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窳浑古城遗址、马鬃山墓群、临河甘露寺、临河慈云寺、新忽热古城址、沃野镇故城、朔方郡故城、后契勒陶力盖遗址、四大股庙、金堂庙、狼山石刻、常素庙、沙金套海古墓群、阴山岩画、三盛公天主教堂、续灯禅寺、善岱古庙、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塔林宝力格浩特、希热庙,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窳浑古城遗址
窳浑古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窳浑古城,蒙语为保尔浩特,汉语也称土城子,位于蹬口县沙金套海苏木西南约三公里处,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该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最长250米,南北最长200米,北与西北被沙漠覆盖,垣宽9~13米,南垣中部有一缺口宽约20米,约为城门。该城东墙北墙,残高1~2.5米。城中部略偏东处有一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台,探得文化层有1~3米深。文化层下层为汉代文物,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汉代建筑材料;中层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残片数种;上层为明、清文化层,较厚,有大量钧窑瓷残片,如青花瓷残片。在断垣残壁的表面也可拣到铁链、三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磴口县
马鬃山墓群
马鬃山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鬃山石构墓群,位于中旗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北15公里的杭盖戈壁马鬃山地区希日楚鲁山一带。墓葬环希日楚鲁山分布。地表可辨石堆、石板墓葬107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墓葬形制有方形、亚腰形、工字形、圆形、T字形,大小不一,是一处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型制多样的石构墓群。据悉,马鬃山石构墓群于2008年“三普”调查时发现,201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马鬃山石板墓群”,由于墓群内除了石板墓还有石堆墓,包含着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素,故更名为“马鬃山石构墓群”。该墓群先后由内蒙古自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
临河甘露寺
临河甘露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建寺缘启甘露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哈达淖尔村,距市区49公里,新华镇9公里。西靠哈达淖尔五社,东临哈达淖尔六社、南临银新公路、北靠田间渠。寺庙现占地东西163.5米、南北217米、总面积35479.5平方米,合53.27亩,是内蒙古西部较大的汉传寺庙。原名观音茅蓬寺,俗称常素庙。民国十五年,由(1926年)本地冯家圪旦农民裴三之子裴金锥所建。裴金锥生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从小受祖传的影响下,随父母亲信奉佛教,一懂事后就不乐世好,甘愿布衣素食,走路眼不斜视,经常端坐念佛,老年人都说裴金锥是记前世的人。在他十九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临河区
临河慈云寺
临河慈云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寺院距巴彦淖尔市首府所在地临河区仅49公里,有两条省级公路经过寺院,交通十分便利。寺院创建于1938年,作为缘起,时仅为一位张姓的大善人变尽家财建起的两件土房,张善人曾预言寺院在过后将得逢大德高僧,在该寺广传圣教,绍隆佛祖家业,当时为汉传佛教寺院。1945年曾增修大雄宝殿等三座佛殿,后由于年久失修和文革破坏,三间佛殿也几近破败。1982年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充分落实,寺院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广大心中的大力指出下,由妙金老和尚在原址上建起一座430平米的观音殿和一座88平米的山门。2001年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临河区
新忽热古城址
新忽热古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元、明新忽热古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西北1公里处,古城平面呈方形,边长950余米,城墙为夯筑,四角外凸有角楼,墙外筑有马面,南墙、东墙中部各设一城门,门外设瓮城,城内外地表散见有大量陶片和瓦片。根据总体特征分析,其造筑年代应为元、明时期。该城址规模宏大,墙体保存较为完好,是已发现城址中最具典型的古代城池,具有极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降城,这个名字我们今天听起来非常普通,但在战争年代它却意味着因一方大胜而使得双方百姓均免受战争之苦,是激动人心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
沃野镇故城
沃野镇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沃野镇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苏独仑乡东南5公里处,建于北魏。古城东西长1040米,南北宽680米。在其南墙东部还存有东西长约340米,南北宽约200米的外墙。城墙残高0.5~1.3米。城内到处都有砖瓦和碎陶片,曾出土有瘦莲花纹瓦当,均属北魏遗物。故城为中、东、西三城连城,呈“凸”字形。中城长而大,向南突出,东西宽375米,南北长600米;东城东西宽334米,南北长571米;西城东西宽282米,南北长571米。城墙早已坍塌成土垄,现存垄宽40米,残高1~2米,中城向南开一门,门东、西两侧有高大土堆,残高8米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
朔方郡故城
朔方郡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朔方郡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区(临河)及市西南磴口县。故城遗址有数处,主要有磴口县汉代朔方郡的临戎县、窳浑县、三封县三座故城,巴彦淖尔市区内的黄羊木头城址和八一城址。临戎故城在磴口北约25公里处的补隆淖乡河拐子村,古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墙分别长637.5米、620米,南、北墙均长450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基宽约10米,残高0.5~2米。南墙中部开门,城中部有长方形建筑基址,西北部有冶铁址,其上遍布残铁器、炼渣、炭灰。地表散布绳纹砖瓦,绳纹、波浪纹、方格纹陶罐、瓮、盆残片及“五铢”铜钱。窳浑县故城在磴口西北约45公里的沙金套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临河区
后契勒陶力盖遗址
后契勒陶力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0年,在乌拉特中旗杭盖戈壁苏木西南4公里处的后契勒陶力盖(汉语意为火石梁),发现石器时代的石器打制场,发掘出石核、刮削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等文物。达日盖遗址位于乌拉特后旗达日盖山口,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遗址不远处有排列有序的石棺墓群。此为新石器时代狩猎民族的遗址和墓群。呼鲁斯太遗址位于乌拉特中旗呼鲁斯太苏木,属青铜器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典型的连珠状匈奴牌饰。旁有春秋时代的匈奴墓群。鸡鹿塞遗址位于瞪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乌拉嘎查以北哈日格乃山口西的台地上。此城全用片麻岩牙和卵石砌成,筑于距沟底高约19米的山坡平台上。城呈正方形,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
四大股庙
四大股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股庙位于五原城南5公里处,又名诸神庙。所谓“四大股”是指着最初合股开渠的四家而言,王同春是其中之一。原来的庙址很小,后经王氏重修,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庙正殿前廊东壁下有光绪二十八年立“重修诸神庙并开渠筑堤碑”一建于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是年,万太公、万德原、郭大义和王同春合成四股重新修竣短鞭子渠(后改称老郭渠),此渠竣工后又修了庙,故名“四大股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同春又重修四大股庙。重修后的庙宇与原来的庙相比,不仅规模宏大、雄伟,而且工艺精湛。新建的四大股庙建有正殿、东偏殿、东西两侧禅房、山门、钟楼、鼓楼、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五原县
金堂庙
金堂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堂庙也叫慈云寺,坐落于磴口县隆盛合镇金马湖北边,兴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是河套地区首座汉佛寺院。1851~1862年间,“哥老会”在磴口骚扰百姓,焚烧寺院,慈云寺遭到惨重的破坏。到1901年又一次经历了劫难,留下一片残垣断壁,民国15年(1926年),信徒迫切希望重建寺庙,在当地大居士李怀祺的组织下,于1930年重建了寺庙。金堂庙的大雄宝殿雕刻有二龙戏珠,正壁彩绘精美绝伦,两侧修有小陪殿,左右设有厢房。厢房各有10余间。在殿内1.5米宽的净台上,五尊佛像塑遍金身,干净整洁。1989年在县政府的协助下,重新修建。现在寺内共有房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磴口县
狼山石刻
狼山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狼山石刻在狼山脚下有两块刻石。一块长约1.3米,厚约0·7米,上刻五言诗一首:总统五千兵,纵横万里路,踏平金积堡,调防紫金驻。忽逢重九日,登高于此处,只见蒙古包,不见村与树。同治壬申金运昌,在石刻的西边10米处有小石刻,也刻有“同治壬申”等字。“同治壬申”即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可见石刻为此时的作品。从五言诗中看,刻石者为一领兵将军。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临河区
常素庙
常素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素庙常素庙,顾名思义,就是常年把斋吃素,不吃荤腥。常素庙位于乌中旗宏丰乡,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常素庙为汉式庙宇,砖木结构,四合头庙院。主殿瓦脊,飞檐、斗拱、藻井,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正面是殿,东西两侧为房,是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佛教寺庙。1951年,崎。庙被-部门征用,和尚全部还俗。1980年之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该寺庙重新得以修复。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
沙金套海古墓群
沙金套海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金套海古墓群沙金套海古墓群位于蹬口县沙金套海苏木西南1~5公里处,以汉代窳浑古城为中心,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其中以南区面积最大,东西宽2.25公里,南北长近2公里。已暴露的墓葬近千座,1985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磴口县
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位于磴口县沙金苏木境内。大都是由原始部落和匈奴、敕勒、突厥、党项、蒙古等各族猎人和游牧人刻磨在山岩上的石岩画。最早产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据专家考证,此处共发现一万余幅,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画廊之一。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它的南北草原广阔,气候条件宜人,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诸如: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纥)、敕勒、党项、契丹、鬼方、山戎、蒙古等都有相继在这里生活过,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近年来,在阴山山脉西段狼山地区。发现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灿烂古文化中的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磴口县
三盛公天主教堂
三盛公天主教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盛公天主教堂河套地区最早建成的天主教堂,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坐落在距磴口县政府所在地1.5千米的原粮台乡,现为巴彦淖尔市教区主教座堂。该教堂为法国天主教神父德玉明所建,1888年动工兴建,1893年落成。1980年后,教堂经过修缮,重新使用。教堂的建筑风格既吸收了西洋哥特式的风格,又富有中国地方民族特色,融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教堂占地面积675平方米,主要建筑圣堂堂高10米;堂基入地2米,用块煤压基,煤块上砌着条石,高出地面0.8米;墙壁用精制的蓝砖砌成;顶面全部由铁皮覆盖;36扇尖拱形窗户全部用带有图案的小块五色玻璃和铅条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磴口县
续灯禅寺
续灯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续灯禅寺续灯禅寺位于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砖瓦厂居民区,建于2003年,总投资430万元。该寺庙由美籍华侨宗才法师兴建。为巴彦淖尔市最大的汉佛教寺庙。该寺庙总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分正殿和东西禅房。该寺庙气势雄伟,金壁辉煌。是佛教信徒及香客朝拜的吉祥圣地。也是西山咀城市景观的一个亮点。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
善岱古庙
善岱古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岱古庙又名萨拉达布庙,位于后旗境内阴山南麓的高坡上乌盖苏木驻地。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为-教寺庙,藏传佛教属黄教派。善岱古庙占地约3000亩,现存大小庙宇5处,分别是正殿、东配殿、西配殿、东厢院、西厢院,总建筑面积1361平方米,其中正殿面积464平方米,建筑宏伟、肃穆。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1980年出资重修,是乌拉特后旗保存最完整的庙宇群,也是巴彦淖尔市保存最完好的庙宇之一,建筑物为藏传教式构造,幽静庄严,极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现为乌拉特后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一人,-数人。巴彦淖尔盟佛教协会驻此,常进行佛事活动。最旺盛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
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
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位于巴音哈太苏木南侧2公里处,是该苏木牧民舍登在自己的家庭生态牧场上创办的。瑙干塔拉汉语意思为"绿色草原"。在这块绿地上,建有现代化蒙古包2顶,传统蒙古包3顶,有2峰骆驼、2匹马供游人骑乘和驾车游玩。来到这里,既可以见识这位老牧民苦心经营的家庭生态牧场所产生的多种经济效益,体验蒙古民族生活习俗,同时也能尽情游览迷人的草原风光。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
塔林宝力格浩特
塔林宝力格浩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林宝力格浩特为文化旅游景点。塔林宝力格浩特座落于内蒙自治区巴盟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中心,占地约140亩,有纯蒙古族特色的蒙古包群,一次可接待100人的团体。这里可举行蒙古族婚礼及小型那达慕,篝火晚会,乌兰牧骑演出,骑马,骑骆驼摄像等蒙古族娱乐活动项目,并可品尝到纯蒙古族全套的马奶酒,奶酒,奶食品,全羊席,羊宝、风干羊肉蒙古包子、手扒肉等等。近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以生态保护为主,绿色旅游得到了政府旅游局的批准在本浩特原有草原风情的基础上,开发了以甘其毛道边境口岸、阴山岩画为龙头的两个旅游线路。海流图镇:海流图镇是乌拉特中旗人民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
希热庙
希热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希热庙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以东12公里处,建于清康熙19年,由第一代-呼勒庆贵禅师在康熙的资助下建成,为东方21个佛教胜地之一。兴盛时希热庙有僧人300多名,香客西至拉萨,东至乌兰浩特,北至大库热(现乌兰巴托),名扬四海。庙中有三眼泉水常流不息,它是希热庙的灵魂。常饮可延年益寿,祛病驻颜。经国家专门机构化验鉴定为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希热庙景点共由五座大殿,四个山洞和两座白塔组成,曾是我国西部除布达拉宫之外,最大的佛教胜地之一。每年每月要在此举行一次庙会,并于每年六月二十五日-三十日都要在这时举行大型的祭敖包活动,这时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