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杏花村汾酒作坊、孝义三皇庙、交城玄中寺、贺昌故居、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高红遗址、碧村遗址、汾阳般若寺、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贺昌烈士陵园、柏草坡龙天土地庙、石楼后土圣母庙、玉虚宫下院、上贤梵安寺塔、柳林香严寺、龙天圣庙、岚阳白龙庙、卦山天宁寺、中阳楼、南村城址,山西省吕梁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杏花村汾酒作坊杏花村汾酒作坊(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年)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北院为酿酒作坊原址。有五个院落,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遗存清代酿酒作坊,且遗存有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院内有一古井,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墙而构,墙上嵌有傅山手书“得造花香”碑一块,此井至民国间一直是汾酒酿造专用水源。院内
三皇庙,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城区贾家庄村三皇庙街中部,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年间曾多次扩建和修葺,但现存建筑结构最早者为元代遗构。像这样原址、原貌、庙群保存完好的三皇庙,专家共识国内罕见。该庙南北宽59米,东西长84米,两进院布局。遒劲有力的“三皇庙”额匾镶嵌于始建山门的门额上。中轴线建有乐楼、三皇殿。头院南建碑廊一处,北角设掖门,为一、二进院出入通道。两进院自然地平落差较大,故掖门前设踏步缓解。二进院三皇正殿座西向东,殿内正面供奉太昊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两侧配祀古代十大名医,南北山墙绘有与名医有关的故事。壁画色彩明艳,线条
玄中寺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始建时间最早的日本佛教净土宗、净土真宗的祖庭。寺院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经四年修筑,于承明元年(476)落成。净土祖师昙鸾于此驻锡。隋大业五年(609)名僧道绰入寺,修旧扩新。唐贞观九年(635),太宗巡幸太原,为文德皇后祛病祈福拜谒玄中寺,赐名“石壁永宁禅寺”,从此玄中寺成为官寺,得到较大规模的扩修。贞观十五年(641)善导拜道绰为师,弘扬净土法门。开元九年(721)建立甘露无碍义坛。此后,邑宰张令孙新建前殿、回廊、高门,开拓了岩崖,扩展了寺院。贞元十二年
贺昌故居(第五批省保)时代:1906年~1920年地址: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贺昌村贺昌同志于1906年1月19日在东窑出生,1918年考入离石县高级小学,1920年随其父到太原并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春调离太原赴团中央工作。他先后参加过太原、安源、北平、天津、上海等地青年和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领导筹划工作;1927年任团中央执委、劳动部长;1929年任中央南方局宣传部长,广东省委书记,与邓小平组织策划了广西百色起义和创建红七军及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曾兼顺直省委书记;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0年地址: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石安村1940年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门镇石安村成立,下设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财政局旧址、司法科旧址、税务科旧址、公安局旧址等机构。抗日战争期间,石安村为离石的抗日指挥中心,组织发动群众建立了抗日救国各救会组织,以抗日救国为宗旨,动员全县人民抗战,先后有2200余名青壮年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为保护延安和晋绥分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9月中旬县政府机关迁出石安村。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一块可靠巩固的抗
高红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商地址: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高红村南三川河南岸二级台地上该遗址又称寺枣垣遗址,发现于1983年,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17米。属新石器-商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的燕类型质夹沙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篮纹,器形有瓮、钵、罐、鬲、甗等。2004-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以柳林高红为代表的独特的晚商青铜时代文化,对遗址内的商时期夯土基址进行了发掘,确定了高红遗址是全国不可多得的保存较好的商代早期遗址。目前,原考古发掘的台面,已回填保护并被全部硬化,树立保护标志,
碧村遗址时代:新石器时期地址:吕梁市兴县蔚汾河及黄河沿岸地区的碧村、白崖沟村等地兴县地处晋陕高原的腹心地带,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基岩裸露,河谷穿梭,属于典型的山地经济。龙山时代在这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筑城风潮,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石城遗址,这些石城主要分布于蔚汾河及黄河沿岸地区的开阔地带,个别位于深山之中,面积在2万平方米至120万平方米之间,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群:以白崖沟为中心的蔚汾河上游石城遗址群和以碧村为中心的蔚汾河下游石城遗址群。白崖沟遗址位于吕梁市兴县恶虎滩镇白崖沟村北,地处蔚汾河上游北岸的二级阶地上,时代为龙山时期,总面积
汾阳般若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阳城乡东龙观村,初建于唐,元大德年间曾大修,1672年清康熙年间再次重修。寺位于村西门北侧,成瓦刀型。寺门外路南有一影壁,上镶嵌9条琉璃彩龙,形神逼真,姿态各异。青砖券拱成窑洞式的寺门,上琉璃瓦盖顶。顺窄长的砖道前走80米,拾阶而上是砖木结构的过门殿,殿内左右有神像。进入大院,青砖铺地,开阔素雅,东、西、南三面各有5孔窑洞。北面则是高出院落其它地方约1米的正殿。大殿宏伟,气势磅礴,殿内有3尊大佛,多尊小佛,姿态生动,熠熠生辉。该寺影壁、寺门、过门殿在1958年被拆毁,大殿保存至今。
中共中央后委机关旧址位于临县南25公里的双塔村,东靠吕梁山脉,湫水河绕村而过。这里交通方便,东连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西与陕甘宁边区隔黄河相望,是一处十分理想的屯兵之地和中转站。1947年4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后委机关在这里驻扎。旧址于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背景链接1947年2月,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在军事上被迫改为重点进攻,将进攻的重点置于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妄图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及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其东渡黄河。2月底,蒋介石亲抵西安,部署进攻延安。延安正弥漫在战火硝烟中。此时
柳林县贺昌烈士纪念陵园位于贺昌烈士的家乡山西省柳林县县城西南,紧靠307国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12948平方米。1984年,柳林县人民为纪念贺昌烈士的丰功伟绩,由贺昌村委捐地,团县委开始筹建,1985年碑体竣工,-和聂荣臻亲自为纪念碑题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关心下,先后投资110万元修建了陈列馆、贺昌雕像、3个风景亭,50米花架、占地4亩的莲花湖。湖面为柳林地形图,湖的中央有莲花岛,岛内四面曲桥相通,寓意柳林四通八达,人民安居乐业。1987年,贺昌烈士陵园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草坡龙天土地庙(第七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峪道河镇柏草坡村中部柏草坡龙天土地庙位于汾阳市城北11.5千米峪道河镇柏草坡村中。坐北向南,一进院落,东西28.81米,南北49.71米,占地面积1432平方米。据史料记载,该庙始建于金代,元以后屡次维修。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主要有:戏台、献殿、龙王殿,东面配殿3座。龙王殿为金代始建、元代重建,其余皆为清、民国时期建筑。龙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设斗栱,四铺作,华拱出跳状如翼形栱,其上不设交互斗和令拱,斗栱里转单杪承搭牵,搭牵做蚂蚱头。后檐斗栱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前山乡张家河村后土圣母庙位于石楼县义牒镇张家河村西南2.5千米的殿山村北100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前石雕灯台记载元至正七年(1348年)重修,之后历代均有维修。一进院落,中轴线布局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乐楼、正殿,东西两侧配殿各三孔,社窑各三孔。正殿为无梁殿砖石结构建筑,前有木结构插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内现存明代泥塑5尊。屋顶形制为单檐硬山顶。乐楼为石砌台明,高1.5米,台明上用8根高10米直径为0.85米的柏木圆柱,斗栱形制为假昂偷心造,单檐歇山顶。
时代:清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柳林县城青龙城宝宁山始建年代不详,主殿玄天殿匾额为明正德年间(1510年)。宫址坐南朝北,依山势而建,七十二台阶至山门,二进院,有玄天殿、观音堂、药王殿、圣母殿、子孙乳母殿等建筑。主殿玄天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布顶,琉璃剪边,坐落在高大的砖砌台基上,周设栏板、望柱,前出垂带踏道。明次间辟隔扇门,稍间置直棂窗,前檐插廊,进深一椽,两山墙连接砖彻影壁,呈八字型,用琉璃拼成双龙戏珠图案。檐下斗拱为五踩双下昂,明间平身科出斜拱。梁架用材规整,彻上露明造,为四架椽对前搭牵用三柱,上用蜀柱托双步梁,再上
梵安寺塔高约45米,底边周长25米,为7层8面8角重檐砖塔,中间为空心,每层均有拱石石旋塔门,第一层塔门南开,底有地宫,有地道通往塔外。塔底数层大青石条,上筑红砖古塔,无基无顶,十分奇特,二层以上有木制阶梯,串连各层,通至塔顶,塔为平塔,塔内原有楼梯可直上塔顶,据传塔顶原有一小庙,内供有铁佛,日本军侵占后铁佛、阶梯被毁。塔重修碑记也仅余碑额一方,省文物研究所认定,该塔为现在最大的无基无顶古塔,在古代建筑研究中有一定价值。该塔有三奇,其一是无塔尖,一般塔均有尖,而梵安寺塔没有;其二是塔顶盖庙,甚为罕见;其三是40多米高的塔无地基,完全建
香严寺,俗称鸽子寺,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城东北隅山阜之处。四周幽香扑鼻的翠柏,给人一种肃穆幽静,华贵神圣的感觉。寺前有碧波潺潺的抖气河环抱,後山有郁郁葱葱的佛塔山为倚背,使寺宇幽藏在青苍如黛,蓊然毓秀之中。又有青龙宝宁山腰的明代建筑玉虚宫,与古刹香严寺交相辉映。寺座北朝南,周有堡式墙垣,内分七院十二殿,共有大小殿宇一百二十余间,占地六千一百六十平方米。寺始建於唐代,现存建筑为元代手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殿宇鳞次栉比,佛堂高低有序。主建筑分别有歇山、悬山、硬山式殿顶,各式琉璃流光溢彩,气势宏大。主轴线上有山门殿
龙天圣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龙天圣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龙天圣庙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圣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乡以上级别的辖区都建有龙天圣庙。最初有关羽事迹的地区会建龙天圣庙,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地域限制。就好比在堂屋请来一尊关羽像,每逢初一十五供奉,足不出户即可祈求美好愿望。这也是中国人注重仪式,但不拘泥于形式的表现,也可以更
白龙庙坐落在这如诗如画、松柏掩映的翠岩之中,更赋予它以神秘色彩。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奉为神圣境地,被列为岚阳八景之首,倍受文人墨客之赞赏,曾留下不少赞颂诗篇。位于山西岚县城西22公里与兴县接壤的白龙山腰部。白龙庙始建年代不详,据石碑记载,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庙宇格局。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烧毁。抗战胜利,当地民众依旧貌重建。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后,群众自发组织进行了维修。1987年,县政府将白龙庙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挂匾树碑以标志,还逐年拨款修葺。该山原名大万山,因建有白龙庙而得名,是吕
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北三公里处的卦山,距太原六十七公里。卦山,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著名旅游景点。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卦山山峰耸峙,层峦迭嶂,古柏苍翠,千姿百态,衬托出古宁寺幽雅风姿。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创建,后经历代扩建与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山门内两廊有古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书法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
中阳楼,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古县城中央大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现存碑碣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时值中阳县治于此,故名。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坍塌,何时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遭雷火,清宣统元年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现存中阳楼保存完好。中阳楼四面临街,过街楼形制。其楼体为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五彩琉璃瓦覆盖。楼高19.48米,坐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台明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台明设楼梯,列碑刻。藻井绘文王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
南村城址(第六批国保)时代:战国至晋地址:方山县城南南村城址始建于战国,先后为战国皋狼邑、西汉皋狼县治所,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在此建都,称左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近900万平方米。战国的皋狼城位于中部,城址平面呈梯形。汉代的皋狼县城和十六国时期的左国城系皋狼城内外套城,内城继续沿用战国皋狼城。外城城址平面呈喇叭型。为加强防守,在套城基础上扩充城的东部——东城。南村城址独特的布局,为研究战国至晋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