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柳叶湖、常德博物馆、常德笔架城、金钻广场、武陵阁广场、丁玲公园、河洑国家森林公园、常德诗墙、常德滨湖公园、太平村、张颙墓、白马湖抗战碉堡、白马湖北抗战碉堡、崔婆井、太和观、明荣定王墓、《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常德会战暨常德细菌战展馆、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刘泽远烈士墓,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柳叶湖位于古城常德东北,是湖南省最大的山、水、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区,是常德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的省级旅游度假区,被誉为“长沙的后花园、张家界的姐妹花”。柳叶湖总体规划面积138.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度假区的基本定位为休闲度假的城市乐园,特殊定位为水上运动的国际赛场。度假区的开发以自然风光为旅游载体,以繁华的常德市区和历史悠久的荆楚湖湘文化为依托,以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水上运动为切入点,精心打造具有城市乐园、国际花园和国际赛场等现代化功能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分为七个片区
常德博物馆于1990年开始筹建。1991年5月23日主体建筑奠基,1993年3月28日主体馆竣工,并成功举办了《全国“星火”计划科技成果展览》。南北专题馆于1998年3月动工,1999年5月竣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于1993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常德博物馆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馆舍面积1万平方米,为四合院式仿古建筑,由主体馆和南北专题馆组成。主体馆分前厅、中央大厅和后院。馆前临街面修有68米宽的-围墙,围墙内是宽阔的馆前场坪,场坪中心安装有彩色音乐喷泉,两尊巨大的石狮矗立在馆前阅台两旁,前厅南北两侧外壁镶嵌两副大型玻璃钢仿铜浮
笔架城在常德市武陵路的起点,雄伟的武陵阁旁耸立的一堵笔架城垛,巍然屹立在沅水岸边,笔架城因其状如笔架而得名,由并列的三角形五个城垛构成,中间一垛最高,为3.75米,两侧稍低,为2.75米,再两侧又低,为2.35米。搁笔的文具,多为古代读书人所使用。笔架城下的现育英小学历来为宋儒学府和元文庙所在地。儒学府乃古代施教孔孟之道的所在,笔架城为儒学府的配套装饰建筑,以此鼓励莘莘学子勤习笔墨,攻读五经四书。笔架城曾多次修缮,有史可查的有七次。清同治《武陵县志》载:“崇祯十一年(1638),邑人杨嗣昌奏请加修,三年竣工,拆旧易新,极其壮固。”19
金钻广场总投资6亿多元,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开放式、平面化、街区型现代商业步行城,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会展、办公等15种功能于一体。金钻广场总投资6亿多元,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开放式、平面化、街区型现代商业步行城,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会展、办公等15种功能于一体。金钻广场目前已完成90%以上的工程建设,其中漂亮女人街区域、名品大兴街、天升街等均经营火爆。金钻广场的建设、装修、亮化、绿化水平得到了中央部委领导、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省市领导-、郑茂清、杨泰波
武陵阁是常德市防洪大堤的四个闸门之一,武陵阁正对的武陵阁广场,是常德市的经济文化中心。景点位置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武陵大道
丁玲公园位于市城区,在龙港路以东、皂果路以西、新河路以南、紫菱路以北,规划总面积为448亩,总投资约3.2亿元。建设主要包括水体建设、西南角的主山体和丁玲纪念馆、西北角的儿童游乐园、东北角的民俗文化长廊等四块。丁玲纪念区是以瞻仰缅怀历史名人为主的纪念区,包括丁玲纪念馆、丁玲雕塑等标志性建筑。在公园内的东北方,有古戏台、风雨廊桥、窨子屋等传统民居建筑群,一条沿水而建的仿古民俗文化长廊展示着常德的历史、特色民俗文化,结合古朴的常德老街风格形成了集观光、游玩、购物于一体的常德民俗街。休闲游乐区将有多项游乐设施对市民开放。在湿地景观保护区内,
常德市河洑国家森林公园于1994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于2012年3月挂牌为国家3A景区。公园位于常德市西郊河洑山,森林覆盖率达96%,距常德市区仅七公里。公园南濒沅水,东临渐河,常张高速公路横跨其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公园内峰山叠翠,云涛波涌;幽谷百态,峰谷千姿;绿水青山,相映生辉;四季分明,景色迷人;素有湘西北"绿色明珠"之美称。河洑国家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311公顷,属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境内原生态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被类群14个,植物种类115科,337属,542种。珍稀名贵树种40多种,珍贵
常德古名武陵,建城两千余年,素称文物之乡。近年来,国家投资一亿零八百万元,以2.92公里长的防洪墙为载体,修建一座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诗墙,命名为“中国常德诗墙”。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获“吉尼斯之最”。中国常德诗墙位于常德市沅水防洪墙外侧,是“三山三水”之沅江风光带的主体景观,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中国常德诗墙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全长6华里,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六大篇章,选
滨湖公园位于常德市区中心,占地28.27公顷,公园内树木葱茏、百花吐艳,湖水碧波涟涟,曲桥凉亭,小榭楼台,处处体现了浓郁的水乡特色园内有铁经幢和宋碑等名胜。铁经幢建在1.42米高的石幢座上,幢座呈束腰形态,其边缘刻有云莲纹饰。幢用白口铁铸成,圆柱形,下大上小,高4.335米,其底部直径0.9米,重1520.8千克,仿木建筑。下端除铸浮雕半身力士和佛像外,还饰有花纹和龙虎等动物图案。因经幢用生铁铸成,在我国少见,故十分珍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碑原在德山乾明寺故址内,1979年迁此。是研究封建寺庙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滨湖公园是常德
太平村作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瞄准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的目标,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已形成以高新材料、化纤纺织、能源电力为支柱的工业主导型产业发展格局。-、李鹏、-、-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太平村视察,太平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庄、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十个红旗村之一。
张颙墓北宋墓葬。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1976年发掘。为一座北宋中期合葬石室墓。该墓曾被盗掘,出土器物不多。墓门门扉上尚存彩绘甲胄武士像,墓0-土有两方保存完整的墓志。张颙石墓志竖立于墓门前,呈长方形,上刻2500余字,楷书。志载张颙为桃源人,进士出身,曾任广东转运使、文渊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鄂州、知鼎州、湖南转运使等官职,卒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明嘉靖《常德府志》中有传。嘉庆《芜湖县志》、沈括《万春圩图记》中都有他的事迹。志文中还记载了北宋中期的政治、经济情况,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关于北宋时期的兴修水利设施
白马湖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三岔路办事处长家山社区,现湖南文理学院体育馆西侧。白马湖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国民党陆军74军57师保卫常德,防守西郊白马湖通往桃源,临澧一线的外围重要防御。碉堡系采用当时同盟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掺以碎石浇注而成,受弹面厚度为50—80厘米,该碉堡及周围的防御调入为57师,170团邓鸿钧营部分官兵据守。在日军进犯常德的过程中,守军几乎全部伤亡,但给日寇以重大的杀伤,为保卫常德赢得了时间。现碉堡的入孔被封,射孔在原战争中被破坏,堡体已破成四大块,只有西部保存最完整。白马湖抗战碉堡于201
白马湖北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南坪乡白马湖村七组。白马湖北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期间国军74军修建的城区周边防护部工亊之一,这里位于常德城区白马湖北侧,其南侧还有一座碉堡,是防护部从两侧突破57师于河洑山和黄土山等外国防护部据点主体的重要支撑据点。碉堡的主体为水泥碎石块浇筑而成,射孔向北,射孔的受弹向厚约70厘米,其顶部亦约70厘米左右,是采用二战中盟军所援助的详灰(水泥)和捣碎的碎石浇筑而成。白马湖北抗战碉堡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常德城区有四大古井:崔婆井,葵花井,四眼井,丝瓜井,崔婆井就是四大古井之一了。崔婆井位于河洑山南麓的沅水堤边,井边立一高八尺的石碑,上刻“崔婆仙井”四字。2011年崔婆井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为宋代所凿。井口呈圆形,长条石砌筑,直径1.5米,深约8米,水质清凉,四季不涸。河洑崔婆井是“武陵八景”之一,是常德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崔婆井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是因为它自身厚重的历史渊源,人文气息、和神奇传说分不开的。古井悠悠,井色独特,崔婆井有很多史志均有记载,其中明嘉靖《常德府志》说:“府西三十里,武山下有崔婆宅,相传宋时道士张虚白
太和观,又名道德观,是湘西北道教圣地之一。创自唐,兴于明,为湘西北的名胜古迹。曾是中共湘西特委成立地的革命纪念地,也是常德会战的主战场、守城指挥部所在地。太和观及太和观周围所有殿宇堂祠,被日寇扔下的炸弹和燃烧弹付之一炬,毁于一旦。太和观前坪有尊战火中残存的大石龟。龟龄鹤寿,古今人之向往,故乌龟乃吉祥之物也。太和观前石龟,乃元末明初张三中隐居修道河洑山时所为。相传石龟立就后,常偷吃附近的大麦,后太上老君一气之下,用拂尘将石龟右眼打瞎,而神龟却变本加厉。明正年间,住观主持杨老道人便在石龟背上立石碑一块,镇之以法。时至今日,此物尚存。
明荣定王墓时代为明。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德山山麓。此墓原有的8方圹志是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重要实物史料。该墓为拱券式结构的砖室墓,分前后两室,墓宽17米,进深13米,高6米,封土堆高10.6米。前室韦享堂,置石案石椅。后室为寝宫,分3小室,每室1棺床,两小一大。墓主人为明宪宗朱见深后裔,荣恭王的儿子翌珍及其二妃李氏、杨氏合葬墓。朱翌珍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死于万历四十年(1612),万历二十六年(1598)受封为荣定王。墓及随葬器物早年被盗。20世纪50年代文物考古人员清理时,只有石案及圹志八方(1966年有四方被破坏)。此墓制庞大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博物馆内。此碑雅丽勒之金石,以存佛教故事。碑原存德山古乾明寺内,1979年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迁至滨湖公园内,1994年再迁入常德市博物馆内。宋碑原在的古乾明寺始建于唐代,之后历经修复,1943年常德抗战中毁于兵燹。1958年残余建筑被拆除,只留下宋碑。《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长198厘米,宽126厘米,厚13厘米,碑质砂岩。宋绍定元年(1228)创立,正面碑额为阴刻楷书“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四周阴刻纹饰。碑字体楷书,工整秀丽。碑文记载寺庙开堂和僧徒受戒的内容。碑阴列举寺庙的
常德会战暨常德细菌战展馆位于常德市武陵大道南路144号常德市博物馆内。1941年11月4日清晨5点左右,天空还是灰蒙蒙的,一架日本飞机,由东往西飞临上空盘旋飞行,并投下大量带有鼠疫细菌的谷、麦、豆、高粱和烂棉絮块、破布条。这些东西坠落在鸡鹅巷、关庙街、法院街、高山街,以及东门外五铺街、水府庙和远郊石门桥、镇德桥一带,其中尤以关庙街落下最多。五六天后,常德城里有大量染疫老鼠死去。第八天即有关庙街蔡铁匠之女蔡桃儿染病后36小时死亡。经红十字会队长(犹太人)和广德医院医师共同解剖、化验,确认为败血性鼠疫致死。此后城区又有600余人死于鼠疫。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常德市城区人民路、青年路和建设路之间。1943年的常德城保卫战历时15天,57师8000多官兵几乎全部牺牲于阵地上。日军也伤亡惨重,约近万具日寇的尸体倒在常德城内城外。仅日方资料记载,就有4名联队长以上高级军官和5个大队长、4个中队长死于此役。57师爱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赢得的15天时间,为各路援军争得了宝贵的战机,得以形成对常德城的反包围,迫使日寇在常德城只呆了不到7天,连尸体都未及烧完,就仓皇北逃,最后跑到长江以北才惊魂初定。1944年,常德会战结束后,由常德县政府配合74军留守处,在常德城收敛了阵亡于城内的
刘泽远烈士墓位于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泽远村一组。刘泽远(1907.3—1929.3),字正兆,又名荷初,武陵区丹洲乡刘拱桥人。1920年春,考入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23年考入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在进步同学李庆南、周锡岭等人的帮助下,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并积极参加省城学生不断掀起的反帝爱国斗争,成为-积极分子。同年9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他毕业返乡。在家乡积极从事教育和农运工作。在被族人推举为族校校长后,在四官庙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学文化,学革命道理。这年春天,西郊岩桥寺建立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后,他随即发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