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江都自在公园、江都朴园、江都开元寺、山水园、仙女公园、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大桥徐氏宅、董恂读书处、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大桥革命纪念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龙川盆景艺苑、仙女庙、斗野亭、邵伯古镇、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龙川广场、渌洋湖自然保护区、邵伯铁牛,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江都自在公园
江都自在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江都自在公园位于江都区长江西路北侧,新通扬运河南岸。此公园灵活利用原有森林绿化打造出的“自在十二景”,一个个点缀在森林间,这些文化元素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将为各年龄段的市民带来更多健身爱好与休闲的选择。自在公园位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南岸,是目前江都最大的城市生态休闲公园。公园总投资约4000万元,总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成片林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江都的“城市绿肺”和“森林氧吧”。公园内还新栽乔木、灌木40余种约4000株,草本、木本花卉40余种约11万平方米,建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专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江都朴园
江都朴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江都朴园兴建于2007年,占地约1000亩。园主人朱林先生利用自己承揽园林绿化工程的优势,投资1.5亿元,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朴园已经建成了龙凤呈祥、朴树观光带、紫薇风景带、水上廊架、犀牛望月等主要景区。如今的朴园是一座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及生态旅游园区。何谓朴园!江都朴园是全国最大朴树生产基地,它的朴树存储量为全国之冠。返“朴”归真,寄托着美好的愿景,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便冠以“朴园”之名。2009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江都开元寺
江都开元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原在江都大桥镇永济桥西二百多米的地方,它建于唐开元二年(714),开因此得名。寺名由大书法家李邕题写。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南楼等组成,高大宏伟、凝重端庄。大诗人刘长卿、卢纶、罗隐等曾登临赋诗抒怀。清顺治十八年迁移至镇西三丰村,寺貌依旧。1958年寺废圮。1994年开始,重新兴建山门、三圣殿、客堂、斋堂等。主体建筑大雄宝殿,由扬州建筑设计院设计,大殿的彩绘由我国著名彩画大师、北京故宫博物院马田老先生主持设计。大雄宝殿为歇山复檐,翘角飞檐,高大雄伟。寺内供奉释迦牟尼大佛像等,佛身高大,气魄非凡。整个大雄宝殿,构造精良,绚丽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山水园
山水园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山水园:2015年1月30日,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都现代花木园区内,比邻阿波罗花木市场,占地面积约40000㎡,投资1000万元,建成一馆(树、石盆景室内展馆);二区(自然景观展示区、名贵盆景素材展示区);三园(山水盆景园、树桩盆景园、大型树桩园);四山(春、夏、秋、冬)。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仙女公园
仙女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仙女公园:2011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1985年建成,位于江都区老城区芒稻河东岸、七闸桥北堍,占地15.7亩,是国家AA级风景区。整座园林以仙女庙文化为基础,构建仿古建筑群成园林景致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园之美,萃于山水;园之妙,藏于堂奥;园之曲,若断若续,园之深,宜冬宜春。”一位江都文人用了28个字,道出了仙女公园迥异他园之处。该园建于1985年,园不大,占地不过十几亩,但布局之妙,景-美,令人久久难忘。园址在芒稻河东岸,七闸桥东堍,依水傍堤。西面,古芒稻河绿水萦回,波光粼粼;南侧,七闸大桥横跨芒稻河两岸,如彩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
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邵伯运河大堤位于江都市邵伯镇甘棠社区运河东岸,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现保存竹巷口至庙巷一段古运河堤,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南北长300米,截面为梯形,下底宽8米,上口宽2.5-3米,高5米。东面大堤西侧底部为石块垒叠护坡,石料规格多为148×28×30厘米,78×34×34厘米,97×25×36厘米等,石基上部城砖砌就,堤沿部压一层条石,城砖尺寸为42×19×10厘米。堤上现存在4个码头,用料均为石工。有“大码头”、“甘棠保障”、“金堤永固”三块清代石刻。大堤是里运河上重要的水利设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大桥徐氏宅
大桥徐氏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桥徐氏宅徐氏住宅位于大桥镇人民路14—18号,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前后四进明三暗四建筑。水磨砖砌门楼做工精致,厅堂梁、檩、枋木作料好工细,雕花隔扇门窗。侧间用直棂纹支摘窗。天井由30×30厘米白矾石石块铺设。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董恂读书处
董恂读书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恂读书处位于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南大街143、145、147号,建于明末清初。董恂(1807~1892)近代诗文家。原名醇,后避同治帝讳改恂,字忱甫,号醒卿,江苏甘泉(今扬州)人。道光进士,先后事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官户部尚书。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全权大臣,奉派与比利时、英国、俄国、美国等国签订通商条约。董恂一生酷爱读书,是我国“英诗汉译”的第一人,退休职后留居京师,以“还读我书”名其室,著有《荻芬书屋诗文集》等近百卷。董恂读书处原为经营油坊的齐氏所建,后齐氏与董恂结成儿女亲家,董恂守孝回家,在此读书,著《甘棠小志》。董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
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位于邵伯镇邵伯湖畔。1946年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指挥5个整编师共12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攻。华中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指示,在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奋起迎敌,打响了苏中战役,并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共歼敌5万余人,沉重打击了猖狂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其中8月23日至26日,华中野战军取得苏中战役第六战——邵伯保卫战的胜利。此战,毙伤国民党军2000余人,华中野战军伤亡1000余人。为纪念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邵伯镇人民政府于198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大桥革命纪念馆
大桥革命纪念馆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桥革命纪念馆位于江都市大桥镇三江营村。1938年9月至1939年底,新四军挺进纵队分批渡江北上,在江都大桥、吴桥、嘶马等地创建了苏北抗日桥头阵地,有着重要战略意义。1949年4月8日,为扫清解放军渡江的障碍,解放军发起了解放三江营的激烈战斗,解放军伤亡262人,其中牺牲60人,三江营的解放标志着江都全境的解放。1949年4月20日游弋在三江营附近长江水域英国“紫石英号”炮击解放军三野部队,妄图阻止解放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为此事代表解放军总部写下严正声明,此事件是有国际影响的大事件。在炮战中,解放军牺牲了6名指战员。为传承革命历史,发扬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郭村,与泰州一田之隔,素来被称为扬州的“东大门”。启扬高速和328国道穿境而过。70多年前,这里是“三桥两荡”地区,日、伪、顽三派各占一隅,情势错综复杂。为打破日伪顽的分割和包围,新四军分会副书记、一支队司令陈毅坚决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的指示,派遣新四军挺进纵队渡江至江都的“三桥两荡”地区。1940年2月8日,新四军挺进纵队1团在大桥附近粉碎了日伪军近500人的“扫荡”,取得了新四军挺进江都以来对日伪军的首战胜利,军威大震。不甘心失败的侵华日军,再次集结部队扫荡吴家桥地区。5月14日清晨,日伪军1000多人再次“大扫荡”,结果再次被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江都区大桥镇永济社区繁荣街,原系利用民国时期开明绅士刘厚宅第而设。当地人称为“刘家大院”。这座庭院建于清末民初,1938年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时,陈毅指挥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在此设立司令部。鉴于该建筑对研究新四军抗战史十分重要,省文物局将之列入抗战文物抢救性保护项目。目前其修缮工程均已结束,未来将用于历史文化陈列和展览。2019年3月,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龙川盆景艺苑
龙川盆景艺苑

龙川盆景艺苑:2008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都区东郊,占地3万平方米,江南园林风格,主要特色是奇石、盆景、碑刻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仙女庙
仙女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都城区旧名仙女庙,其来历与东陵圣母庙带发修行的杜、康二位女道士有关。这里最早叫蔡家庄。传说东汉时的一年,天降大灾,东海一条黑龙来这里兴妖作怪。其时,大雨倾盆,河水滔滔,大水淹没了庄稼、房屋,百姓苦不堪言。偏偏瘟神又至,全庄人上吐下泻,奄奄一息。危急关头,天空飞来一条白龙,昂首向黑龙杀去。经过几个时辰的搏斗,黑龙败下阵去,狼狈而逃。空中云消雾散,大水向长江退去。此时,天边又飞来一只黄鹤,口衔药草飘落而下。不一会儿,白龙和黄鹤都不见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两位道姑打扮的女子。原来她们就是东陵圣母庙(东陵为我区宜陵古称)里的女道士杜姜和康紫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斗野亭
斗野亭

斗野亭位于邵伯,始建于宋熙宁二年(-年),因亭的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斗野亭雄踞高丘,面临邵伯湖,凭眺湖光浩渺,远观帆影点点,近看田家炊烟,都有无穷的乐趣。数百年来,斗野亭引动了诸多文人墨客来此观景赋诗,尤以北宋年间的文人来得最为集中,名声最显,而且来必写诗,诗必绝妙。最先来的是孙觉(高邮人),曾竭力提拔秦观,并将其介绍给苏东坡,高邮文游台便是当年苏轼、秦观、孙觉、王巩饮酒论诗之所。如果说文游台是他们会聚的史册,那么斗野亭即是他们友谊的丰碑。孙觉写的是五古:“淮海无林邱,旷泽千里平。一渠闲防潴,物色故不清。老僧喜穿筑,北户延朱


邵伯古镇
邵伯古镇

全国千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2008年邵伯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2014年邵伯明清运河古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邵伯古镇是大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邵伯古街邵伯老街建于清康熙年间,古街道路面由近万青条石铺成,绵延三里多,这条石街原是泥土路面,雨天行走甚是不便,后经过民间集资,铺设这条雨不积水、晴不扬尘、平整光滑的石路面。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巷道条石移作他用,但这条大街的条石路面幸运的保存下来。到邵伯老街,您不妨走一走这老街古道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江都老城区南端。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到1977年3月,一个拥有远东最大排灌能力,能灌、能排、能发电、能航运的综合水利枢纽在世界东方巍然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龙川广场
龙川广场

龙川广场座落江都市区西南角,布局体现“龙川文化”的精髓,巧妙提示“龙”、“水”、“绿”的主题。广场东南侧的江都市博物馆,3000平米展览空间和丰富的名人字画、文物馆藏,让游客流连忘返。龙川广场坐落于江苏扬州市江都城区中心西南角,是引江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全省一流的“城市客厅”,总面积10万平方米,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都体现了“龙川文化”的精髓,聚合“龙之魂”、“川之韵”的丰富内涵,融入现代化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巧妙揭示了“龙”、“水”、“绿”的主题。下沉式广场北首主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卧石,上刻有中国书法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渌洋湖自然保护区
渌洋湖自然保护区

渌洋湖自然保护区渌洋湖原是沼泽荒滩,蒿荻遍布。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长带,西不见头,东不见尾,北不见边。葱绿、透亮、厚重,恰如一道绿色屏嶂。夕阳的金光洒满绿带,无“大漠孤烟直”的萧瑟,却有“长河落日圆”的雄壮。不过这奔涌翻腾的长河是那葱葱郁郁的绿色林带。此地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地形如釜,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16.5公里的圩堤环抱。这里水资源丰富,村村有鱼池,整个鱼池面积有300多亩,水产养殖场的面积达1300亩。1976年秋天,省、市、县土壤和林木专家对渌洋湖荒滩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这里虽然是荒滩,但水生、陆生动植物极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邵伯铁牛
邵伯铁牛

邵伯铁牛清朝康熙年间,淮河水灾,邵伯镇南更楼决堤,决口长达180米,水深13米多,康熙皇帝见到奏章,大为震惊,责令漕河总督张鹏翮迅速堵塞决口。因决口太深,一时难堵,故避开决口,开越河一道,自仓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庙接运河,又筑南北二坝。康熙四十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共设置了十二只动物,即“九牛二虎一只鸡”,安放于水势要冲,以祁镇水。如今“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邵伯铁牛便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只。邵伯铁牛长1.98米,高1.10米,腹空,横卧在厚约10公分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2吨。咸丰二年《甘棠小志》作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