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花洲书院、丹江风景名胜区、福胜寺塔、习氏祖茔、金碑元碑、石华表、杜茂墓、唐王桥、铁铉墓、东顶祖师殿、魏冉冢、岑彭墓、张仲景故里、英雄水闸、竹筲坡遗址、战国墨城遗址、土楼村遗址、下岗遗址、杏山楚长城、房山秦汉墓群,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乍提花洲书院,也许知道的并不多,因为它毕竟没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声名显赫,但倘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人们一定会耳熟能详,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创始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丹江风景名胜区
丹江风景名胜区

丹江,发源于秦岭,注入汉江,全长384公里,全部为山区河道,是汉江的主要分支。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渐堵塞,目前仅在丹江口水库通航。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始兴建,其枢纽工程建在丹江和汉江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拦截了丹江和汉水两大水系。库区面积800余平方公里,蓄水达174亿立方米,目前为亚洲水面面积最大的水库。库区碧波荡漾,群山耸立,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自然风光优美迷人。库区的最窄处只有百余米,两岸群峰嵌错,削壁摩立,惊险壮观,乘着客轮即可将两岸的景色一览无遗。此带依势形成的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被称为“丹江小三峡”。小三峡延伸30余里,山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福胜寺塔
福胜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豫西南邓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耸立着一座古老建筑———福胜寺梵塔。当地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这座塔因1986年从其地宫中发现一批由金棺银椁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宝而闻名遐迩。福胜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初建时为13级,高20余丈,后为兵燹所焚。现存的梵塔共7层,高36.7米,通体呈八棱圆锥状。梵塔造型简洁,比例适度,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浮雕砖塔。塔檐由青砖砌成,塔身周围,每面都有用砖浮雕的佛龛群,约有1300多块佛龛。这些佛龛上,浮雕着天王、菩萨、金刚、罗汉、黄巾力士等佛法神像,造型奇特。佛龛的边缘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习氏祖茔
习氏祖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习氏祖茔位于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年代为明。2016年1月22日习氏祖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十林镇:十林镇位于邓州市西北部边陲,与淅川、内乡两县交界,北靠灵山,东依湍河,豫53线公路纵穿镇域,交通十分便利。镇政府驻十林集镇,共辖27个村民委员会,111个自然村,287个村民小组,13900户,59000人。全镇地域面积84、7平方公里,南北长13、4公里,东西宽12、5公里,耕地88484亩,人均耕地1、5亩。人均耕地亩。镇域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平原……十林镇详细信息++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金碑元碑
金碑元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市金碑元碑,即“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大元重修宣圣庙碑”,建与金元时期,分立于邓州市城区第一小学大门口西、东两侧,此处原为孔庙旧址。后修碑楼予以保护。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52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碑身高3.02米,碑座高0.60米。碑额半圆形,正中为篆刻“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边饰双龙戏珠图案,下有龟形碑座。碑文竖读,行书体,由翰林学士赵秉文撰并书,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四月立。碑文基本可辨,原为邓州宣圣庙内存放,该庙位于百花洲附近,后战乱被毁。大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石华表
石华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华表,汉代,现存于邓州城区一小大门内。石华表立于泮池桥头。上修表亭保护。大理石质,十六棱柱体,身高1.9米,加之座、顶全高2.84米,每边长0.06米,其中五个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书体8分。另外五个柱面上用楷书刻劳勒有关华表出土的历史情况。碑文说:“此石柱旧在冠军城同,乃嘉庆年间乡人发土所获,后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寄存学宫。柱面款识八分书题,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汉制,且相丁隆、陈钦名俱岁见汉书,其为汉物无疑。窃恐其日就磨灭,因独捐工资,重立于兹以存古迹。”1963年6月,石华表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杜茂墓
杜茂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茂墓杜茂墓建于汉代,墓高约4米,直径40米,呈圆丘状。明《嘉靖邓州志》记载:“杜茂墓,州西(南)三十里”。杜茂,字诸公,冠军人,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建武初为大将军,击五校贼有功,为骠骑大将军。时卢芳与匈奴连兵寇边。茂发边卒筑亭堠,修烽火,芳以城邑来降。初封乐乡候,复击彭庞有功,封广武侯,后定封参遽乡侯。杜茂墓位于邓州市文渠乡孔楼村,豫53线途经此地,交通便利。距内乡县衙30公里,南阳卧龙岗10公里,襄樊隆中90公里,武当山165公里,与邓州市区各旅游景点相距15公里。杜茂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有保护标志碑,设有专职文物保护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唐王桥
唐王桥

唐王桥横跨邓(州)淅(川)两县市,原名叫普济桥,距今400多年历史。《明嘉靖南阳府志》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三子朱慬为唐王,封地南阳。为便于西达顺阳游猎和前前往香严寺祭祀而建造,故名“唐王桥”。该桥原为拱形苏河桥,后毁,改为8墩9孔半河桥。桥身及桥头堡均为青石条和方格体石块砌成,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铁铉墓
铁铉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铉墓明《嘉靖邓州志》载:“兵部尚书铁公墓,文达墓东去十数里地名下刁河,有荒丘,为铁铉墓”。铁铉,字鼎石,回族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卒子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邓州人。明洪武时铁铉以大学生授礼部给事中,机智聪灵,临事不苟,奏对详明。明太祖朱元璋很器重他,故赐字“鼎石”,洪武末年,任山东参政,镇守济南。朱元璋逝世后,其孙朱允文(建文帝)即位,占领南京,计擒铁铉,铉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南京,时年39岁。今邓州的铁铉墓为其衣冠冢。铁铉墓位于邓州市白落乡阎营村,紧临207国道,南距襄樊市65公里,北距旅游城市南阳6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东顶祖师殿
东顶祖师殿

东顶祖师殿位于邓州市构林镇贺营村,始建于宋代,明代达到极盛,后由于战乱破坏,建筑泯灭殆尽。1994年,经市政府批准,对东顶祖始殿进行了修复,现建筑有大门、老君殿、祖师殿、父母殿、转运殿、廊房等,占地面积50余亩,系一方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贺营村:贺营村位于构林镇南2公里处,全村有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15户,总人口4773人,总耕地面积9487亩。共有小学2所,共有教职工22人,在校学生527人。贺营村具有“岗多平原广”的地貌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坡降在1/80——1/200。土质为黄老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魏冉冢
魏冉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冉冢呈丘状,高5米,周长42米,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穰侯墓在州城东门外,世传秦丞相穰侯魏冉葬此。”《明统志》载:“穰侯墓在邓州新城东。”魏冉,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史记、穰侯列传》载:冉乃秦昭襄王母宣太后之弟,昭襄王年幼即位、宣太后临朝决政冉深得宣太后的信任,用魏冉为丞相,并摄国政、秦照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封魏冉于穰邑(今市区东南),后又封陶,号为穰候。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秦王从范睢说,免去魏冉丞相之职,使旧其封邑,后“率于陶;而因葬焉。”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魏冉有相当高的评价,他在《史记8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岑彭墓
岑彭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方形,边长25米,高4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四周为耕地,此墓原来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岑彭为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岑彭与前队式(王莽时"新朝"官称,即副太守)严说共守南阳,守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时,乃投降。更始诸将要杀,为稍有政治眼光的刘演(刘秀兄、字佰升)所保留,并归刘寅所部。更始败,引河内太守韩歆同归光武。彭为反正投降之人,全凭自己攻城夜战之功取得光武之信任。其较大的功绩为:说朱鲔以洛阳降;从光武击败邓奉、董欣;先后歼击延岑、秦奉并逐之入蜀;从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张仲景故里
张仲景故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故里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英雄水闸
英雄水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雄水闸是1948年1月9日,我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解放邓县(今邓州)破水攻城歼敌的主要障碍。高90公分,宽80公分。1948年1月9日,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部队包围了邓县城,打响了解放邓县战役。当时,邓县有内、外二城,城外均有护城河环绕,城墙高大,河宽水深,要攻城歼敌,必须首先炸毁水闸,放掉城河里的水。闸门是六、七寸厚的木板制成,两边有石条砌筑,外以屯土夯实,内堆层层砂袋,非常坚固,同时,敌人还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看守。起初,我军夜间扒,敌人白天修,效果甚微,为了尽快破闸放水,我军决定用0爆破。1月13日晚,组织了爆破组。水手们在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竹筲坡遗址
竹筲坡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筲坡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白牛乡竹筲坡村西南方,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竹筲坡遗址采集的器物标本有:磨光的石斧、石钵、石铲、石刀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盆等,以灰陶为主,红陶、黑陶较少。纹饰有方格纹、刻划纹、蓖纹、绳纹等。经对这些标本的分析,该遗址属新石器朝代晚期遗址,对研究邓州史前文化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战国墨城遗址
战国墨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墨城在邓州市构林镇西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曾出土发现铜壶、陶片和两眼战国水井等文物,是战国墨子与鲁班所筑的演兵城,距今已有2458年。明《嘉靖邓州志》载:"墨城,州南四十里。始筑无考,俗呼黑土城,盖’墨’字之误"。现存有明嘉靖二十六年墨城碑一通。据《墨子》载:墨子听说鲁班在楚国造好了云梯要攻打宋国,宋大夫墨子去同鲁班和楚王理论,并倡导他的"兼爱"、"非攻"思想,在理论上战胜了鲁班和楚王后,鲁班想从演练上证实墨子的"守圉"论,于是同意墨子在楚都之北的邓州市构林镇柳凤岗上,筑起一座纯模拟演练的城池。几经演练实践,以墨子为胜,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土楼村遗址
土楼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楼村遗址土楼村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汉代文化遗存为主的古村落遗址。在市区东南9公里,邓州——新野公路南侧。遗址地势略高,东西长约400米,宽约法三章130米,总面积5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墙基,汉井,水管道及空心砖墓等,出土文物有:鼓腹圆底饰绳纹的典型汉代陶罐,有红陶、灰陶。遗址地面上到处可见以汉文化特征为主的绳纹陶器,板残片以及菱形纹饰的汉砖残块。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下岗遗址
下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岗遗址,又称黑龙庙遗址,位于邓州市西南20公里的林扒镇下郝岗村黑龙庙组东,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要内容的聚落遗址,呈岗丘状,文化层厚1-2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7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因挖排水渠发现该遗址,因水渠横穿遗址而过,使遗址遭到部分破坏,并发现了红烧土块状的房基遗迹及灰坑等,出土了陶、石等遗物,陶器多为红、灰色、夹砂,并发现有少量磨光蛋壳黑陶,器物有鼎、鬲、罐、碗、杯、钵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等,均磨光。下岗遗址是一以龙山文化为主要内容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研究邓州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杏山楚长城
杏山楚长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杏山楚长城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杏山旅游区杏山山区,此处属杏山村委会管理。邓州杏山楚长城分布于杏山山区的几个山头之上,主要有大山、朱连山、严山、老君山、清泉山等,主峰朱连山海拔470米,其余山峰海拔在200—400米之间,杏山山脉主向呈东西向,山脉之北是丹江库区。邓州杏山楚长城总长度约30公里,长城墙体在数个山头蜿蜒延伸交汇,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状的大山寨。另在每个山头之上还设有小山寨,其中面积在5000—20000平方米的大型山寨内有数排整齐分布的石屋遗迹(其中朱连山山寨内有石屋四排近百余间)应是兵营遗址。目前已知的大型山寨有三处,分别分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房山秦汉墓群
房山秦汉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山秦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市东南11.5公里,腰店房营村房山组北侧。墓地为砂丘,长1500米,宽8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文物部门初步查明,有战国到汉代墓葬余座出土文物很多,常见的有铜蒜头壶,铜鼎、灰陶茧形壶、陶狗、陶鸡、陶鸭等。1979年当地群众发现一座残空心画像砖墓,为东汉早期墓葬。出土两块大型空心画像砖。一块长工1.32米,宽0.25米,另一块长1.30米,宽0.24米,厚0.15米。两块均陶制、模印、中空、正面上刻朱,下刻门吏画像、模印技法为剔底浅浮雕。构图新颖、线条流畅,制作工艺较高,为研究汉代美术史及汉代葬俗提供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