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朱自清旧居、双烈亭、西坑交通站旧址、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旧址、百里坊交通站遗址、程森泰邮政代办所旧址、“砻糠桥惨案”遗址、日军活埋温州人遗址、翠微山日军军用山洞遗址、温州市翠薇山烈士陵园、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江心寺文天祥祠、老鼠山遗址、正和堂窑址、铁栏井、叶适墓、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温州科技馆,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1927年2月,北伐军进入杭州,震动上海,上海-司令李宝章秉承孙传芳的旨意,派出大刀队日夜巡逻,-无辜百姓,激起上海各界人民强烈反抗。时在于上海大厦大学(今华东师大)学习的温州籍中共党员陈亮、陈骏等更是义愤填膺,2月19日早晨6时,陈亮、陈骏等组织宣传队、市民救护队,在上海曹家渡一带进行宣传活动,被李宝章的大刀队抓住,押至警察署。次日晚,被押至曹家渡五角场英勇就义。3月21日,上海80万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北伐军进入上海。3月23日,上海市学生联合召开全市学生大会暨死难同学陈亮、陈骏两烈士追悼会,有5000余人参加。大会作
西坑交通站由西坑和藤桥的石垟、双潮的东坑、利八坑、小旦汪坑,岙底的白脚坳师菇寮基、田塘头,临江的金岙坳头和上戍的营上等10多个交通联络点组成,是浙南游击根据地重要的交通站之一,为浙南党的工作联络,传递邮件,转运生活用品和军需物资等,作出了较大贡献。1928年,西坑村就成立了党支部,同年建立了西坑交通站,徐昌桃为负责人。1929年,温州地下党组织派李振声和张学东到西坑发展武装组织时,这个交通站开始担负着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后因国民党的破坏而中断。1945年,中共永嘉县委又重新恢复了西坑交通站,徐成聪为负责人。1946年2月至7月,该交
193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人刘英随同中共东南分局负责人曾山在金华与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就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合作以及共同抗日事项进行会谈,提出在温州、平阳、丽水等处设立新四军办事机构,并达成协议。同月,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改为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主任周饮冰。通讯处建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推动温州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二是输送抗战兵员,曾先后接转党的干部和进步青年三批1300多人,经温州赴皖南参加新四军;三是掩护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开展工作,后成为浙江省委的主要交通联络站;四是以公开合法
194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温州被捕,温州交通站大都遭破坏。党组织确定中共党员江钊(又名江光钊、江云华)家百里坊64号(今百里东路134号)为地下交通站,江钊为负责人。1943年10月,原中共永嘉县委书记范亦宸叛变后,陈能孝等7位地下党员惨遭杀害。从此,百里坊64号成为温州地区党组织与永嘉县委、浙南特委联系的唯一幸存的地下交通站,江钊成为唯一长期潜伏在城区的地下党员。1944年6月,浙南特委书记龙跃派原省委政治交通员吴荣膺潜入城区与江钊接上关系后,百里坊64号成为接待“客人”的最安全的交通站。永嘉县委书记曾绍文多次进城都住在
程森泰邮政代办所,为进步人士程增兴所设,是解放战争时期永嘉县委和浙南地委与上海、南京、杭州、温州等地秘密联络点。程增兴(1901—1970),鹿城区双潮乡双溪村人,为人诚恳,不善言辞,在双溪码道边开设程森泰商店,经营南北货、水产及日用百货,还设立邮政代办所。1946年初,程增兴经永嘉县县委委员兼泽临区委负责人冯增荣教育帮助,觉悟提高,开始接受党分派的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在程森泰邮政代办所设立永嘉县委“专用信箱”。这个信箱充分利用邮政代办所这条合法渠道,为县委收转重要的文件、信函、刊物、印刷品等,保障了县委与省内外革命组织和革命人士的联络
1942年7月温州第二次沦陷于日军之手,日军在南塘抓捕了潘瑞明等18位男青年,囚禁在砻糠桥(今龙方桥)边的空房里。第二天一早,日军把他们押到河边,用竹杆打他们,逼他们下水。幸好他们熟识水性,就拼命向对岸游去。日军见他们个个会游泳,就端起枪胁迫他们泅回来,他们泅回来爬上岸后,日军就用绳索把他们五花大绑绑在石板上“晒人干”。时值盛夏,约莫晒一小时后,放宽了他们身上的绳索,把他们拖到河边推下水去浸泡一会儿,然后又拉上岸跪在石板桥上再让烈日暴晒。如此反复多次,他们的手脚被绑得麻木发紫,膝盖红肿,鲜血直流,周身起了一道道血泡,痛不欲生,气息奄奄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三次侵占温州鹿城,时间长达330余天之久。他们在鹿城制造了各种惨案,翠薇山日军活埋温州人就是其中一个实例。1944年9月(温州鹿城第三次沦陷期间)的某一天夜里,住在温州翠微山附近的林银余、徐源弟、陈永权、郑进升、林茂源等人看见日军把被俘的国民政府军十七八人押到翠微山白云庵(现名白云观)北首山脚的番薯园里,逼被俘人员在那里挖一个大土坑,然后将被俘人员用刺刀刺致半死后,把他们活埋在土坑里。事后,住在翠微山脚附近的市民还听到被埋人的微弱哭喊声。第二天有人路过此地时,看见被埋者露出了上半身,野狗和老鹰刁啄着他们尸体,惨不忍睹
温州第三次沦陷期间,日军强抓民工挖成一个南北走向的军用山洞,洞口宽1.5米,高2米,长约80米,洞中间部分较宽敞,可容纳数十人,是日军侵占温州的一处军事设施。当年朝西南的洞口放着三只装满泥土的竹篓作为掩体,机枪就架在竹篓上。从北洞口至西南口是一个叫源龙(音)的坟墓,经白云庵向南由一条战壕连接,并在坟墓和白云庵处各设机枪扫射点,分别对准西南太平岭坳口;山洞北口对着五仑头和瓯江、瓯北。该山洞成了日军把守温州城区西大门的一处存放武器弹药、制高防守抗击、空袭防御的重要防卫工事。为不忘历史,教育后人,2007年温州市政府在改扩建造翠微山烈士陵园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市政府决定在鹿城西隅翠微山巅,兴建革命烈士公墓,于1952年,建成了占地950平方米,建筑面积551平方米的墓、碑、亭等。尔后经多次改建,分别于1962年拆除纪念碑周围的二层墓,改设青石栏杆。1974年和1990年,先后进行整修、扩建,新增两层梯形墓128座;墓穴总数302孔,并新添南墓道和管理用房,占地1192平方米,建筑面积593平方米。墓碑高10米,花岗岩贴面,镌刻毛泽东手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翠薇山革命烈士公墓依山朝南而筑,安葬有172位革命烈士遗骸或骨灰,其
1924年8月,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中央派永谢文锦回家乡温州筹建党团组织。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简称“温独支”)在城区侯衙巷新民小学成立,书记胡识因。这是浙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组织,始属于党中央,后归上海区委领导。至1926年底,党团员发展到50余人,分布于永嘉、瑞安、平阳和乐清等地。“温独支”诞生后,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帮助国民党组建地方党部,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支援北伐战争,为浙南的革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浙江进行-“清党”,“温独支”被破坏,主要成员郑恻尘、蔡雄惨遭杀害。“独支虽折
温州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为纪念浙南地区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1952年,根据温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议,开始在风景秀丽的江心屿筹建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于1956年7月1日竣工开放,展出72位烈士的事迹。1984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园内,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和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并同时扩建原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简称“二碑一馆”)。于1987年6月开工,1989年1月竣工。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该馆占地面积3190平方
江心寺文天祥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江心屿。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受命与元军谈判,被扣留,脱险后辗转至温州,在江心屿留居一月,题壁《北归宿中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纪念。今祠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左右为廊屋。一进为门厅,硬山顶。二进正厅为悬山顶。正厅正中塑文天祥坐像,左右壁画叙生平事迹。两廊和正厅前檐廊陈列诗碑22方,收刻文天祥诗四篇,其余18通刻后人题词之作。
老鼠山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新石器时代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堆积主要集中在老鼠山的山顶岗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山坡上也有遗存分布。山顶岗地已发掘635平方米,岗顶西部为居住区,发现连片的石础建筑遗址;东南部为墓葬区,已清理墓葬35座,随葬品以陶器为主,釜、鼎、甑、罐、豆、壶和石锛常见,还发现1件象征权力地位的镶嵌玉片的柄形器。老鼠山遗址是浙南温州地区发现的第一个有明确文化堆积的遗址,文化内涵与好川遗址属同一文化类型,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深入研究浙南新石器时代聚落布局的特点及社会结构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正和堂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五代、宋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下桥村东依下岭。北宋时期。面积约75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5米。出土有碗、盘、杯、壶、罐、瓶等产品,以碗、盘为主。胎质坚硬细密,呈色较白。釉色多为淡青色,亦有黑釉。纹饰有荷花、蕉叶、乳钉、垂云、草花、牡丹等,线条粗犷。窑具有匣钵、喇叭形垫座、垫饼和垫圈。
铁栏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铁栏井7号。井栏呈圆形,内壁铁铸,下圈铸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上圈铸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清咸丰元年(1851年)于井栏外围以青石,口沿用扇形青石板平铺成环状,口径1.69米。井腹似瓮,用青石垒砌,深约5.6米,井水清冽,常年不枯。
叶适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海坛山南麓慈山。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历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定。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为永嘉事功之学的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等书。墓早年被盗,出土有青瓷墓志1方(现藏温州博物馆)。1952年曾重修,1966年被毁。今墓为1981年在原址东30米外重修。面积104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前有上下两层平台。墓丘呈圆形,直径2.80米,四周用方形块石砌筑而成。墓前立青石墓碑一通,正面篆书阴刻“宋叶文定公之墓”七字,高1.4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年代:1894位于江心屿。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馆。占地面积1309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面宽14米,进深11米,中间入口小厅设主梯,两边各六间,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墙面,窗子砖砌拱券。1895年又扩建一幢两层楼房,坐北朝南,面宽11米,进深9米。。如今,领事馆旧址“变身”温州近代史陈列室。该陈列室展出温州近现代历史资料等。2019年10月7日,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温州科技馆是温州市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整个展厅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共有展品展项231多件套,具有温州特色的标志性科普教育基地。温州科技馆,北展厅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参观对象,单独设置娱乐性较强的少儿科技天地展区。南展厅分为三层,展示主题以“3F”布置,FIELD-FRONTIER-FUTURE(科学大地、科学开拓、科学未来);此外还设置一座动感4D影院的特效影院。温州科技馆借鉴了各地科技馆的一些成功经验,在展示内容设置不仅基于基础理论的推广,而且充分体现我国先进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趋向,充分体现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是具有温州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