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南京巷钱庄、曹操地下运兵道、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亳州市古井文化园)、亳州花戏楼、涡阳天静宫、亳州博物馆、蒙城博物馆、庄子祠、板桥集战斗纪念馆·雪枫公园、沪谯中药饮片工业旅游示范点、涡阳县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双锁山烈士陵园、八角台、亳州钓鱼台、朱公书院、铁营遗址、蒙城文庙、双公庙、蒙城万佛塔、嵇山夜月,安徽省亳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南京巷钱庄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占地1300平方米。南京巷钱庄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2月,亳州市南京巷钱庄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钱庄旧址南京巷钱庄景区由建于清道光五年的南京巷钱庄和建于道光九年的万泰长两家钱庄组成,占地1300平方米。南京巷钱庄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景区内采取实物、蜡像等手法,再现了当时
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155至220),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古井镇,包括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古井酒工业生产观摩区、魏井园和古井园等四大部分。2007年被省旅游局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为仿明清宫廷建筑,是安徽“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博物馆建于1994年,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0万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1996年对外开放。整座建筑风格独特,整体布局巧妙,汉式阙门,明式主体,院
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重建大关帝庙碑记》称:亳州北关大关帝庙,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大关帝庙碑记载:“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新大殿,增置座楼,藻采歌台,固已极规模之宏敞,金碧之辉煌矣。”这当是东西座楼建始,戏楼增加藻井彩绘。又乾隆四十一年碑记:“关帝庙特华内极雕缕藻绘之工,游市廛者每瞻不能去。”戏楼木雕及门墙砖雕,据考证最迟不会晚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现存花戏楼原貌应是这个时期的艺术建筑,可
涡阳天静宫涡阳天静宫景区坐落在涡阳城北的涡北街道郑店村,为国家AAA旅游景区。距县城中心五公里。纪念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涡阳县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称老子庙。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宫中殿阁林立,松柏交翠,庄严肃穆,气势非凡
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在原三国揽胜宫基础上改建而成,为综合性博物馆,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87余件。亳州博物馆一层主展馆的陈列主题:《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态。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当代亳州8个部分组成,展出文物810件套。亳州博物馆是亳州城市的名片、文化的芯片、历史的底片。
蒙城博物馆位置在城南新区庄子大道以西、陈牛路以东、仁和路以南、永兴路以北的块地,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1]蒙城博物馆造型取自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建筑面积12000平方,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3.6米。蒙城博物馆建于2012年6月,以知识性、科普性、教育性、休闲娱乐性为一体的展现模式,反映蒙城历史、沿革变迁以及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蒙城博物馆是为了宣传蒙城县历史文化,丰富蒙城文化生活,丰富了蒙城城市文化功能。蒙城博物馆造型取自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3.6米
庄子祠坐落在蒙城县涡河北岸漆园镇。庄子(前369--前286)和孟子(前372--前289)是同时期人,比孟子小三岁,名周、字子休。据《史记》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曾为蒙漆园吏",不久即隐居。庄子一生只做学问不做官,家庭虽贫,但他生活得却非常逍遥:当时楚国、梁国、齐国等都请他出来做官,其中楚国请他做相,他坚辞不就;他爱垂钓,常在其家乡濮水(今芡河)边钓鱼(现蒙城吕望镇芡河边仍有庄子钓鱼台遗址);他老婆死了,他能击盆为歌;一觉醒来,他不知在梦中是他变成了胡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他可以在意念中扶摇直上九万里,北至北海,南至天际,
雪枫公园以著名抗日将领、新四军四军师长板桥集抗日战斗总指挥彭雪枫将军名字命名。雪枫公园位于蒙城县东北部,北淝河贯穿其间,面积约60万平方米。S305线从公园门前穿过,距离蒙城15公里,距离宿州40公里。雪枫公园行政归属于蒙城县板桥集镇人民政府,现由板桥集镇雪枫公园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公园总投资1817万元,其中新建板桥集战斗纪念碑投资36.6万元,纪念馆投资260万元。公园自2002年2月开业以来,平时每日接待游客200-300人,节假日每日接待超1000人。雪枫公园位于板桥集北首淝河南岸,此处原属老河套,后遭轰炸形成九高十八
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建厂于1993年,注册资金3266万元,总资产1.45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3年,总投资8200万元的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技改工程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命名为:安徽沪谯中药饮片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目前已投入生产并通过GMP认证。新厂占地面积206亩,建筑面积三万两千多平方米,其中饮片生产车间一万三千平方米,仓储面积一万平方米,质量检验和研发中心三千平方米。前处理车间拥有五条饮片生产流水线,中药饮片年加工能力15000吨,采用计算
位于涡阳县新兴镇,占地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2A级旅游景区。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1939年9月初,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新兴集,开创了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晚苏边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6月又与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二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新四军组建后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同年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转移到津浦路东。四师在新兴集期间,司令部直属机关有政治部、锄奸部、民运部、参谋部、军法处、副官处、供给处、拂晓剧团、拂晓报社等十多个部门。四师司令部旧址为砖木
双锁山烈士陵园位于蒙城县双锁山上,1983年有小涧区委、区公所修建,用以纪念当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蒙城县城西北地区25公里小涧镇东侧双锁山旁依涡河,南北走向,延绵约十华里。北有狼山,南有黄柏山、尖山,可谓群山环抱。五代时当地女英雄刘金定以此山立寨护乡,捻军领袖张乐行曾在此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作为防线要地山上山下文物古迹较多,著名景点如刘金定饮马泉、梳妆楼、上马台、凉马棚、宋武烈王高琼墓、红城遗址等。
亳州八角台位于亳州市光明路与建安路交汇处西北侧,是魏武帝曹操为奖赏有功将士,大飨家乡父老而修筑的大飨台,因台上建有楼阁和八角亭,故称“八角台”,曹操当年曾在此台上与家乡兄弟歃血盟誓,又称拜交台。
钓鱼台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东南钓鱼台村,遗址坐落在涡河北岸边,高出周围约2.5米,台面积2500平方米,为古代聚落遗址,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对钓鱼台遗址进行小面积试掘,通过试掘和采集,获得有石斧、石刀、石锛、骨针、陶鬲、陶防轮等文物。钓鱼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陶鬲中贮存的碳化小麦,是极其珍贵的,被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命名为“中国古小麦”,钓鱼台遗址属大文口文化时期的遗址。
朱公书院位于亳州市花戏楼东侧,紧邻岳飞庙,始建于康熙37年,是亳州人为纪念康熙年间亳州知州朱之琏的德政而修建的生祠,乾隆25年重修,现作为花戏楼的附属建筑向游人开放。朱公书院座北朝南,现存山门、过厅、后楼等建筑,为三进院落,甚为典雅。
铁营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后铁营村东,为新石器时期古遗址,也是西汉铸铁场所遗址,现为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文庙,亦称黉宫、黉学,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是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灵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和大成殿(孔子被称为"集大成之先师")。灵星门正对着青云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灵星门的西南侧有一井,名圣井。大成门东连名宦祠,西连乡贤祠。大成殿前东西各有配庑,殿东为节孝祠,殿西为忠义祠。东院是文昌阁,西院是明伦堂。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淮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文庙大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神龛牌位和塑像,两侧置颜回、曾子、子思、孟子四位的塑像牌位。殿上方悬挂着康熙、乾隆皇帝御书"万世师表
位于蒙城县吕望镇,始建于唐,清末重修,是安徽省少有的唐代庙宇。今尚存前殿3间,供奉庄子,后殿3间,供奉姜子牙。双公庙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因姜子牙又名吕望,该镇因此而得名。1998年蒙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底县政府拨款开始维修,2002年初修复工程结束,并正式对外开放。
万佛塔又名插花塔、兴化寺塔、慈氏寺塔(因为此处宋代有兴化寺、元代有慈氏寺),俗称"蒙城砖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一说始建于唐代,坐落在蒙城县城东南。塔共13层,高38.6米,底周24.3米,每层有8门,4真和4假,1至7层以下门窗立位相同,8层以上逐层转换,上下错置,每层飞檐下装饰有各种花纹的图案,塔顶装有铁制0,每角飞檐悬铃。塔体内体外镶嵌有赭、黄、绿三色琉璃砖1300余块,每块砖雕有佛像3尊,中为释迦牟尼、左为迦叶、右为阿难,也有很少几块只刻有一个佛象,总计6000余尊,因此世称此塔为"万佛塔"
嵇山,在县城内东北隅,是一座小土山,四面环水。相传,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任魏中散大夫,因不满司马昭的专横,愤世嫉俗,又因仰慕庄子,曾隐居于此,以著书立说,灌园打铁度日,后被司马昭所害。山因人而得名,故称嵇山。后人为表达对嵇康的敬慕之情,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866年)在嵇山上建一“嵇康亭”。嘉庆年间重修嵇康亭,并较前扩大。后因年久失修,毁于战乱。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县政府又拨款重建嵇康亭,至今犹存。昔日的嵇山,四面环水,垂柳杂花相间,鸟鸣鱼跃,景色宜人。特别是夏秋之夜,明月当空,凉风习习,荷花溢香,池水荡漾,树影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