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第一窖古城酒文化博物馆景区、奇台药王庙遗址、北庭故城遗址、北庭西大寺、大漠上的神秘怪塔、瓮棺墓群、古坟梁墓葬群、四道沟原始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霍加墓、龙王庙水库、塔西河风景段、西王母祖庙、玛纳斯古城遗址、昌吉古城、米泉娘娘庙、昌吉北庄子古城、昌吉铁瓦寺遗址、玛纳斯县大佛寺、回鹘寺、庙尔沟达坂旅游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第一窖古窖池遗址第一窖古窖池遗址位于奇台县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公司内。2002年,该公司在挖掘酒窖时发现该遗址,随即进行发掘,并予以保护。窖址现仅存有一面砖墙,由青砖垒砌而成,墙面涂有一层白灰。全长11.8米,高2.1米,可分为长度大体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在北,做工比较精细,每隔1.2米有固定木板的插槽,估计为用木板隔发酵池时所用,插槽之间间隔1.2米,有两面墙体上还有供人攀爬的脚窝。另一部分在南,做工比较粗糙,墙面不光滑,似为后期加筑,年代较北侧稍晚,墙面有两处隔墙残迹,估计亦为发酵池隔墙。根据遗址内出土的青花瓷碗、陶碗等推测,该遗址
药王庙遗址药王庙建于光绪14年(1888年),正是奇台县城从老奇台搬至古城时,当时该县人口密集,瘟疫四起,前后两年经历了两次大的瘟疫,军队和商民都深受其害。为了扑灭瘟疫,古城内相继开张了很多药铺,内地郎中及药商奔赴古城,此地的药材生意十分火爆。内地的药材运抵古城再分售天山南北,本地药材经此地运往内地。民众祈求消除瘟疫,身体健康,建起了药王庙。随着药材生意的兴起,该庙成为药材行业的聚会所,维护药商的的合法权益。据县志记载,光绪年间,古城内有药铺二十余家,分为内科、疗疮科、骨科,既看病又售药。民国期间,药王庙办起医师学堂,分药剂师,药王庙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新疆自治区吉木萨尔县以北约12公里的护堡子。故城遗址在当地俗称“破城子”,它是在唐代庭州城的基础上建立的,九世纪以后属于西州回鹘。十三世纪初隶属蒙古,宪宗时曾在此设置行尚书省。元在此设“别失八里元帅府”,当时仍是北疆的重镇。故城到了明代初年的时候才荒废不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中国的学者徐松首先来此进行调查,发现了唐金满县残碑等珍贵的文物。1908年和1914年日本人大谷光瑞率领的考察队和英国人斯坦因分别来此非法调查和挖掘。1928年西北科学考察团也曾对遗址进行过发掘,并由中国学者袁复礼负责测图。1979年~
北庭西大寺北庭西大寺位于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境内。北庭西大寺,又名高昌回鹘佛寺,位于北庭都护府遗址之西1公里处,西临西河坝,东面有水池,周围地势平坦,现多已开发为农田。古寺为高昌回鹘王国皇家寺院遗址,专供王室成员供养佛像之用。佛寺残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0.5米,东西宽约43.8米,地面以上全部用土坯砌筑,地面以下为夯土台基,整个建筑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为残高0.2—0.4米的庭院、配殿、僧房、库房等建筑群;北面为正殿,其四周筑洞窟,两部分衔接成一整体。目前东面有上七下八的洞窟残迹,窟内残留有高昌回鹘时期的壁画若干。建筑材料为土木结构
大漠上的神秘怪塔1957年夏天,克里木以翻译兼向导的身份,领着中苏联合考察队一行八人,其中有一个名叫冬尕巴依,家住吉木萨尔二工河的哈萨克族人,另一个是名叫塔勒甫的吐鲁番籍维吾尔族人,他们骑着十二峰骆驼深入浩瀚无际的准格尔大漠进行勘测。一天,他们远远地看见了一个黄亮耀眼的神秘物体。等到他们走到近处时,才看清了拔地而起的这个黄亮耀眼的神秘物体原来是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圆锥形塔。从塔上闪射出一缕缕极强的光芒,苏联人在地图上作了标记,然后他们有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怪塔,继续前行。行至大约1公里处,考察队员又发现了第二个塔,再往前行,又是一个!他们一
瓮棺墓群1983年6月,吉木萨尔县北庭乡后堡子村村民在生产队规划的宅基地上修建房屋时,在距地表50厘米深处的地下发现了三处瓮棺群。其中,两具瓮棺分别高65厘米、30厘米,口径分别为25厘米、30厘米,陶质泥质灰陶,瓮腹部有网状花纹。据研究,这一墓葬群当属隋唐时期的突厥墓。据史料记载,隋末唐初在博格达以北活动的主要是西突厥。贞观四年,-厥颉利可汗败亡,于是可汗浮图城又变成了与唐朝相对抗的前哨阵地。突厥入侵中亚最早始于六世纪六十年代,而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均以可汗浮图城为中心,世代放牧、耕种,繁衍生息。突厥主要崇拜火,尊敬空气和水,颂扬
古坟梁墓葬群古坟梁墓葬群位于吉木萨尔县老台乡政府西北约500米处。其北为乡村道路,东西为农田,南临河沟,整个墓群坐落在地势较高的黄土梁上,占地约2亩。庙院内到处摆放着棺材,打开棺材盖,装的全是死尸头骨。其中一口棺材很特殊,整个用油桐漆过,雕刻着二龙戏珠图案,分外棺、内棺,做工考究。棺内装一男尸,头戴红缨帽,身穿官服,足蹬朝靴,但无文字记载属何职位。整个黄土梁上到处都是棺材,棺靠棺,棺摞棺,有的三四层,几乎所有的馆内装的都是死人头骨,没有尸身。有的三四个,最多的装七八个。据当地徐有仁老人回忆:破四旧时,光古坟梁上挖出的死人头骨最少不下五
四道沟原始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四道沟原始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位于木垒县东城乡四道沟,距离县城10公里,东西为河沟地带,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根据考古专家对四道沟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遗址分为早、晚两期。地层五、六两层为早期,距今3000多年;一、二、三层为晚期,距今2400年。1977年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工作队和县文化馆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清理出两个探沟,6个探方,6座墓葬,100余件历史文物。这些历史文物中有石球、石锄、石纺轮、磨谷器、石杵、铜刀、笄,饰件有骨针、骨饰、有陶纺轮、陶盆等。在众多的土石器中,有一状似生殖器的石
霍加墓霍加墓因埋葬两位在伊斯兰经典中被称为“圣人”的人而得名。霍加墓距县城约40公里,位于博斯坦乡霍加墓沟一座相连的山峰,海拔高度约2400米。霍加墓为昌吉州重点文物保护遗址,是木垒、巴里坤、青河、富蕴、阿勒泰以及鄯善、吐鲁番等地伊斯兰教信徒朝拜的圣地。每年春雪消融,万木复苏之时,各地的朝拜者或乘车,或骑马,或徒步结伙成队络绎不绝,不辞翻山越岭,头顶酷暑,表达了一种虔诚的心愿。他们认为,朝拜了两位霍加就代替了到相距万里的麦加去朝觐而完成功修。来此的目的,除朝拜霍加托福保佑外,虔诚的教徒们还要到墓下的圣水泉喝一口甘冽的被誉为“圣水”的泉
龙王庙水库龙王庙水库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km处。属拦河水库,其工程由四部分组成,拦河大坝的主坝为砂壳粘土心墙坝,坝高42m,长1100m,顶宽5m,总库容1400万立方米。该水库位于木垒河出山口,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养鱼及旅游的中型调节水库。1958年始建,1998年第四次续建和改建而达到现在的规模,该水库对新户乡、照壁山乡、良种繁育场及木垒镇的工农牧业用水发挥巨大的作用。龙王庙水库距县城近,交通十分便利。近几年全县居民积极开展绿化造林活动,水库四周绿化面积达125亩。1958年,全县人民挥汗奋战龙王庙水库,水库建成后汇集了木
位于玛纳斯县塔西河乡,距县城40多公里,两岸是红色的株罗纪山峰,山体造型奇特。上游有一瀑布,落差十余米,周围云杉环抱,景色秀丽幽静。河谷生长着大量的山杨和灌木林。山坡是茂密的墓地。奇山、松林、瀑布、草原,整个景色红水碧、天蓝草绿,环境十分优美。
西王母祖庙,始建于元朝,距今八百年的历史。在历史上曾三次维修,最后一次毁坏是在1932年,为我国著名的道教名观。1999年4月在原庙址上重建西王母祖庙,重建的西王母祖庙基本保留了原庙的建筑风格,该庙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29平方米,座落在天池的东岸,为天池的重要景观之一。因为它供奉的是王母娘娘,故又被称作“娘娘庙”。
玛纳斯县城东北3公里处的头工乡楼南村,有一座被当地群众称为“破城子”的古城,古城四周残留着破败的城墙,这就是玛纳斯古城遗址,曾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军镇。玛纳斯古城,俗称“楼南古城”或“破城子”,早在1990年就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古城遗址地上地下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来看,此城的年代与天山北麓上的昌吉古城、六运古城、北庄子古城大致相当。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内有部分土地被开垦为耕地,甚至古城的西城墙遗址还被碾压成了当地农民耕种机械通行的便道。2019年,玛纳斯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吉古城位于昌吉市内,俗称唐朝城,80年代初,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派考古人员作过实地调查,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城墙夯筑,夯层厚约6厘米,1964年时还残存东城墙500米,北城墙600米,残存城墙最高约6米,墙顶最宽处约3米,北城墙基本完好,有15个马面,瓮城以西8个,以东7个,马面宽约19米,间距约30米,古城内南北向有分个大土台,主高约5米,土台用土坯垒砌土坯长驹子宽20厘米,厚12厘米,但另4个土台为夯筑,夯层厚约8厘米,与城墙的筑法一致,说明这些土台与古城墙是同一时期的建筑,由于基建施工,在
米泉娘娘庙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县哈萨克瑶池自治乡境内,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传说人物西王母而建的,逐渐演变为道教崇拜的偶像之一。
昌吉北庄子古城位于阜康市滋泥泉子乡北庄子北面,这里土地肥沃,河道纵横,早在春秋战略时期,先民们就曾在此繁衍、游牧,丝绸之路开辟后,这里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隘,古城略呈方形,南北长240米,东西宽230米,高4至6米,基宽10至15米,夯筑城垣,周围筑有马面,西南隅有长40米宽和30米的土墩,是角楼遗迹,城南、城西护城河遗迹尚可辨认,宽约30至50米,深约2至3米。
昌吉铁瓦寺遗址位于阜康市瑶池哈萨克族自治乡境内,是为纪念元代长春真人邱处机而建的道教寺院,现建筑全毁,建筑特征不详,从残存遗迹看,原规模长45米,宽45米,面积2025平米,青砖筑砌,因其顶部用生铁瓦覆盖故名铁瓦寺,又名福寿寺,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九年,扩建南北两陪殿,盛时从道者百余人。
玛纳斯县大佛寺位于玛纳斯县城西南头宫乡的农民住宅区内,是当地民间佛教活动的寺院,全寺由四个殿堂组成,正殿为大雄宝殿,其中正面有如来佛塑像,旁边有十八罗汉等塑像;两个偏殿分别为观音殿和地藏殿,其中有观音菩萨、文殊、普贤等。
回鹘寺位于北庭古城西700米处,是目前北疆地区仅存的回鹘寺庙遗址,规模宏伟,风格独特,寺庙座北朝南,南北长70.5米,东西宽43.8米,共有15个洞龛、8座配殿、4座库房、5座僧舍,组成一个四合院落,正殿残高14.3米,配殿残高0.2-4米不等,北面正殿两侧排列着上下两层佛洞,东西配殿尚存许多佛塑,内中佛祖、菩萨、罗汉、天王、神狮依稀可辩,其中有一卧佛,长达9米,为佛祖涅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卧佛对面存有一幅壁画,画工精细,色彩鲜艳,-回鹘文字,清晰可见,西配殿内的佛塑或坐或站,情态各异,反映出当时佛教文化的发达程度。
庙尔沟达坂旅游区昌吉市庙尔沟天山风光旅游区主要展示庙尔沟草原的自然风光和哈萨克民族风情。该地区青山环抱、松林如涛、河流湍急、植被茂盛,景色层次分明、对比明显、构图精巧,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还具有浓郁哈萨克民族风情和草原文化的姑娘追、阿肯弹唱、赛马、叨羊、摔跤和夜间篝火晚会。游客还可体验哈萨克牧民的草原生活和领略哈萨克牧民热情、豪放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