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元上都遗址、四郎城古城、金斯太洞穴遗址、汇宗寺、哈音海尔瓦庙、浩其德王庙、毕鲁图庙、赛汉塔拉镇、边墙遗址、恐龙遗址、清代布日都庙“演教寺”、布日都庙、汉贝庙广场、杨都庙、突厥石人墓、通古尔恐龙墓地、山西会馆、赛汉塔拉旅游园、滦源殿、西山湾、东山墓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因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元上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夏都,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建立的都城,与元大都(今北京市)共同构成元朝两大首都,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被称为“世界的心脏”、“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曾与巴黎、罗马等大都市闻名于世。元王朝在1256年至1358年统治的百年间成为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征服了四十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空前的。在其作为都城的时期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四郎城古城
四郎城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四郎城古城遗城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北两公里处。城址为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为桓州城。始建于金代。古城呈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东西两面城门至今尚可辩认。城墙夯筑不明显,残高3-5米,每隔60左右米有凸出的马面。城中有建筑台基遗迹,为州府官衙所在。古城内散布着大量残砖碎瓦,瓦背为素面反面布纹,砖多是灰色素面,有少量沟纹砖。古城内曾出土过粗瓷双耳罐铁斧及定窑、钧窑瓷片。文物保护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处,其中,古遗址516处,四郎城古城为其中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金斯太洞穴遗址
金斯太洞穴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旧石器、商金斯太洞穴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是旧石器时代至商朝草原先民的居住遗址,洞穴宽16米、深24米,其堆积层厚达5米,共分3层。在最下层的堆积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5万至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物,有石砧、石锤等工具,还有野马、披毛犀、野鹿和转角羚羊等动物的骨骼并已呈部分石化,其中野马的石化骨骼为最多。考古专家认为,这反映了当时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原始先民,主要以猎取野马为生的生活状态。在中层和上层的堆积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3万年至3000年左右的文物遗存。特别是上层文化遗存出土了大批灰色、黑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汇宗寺
汇宗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汇宗寺位于县城北部,距汽车站2公里,乘3路公交车即可到达,景区开放时间为8:00——18:00点。景区简介:300年前,在广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的南端,崛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落,它就是曾经闻名中外的多伦诺尔汇宗寺。但眼前的汇宗寺似乎看不到它的恢宏和神秘,因为这只能称作汇宗寺遗址了。只有原来汇宗寺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尽管如此,你也不虚此行,我们可以从汇宗寺遗址所留下的历史信息中,了解到二三百年前蒙古高原上深刻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汇宗寺是-教格鲁派寺庙,也就是俗称的黄教寺庙。-教就是指藏传佛教,它分为多种教派,最初主要有宁玛(红教)、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
哈音海尔瓦庙
哈音海尔瓦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镶黄旗哈音海尔瓦庙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据记载,当时有一个从西藏来传教的-,在镶黄旗建一座庙,称马王庙。建庙时和建庙后,藏族-得到王公富牧们大力资助,一些牧民也不断送子弟到庙里当-。十几年后,该庙僧众已有五六十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商都马群总管云东将该庙的建造、发展情况上奏朝廷,清圣祖十分赞赏,给该庙取名广益寺,赐给一尊50两重的哈音海尔瓦银佛。此后,该庙又叫哈音海尔瓦庙。西藏-圆寂时,从庙内选定19岁的小-斯琴为转世-,斯琴-25岁时(清乾隆元年)赴西藏,朝觐七世0嘎拉桑扎木苏,0授予斯琴却日学位,赐给佛教法规《扎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
浩其德王庙
浩其德王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浩沁德”蒙古语译为“古老的”。浩其德王庙落成于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据说此庙是由东浩其德部落第三代君王阿来松的长子特尔木台建立的,在鼎胜时期,庙里最多有100多个-诵经,民国17年公元1928年九世班禅曾来此访问过。浩其德王庙位于我国五个“五台”山之一著名的“红五台”山下,居大吉林河东岸,小吉林河西岸。距西乌旗巴彦乌拉镇西南45公里。该庙由大小不等的七个小庙组成,总占地面积3026.4平方米,主庙占地面积363平方米。浩其德王庙在1996年(文革时)部分庙宇曾遭到破坏,但是经过修缮,该庙至今保存比较完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
毕鲁图庙
毕鲁图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毕鲁图庙是苏尼特右旗最早建成而且仅存的一座寺庙,始建于1708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6月13日,毕鲁图庙进行“庙敖包”祭祀仪式后,还进行一种宗教活动,那就是千盏灯会。届时-们聚集在一起。点燃千盏神灯,诵经拜佛。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赛汉塔拉镇
赛汉塔拉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汉塔拉镇位于苏尼特右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人口相对集中、产业比较密集,是全旗建制较完整、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中心城镇。全镇土地总面积为3307.4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3294平方公里,辖7个嘎查、12个社区居委会、1个生态移民示范园区和1个种畜场,总户13932户,总人口40041人,其中牧业户835户,牧业人口2809人,分别占总户和总人口的6%和7%。2006年日历年度牲畜总头数为73047头(只),其中大畜1862头、小畜70197头只。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边墙遗址
边墙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人称“成吉思汗墙”,又称“金界壕”。是东西横跨在苏尼特左旗的古长城遗迹,全长100平方米。这里的长城遗迹宽3米,残高2米多,用碎石和土混筑而成。这条长城为金代明昌五年(1194年)坡路霍建造的基础上增筑,承安三年(1198年)开始使用。墙体侧面挖建沟渠和利用较高地处戍守遗址。长城遗址在冲胡日格音胡都嘎、德木其、乌兰尚都哈希亚图右侧,希日浩来、甘珠尔查干楚路图一带较清楚。哈拉扎盖音哈希亚国科往西,沿着墙体建造较大院落的遗址非常明显。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
恐龙遗址
恐龙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连地区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的地区之一,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恐龙遗址位于距市中心9公里的二连盐池一带,早在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这里湖泊密布,气候湿热,密林丛生,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100年中,先后有俄、美、加等近十个国家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过七次大型考察和挖掘。陆续发现盘足龙、欧氏阿莱龙、鸭嘴龙、似鸟龙等十余种恐龙化石,出土了大量较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创我国最早记录。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
清代布日都庙“演教寺”
清代布日都庙“演教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布日都庙“演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清代布日都庙“演教寺”位于布日都苏木,距明安图镇30公里。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有260多年的历史,由乾隆皇帝赐名“演教寺”。在鼎盛时期寺内僧侣多达300多名,是一座著名的古刹。主体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经修缮后现已开展佛事活动。距离此地3公里的奇石林,怪石林立,形态各异,酷似各类人物与动物。传说是由一名-利用法术将危害百姓的凶神恶煞和豺狼虎豹定于此地,化为石头,用寺庙舍利0,保得了一方平安。明安图镇:明安图镇位于正镶白旗中南部,始建于1971年,是正镶白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明安图镇是以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
布日都庙
布日都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日都庙为文化旅游景点。位于布日都苏木,距明安图镇30公里。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有260多年的历史,由乾隆皇帝赐名“演教寺”。在鼎盛时期寺内僧侣多达300多名,是一座著名的古刹。主体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经修缮后现已开展佛事活动。距离此地3公里的奇石林,怪石林立,形态各异,酷似各类人物与动物。传说是由一名-利用法术将危害百姓的凶神恶煞和豺狼虎豹定于此地,化为石头,用寺庙舍利0,保得了一方平安。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
汉贝庙广场
汉贝庙广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贝庙广场:汉贝庙广场建成于2006年9月,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50万元,是集休闲、-、展览、旅游观光、团体活动、教育、观演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休闲广场。广场以具有蒙古民族代表性的吉祥物‘哈达’为主题贯穿南北,中心的音乐喷泉外型图案以查干淖尔湖型为依据,凉亭顶造型为具有内蒙古建筑特色的圆蓬造型,可以使人联想到蒙古民族文化。北侧造型舞台平时可作为景观,也可为各种节庆日或大型活动提供自由舞台,具有多方面的使用功能。广场中间音乐喷泉内设五彩灯光,与周围的景观灯遥相呼应,为城市夜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杨都庙
杨都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古刹—杨都庙:杨都庙位于洪格尔高勒镇政府所在地,它是锡盟少数几个,也是阿巴嘎旗至今仍保持着宗教活动的唯一寺庙。杨都庙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廷赐名“施善寺”,鼎盛时期-达到813名,其中常住-500名。“0”期间,遭到毁坏,仅三大殿保存下来,后经政府拨款予以修缮,今日杨都庙已重焕异彩,成为了我旗的一处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洪格尔高勒镇:洪格尔高勒苏木位于新浩特镇东南部。苏木人民政府驻杨都庙,距新浩特镇141公里。东邻锡林浩特市和德勒格尔苏木,西邻巴彦德力格尔苏木,北接查干淖尔苏木,南与正蓝旗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突厥石人墓
突厥石人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突厥石人墓作为景点散布在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镇)、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阿巴嘎旗(巴彦查干镇)、正蓝旗(上都镇)和多伦县(多伦淖尔镇)境内。这些石人的形态基本相似,有站、坐、跑、行者;有男、女、老、幼,这些石人,多数为墓前殉葬品,高1.3米左右。隋唐时期,锡林郭勒草原曾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经考证,石人是突厥人留下的遗迹。这些石人雕塑线条流畅,逼真,表现出我国古代突厥人雕塑艺术的精湛高超。这样的石人墓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分布较多,在中国新疆以及今蒙古国境内、俄罗斯西伯利亚,均有发现。内蒙古锡林郭勒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
通古尔恐龙墓地
通古尔恐龙墓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古尔恐龙墓地位于二连浩特东北9公里处,是一处看起来颇为荒凉的地方,蒿草遍地,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产地。现在此地建有恐龙博物馆。早在70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这里曾是地球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王国。从恐龙之乡出土的这些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包括恐龙蛋化石和鳄鱼化石等,为人们了解这种早已灭绝的动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苏尼特右旗出土了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身长21米,高6米,被定名为查干淖尔龙。据分析,距今7000万年前,通古尔曾树木葱郁、湖泊广布,是一个爬行动物的王国。随着地球的剧烈变迁,山崩地裂,天翻地覆,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
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山西会馆位于多伦城区的西南部,是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山西籍旅蒙商集资兴建的。建馆的目的,就是为方便山西同乡来往交流,并为刚来此地的乡友提供落脚安身之处。山西会馆是多伦老城区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清代古建筑群,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了。会馆座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住宿区、娱乐区、商会议事区和关帝庙。会馆的大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牌楼,雕梁画栋,晋商之富由此可见一斑。大戏楼是会馆的一座“明星”建筑。这座大戏楼全由方形条石砌成,恰好是一个“凸”字型。台上有粗粗的明柱支撑这戏楼的前半部分,楼顶四角鸟嘴似的正檐斜刺苍穹。其东南角,上面悬挂一面明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
赛汉塔拉旅游园
赛汉塔拉旅游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赛汉塔拉旅游园位于赛汉塔拉镇东南6公里,有208国道直通北京600公里,北至二连边城106公里。呼锡公路通呼市260公里,格根塔拉度假村158公里,锡林浩特360公里。旅游园是以自然生态风光为主,以人造设施为辅的景观园区。主要景区有:为浇灌1300亩草场建造的人工湖;恐龙博物馆,顺着人工湖向南行300米即到,馆内展出恐龙化石模型;野生动物园,由博物馆顺花砖路行走200米即到;休闲广场,也是园区的餐饮中心;赛马、摔跤、射箭场,从餐饮住宿部向东南行走500米即到,是蒙古族娱乐活动中心;蒙古茶吧,供应各种蒙古奶茶,各种奶食品,民族小吃;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滦源殿、西山湾
滦源殿、西山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滦源殿旅游度假村位于多伦县城东18公里处大河口水库南岸,滦河源头附近,与西山湾风景区首尾相连,遥相呼应。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湿润,环境怡人,是一处以人工开辟为主的草原避暑胜地,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级景区。度假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议、旅游、度假、餐饮、漂流、垂钓、骑马、游泳、洗浴等多种休闲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场所。主体建筑是一组规模宏大的蒙古包式建筑群,中心蒙古包直径23米,高17米,占地面积415平方米,象征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堪称天下第一包。蒙古包群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尤为壮观。“滦上第一坝”大河口水库主坝与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
东山墓地
东山墓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东山墓地位于锡林浩特市东部14公里处,1993年发现距今约七百年左右的辽墓地。出土了三十多件文物,出土文物中有白鹤图纹铜镜、铁锁、水晶顶链等贵重随葬品。这些辽墓群大约占地两亩,据估计是辽中晚期所葬。辽墓的发掘对研究辽文化及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内蒙古锡林郭勒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