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叶廷鹏烈士纪念室、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栖真寺五佛塔、顺溪古建筑群、金钱会起义遗址、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青街李氏、池氏大屋、平阳东岳观、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平报》社遗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梅溪磨石坑旧址、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9年,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凤卧乡召开。大会总结了抗战以来浙江党的工作,部署了今后一个阶段的任务;通过了《关于目前抗战形势和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11个文件,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选出了出席党的七大的浙江代表、候补代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在浙江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纪念省一大在平阳召开这一光辉历史,中共平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集资兴建了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山半山腰省一大旧址附近。该馆于2006年12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叶廷鹏(1889-1941),又名陈志心,平阳县练川乡(今属郑楼镇)迎学垟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1927年6月17日、1928年6月27日、1930年5月24日,先后3次组织农盐民赤卫队和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城。1936年5月,在凤卧后堡村成立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被推选为书记。9月,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又改为中共浙南委员会,任书记。后与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设法为红军挺进师与中共中央驻上海办事处(特科)接上关系,帮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党中央恢复了联系。1937年3月,主动将中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平阳县系革命老根据地,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1926年冬至1927年春,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王国桢、张培农会同叶廷鹏、林珍、吴信直等人,以江南(今苍南县)为中心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2月,成立中共平阳县委。1930年5月,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1935年9月,红军挺进师进入浙南后,首先开辟了瑞平泰根据地。抗战爆发后,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移驻平阳,并于次年春,在山门举办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1939年5月,中共浙江省临时省委在玉青岩成立;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冠尖和马头岗召开。在各个历史时期,平阳牺牲的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栖真寺五佛塔
栖真寺五佛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宋地址: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塘川办事处罗垟村。塔原有五座,现存四塔。一字形排列。单檐石质,六边形,仿木结构形式。四座塔形制相同。分别由台基、基座、塔身、顶檐、塔刹等组成。现四塔之塔刹均已毁。塔基六边形,较低矮;基座较高,做成须弥座形式。塔身上鼓下收,平面呈六棱圜状。之上刻出仰莲、阑额、斗拱等。顶檐下缓而上陡,刻出瓦垄及圆瓦当、重唇滴水等。塔刹已毁。五佛塔原位于栖真寺放生池前。后迁今址时曾作重新组装。现保存较完整。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顺溪古建筑群
顺溪古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溪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平阳县。顺溪古建筑群为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陈迢岩大屋坐西北朝东南,由主院及东西院落组成,主院沿中轴线依次列台门、门厅、正厅、后厅(已圮),两侧分列厢房,总占地面积约60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10平方米。门厅梁架五檩三柱前后分心,正厅梁架十一檩六柱,五架抬梁式带前后两个双步,局部构架用上昂结构,木雕精美;陈有相大屋坐北朝南,平面略成方形,通面阔37.97米,通进深41.97米,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与梁架结构与陈迢岩大屋类似,唯用材更为考究,雕刻更为精美,前厅天花藻井斗栱层挑,西厢房后尚存当年制瓷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金钱会起义遗址
金钱会起义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金钱会起义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位于钱仓镇凤山。金钱会起义为太平天国时期浙江四大农民起义之一。清咸丰年间,钱仓赵起等8人组织“金钱会”,凭咸丰初年铸“金钱义记”铜钱为联络信物,开始秘密串联活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在钱仓镇北山庙召集金钱会会众举旗起义,与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并肩战斗,威震浙闽边区。清同治元年(1862年)起义失败,历时十一年。北山庙原名灵顺庙,原建于钱仓镇凤山麓,此处两岩东西峙立,相距10米,状如龙虎搏斗,号称“龙虎岩”。龙岩高约10米,阔7米,虎岩略小,北山庙即建于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南部,座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境内,2005年2月,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海——嘉兴——平阳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是由策应红军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寻淮洲、方志敏率领的红七军团、红十军团)突围部队组建的挺进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青街李氏、池氏大屋
青街李氏、池氏大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街李氏、池氏大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李氏大屋,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2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前后两进,并设厢房,均二层重檐,为合院式木构建筑。通面阔40米,通进深36米,两厅均为九间,两厅与厢房以回廊贯通,二层回廊设美人靠,梁架均为抬梁穿斗混合,悬山顶。池氏大屋,与李氏大屋同为合院式木构建筑,面阔、进深及建筑面积俱与李氏相同。前厅、正厅均为九间平房,两厢为二层重檐,二层设有美人靠,梁架均为抬梁穿斗混合,悬山顶。李氏、池氏大屋,布局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且建造工艺精湛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平阳东岳观
平阳东岳观

在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寿桃山麓。始建于宋治平三年(1066),初名宗志观,绍兴年间(1131—1163)改称广福宫。现存建筑有圣门、府门、东岳殿、大罗宝殿、斗姥阁、功德堂、斋堂、客房及厢房等,多为清代道光与光绪年间平阳知县沈茂嘉等人集资重建。主殿东岳殿,面阔五间,内供东岳大帝木雕坐像,额悬“爵与天齐”四字巨匾,殿前樟树二株,郁郁葱葱,浓荫蔽日;大罗宝殿为重檐庑殿式建筑,飞檐斗拱,蔚为壮观,内奉玉皇大帝像,配祀雷声普化天尊与太乙救苦天尊及三清塑像,殿前筑有醮坛,坛下左右各有一长方形水池,殿后树木苍翠,花草飘香;斗姥阁重建于清代光绪十七年(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7年9月、10月,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部队先后两次进驻平阳县凤翱乡凤林村(今属凤卧镇)。刘英住在该村满垟六份内大屋郑志西家中。10月中旬,粟裕率部经山门水漫到达凤林,与刘英住在一起。刘英住在大屋南厢下首1间,粟裕住在南厢上首1间,中间厅堂为两人共用会客室。1937年10月,红军挺进师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内大屋召开关于部队改编的全体指战员大会,宣布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会上,粟裕、刘英分别作了讲话。他们在讲话中阐述了国共合作和改变番号的意义,号召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
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0年5月24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早晨,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率部从瑞安涂厂渡过飞云江,进入平阳,经万全湖岭、石塘到达平阳县城西门外。叶廷鹏、吴信直、郑贤塘带领的万全、江南农盐民赤卫队和瑞安农民赤卫队,也相继到达平阳县城外。24日上午9时,红十三军在平瑞两县赤卫队配合下,攻入平阳县城缴获守敌部分0,冲入县政府夺取县府大印,砸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40多名群众。但由于未能击中力量全歼主要守敌,使得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敌人重新组织力量,占领城垣,居高临下,疯狂反扑。红军和赤卫队浴血奋战到下午3时撤出战斗,牺牲192人。牺牲人员被埋葬在平阳县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6年7月下旬,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从庆元来到瑞安西区(今属文成县)。中共浙南委员会委员黄先河等从包垟赶至公阳村找到粟裕,并随军在泰顺、福鼎边界山区找到了刘英,向其汇报了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9月,粟裕率领200多名挺进师战士,离开福鼎、泰顺边界山区向平阳进发。挺进师到达山门时,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一部与陈铁君率领的活动于瑞平边浙南红军游击队在平阳、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当日,两支队伍移师包垟,进驻包垟宫。随后,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赶赴包垟与粟裕会晤,汇报了浙南和平阳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主动提出接受中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400余人,从平阳山门街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部队出发那天,山门万人空巷,欢送子弟兵出征。人们为红军送了一程又程,一直把子弟兵送至十里之外的梅岭亭。粟裕大将在他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三月十八日,我们由平阳山门街出发,欢送人群饱含深情。浙南游击区的革命群众,三年来哺育了我们游击队的成长,不少人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我们的新生。现在,新的革命使命在召唤我们,大家都要为新的任务而战斗了,这样的分别又是很有意义的。”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8年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东南分局就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编入新四军及党在浙江的工作安排,统一了意见,由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专程去浙南向刘英、粟裕传达。28日,曾山在前来汇报工作的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和挺进师干部余龙贵陪同下,离开南昌(时为新四军军部驻地)前往平阳。曾山一行三人于3月上旬到达平阳县城,从县城步行到鳌江镇,与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主任吴毓等会合。然后,曾山和吴毓、龙跃、余龙贵等一行,候潮水坐木船溯鳌江而上,抵达平阳水头,与奉命在水头街迎候的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会合。次日上午,曾山等人在郑海啸陪同下,从水头街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平报》社遗址
《平报》社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外地求学的平阳学生纷纷返乡,联合本地进步教员和知识青年,在中共浙南特委和平阳县委领导下,成立了平阳青年抗日救亡团(简称“抗日救亡团”)。抗日救亡团于1937年8月14日出版《战报》,11月1日更名为《平阳日报》,12月3日又更名为《平报》。为了使《平报》取得合法身份,《平报》向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申请注册,请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题写刊头,国民党平阳县县长徐用及开明士绅等10余人任理事,国民党左派人士黄强为发行人。《平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道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消息,介绍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刊登本地新闻。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委在浙南平阳凤卧乡(现凤卧镇)召开全省第一次-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委机关和浙南、处属、台州、宁绍、金衢、浙西等地代表26人,代表全省近2万名党员。刘英代表省委作了政治报告和过去两年来浙江工作的书面总结。大会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周恩来视察浙江的指示精神,通过了《关于目前抗战形势与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一系列文件,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选出了刘英等12人为浙江出席党的七大代表。浙南特委、平阳县委机关一些干部,当地各党支部书记、委员列席了闭幕式。这次大会是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旧址
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8年5月7日,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第一次会议在平阳县凤卧乡玉青岩村(今属凤卧镇)周尔信家召开。刘英、顾玉良、汪光焕、龙跃、林辉山等5人出席会议,郑丹甫、郑海啸列席会议。根据上级指示,会议决定撤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刘英任书记。12日,浙江临时省委机关秘密迁入温州城。9月,中共中央批准浙江临时省委为浙江省委。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玉青岩村。该村是平阳县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海拔500米,周围山峰陡峭,重峦叠翠,峡谷幽深。旧址周家系5间木结构平房,坐东朝西,临时省委在其北面1间成立。为纪念中共浙江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平阳县委机关进驻王坛村,并经常在该村洪氏宗祠举行较大的活动。县委书记郑海啸和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分散住在群众家里。其中郑海啸住在一群众的灰间(即存放焦泥灰的屋子)里。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县委先后在王坛举办了3期知识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首期青训班学员主要来自平阳、温州、瑞安等地,约40人,编为4个小组。班主任苏松,副主任卢声亮。第二、三期班主任为卢声亮。通过学习培训,青年学员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革命意志得到了磨练,并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平阳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4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梅溪磨石坑旧址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梅溪磨石坑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6年,中共党员陈仰富、黄美迎、黄美金等到磨石坑宣传革命道理,秘密发展党组织。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0后,北港地区成为敌人重兵“围剿”目标,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地被迫转移。因为磨石坑群众基础好,地势险要,郑海啸便率县委机关来到这里驻扎。他们以磨石坑为立脚点,将周围山村和毗邻的瑞安曹村的南岙、中坑等地,发展成为一大片秘密游击基地。县委机关驻在磨石坑牛场内,郑海啸住在牛场内东侧旗杆墓山海拔约400多米的半山腰的陈选、李柏红屋内。1941年至1947年间,国民党军队4次“清剿”磨石坑,烧毁房屋58间,其中包括陈送、李柏红的5间草房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5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失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平阳城乡处于-之中。为了坚持革命,是年秋,进步青年陈阜根据叶廷鹏等人的建议,接办麻步鳌峰小学并任校长。自此,该校成为平阳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基地。接办鳌峰小学后,陈阜聘请吴毓、梅康、朱程、黄先河、王运鼎、陈维香(女)等一批进步青年为教师。叶廷鹏化名老金,以学校伙夫身份领导革命活动。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则通过办农民夜校、店员夜校、妇女识字班等方式,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在平阳南港、北港和宜山一带组织农会。但鳌峰小学的革命活动遭到了当地反动势力的极力反对。1931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