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杏花村旅游景区、九华天池、大王洞、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池州秀山门博物馆、池州市博物馆、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池州万罗山、石门高氏宗祠、俞村章氏宗祠、杜氏宗祠、池州七星墩遗址、太和章氏宗祠、荡里姚氏宗祠、万罗山摩崖石刻、兴济桥、贵池清溪塔、贵池百牙山塔、凌霄烈士墓、知源堂,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杏花村旅游景区
杏花村旅游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千年杏花村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诗村”。暖阁和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因诗的艺术魅力,仅为一个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然而,自晚清以后,杏花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九华天池
九华天池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九华天池风景区位于池州市马衙境内,东距佛教圣地九华山25公里,西距池州市主城区长江旅游码头15公里,与318国道接壤,距池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沪渝高速和即将建成的宁宜高速铁路、九华山机场均在的出入口均在15公里范围内。景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原始,景观奇特,既有峡谷、溪流、飞瀑、奇石、古树、高山平湖、竹海等自然景观,也有红色山村、电站、茶园等人文景观;被人誉为江南的“阿里山”。该地区是典型花岗岩地质地貌分布区,因其山体受多次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多级峡谷盆地。古时候的九华天池是小型天然湖泊,上游为天河,风景秀丽。在1958年-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大王洞
大王洞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此宋诗人腾宗凉(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2007年8月20日,大王洞风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北宋诗人滕宗谅(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大王洞,坐落在府城西南的牌楼镇大山、穿山境内。全洞由大天潦、小天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组成的巨型溶洞,干线总长2200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余米,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称“洞中大王”。是安徽省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区,规划面积40.6平方公里,由齐山景区、碧山景区、平天湖景区、湿地景区、桃源景区五部分组成,集山、水、湿地于一体,自然景色优美,人文积淀深厚。景区南连九华圣地,西接秋浦仙境,与池州古城、杏花村风景区鼎足相望,是山水文化的缩影,构筑了池州典型的“山水在城中”的特色景观。齐山景区是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齐山以形取胜,贵在天然,具黄山之雄,兼九华山之秀,全山有三十二洞、十三岩,三峡谷。“齐山洞天”为古池州十景之首。齐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漫步其间,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开馆于2006年9月,是一家藏品丰富、管理规范的民办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达2万余件,主要向人们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主题的古建筑构件雕刻艺术和以昭明文化、傩文化为主的地域历史文化专题及瓷器、字画、刺绣、玉石杂件等,从一个方面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秀山门博物馆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基本陈列设计是:一楼为石雕艺术陈列馆,二楼为木雕艺术陈列馆,三楼为古民居艺术陈列馆,四楼为池州文化陈列馆,五楼展示傩戏及昭明太子等历史文化。城楼广场建有池中名鳜、水绕春城、斜阳古道、卷中风景、杏雨江南、临桥秀色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市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池州市博物馆位于池州市池阳路,隶属于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池州市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陈列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面向群众开放、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共文化场所,是展示池州历史文化、树立池州形象的重要窗口。池州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4600平米,建筑面积6500平米,是在复建的池州府儒学基础上建设的,由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等主体建筑组成;陈列布展面积3500多平方米,分别陈列展示“历史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杏花村位于贵池西郊,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亩,花艳如云,村中还有一家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当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游览此地时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自后杏花村成为千古名村。《池州府志》记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罅,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明天启及清康熙、雍正时,曾相继于此筑事、建坊、葺祠。杏花村酒的盛名历久不减。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今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池州万罗山
池州万罗山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介绍万罗山位于池州城南10公里处,海拔163米,自然景观优美,山石奇特,尤以通天门、逻人石、船形石最为壮观。万罗山山道平缓,石板铺地,满山遍野,翠竹青青,竹林之中夹有苍松、翠柏、云杉、槐杨,整个山峦绿茵如画,摩崖石刻、碑刻遍布山道。山脚下的珍珠寺,始建于唐朝。寺内供奉着玉雕观音,寺前有涤墨池(相传为李白洗手处)、门前井、油盐石等古迹。终年不涸的放生池边耸立着两株红枫高达四、五丈,粗可合抱。寺后还有500多年树龄的桂花树。1984年春,寺后的竹林中长出一种罕见而极富观赏价值的毛竹变种------罗汉竹,为游人增添了雅兴。安徽池州市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石门高氏宗祠
石门高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高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该祠始建于唐朝高霁的学堂,明朝扩建,座北朝南,为台粱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原为六进,现存五进。依次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厅、祭祖祠,各进之间以天井相属,前进到后进依山势地形逐渐增高,祭祖祠高于孝恩堂0.80米。宗祠进深长63米、面阔15.28米。脊高6.5米,占地面积945平方米。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覆盆式,方形、六面、八面形等。祠内136根木柱衬托梁枋,柱上架梁,自下而上,逐层升高,直至屋脊,构成一组排列有序的木质构架。驼梁、月梁、撑拱,卷棚、雀替等木结构雕刻较简洁,留有明代遗风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俞村章氏宗祠
俞村章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原解放乡俞村村。章氏宗祠,又名仲德公祠。章姓,是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一。据《章氏宗谱》记载:章氏,炎帝和神农氏的后裔,起源于山西列山。章氏出身官宦世家,历代名士辈出。他们中有秦国的大将军章邯,汉朝的巴东将军章直、御史大夫章赣,晋代的秦王章樵、兵部尚书章平、中散大夫章展,南朝齐广平太守章道盖、陈国的司空章昭达,唐代建州刺史章及等等。章氏宗祠是以木雕、石刻艺术装饰而成。额枋、平盘斗、撑拱、雀替、梁驼、护脊木、格扇槛窗、柱础石无一不精雕细镂。在内容题材上,门厅和藻井四周的卷棚月梁均镂刻“龙”状,既有“二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杜氏宗祠
杜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杜氏宗祠是杜姓迁居贵池的祖祠。杜姓,位于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首。据《杜氏宗谱》记载:杜氏祖先本姓祁,为尧的后裔,虞时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改封唐,其子孙于杜城(陕西京兆)杜县。杜氏到了汉代,杜固为西汉御史大夫,便成为杜氏的远祖。汉、魏、晋、唐数百年间,杜氏祖先世代为宦。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任池州刺史。传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杜绍先由太平迁居贵池茅坦。杜绍先为贵池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池州七星墩遗址
池州七星墩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墩遗址位于池州市里山街道办事处白沙村东星组与金星组之间。由孙家墩(占地3600平方米)、叶家墩(3400平方米)、潘家墩(2800平方米)、汪家墩(2200平方米)、王家墩(7200平方米)、虎形墩(2500平方米)和月形墩(700平方米)组成,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从地表采集到磨制石器,如斧、铲、凿、镞、锛等,陶器鼎、鬲、罐等,陶片多泥质,夹砂陶较少;纹饰有方格纹、绳纹、回纹等,系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代群住遗址,1988年11月原贵池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月形墩、虎形墩等七个台地本体及七个台地遗址下脚四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太和章氏宗祠
太和章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章氏宗祠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和平村太和章自然村。该祠坐北朝南,以南北中轴线而建,三进,为台梁式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大修,进深长43米、面阔12.6米、高9.12米,占地面积541平方米。宗祠整体格局为门厅、露天小院、中厅、天井、祭祖祠。门厅两侧为厢房,后进祭祖祠为一、二层结构。一楼两侧设单梯直上,二层供放历代先祖排位。该祠内部木质结构较为完整。大额枋、小额枋、斗拱、平盘拱、格扇等均雕有图案。基础石为青石质,圆形鼓腹,有圆形、六边形、八边形、方形等。屋面为硬山式,天井两侧为单坡,顶部盖有青灰小瓦,四周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荡里姚氏宗祠
荡里姚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荡里姚氏宗祠为三进,台梁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长39.8米,面阔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宗祠基础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正中是大厅,大厅两侧为厢房。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鼓腹,六、八边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进天井为长条形,中进天井为长方形。宗祠正面设广场,其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湖》诗句现代碑刻。该宗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傩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祠堂的柱、柱础、梁等框架保存基本完整。保护范围:大门前延伸8米,东、南、北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万罗山摩崖石刻
万罗山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罗山摩崖石刻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城南10公里处的万罗山,时代为宋一民国。现尚存游记、山岩命名、诗赋等石刻100多处。书体以楷为主,隶体次之。字之大小,有超尺见方,也有蝇头小楷。其中有明嘉靖五年(1526年)所刻“通天门”三字楷书,有清乾隆池州知府张士范《游万罗山》252字。石刻整体保存较好,也有部分石刻因风化,字迹模糊,很难辨认。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兴济桥
兴济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济桥在池州城东九华门外的清溪河上。时代为明,位于贵池市城东。桥有七孔,又曰“七孔桥”。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兴济桥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3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兴济桥横跨于贵池市城东的清溪河上,为花岗岩七孔石桥,全长239米,宽9.4米,高约4米。桥拱以条石框式纵联卷起,桥身砌缝相错,逆水面立砌分水金刚雁翅桥垛。原桥东筑有奎星楼、桥西立有官亭,后遭近代战火而不存。兴济桥旁有一棵古树,是一棵香樟树,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池州市有名的古树。七孔桥,即为兴济桥,为池州有名的古桥。原先水清见底,游鱼可数。为池州小十景之一,是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贵池清溪塔
贵池清溪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东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闸管理所内,离城中心5公里,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万历29年(1601)万历四十三池州知府钱槚集资建成竣工。因临清溪河后更名为“清溪塔”。亦称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径12米,每层有拱门、景窗,拱门有虚有实。塔身内外设有壁龛,原壁龛内有佛像,今无存。楼阁式砖塔。七层八角。塔高55.7米,底层直径为12米。塔底有三门可入塔心室,一门为上塔通道,余皆为盲门。塔心室穹窿收顶,有砖阶治复壁盘旋而上,诸层内均有佛龛,内嵌佛像。清人曹殿奇登塔作《清溪塔》诗:“嶙峋高塔倚遥天,拾级凭临俯大千。雁影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贵池百牙山塔
贵池百牙山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牙山塔位于贵池城北百牙山处,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知府陆冈建,是一座风水塔。据清光绪《贵池县志》记载,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补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而建。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制,高34.4米,直径6.68米。底层设低矮台基,转角为园形倚柱,丁式柱础。各层均设平座,佛龛。有砖阶自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心宝呈穹窿收顶,七层处置千斤木承托刹柱,顶端立青铜质葫芦状刹。外观塔体,上、下收分明显,轮廓线条挺拔刚健,给人一种玲珑瘦巧的美感。2019年10月7日,百牙山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塔为中心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凌霄烈士墓
凌霄烈士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霄烈士墓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现代。2019年,凌霄烈士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凌霄(1905~1935),字子昂,贵池里山凌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他8岁入私塾读书,13岁考入省立第七师范附小。民国9年(1920年)毕业,以半工半读考入芜湖私立职业学校。当时,新文化在芜湖广泛传播,各种书刊和社团相继出现。他深受影响,参加了当时在芜湖兴起的-,思想认识大提高,又接触了早期在芜湖活动的共产党人,逐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民国14年加……凌霄详细信息++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知源堂
知源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源堂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清。2019年,知源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