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贤良港天后祖祠、天云洞风景区、九宝澜沙滩、天妃故里遗址公园、东云寺、西温戏台、水仙宫、中一堂、合一宗祠、湄洲麟山宫、东吴石塔、平海卫城隍庙、青峰岩摩崖石刻、莆禧天妃宫、莆禧城隍庙、莆禧城墙、嵩山寺观音殿、平海天后宫、鹅尾山神石园、妈祖祖庙,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贤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秀屿区忠门镇,与湄洲岛妈祖祖庙遥遥相望。贤良港又名“黄螺港”,今名港里村,原为莆田县忠门镇所辖,现为湄洲湾北岸山亭乡所辖。贤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妈祖父母神像和宋代“异人妆塑”的妈祖神像,以及妈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据《天后志》记载,妈祖曾祖父“保吉公弃官隐居贤良港”。位于湄洲岛一水之隔的大陆岸贤良港(今忠门镇港里村),一名红螺港。这里是妈祖出生地,宋代妈祖受朝廷敕封为祖姑,林默升天之后,在贤良港林氏祖祠祀祖姑木雕神像。明永乐十九年,祖祠圮坏,钦命太监至贤良港整修致祭;嘉靖年间,沿海遭倭寇骚扰,村里民居尽被焚毁
天云洞风景区天云洞风景区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境内的大蚶山东南部。天云洞四周岩群砌迭,虬松遍野,四时山茶烂漫,异草丛生,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径幽称奇于兴化大地。莆仙的四大祈梦胜地“春莆禧、夏天云、秋仙女、冬九鲤”,其中“夏天云”就是指天云洞。春夏之交,云雾缭绕,岩峰隐约,亭榭依稀,山岚奇幻,人在云幔之中,俨若置身仙境。唐朝诗人罗隐曾来此尽兴游玩,赞曰“满山皆秀”。天云洞共有景点60多处,即九仙洞、观音亭、罗隐庙、恒山草堂、三十六石碟、第一山、淌水岩、致雨龙池等,还有风动石、骆驼石、覆船石、龟蛇石、双鳌石等尉为奇观。
九宝澜黄金沙滩景区位于湄洲岛的西南端突出部,状如一钩新月,悬挂在湛蓝的大海上是海峡两岸最长最大最迷人的沙滩。走遍祖国大疆南北的旅行者纷纷夸赞:“行万里海疆,数湄洲第一”,它还被赞美为“东方的夏威夷”。黄金沙滩长两千多米,宽达百米,面对浩瀚无垠的碧海,背依千亩葱茏的木麻黄,滩头奇峰挺秀、怪石嶙峋,造化的钟灵毓秀,令人叹为观止。旅行者在湄洲岛北部的妈祖山朝圣之余,驱车涉足九宝澜,犹如步入仙宫月窟。这里前临碧波万顷,后枕绿茵千畴,是个理想而难得的天然浴场。金色的沙滩绵延数公里,宽敞平坦。
天妃故里遗址公园位于湄洲岛北部,毗邻妈祖祖庙景区。园内规划建设故里遗址区、敬祖祭祀区、崖刻景观区、吉祥文化区、民俗风情区等。遗址公园内现已建成大牌坊、盼归亭、平安塔及妈祖文化源流馆等景观设施,源流馆更是保存有诸多与妈祖相关的重要文物。该景点溶妈祖文化、自然景观、园林艺术与一体,游人徜徉其中,犹如置身于一座庞大的人文艺术殿堂。1、天妃故事浮雕墙浮雕墙为石质墙,面对东南大牌坊,采用浮雕形式雕刻有九个妈祖传说故事,分别是诞龙女天辉地香、遇仙翁古井赐福、镇海怪祭符抛杯、救商船吹草成木、焚祖屋导航番船、祭上苍旱情骤解、施灵符莆令疗疫、踏祥云升天
东云寺位于秀屿区东峤镇魏厝村,类别为古建筑。东云寺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石猴山田螺石,西至大悲殿孝子碑,南至万善堂、仙师墓,北至土地庙、塔墓、五猴山。东峤镇:莆田县辖镇。1958年属笏石公社,1961年建前沁公社,1965年更名东峤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10万。莆石公路过境。辖魏厝、凌烟、梁厝、前沁、东兴、珠川、先锋、珠江、前江、东峤、田柄、渚林、上塘、湖柄、汀塘、许厝、田庄、铁炉、下房、赤岐、百庄、中南、山香、霞东、霞西2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
西温戏台位于秀屿区东庄镇西温村西温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西温戏台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向西北外延33.5米至玉环殿后滴水位,向东北外延13米,向东南外延1米,向西南外延13米。东庄镇:东庄镇(医疗王国),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西部,湄洲湾畔。辖1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莆秀公路贯穿全境。东庄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西南部,地处湄洲湾北岸礼泉半岛,秀港大道横穿全境。辖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75.5亩(其中旱地13558.5亩,水田4617亩),人均耕地面积0.35亩,垦地面积9675.9亩,防护林455亩。临海17
水仙宫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后温村后温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水仙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东北、东南至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2米。埭头镇:莆田县辖镇。1958年建埭头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1.8万。莆石公路贯穿全境。辖石城、东林、淇沪、黄瓜、后郑、樟林、翁厝、石塔、温李、湖东、英田、汀岐、高林、赤石、后温、武盛、潘垞、田边,鹅头、汀港、黄屿、筶杯22个村委会和埭头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石材加工、滩涂养殖和近海捕捞。农业主……埭头镇详
中一堂位于秀屿区埭头镇英田村西埔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中一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东北至建筑外墙外延9米,东南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9米。埭头镇:莆田县辖镇。1958年建埭头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1.8万。莆石公路贯穿全境。辖石城、东林、淇沪、黄瓜、后郑、樟林、翁厝、石塔、温李、湖东、英田、汀岐、高林、赤石、后温、武盛、潘垞、田边,鹅头、汀港、黄屿、筶杯22个村委会和埭头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石材加工、滩涂养
合一宗祠位于秀屿区埭头镇石城村寨外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合一宗祠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东北、东南至建筑外墙各外延2米,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9米。埭头镇:莆田县辖镇。1958年建埭头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1.8万。莆石公路贯穿全境。辖石城、东林、淇沪、黄瓜、后郑、樟林、翁厝、石塔、温李、湖东、英田、汀岐、高林、赤石、后温、武盛、潘垞、田边,鹅头、汀港、黄屿、筶杯22个村委会和埭头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石材加工、滩涂养殖和近海捕捞。农业主……埭头
麟山宫位于湄洲镇下山村宫兜自然村麟山路185号。又称下山宫,始建明洪武七年(1274年),清道光二年重修(1822)。坐东北朝西南,通面阔27米,通进深34.4米,面积523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埕、前殿、正殿,次轴线依次为埕、前偏殿、前天井、后偏殿、后天井、宫房。前殿重檐歇山顶,内施藻井,面阔三间;正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明间抬梁减中柱结构。宫内悬挂一方道光五年福建汀漳龙道摄理台湾府事方传燧书“圣迹益彰”匾额,是闽台交流的重要佐证。麟山宫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吴石塔位于秀屿区东埔镇东吴村,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仿木楼,阁式石塔,七级八角,通高21.54米,底层每边长2.11米,底层正门向东偏北8度,各层对错开门,底层门两旁雕刻武士,每层各面均设龛置佛像。各层塔门额刻有“祝圣伟望”、“古刹嘉馨”、“海上鳌峰”和建塔纪年等文字。石塔须弥座束腰浮雕鸟兽图案,均为精美。石塔造型俊秀,反映了莆田明代石雕工艺水平和造塔特点,是研究明代东南沿海造塔工艺及塔建筑文化的宝贵资料。附属建筑金鸡庙有明清沿海建筑特征。东吴石塔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东吴石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平海卫城隍庙位于平海镇平海村西北530米,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清康熙间复界后重建,祀的城隍神像为清康熙年间塑的近年又依旧制重修,保持清初风格,坐北向南,通宽26米,通进深61.6米,总面积1601.6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依次有山门、天井、正殿、后殿组成,以两廊连为一体,大门前两旁有方形钟鼓楼,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为涉台文物之一,该建筑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实物资料。平海卫城隍庙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平海村:平海村是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莆田市
秀屿青峰岩摩崖石刻位于东庄镇秀屿村。明代在此建园亭时所刻,共有12处,诗刻“盘陀一片石,埋光海水滨,跌坐窥明月,空山有几人。”刻分5行,每行4字,楷书,署款小字为“佘翔”题“飞云洞”三大字横刻,楷书。下款为“林琨章书”“食霞”石刻二大字,字径0.63米,“天风海涛”署款为“宋赵汝愚书”,无署款的崖刻有“试剑”“钓矶”“超然台”“读书台”“玉蟾”“枕流漱石”,鳌城山面海的南面山崖的大片石壁阴刻线条画,“吕洞宾醉酒”画面高2.3米,宽1.4米,吕洞宾醉态龙钟,右边有个护将,线条已不明显,落款已风化不可辨认,为研究石刻提供实物资料。青峰岩摩
莆禧天妃宫位于北岸山亭乡莆禧村北门自然村,创建于宋绍熙三年(1292),初名“崇福夫人庙”,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修,莆禧城建城时,改名“天妃宫”,二进廊枋式建筑布局。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4.42米,通进深22.98米,建筑占地面积416.15平方米。中轴线上主要建筑由前大埕、前殿、前天井、中殿、后天井、正殿组成。悬山顶,土木结构。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中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木构架。建筑保持明初风格,宫中供奉一尊宋代木雕妈祖像,还保存明、清楹联和咸丰年间的刺绣织物等文物。是涉台文物之一,该建
莆禧城隍庙原名鲤江庙,位于北岸山亭乡莆禧村,据传宋末二帝避雨庙中,晾黄袍于庙中神座,故有“御赐黄袍”之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修鲤江庙,改为莆禧城隍庙。清康熙年间复界后又重修,二进廊院式建筑布局。坐北朝南,通面阔12.45米,通进深24.8米,建筑面积331.5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大门、前天井、中殿、后天井、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歇山顶,穿斗、抬梁式构架。庙门两翼突出成阙形。该建筑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实物资料。莆禧村:莆禧村……莆禧村详细信息++
莆禧城墙位于北岸山亭乡莆禧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倭而筑千户所成。嘉靖二十三年(1544),莆禧军民在兴化卫中所千户白仁、分巡姚凤翔率领下于此击败倭寇,俘敌14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围城50余日终被戚家军围歼。城以条石砌筑,三面临海,遥对湄洲岛,北面靠陆,原城长2300米,高7米,基宽5米,顶宽2.9米,城门、城楼、警埔、城垛齐全。抗日战争初拆城,城内尚有城隍庙、天妃宫和十字形石板路、过楼小楼等,1984年维修城墙并恢复部分城垛,城外有明代砌建八卦井一口。该建筑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实物资料。莆禧村:莆禧村……莆禧村详细信息
嵩山寺观音殿位于秀屿区东庄镇嵩山上。创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现存为清代建筑,面宽九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顶木石结构。寺中保存清代石碑一通,元至正九年石碣一块。附属文物寺院藏有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刻字的陈靖姑古樟木神像,陆秀夫衣冠冢墓道碑,清郭尚先书撰的《莆田醴泉象山书院碑记》和手书的“书林”、“艺苑”门额,山上尚有几处明、清摩崖石刻几处和宋代古井一口等。嵩山寺观音殿2013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海天后宫位于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平海天后宫(国家级文保)创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庙。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俗称“百柱宫”。“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更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经中国高级古建专家鉴定,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宫内完整地保留着宋、元、明、清时期的相关材料。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师提督、总督姚启圣率三万水师、223只战船、集结平海卫、平海澳训师待机进剿台湾。因干旱缺水,水师将士士气低落,军
鹅尾山神石园景区位于湄洲岛的最南端,是距今一亿三千多年时间风化形成的独特奇景,被地质专家称为世界罕见的海蚀地貌。公园因其形似鹅尾、岩石奇特而得名。这里众多的奇石神形俱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蕴含美丽动人的妈祖传说和丰富的地质科普知识。神石园的景观由“金山坳”、“洞里洞外”、“海门”、“狮子山”和“神石冈”五部分组成,分布着海龟朝圣、仙佛照镜、飞戟洞、斧劈崖、鲤鱼十八节、海门、妈祖书库、龙洞听潮、情侣蛙、松海听涛等数十个景点。在这里,你可欣赏怪石嶙峋,惟妙惟肖,浮想联翩;远眺海天一色,鹭霞齐飞,心旷神怡;领略惊涛拍岸,飞花溅玉,惊心动魄
湄洲妈祖祖庙位于秀屿区湄洲镇宫下村东北面。湄洲妈祖祖庙最早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后世经过不断扩建修茸,至天圣年间(1023—1032),已初具规模。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1978年,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987年),因生前出海救助过不少渔民和商船,死后遂被尊为海神。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