨乡菊花地村北3.7公里。属四坝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夹砂红陶片,器表多饰绳纹、弦纹、划纹,彩绘纹样有-三角回纹、阴刻三角纹、网格纹、连弧纹等,器形主要有瓮、壶和单、双耳罐等。另采集有石刀、石斧、骨锥、炭化麦粒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2019年,西灰山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天镇:位于县城西面,治所与县城直线距离23公里。共和国初,因区、乡政府设在新添堡而得名。1966年取“敢教日月换新天”之意,更名新天。20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
明海城遗址
明海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海城遗址位于肃代南县明海乡上井村北5公里。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55米。面积约2.4万平方米。城墙基宽7、顶宽3、残高10米。四角筑圆锥体角墩。南墙正中辟门,门外筑方形瓮城,面积约560平方米,门向东。地表散见灰陶片、砖块,采集有五铢钱币、铜簇等。推测此城唐代之后即废弃。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河西汉代史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皇城城址
肃南皇城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肃南皇城城址位于肃南县东滩乡皇城村东侧。分南、北两城,相距200米。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长32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96000平方米。南墙正中辟门。四角筑四棱台体角墩,东、西、北墙各筑马面5个,南墙筑马面4个。城外有护城河两道,外河宽9米,内河宽10米,两河之间四面各筑烽火台5座,间距40米,为军事防御性设施。城内有建筑遗迹,平面呈“工”字形,高出地面1米左右,南北纵长68米,四角各存一圆形柱础,残存有瓦当、鸱吻、残碎脊片和红、绿琉璃瓦片等。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长395米,宽390米,面积154000平方米。南墙辟门,城内东北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山石窟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镇祁文乡文殊村的文殊山上,现存窟龛百余个,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现存早期中心柱窟8个、禅窟1个,窟前寺院遗址28处。现存有壁画、塑像较为重要的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和后山古佛洞、干佛洞等,均为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穹隆顶。另有在窟内开凿小禅室的禅窟。中心柱分三层,下层为方形坛基,上面两层每面均凿圆拱形龛,龛内塑佛像,龛外塑二胁侍菩萨。洞窟四壁及顶部彩绘壁画,题材有千佛、说法图、七佛、伎乐天、供养人像。万佛洞有西夏时重绘的大型《弥勒经变》画及佛本生故事画,是西夏佛教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地址: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张掖万寿寺
张掖万寿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县府街路西。又名木塔寺。创建于北周,隋开皇二年(582)重建,后经唐贞观十三年(639)、明永乐元年(1403)、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数次重修,清末毁于大风。坐西向东,现仅存建于中轴线上的木塔和藏经楼。现存木塔重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属八角九层楼阁式,高32.8米。底层每边宽15.1米,塔下有高1.5米、边长20.3米的正方形台基。塔一至七层砖砌,外檐木构,八、九两层全为木构。塔面阔和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各层辟门窗或设假门窗,门上砖雕仿木结构斗拱,门边镌刻楹联,一层东门横额“登极乐天”,西门横额“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韩庄墓群
韩庄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庄墓群位于民乐县三堡乡韩庄村北2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可见封土堆17座。1978年发掘清理券顶单室砖墓3座,墓道向东,出土陶罐、铜壶、金饰、莲枝灯残片及铁镜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
山羊堡滩墓群
山羊堡滩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羊堡滩墓群位于山丹县东乐乡西屯村南1公里。面积约750万平方米。可见封土堆200余座,排列不规则,底径1--20、高1--6米。地表散布有灰陶罐和子母砖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
上深沟堡墓群
上深沟堡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深沟堡墓群位于肃南县明海乡南沟村西5公里。是一处汉墓群。面积约2万平方米。俗称“东五个疙瘩”。可见圆丘形封土5座,高1--3米,底径5--10米。地表散见大量子母砖、画像砖碎块。采集有陶壶、罐、灶和五铢钱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双墩滩墓群
双墩滩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墩滩墓群位于张掖市小河乡东五村北1公里。是一处汉晋墓群。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表现存圆丘形或覆斗式封土堆12座。曾暴露有砖室墓2座,采集有釉陶耳杯、灰陶罐以及狩猎画像砖等。地表散见灰陶片及砖块。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