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朱仙镇、启封故城、佑国寺塔、朱仙镇岳飞庙、犹太教清真寺遗址、朱仙镇清真寺、横寨明墓群、aaa、汴河故道陈留段、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孟昶墓、朱仙镇大石桥、兴隆庄火车站站舍旧址、天成号、朱仙镇关帝庙,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河南开封县的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与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汉口同为我国的四大商埠重镇。相传战国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过人,被信陵君聘为食客,以后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信陵君的盖世英名也是与他发现和任用朱亥分不开的。朱仙镇的全盛时期是明末清初。当时全镇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万,民商四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贾鲁河将全镇分为东镇和西镇。明清两代东镇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后,因黄河决溢,镇中屡遭水患,东镇地势较低,商贾多由东镇移至西镇。朱仙
时代:春秋启封故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是春秋时期的古城。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并劝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进入战国时期,启封城属魏,成为国都大梁城的南大门,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直至西汉景帝刘启即位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是为“开封”,这便是如今“开封”一名的由来。而后由于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使得汴州(今开封市)一跃成为繁华鼎盛的水陆大都会,相距数十里的启(开)封城则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唐延和元年,启(开)封县治所移至汴州,之后
佑国寺塔(铁塔)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佑国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内东北角。佑国寺塔因为塔身以褐色的琉璃瓦镶嵌而成,酷似铁色,故而俗称铁塔。铁塔原建于开宝寺内,北宋年间,寺院规模宏伟,殿堂林立,共有二百八十区,设有福胜、上方、永安、能觉等二十四禅院,并设立礼部贡院,在此考选全国的举子。北宋历代的皇帝常来此游幸,遂以北宋开宝年号命名,故名开宝寺,当时开宝寺名声显赫,一度成为中原名刹之一。铁塔的前身原来是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高120米,传说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
朱仙镇岳飞庙位于中国四大最美村镇之一的朱仙镇,著名的运粮河西岸。据《祥符县志》明.何孟春《岳词碑记》载:“宋鄂侯忠武王庙,始建于鄂,再建于杭,三建于汤阴,而今建于梁城南朱仙镇。在鄂者,王开国地也,王冤白时已建;在杭者,王墓在焉;在汤阴者,父母之邦……而朱仙镇者,王之功,于是,为报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朱仙镇是岳飞建功立业,班师回朝之地。岳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正德四年,万历三十三年,清顺治十七年,民国十四年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扩建和修缮。1986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重建,1991年对外开放。岳飞庙位于开封县朱仙镇镇内。据
:开封犹太教清真寺,是犹太人定居中国后建立的唯一有遗址可寻的寺庙。北宋时期,国都东京(今开封)居住着来宋朝经商的犹太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建立了这座清真寺。该寺于19世纪中期毁弃。幸亏法籍神甫孟正庆曾为该寺绘了两张图,一为寺的全景,一为寺的内观,使这个在开封存在约700年之久的犹太教清真寺的面貌得以保存下来。据图可知寺东西长130米,南北宽50米,大门后有一座牌楼,上有康熙御书“敬天祝国”匾额。主要大厅名“一赐乐业殿”,左右分别立有“康熙二年碑”和“弘治碑”。大厅后面为“天堂”,原藏有多部经卷,可惜后多被欧美传教士掠走。地
朱仙镇清真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间,扩拓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重修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整个寺院占地9000余平方米,在全国百大清真寺中,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均属罕见,据说,岳飞大战金兵时元帅府就设在寺内。当时岳飞在寺里乘凉的槐树,被群众称为“相思槐”的国槐树,现仍在寺里保存,寺里尚保留一座清嘉靖十年的阿拉伯文碑,记载当时朱仙镇穆斯林朝拜真主的盛况,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阿文碑。全国文物普查时,该寺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仙镇清真寺位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东南隅的老虎洞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年(1737年)
【横寨明墓群】在开封县西姜寨乡横寨村东北。1956年省博物馆于此发掘明隆庆三年(1569年)封丘郡王墓一座。据初步调查,该地还有数十座明墓。为一处明墓群。
【启封城遗址】在开封县朱仙镇东南3公里的古城村。始建于春秋早期,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西汉避景帝刘启名讳,改"启"为"开",汉代增修。唐延和元年(712年)开封县衙迁入汴州,启封城渐被废弃,成为居住聚落。现城址西北角保保仔尚好,高6米,宽30余米,南北长100多米。朱仙镇:贾鲁河、运粮河畔的朱仙镇,唐宋以来一直是华北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清初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因朱亥协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取名为朱仙镇。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河南省117家重点镇,国家选定的全国100家小城镇社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时代:1938年地址:开封市祥符区罗王乡罗王村罗王乡:开封县罗王乡位于县城东27公理处,欧亚大陆桥一一陇海铁路,紧邻乡政府所在地,106国道、日南高速在我乡境内相交。北临310国道、商开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乡政府所在地的罗王.火车站建有装卸货物的宽敞仓库,年吞吐量达140万余吨。24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7.1万亩,地势平坦,平均海拔65米,现有人口54万人。罗王乡电讯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千门……罗王乡详细信息++
孟昶墓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葬身之处,墓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大孟昶村,墓葬外形为一圆形的大土丘,临近朱仙镇,为著名的“朱仙八景”之一。如今大孟昶村仍存有一块古碑,为清代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由通许知县所刻。碑文大意是:这里临近开封,有赵宋时蜀降主孟昶之墓。宋人紧挨着孟昶墓修建了兴国寺,以压住他的帝王之气。兴国寺建在孟昶墓的东边,明朝曾经重修,现已不复存在。据当地人讲,前些年,村民在墓址附近拉土,曾挖出大量青砖,还曾挖出过花瓶、瓷罐等精美文物。地址:开封县万隆乡大孟昶村孟昶(919年-965年7月12日),别名孟
贾鲁河贯通朱仙镇南北,明清之际达到巅峰。其时,贾鲁河上,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一派繁荣景象。为沟通沿河两岸人民交通,遂于明朝初年兴建大石桥。大石桥雄跨贾鲁河上,南舟北马在此交汇,荡起尘埃多高。大石桥巍然屹立,造福一方百姓。直至共和国后,它依然长期是开许公路上的必经之桥。近年随着交通的不断升级,方始逐渐退隐,成为使用中的文物。姜夔有词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大石桥仍在,桥下却再也不见碧波荡漾的贾鲁河水,唯有旺盛的水草,把这里当作生长的乐园,覆盖住干瘪的河床。清光绪二十六年,朱仙镇的水运地位被别处取代,再也不通舟楫,这是朱仙镇衰
兴隆庄火车站旧址位于开封县兴隆乡北部陇海铁路北5米处,由火车站站舍、站长住所、防空洞三部分组成,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调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兴隆庄火车站站舍始建于1913年,1915年临时营业,19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该站舍由比利时人所建,时为票房和候车室,为比利时风格的宫殿庙宇式建筑,俗称宫殿庙宇式站舍,面积约171平方米。站长住所,位于站舍西侧约50米处,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是日本人侵华进入中原时建造的,为日本车站站长办公所用,称站长住所,建筑风格为日式风格,现存有主房3间,
尹国全是开封县朱仙镇年画著名老字号“天成老店”第五代传人,自幼学艺,全面掌握了木版年画的雕版、套印技术和植物染料调配炮制绝技,改革开放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发展的作品,几乎都是他翻刻的新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朱仙镇位于开封南四十五里(属开封县所在地古称祥符县)该镇古时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加之运粮河贯穿镇中,水路通达四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着中外商家和游客。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唐,兴十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民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声誉海内外,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的源头,朱仙木版年画雕版独特,套印精巧,木料考究
在古老而神秘的朱仙镇岳飞庙的东侧,有一座与之相配的关帝庙,二者殿宇相连,构成一片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大有凌空锁云之势。这里就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的社址——关帝庙。据史料记载,朱仙镇关帝庙中心原以大戏楼为主,明崇祯年间建关帝庙舞楼,由于兵乱、河患等原因,曾一度多次进行修复、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次重修关帝庙,清乾隆七年(1742年)、十六年(1751年)经两次整修后,关帝庙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之后,其大戏楼、舞楼先后被拆,到1984年关帝庙被作为朱仙镇年画社至今。清代以来,关帝庙兴起了商业庙会和文化娱乐活动后,朱仙镇各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