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鞍山香岩寺、千山大佛寺、千山龙泉寺、祖越寺、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卧龙山山城遗址、海城大悲寺、姑嫂石石棚、岫岩双泉寺、千山无量观、千山古建筑群、英城子古城遗址、海城金塔、海城仙人洞遗址、少帅陵、福隆寺、卧鹿山石庙、鞍山古城、海城银塔、琉璃影壁,辽宁省鞍山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香岩寺香岩寺在千山南部,虽处诸峰环抱之中,但入其境并不觉其狭,反有远峰近坡层次鲜明、深远开阔之感。《辽阳县志》载:“寺当山阳,山花极盛,春夏之交,满山花开,香气氤氲,故名香岩寺。昔人谓香岩寺中名胜最多,为一山之冠。盖龙泉至狭,大安近险,祖越亦少纡回,惟香岩外境既旷,近复双崖夹护,鸟道千盘,如往而复,万树参差阴翳,时有怪石出没其间”。香岩寺是千山的早期建筑,相传始建于唐,最迟也不晚于金、元时期。寺东山上的“双峰塔”就是金代留下的古塔,是千山现存的最古建筑,塔上有砖雕飞天等图案,建筑美观大方,是香岩寺的著名景点之一。寺前还有元代和尚雪庵的
大佛寺:原名南泉庵。位于千山北部南泉谷内,始建于唐代,但到明代时已倒塌。南泉庵依山而建,因地处窄谷弯上,有“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庙远不知路,峰回忽到门”之势。庙宇三面环山,一面高墙,有七幢建筑,20间,建筑面积523.6平方米。据史载,明万历二十年(1585年)重建南泉庵;清天命二年(1617年)又再重修南泉庵,建殿宇3间、佛像1龛;清嘉庆五年(1800年)农历九月重修南泉庵。后因发现天然弥勒大佛而改名重新修建。如今的千山大佛寺,弥勒宝殿矗立于莲花峰上,龙华法堂坐落于道场之中,来迎门迎送往来净土之客,笑迎八方善士,释迦如来舍利法堂
龙泉寺龙泉寺,在千山北沟中部,东距无量观约1.5公里,立于群峰环抱中,地势宽阔,建筑宏伟,是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该寺始建于唐代,金元时期规模还小,明代大兴土木,建筑较多,后来重修仍保持明代风格。该寺半依峭壁,半筑短垣,坐落在幽壑丛林之中。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毗卢殿、龙王庙、藏经阁。寺中神像造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寺后有清泉一处,常年流水潺潺,相传是“龙诞水”,又由于山水下流弯曲似龙,因此得名龙泉寺。寿后山坳有后阁,是明嘉庆年间和尚刘宾创建。寺周围有松门塔影、瓶峰晨翠、螺峰月夜、黾石朝日、狮口钟声等1
千山祖越寺祖越寺是千山最早的庙宇建筑之一。相传,在开始建寺时,有一位祖师从这里路过,曾仔细察看该寺的建筑,遂名为祖越寺。据考证,它最初建于唐朝,当时的建筑宽阔宏伟,大于现在几倍。后来,在金、元时期,山洪暴发,寺庙被冲毁,遗址就在现址前的低洼开阔处。从遗址中曾发掘出较大的浮雕石栏板、望柱莲花佛座、柱基、残石碑头、瓷片等。这些遗物为考察千山的庙宇建筑和宗教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祖越寺现址为明朝时建筑,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相继重修、整饰,解放后,又多次进行修缮。现有建筑七幢,释迎殿为正殿,它的东侧是胡仙堂和客室,正殿阶下为东西配殿,配殿南
鞍山钢铁厂工业遗产群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钢铁资源、经济侵略中国的重要实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活态保存的工业遗产群,同时也是类型最为丰富的工业遗产群,是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经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有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井井寮旧址、满洲人公学堂旧址、烧结总厂二烧车间旧址等多处建筑。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于1933年建成,俗称“大白楼”。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砖石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27平方米。该建筑是日
位于岫岩杨家堡的卧龙山山城遗址是隋唐时代为防止大唐进攻而在山上筑的石城。古城南端筑有点将台,北城墙制高点上有烽火台,设有四门,古城内有娘娘庙。2019年,卧龙山山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悲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子村(邮编114200),始建于1668年,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和东西配殿构成,有西方三圣和十六尊者,享受人间烟火,保护万民平安。辽宁海城大悲寺全体僧人持不捉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保持佛陀制度,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寺院里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大悲寺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日超拔、15日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年四月初八,七月十五两次皈依。皈依居士必须
姑嫂石石棚位于岫岩县城东北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兴隆村薛家堡境内,石棚座北朝南,由四块巨型石板组合而成,左、右、后壁各一块,顶盖一块面积约20平方米,后壁一块被人为砸破。在距该棚400米处的洋河沿村大榆树村民组南坎子大地里,另有一形制相同的小石棚,遥可相望。民间传说石棚是为姑嫂二人成仙而修。实际系青铜时代“巨石文化”的遗迹,可能是古人的墓葬,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隆村:兴隆村……兴隆村详细信息++
双泉寺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街道办事处双泉村龙凤山半坡上,距岫岩镇10公里,该寺以南山附近有两泉而得名。双泉寺原寺始建于1787年,即清乾隆52年,有大雄宝殿3间、禅房3间。1859年(清咸丰9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后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屡遭破坏。1992年到1993年,恢复并重建了大雄宝殿3间、偏殿3间、禅房3间,并在双泉处建新房1间,塑龙王像,1993年举行开光典礼。双泉寺是岫岩县内一处香火极盛的宗教场所和旅游胜地。雅河街道:210323004001121迎宾社区210323004200122洪家堡村委会210323004201
千山无量观为道教著名宫观,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千山北沟,亦名无梁观,传因初建时无梁而得名。清代康熙六年(1667),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弟子刘太琳创建,后屡有修缮。观内外主要建筑有老君殿、三官殿、慈航殿、南天门、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等;老君殿创建于清代康熙初年,嘉庆、道光及同治年间均有修葺,殿内供奉太上老君塑像;三官殿系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7)创建,因祀三官大帝而名;慈航殿,原名慈航阁,中供慈航道人圣像。观前山腰间有一石台,台上置石桌石墩,四周环以短石垣栏柱及石板,相传昔日常有仙人羽客栖集于此,故人称“聚仙台”;台东有八
时代:明至清地址:辽宁鞍山千山区主要包括千山风景区的五大禅林及无量观等明清寺庙古建筑群。大安寺、龙泉寺、中会寺、祖越寺、香岩寺被称为千山五大禅林,其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大安寺以建筑规模雄旷著称于五寺之首。龙泉寺初建年代已无法考证,据寺内现存碑记,后山佛堂建于明嘉靖37年(公元1558年),东庵建于明万历25年(公元1597年),现存建筑多经清代重修或增修。香岩寺是千山创建最早的寺庙之一,寺内有元代皇庆二年(1313)“雪庵和尚金公塔铭”碑是千山现存最早的古碑。中会寺因地处五寺之中,北有祖越寺、龙泉寺,南有大安寺、香岩寺,且五寺僧多
英城子是唐朝时期的安市城,位于海城市东南7.5公里,八里镇英城子村之东山上,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城为方圆形,城墙是沿着山脊用土筑成,东高西低,约4平方公里。有东南西北4个门,西门为正门。城内有泉水自东向西流出城外。城内西北部山坡上有三处石筑圆形遗址,人称“水牢”;石筑水井一眼;东南角处有人造小土山。城内出土遗物有:灰色绳纹砖、条沟纹砖、方格纹瓦、兽头圆瓦当、灰色滴水瓦、还有翁、罐等陶器残片;铁器有:铁刀、铁剑、铁矛、箭头和辽代铧锄、犁、碗、三足锅等。此外,还有明刀、五珠、“开元通宝”等古钱币。
金塔位于海城析木镇羊角峪村西北的山坡上,为辽代建筑,塔高约31.5米,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砖塔。传早晚阳光斜射在塔上,塔身金色辉煌,故名金塔。塔的雕塑手法以及浮雕人物具有辽代早期契丹民族特点,塔上的乐舞人物砖雕,或抚琴、或吹箫,形象生动,造型优美。金塔下原有金塔寺,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金塔为寺院附属建筑。金塔是我市辽代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是我省现存辽塔中从雕塑艺术、时代风格到建筑技术及规模都较为突出的砖结构建筑遗存之一,是全省辽塔中较为重要的一处。金塔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刻技艺精湛,为研究鞍山地区辽代的历史,以及契丹民族
海城仙人洞遗址位于孤山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又名“玉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早在清咸丰七年《岫岩县志》中就有对仙人洞情况的记载:“土人结队笼烛而入,内有万象罗目的石乳,行数里后抵一河对岸是石门,有光射入,洞内时有恶风鼓盈”。海城仙人洞遗址是一石灰岩洞穴,已发现石制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与废片。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类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钻具及雕刻器等,装饰品类有穿孔兽牙与贝壳等,还有晚期智人的牙齿化石发现于下文化层。已发现的动物
少帥陵位于台安县西平森林公园,由功臣坊、正门、纪念堂、衣冠冢、少帅碑林五部分組成。为了缅怀张学良将军,台安县人民政府在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园——西平森林公园内,修建了少帅陵。少帅陵于2005年9月18日建成,由湖南建筑设计院设计,整体风格与中山陵相像,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距张学良出生地纪念馆仅3公里。少帅陵的牌匾是由原国务院副总理-所题写。2009年台安县政府对少帅陵进行了全面的翻新。重新彩绘了张学良将军纪念堂;路面重新铺设条石;陵内做了绿化;前三门广场进行了扩建;建造了标准化的水冲厕所。使景区的基础设
福隆寺,座落在台安西佛镇西,是台安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高大的寺门上,“福隆寺”三个大字熠熠生辉。门旁耸立着高高的大旗杆,朱红的围墙古色古香。寺院雄伟壮丽,环境幽清,彩绘鲜艳,暮鼓晨钟,法香远溢,它以笃诚的信仰,丰富多彩的文化,迎接着各方的朝拜者。福隆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几经风雨,几度兴衰。1994年经鞍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复建。重建后的福隆寺由大雄宝殿、念佛堂、地藏殿、天王殿、钟鼓楼、般若楼等部分组成。
鞍山卧鹿山位于鞍山岫岩县城东南24公里的杨家堡乡松树秧村。石庙原名“效圣寺”,俗称“老古庙”,是省内现存唯一大型石构古代庙字。1988年12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卧鹿山山势险峻,奇峰怪石,林深草茂,景色迷人。卧鹿山石庙依山傍壑座落在山前一平地上。石庙正殿三楹,高5.4米,宽5米,长9米许,36块精制巨型石瓦覆盖殿顶,整个建筑除门窗为木制外,其余栋、梁、柱、瓦、屋檐、殿脊等,皆为青白石料建造,精雕细刻,严密合缝,宛如一体。石庙内供五尊石佛像,庙前立一石钟楼,庙院四周皆为石墙围砌,整个石庙建筑可谓“石庙房、石佛像、石钟楼、石围墙”。遥
鞍山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位于鞍山市中心南5公里。鞍山古城因其东、西两侧有两座形状象马鞍子的山峰而得名,鞍山市的名字来源于此。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燕秦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塞。现存明清院落四处,唐代、辽代古井各一处,古庙碑五块,战国、秦代冶铁采矿洞两处,为国内独有,是东北地区冶金文化的摇篮。它一向为国际冶铁史学者们所关注。"不到鞍山城,辽东空此行"。
银塔位于海城接文镇西塔子沟村北山上,从建筑风格、砖雕人物的装束上看,具有辽金特点,明代大修,部分也呈现明代特点,高15.58米,为六面九级密檐实心式砖塔。银塔的塔身为白色,故名银塔,此塔造型挺秀,塔四周有砖砌围栏,栏板雕有鹭鸶、虎、荷叶、水草等花纹,塔座与塔身间雕有莲花瓣花纹,塔顶砌有莲花瓣宝瓶。银塔是辽宁省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辽代密檐实心式砖塔之一,从银塔的雕塑艺术、时代风格、建筑技术和规模上看,都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接文镇:接文镇位于海城市区东南35公里。全镇总面积172平方公里,人口2.3万。接文镇物产丰富,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