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崤函古道石壕段、海公禅师塔、新建村传统民居、田家庄村传统民居、段岩村传统民居、石壕古道遗迹、兀氏旧宅、陕州文庙、姚懿碑、庙上村地坑窑院、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天井窖院、甘山滑雪场、雪花谷漂流、七里古槐、夏后皋墓,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上村岭,是在西周虢国车马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南部窑店林场境内,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距离市区28公里,车程40分钟属国家3A级旅游区(点)。景区总面积为3800公顷,最高峰海拔1884以米,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多达1500多种,动物20余种,林木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梦回甘山老袁】自然风景具有奇、秀、艳、幽、静特色,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别具一格,风景十分秀丽。主要景点有蝴蝶沟、铁瓦庙、祖师庙、钟楼、马武寨、崔氏洞等。正在开发的项目有:甘山别墅山庄、甘山会议中心、甘山民族民俗游乐场、甘山植物园、甘山养鹿场、射击场、人工湖、甘山滑雪
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境内的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22处遗产点之一,也是该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崤函古道是古时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进入古陕州崤山地区(今三门峡市)道路的总称。据史料记载,崤函古道夏商以前即开辟使用。位于三门峡市境内的夏后皋墓和周文王避风雨台,真实地说明崤函古道在夏商时期便是东西方文化、商旅和有关交往的交通大动脉。崤函古道石壕段遗产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800米处的金银山麓,路面为石灰岩质,全长230余米,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因车轮长期碾轧,在路面上形成了深深的车辙印痕。2019年,崤函古道石壕段列入第八批
海公禅师塔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北张村。年代为元。海公禅师塔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堂镇:观音堂镇位于陕县东部丘陵浅山区,地处渑池、宜阳、洛宁三县结合部,地形地貌概况基本为:“四山五岭一分平”。全镇观音堂煤矿居委会、石壕煤矿居委会*、观音堂街居委会、观音堂村、石堆村、南寨村、韩岩村、七里村、葛条沟村、张村、阮坪村、段岩村、石壕村、段家门村*、江树腰村、界岩村、大延洼村、下潮村、铧尖嘴村、陈营村、糯米沟村、韩洼村、刘庄洼村、阳洼村、芦草村、韩庄村……观音堂镇详细信息++
新建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镇新建村。年代为清。新建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村:新建村……新建村详细信息++
田家庄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田家庄村。年代为明、清。田家庄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田家庄历史悠久,明朝时曾出过四个进士和不少官员。村中心有一座赵氏祠堂,是赵姓族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农耕文化和耕读文化的产物,赵氏祠堂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和解放后都有翻修。祠堂坐北朝南,墙和门楼由仿古青砖砌成,大门上方是“赵氏祖祠”四个大字。祠堂南边有并排的两座古院落,据说本是一家三兄弟一起规划修建,其中一个由于-欠下债务无力建房,所以只盖起两座。迈上七级厚实的青砖台阶,跨过高高的木门槛,就进入了宅院。迎面的照壁墙是一幅精美的砖
段岩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段岩村。年代为清。段岩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段岩村位于观音堂街北,全村370户1300口人,大都姓段。相传祖上原来居住在十几里外柏树山村一个叫段家村的地方。清朝,段养全、段养廉兄弟俩从段家村翻越马头山到观音堂赶会时,看到这里蛇鸟争斗,觉得是个好地方,于是定居下来,形成了段家岩村,后来改名为“段岩村”,目前已经传至十七世。蛇争争斗的场景后来演变为“龙鹤之争”的传奇故事。如今,段岩村很多村民住在集体修建的观和苑社区和自己建的楼房,村中老房子也还不少,其中有十座建于清朝的老宅主体保存了
石壕古道遗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观音堂镇石壕村境内,距三门峡约36公里。石坂坡上的车壕印痕全长约100余米,路面宽约6至8米,辙宽1.06米。车辙壕深0.25米,系车轮在石坡长期压辗而成。古道略呈西北、东南向。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批准通过“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崤函古道石壕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县石壕古道遗迹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当年唐朝大诗人杜甫路过这里,曾写下著
“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的青砖影壁已呈土黄色,但仍以其意趣盎然、繁复华丽的构图和细腻圆熟的刀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壁墙高约5米,由正中央一只被百花簇拥的凤鸟和周
陕州文庙文庙在城东北处,坐北朝南,处在东门大街附近。文庙庙门口有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庙内殿宇很多,松柏交映,环境清幽秀丽。
庙上村地坑窑院河南陕县地方民居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中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的陕县地坑院,目前已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河南陕县境内仍有一百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地坑院。今天的地坑院更多的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历史痕迹,保留在当地的其他许多民俗民风之间,吸引着八方游客。在河南的西部,有个被国内外游人称作“建筑奇迹”的民俗现象,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人们也称它天井院。许多国内外游人更是对黄河岸边这一奇异的民间建筑文化风
1958年4月2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彭德怀、秘书长习仲勋及有关部委领导20余人和河南、山西、陕西省委领导一起,视察了大营高级农业社。1977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19周年之际,大营村民群众捐资并自己动手兴建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同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占地面积2550平方米,建筑面积522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一厅两跨中5边3开间,分中央瞻厅和东西展厅。中厅正中置放周总理半身石膏像一尊;东展厅陈列总理视察时30余幅照片和部分总理使用过的实物原件;西展厅为总理生平资料、文字说明等62幅图照。纪念馆建成至今,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总占地4107亩。公司一期占地1800亩,项目规划为“一镇四区”,即温泉小镇、商务会议度假区、高阳山主题公园区、民俗文化广场区和温泉文化旅游区。先期开发的温泉养生中心建筑面积为26000平方米,功能区设有造浪池、温泉漂流河、无边泳池、矿泥浴、矿砂浴、石板房、木桶浴、美容太空舱、巨兽碗滑道、彩虹滑道、演艺舞台、自助餐厅、综合休闲,还有近68个特色温泉泡池及24个VIP套房。由史诗级水秀“天耀陕州”360°全立体实景演出、玩水殿堂梦幻水世界和饮浴皆宜的世界顶级文化养生温泉三大主题板块构成,是一处集水秀表演、水上乐园、温
地坑院又叫作天井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保存较好,特别是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据说有“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天井窑院属于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类“穴居”发展史演变的实物见证。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
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天井式窑洞俗称“地坑院”,是在平地挖一个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居住。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以增加使用面积。窑里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供人休息。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距井口3至4米,打有红薯窖,可储藏红薯,因井水能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使红薯保存得非常新鲜而持久。院中间挖有渗井1个或2个,同窑院深度一样,直径一米,底层铺炉渣50公分左
甘山滑雪场是河南惟一的一家森林滑雪场。整个森林滑雪场依山傍水,林木环绕,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别具一格。沿线的蝴蝶沟、铁瓦庙、祖师庙、钟楼、马武寨、崔氏洞等著名旅游景点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与山顶的滑雪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游客朋友不仅可以体验到滑雪、嬉雪带来的终极乐趣,还可揽胜访古,尽赏如画风景,体验北国风光、踏雪寻梅的乐趣,更可登上观光缆车,看天鹅翩翩起舞,慨叹“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甘山滑雪场:位于景区水上休闲度假区,面积有15万平方米,建有600米高级滑道,800米中级滑道,400米初级道
店子乡位于陕县东南部,伏牛山麓下,这里重峦叠嶂,青山绿水,水资源十分丰富,为峡谷漂流提供了独特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三门峡雪花谷旅游开发公司充分发挥这一独特自然优势,在这里开发了雪花谷漂流旅游项目,其8公里的超长漂流距离,110多米的落差,沿途3峡18潭的别致风景,给漂流创造了刺激性、惊险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中原峡谷第一漂”。据了解,雪花谷漂流景区购置有800只橡皮筏,一次可承揽1600人同时开漂,预计2009年5月至9月中旬接待漂流游客8万人次,在旺季日均接待规模在3000人次左右。与景区相配套的项目还有“雪花谷野外训练基地
在陕县东观音堂镇七里村,距三门峡市43公里。树高24.4米,树围8米,树形奇特,挺拔苍劲,群众称其为龙头凤尾。古槐旁边的小河两岸,有龙山和商周文化遗址。由于它地处古代交通要道,传说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勒马观古槐,欣赏赞叹古槐的雄姿,长时间不愿离去。至今,游人至此常驻足观赏、摄影留念。
夏后皋墓位于陕县东南雁翎关关口北,三(门峡)洛(宁)公路东侧的高埠之上,距三门峡市约28公里。其墓呈圆丘形,高约1.5米,周长约30米。古树苍苍,草木茂盛,庄严肃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蜡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即指此地。夏后皋是夏代帝王孔甲之子,公元前1785年登基,在位11年。相传暴君夏桀就是他的孙子。夏的活动范围多在豫西晋南一带,至皋时数迁都邑,统治基础已不稳固。当时部落间战争十分频繁,皋极有可能在转战途中死去葬此。仍年代,郭沫若、夏鼐曾来此考察夏文化。距夏后皋墓不远处有唐绣岭官遗址,“绣岭横云”为古陕州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