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红石崖寺、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奥特奇沟、察汗不浪古城、阿贵庙、集宁路古城遗址、大坝沟遗址、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裕民遗址、龙山观音寺、卧佛寺、龙华三会寺、园子沟遗址、老虎山遗址、金龙大王庙、隆盛庄清真寺、灵岩寺、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战役旧址)、四子王旗王府、砂井路总管府故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红石崖寺
红石崖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崖寺,又名金龟寺,因其主体石崖天然形成似金龟造型,主色调呈暗红色而得名。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中部顶峰,属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财神庙、七星宝塔、钟鼓楼、牌楼、蒙古包群等,同时还配套有特种养殖、牛羊育肥、酿酒、鱼塘、人工湖、淖尔梁草原和地质奇观等项目。地址: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红召乡电话:15847682119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卓资县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格根塔拉是蒙古语,意为“辽阔明亮的草原”。她始建于一九七九年,一九九六年转制民营企业,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新、扩、改建,现已形成集食、宿、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独具草原风情的旅游景区。格根塔拉也是内蒙古规模最大,距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旅游景区,是内蒙古唯一跨盟市经营的最大的旅游企业,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之一。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飞船主着陆场位于四子王旗草原,距格根塔拉仅50公里。格根塔拉也是通往口岸城市二连浩特的必经之地。如今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丽动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马群,金色霞云的驼群和白云似的羊群在绿海中游动,骑马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四子王旗
奥特奇沟
奥特奇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奥特奇沟位于四子王旗红格尔镇境内,塔布河河谷上游,北距希拉穆伦庙10公里。其沟长约10公里,塔布河深切30-50米。河谷两侧,怪石嶙峋,形成多种多样的象形石。早生的灌木生于岩壁上,构成一幅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景。河谷内,塔布河弯转曲流,间或有水鸟跃起,飞鸿成图。沟的北端是历代-避暑胜地。现今仍留有-避暑山庄的遗迹及石砌甬道。在部分巨石上还刻有王爷跪拜等石雕图。此间,夏凉冬暖,空气清新。据说过去草木茂盛,绿树成荫,还栖息着金雕、野鸡、盘羊......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四子王旗
察汗不浪古城
察汗不浪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察汗不浪古城,古城规模较大,四面城墙都保存很好,平面呈长方形,方向为1550,南北长666米,东西宽636米,墙体基宽约20米,顶宽约6米,高约3米。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座城门,无瓮城。2006年9月6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后旗
阿贵庙
阿贵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贵庙,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阿贵,蒙语的意思是洞穴。这里有一百零八级台阶,呈现接近九十度角的陡峭坡度,高路入云端,凌空蹈虚。站在其处,让人有奇幻之感,此感有温怀之意,有仰望之情,是美,是向上,是向善,有云水禅心之境。阿贵庙,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东南10公里处,又名善福寺,是一座黄教喇嘛庙,始建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在之后300多年时间的沉积与空间经纬的勾连中,经过人们旷日持久地陆续修建,形成了如今气势宏伟的建筑群落。阿贵庙,是善福寺的俗称,坐落于阿贵山上。地处高山之巅,尽有些高高在上、舍我其谁甚至高处不胜寒的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后旗
集宁路古城遗址
集宁路古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北邻110国道,南靠黄旗海,西距集宁区25公里。古城建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原系金代集宁县,为西京路大同府抚州属邑,是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春市场。元代初年,升为集宁路,属中书省管辖,下辖集宁一县。城内曾有皇庆元年(1312年)所立《集宁文宣王庙学碑》。1988年6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40米,东西宽640米。古城东、北墙保存较好,宽5-6米,残高0.5-2.5米。西、南墙破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前旗
大坝沟遗址
大坝沟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位于察右前旗土贵乌拉乡沟口子村南0.5公里的山坡上,由Ⅰ、Ⅱ区组成。经考古发掘,Ⅰ区发现房址36座、灰坑110座;Ⅱ区发现房址9座、灰坑19座,外侧围有环壕,环壕口部宽1.5~2.1米,深1.7~1.9米。遗址内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其形制有间宽大于进深和进深大于间宽两种。房中央多设双灶,单灶以圆形为主,有少量的方形灶,灶边和半地穴墙壁内侧均有柱洞,数量少的3~4个,多则7~8个。居住面由黄粘土与料礓石碎面混合铺垫而成,厚2~4厘米,表面呈黄白色,内呈灰白色,为坚硬的片状结构。居住面下垫有厚约8~10厘米的黑花土。门道均朝东或东南方向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前旗
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
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化德县“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的历史沿革,依托张库古商道这一载体,重塑驿站风情主体雕塑,驼队由2米×100米道路和4.5米高骆驼12峰、3.3米高人物4名组成,配建驿站、蒙古色、金界壕地域名称等情景剪影930平方米。组雕工程的实施,以写真的手法再现我县当年“张库大道”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挖掘历史文化,意义更加深远。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化德县
裕民遗址
裕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迎来了60华诞,在自治区文物局的正确领导下,化德县裕民遗址考古取得了丰富而又重多的科研成果。裕民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德包图乡裕民村东北2.5公里处,遗址东北西三面山丘环绕,南部为冲沟。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自治区考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考古发掘面积725平方米,清理出土石器、骨器、陶器多件组。该遗址出土遗物计5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石器,较少量的陶器、骨器。石料主要为角页岩、砂岩、花岗岩、石英石等。石器除磨盘、磨棒、磨石外,均为打制和琢制。器形有半圆形刃石铲、片状砍砸器、矛形器、三角状石锥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化德县
龙山观音寺
龙山观音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坐落于卓资山镇龙山湾静谧之处,总占地面积万余平米,内设三圣殿、伽兰殿、四大天王殿、地藏菩萨以及斋堂、斋房、韦驮殿、往生塔、钟鼓楼等。其建筑群体相连、红墙青瓦,结构飞檐雕梁,仿古造型。殿内千手观音栩栩如生,殿壁彩绘古色古香,描述的故事引人入胜,大有北方小五台之感。近年来,该寺院的不断扩建完善,慕名而来礼佛的僧侣香客络绎不绝。加之龙山湾自然风光秀丽,地形峰回路转,建筑错落有致......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卓资县
卧佛寺
卧佛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景区东距卓资县城4公里,北倚110国道、京包铁路和大黑河,京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穿山而过,西接武要古城,南连凉山大石院。它是一座自然山体,远望酷似一尊释迦牟尼大佛,头枕黑河,脚踏凉山,眉目分明,轮廓清晰。据传,这是释迦牟尼在此开辟道场,讲经说法中稍事休息而变成的,故称卧佛山。历史上这里寺庙众多,香火旺盛,有石人湾“石人”(雕刻四种文字)为证。卧佛山的自然风光秀丽,地形地貌奇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形成了神龟石、仙人洞等自然景点10多处。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传说故事和出土文物较多。1998年由台商独资开发,总体布局分南北两区,南寺区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卓资县
龙华三会寺
龙华三会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三会寺位于凉城县洞金山卧佛东,汇祥寺遗址西北处,1995年2月由呼市观音寺联络其他寺庙共同筹资兴建,又称龙华三会寺五佛殿。佛殿中央供有汉白玉佛一尊,东、北、西、南四方佛塑其两侧。大殿建筑为砖木结构,殿内法物齐备,陈放有致,五尊佛像金碧辉煌,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俗称“镇山如来”。三会寺右瞻洞金山卧佛,北冠松山苍柏,左倚汇祥古寺,南眺岱海波涛,可谓一方风水宝刹。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凉城县
园子沟遗址
园子沟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的园子沟遗址,从1986年开始由我区著名考古专家郭素新组织发掘,现已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共挖掘窑洞式房屋28座,半地穴式房屋43座,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以及各种陶制的生活用具。遗址房屋地面和墙壁采用白灰抹结构,至今保存完好,在房址附近发现的多处烧制陶器的小型陶窑,还有淋制白灰池。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严文明教授亲自考察之后认为:园子沟遗址如此数量较多、布局清晰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居住窑洞遗址的发现确属罕见。从窑洞的建筑风格和比较规范的建造情况来看,可以推想当时是否已经有了专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凉城县
老虎山遗址
老虎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凉城岱海地区有30多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其中老虎山、园子沟遗址引起国内考古专家的极大重视,前者已经列入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者曾被列为1987年全国考古新发现。老虎山遗址座落在岱海西北部30公里的永兴老虎山南坡上,北依蛮汉山,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该遗址从1982年起由我区著名考古专家田广金开始组织发掘,经过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外业任务。经发掘和勘探查明。遗址四周有高出地表的石墙环绕,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仅发掘半地穴房址达60多座,分布在高低不等的几级台地上,每个台地上的半地穴式房子以两三间为一组排列,房门多向东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凉城县
金龙大王庙
金龙大王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大王庙位于丰镇市新城湾乡境内,西距城区约1公里。现存楼亭殿宇房舍17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道教庙观。整个大王庙建筑于小石元山(飞来峰)峰下。背山面水,居高耸立,视野开阔。据《丰镇县志》载,该庙初建于辽天庆5年(1119年),位于今庙后侧,有小祠,祭祀金龙大王。清嘉庆19年(1814年)移建现址重修,建大殿3楹、寝官3楹。以后多年陆续重修增建有望海楼、牌坊、疆房、厨房、保婴圣母祠、增福财神祠等。现在障正殿、云门、庙门、泥塑壁画乡砷刻被毁外,其它建筑基本保存完整。现在障正殿、云门、庙门、泥塑壁画乡砷刻被毁外,其它建筑基本保存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
隆盛庄清真寺
隆盛庄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盛庄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始建礼拜寺,成为内蒙古境内回民居住和建清真寺最早的乡镇。清乾隆末年,归绥富商路径丰镇隆盛庄出资购下现清真寺院落,建造8间殿宇,形成基本规模。道光十年(1830年)陕西华隆马阿訇被请来住寺。隆盛庄清真寺初有大殿3间,后因居民繁衍发展、来往商客川流不息,原大殿显得狭窄,沐浴室尤其拥挤,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群众捐资加盖大殿13间,教长室、满拉宿舍、沐浴室、库房等一应俱全,形成里外三进院落,大门、二门、围墙、照壁、南北配房齐全的完美建筑群落。1926年又扩建大殿5间、抱厦5间,建筑总面积达2700平方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
灵岩寺
灵岩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寺在丰镇市东北隅北山(原称留云山)的东侧悬崖下,庙宇座西面东依山势建筑,山前濒临饮马河(古称如浑水)并有208国道从庙前通过。灵岩寺原名牛王庙,是丰镇名胜“山寺朝霞”所在处。光绪三年(1877年)建,牛王庙原正殿、乐楼、庙门、僧舍、碑刻和雕栏都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拆毁,现在遗留部分有靠山建筑的禅房2间,形壁和2座木构牌坊保存较为完整。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
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战役旧址)
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战役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2004年的集宁战役纪念馆于2008年4月开始扩建并于2010年10月底开馆。新馆位于泉山北街老虎山生态路,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10平方米。集宁战役纪念馆外观不仅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的简洁、明快,更不失纪念馆的庄严肃穆。馆内基本陈列分为上下两层,展线总长612米,包括抗战胜利、光复集宁、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解放集宁、支援前线、将帅厅、缅怀英烈事迹,典藏红色记忆等七部分十九单元和一个临展厅。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老虎山后山2019年10月7日,集宁战役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集宁区
四子王旗王府
四子王旗王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地址: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麓乌兰察布高原这是唯一幸存的清代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扎萨克郡王府。辛亥革命以后,四子王旗扎萨克被袁世凯政府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分别封为亲王,随后被称为“四子部落扎萨克多罗达尔汗卓力克图双亲王旗”,名声传遍漠南漠北大草原。该王府座落在四子王旗所在地乌兰花镇东北24公里处的查干宝力格苏木,紧靠通往格根塔拉草原旅游点和苏尼特右旗的公路左侧。王府由扎萨克王府及后宫、衙门等组成,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由当时的扎萨克王拉旺诺尔布于清末光绪31年(1905)建成。接着于光绪34年(1908)建成王府家庙。王府以及后宫、扎萨克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四子王旗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布拉莫仁庙村。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70米,南北宽约520米。城墙夯筑而成,残高0.2~2米,基宽13米。四面各开一门,外加筑瓮城。东墙北段有马面四个。城内十字形街道,东西向街宽约80米,南北向街宽约70米。街道两侧有土墙。地表遗物仅有少量瓷片。2006年5月,砂井路总管府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