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开封铁塔、开封东大寺、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封市盛泉民国钱币博物馆、开封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河南省佛学社旧址、刘峙故宅、毛泽东主席像、四面钟、王家胡同清真女学堂、开封田家宅院、北神岗古墓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委旧址、岗西汉墓群、河南贡院碑、张钫故宅、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旧址、开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开封铁塔位于开封市城区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铁塔一带于1955年开辟为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铁塔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北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它以卓绝的建筑艺术及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它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饰以飞天麒麟
开封东大寺位于顺河回族区清平南北街南端路西,是中原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寺,有着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史载东大寺原建于城外东南三、四里的文庄,明洪武年间迁于今址,为“敕修大梁清真寺”。明永乐五年(1407年)又重修扩建,殿堂华丽雄伟。清道光年间毁于水患,回民继而重修。现今的东大寺基本保持了那时的建筑风格规模。东大寺座西向东,院分三进,庭院开阔,整个寺院青砖碧瓦,建筑宏伟,错落有致,风格古朴。大门明三暗五,前立门狮,脊顶七孔仙桥装饰别具有特色,门楣镶刻的“护国清真”、“护国佑民”题词,使人们联想起东大寺回民助清堵水
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集北宋针灸铜人、惠民和剂药局、中医药械、中医遗迹、名中医博览、中医药文化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于2013年3月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目前二期工程于2014年10月完成。2015年9月18日,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800m2,陈列展出面积约980m2。展览厅以北宋至今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布展,共分为朝尚医药专设机构、针灸大成空前绝后、汇聚方药济世惠民、分科论病承古创新、文化繁荣儒医辈出、继承创新续写辉煌六大部分,另在馆内特
开封盛泉民国纸币博物馆是我市一家以收藏展示民国钱币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2017年3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民国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时局动荡。民国时期,纸币发行中的无政府状态相当明显。当时国家银行,商业、特种银行,外国、中外合办银行,官银号和省、市银行,乃至不少店铺商号均可发行纸币。吴钟煌指出:“清以前,钞券散漫,固无制度可言。即民国成立,亦无确定之制度。”仅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官方纸币就达3000种以上,发行纸币的种类有军用票、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法币、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很多种。民
坐落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6号楼的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创办于2012年9月,展品3000余件。该馆分为古代科举考试文化、书院文化两大展览主题,建立了管理队伍,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合作建立了学生义务解说团,为参观者提供免费解说服务,先后接待了十几万观众,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藏品和展品以纸质资料为主,目前存有各种纸质古代科举考试的文物资料数万件、革命战争年代的纸质文物资料上万张,先后举办了“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等展览,开展了聚协昌“誉久杯”国学之门经典背诵活动等,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河南省佛学社旧址时代:民国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北门大街210号铁塔公园内
刘峙故宅时代:民国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前炒米胡同42号
毛泽东主席像时代:现代地址:开封市顺河区汴京大道汴京公园内
四面钟时代:民国地址:开封市顺河区汴京大道汴京公园内
王家胡同清真女学堂时代:清嘉庆年间地址:开封市顺河区王家胡同中部路西7号院
开封乐观街47号,田家大院硕果仅存的一所宅院,三进四合院,开封“市保”。开封市文物局评价:田家宅院是典型的清式传统四合院,建筑之精美,堪称一流,从中可窥见清代官宦之家的奢侈豪华。当年的田家大院,像乐观街47号这样的三进院有五六座,它们门挨着门,占据了大半条乐观街,十分壮观。田氏家族是开封著名的科举家族,读书人很多,清道光到光绪年间出过三个进士。田家大院幸存下来的乐观街47号院,是进士田恂的宅第,它成为田氏科举家族的实物见证,也是开封文化的一个载体。
【北神岗古墓地】位于开封市东北土柏岗乡北神岗村。该村是一处比周围其他地势都高的岗地,与南面的岗西村的上岗遥相呼应。群众在挖窖时,不断挖到小型砖券墓,墓宽约2米,高1米,券顶距地表3米左右,长不详,券墓所用的砖一面为素面,一面为粗绳纹,色灰,质地坚硬。岗土还发现汉代的陶壶、明代的夹纱硬之陶罐。据次迹象,该岗可能是一个古墓地。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委旧址时代:民国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北道门大街五十一号
岗西汉墓群时代:战国—明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土柏岗乡岗西村东南【岗西汉墓】位于开封市东郊土柏岗想岗西村东南的土岗上,为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墓冢残高5米,周长46米,夯层清晰。由于岗上表土和夯土被起走,墓圹的大部分痕迹在地面上显露出来。该墓坐南向北,墓圹呈"亚"字形,总长41米,墓圹长约18.7米。墓深距地表约4.7米。由于没有进行发掘,墓的年代难以确定。但根据行夯的情况,以及墓葬形体和夯土层0土的绳纹瓦片及洛阳该类墓制的发掘材料,初步测定可能属于汉代墓葬。土柏岗乡:开封市郊区辖乡。1961年设土柏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市区
河南贡院碑共两通,分别为《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记》,清代勒刻。为河南贡院改建、重修时,时任政府所刻立。现存于开封市明伦街河南大学校内,旁有二层贡院执事房一座,是当时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依据旧照片重建。河南贡院是河南省举行乡试、选拔举人的场所,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开封市龙亭一带)修建,院内号舍5000多间,明远楼高4丈余。后来,由于贡院四周常年积水,雍正九年(1731)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规模扩大,号舍增至1186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冲击开封城。为了
张钫故宅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曹门里朝阳胡同19号院。张钫故宅保存现状良好,院落基本完整,院内建筑虽然被使用单位改动过,但整体布局,建筑形制及道路铺装,基本保持原貌,以及与周围居民的环境关系格局,都保留了真实的历史信息。据考证,该宅院始建于“光绪壬寅”年间,即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张钫故宅由东主宅院和西附院两部分构成,主宅院为开封地区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可惜的是一进院倒座及门楼已被拆除,改建成一栋两层居民楼,后面的三进院仅剩一座正房;西附院现存一座两层楼。东西两院现存八座建筑,东主宅院建筑面积为631.08平方米,西附院建筑面积2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984/Ⅴ-111,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民国。地址:河南省开封市。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清代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当时是国家派遣留学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旧址现仅存复建的大门。1923年改建为“中州大学”,1930年改名为“河南大学”,1949年后几易其名,1984年恢复为河南大学至今。1925年,萧楚女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设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于此。1936年改为开封高级中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旧址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位于开封东郊的羊尾铺村东,由罗马教廷传信部拨款修建于1930年。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是一所专门为培养天主教中国神职人员而设立的特殊高级学校,创建于1930年,1958年停办,前后历时28年,其间,河南天主教神职人员多系该院毕业,在我国天主教教内颇具影响。这处建筑共计占地57亩2分1厘。四周有围墙为界,大门位于整体的偏西位置,亦为古典式。大门西侧各有传达室一间。从大门向北为广场,作为修生体育活动的场所。主体建筑位于中央部位,为一座呈椭圆形的二层楼房。南北31.45米、东西75.58米。大小房间为190间
开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建于1975年,1985年清明节期间对外开放。由张爱萍将军题写“开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名。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位于开封市烈士陵园内,开封市烈士陵园紧紧围绕“褒烈育人”宗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先烈精神,宣传革命烈士事迹。1994年分别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及开封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民政部和河南省民政厅评为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