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彭山景区、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澧州文庙、仙女祠、天供寺、天供山森林公园、孟姜女贞烈祠、屈家岭文化城址、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澧县城头山葡萄庄园、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宋家台遗址、条头岗遗址、伞顶盖遗址、乌鸦山遗址、优周岗遗址、澧县文山书院、鲁家山遗址,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
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城头山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城头山镇。包括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澧阳平原史前遗址博物馆、城头山农业大观园和城头山风情小镇四大部分。一期依托城头山古城遗址,以文物保护展示为基础,兴建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澧阳平原史前遗址博物馆。二期以保护和诠释稻作农耕文明为主要特色,形成一个以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农业、体验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大观园。城头山风情小镇依托城头山镇打造一个旅游景区的风情小镇和整个景区的服务配套功能集散地。景区总体目标是建成5A级国家旅游景区,打造世界级文化遗址旅游目的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彭山景区
彭山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湖南澧县彭山景区,是由1000亩湿地、2000亩水域、3000亩山林自然地貌建成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五星级休闲庄园、中国最美农庄、湖南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是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创作基地、常德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整个景区以原生态、健康养生、保护自然为理念,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享有“生态胜景,大爱彭山”之美誉。彭山,是守望着“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的一座文明璀璨之山,是澧阳平原上依水望洲、王祠凌空的文化厚重之山,是屈原行吟澧水留下千古名句“沅有芷兮澧有兰”的文艺浪漫之山,更是地质遗迹丰富、环境和谐优美的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
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王家厂水库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澧县西北部,距常德市约80公里,澧县县城30公里,东邻岳阳楼、西连张家界、南邻桃花源、北及长江三峡等风景名胜景区。景区依托的王家厂水库常年水面5万亩,总库容2.7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航运、旅游,以及多种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景区自然景观一部分涵盖库区的水域风光双珠岛、百岛湖、七林草原、古城岗、太青山、岩门溪、洞市滩、天然浴池,宋鲁湖,一部分涵盖库围的山林风光刻木山、宝塔山、天供山。景区内,夕照印染远近的山峦和湖面,天供雷雨挂起山峰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澧州文庙
澧州文庙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澧州文庙位于澧县澧阳镇古城西路,始建于宋代,明初迁建于今址,现存建筑系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四年(1844)重建,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多平方米。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旅游景区。开放以来,接待国内外观众100多万人次。2007年澧县文庙经过一次大的修缮。文庙景点头门,最早修于1882年,后被毁。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文庙经过较大规模的修复,头门也在这次维修中恢复。门前的一对石狮是明代华阳王府的遗物。华阳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曾经谪守在澧州。东边的字幅“德侔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仙女祠
仙女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洞广达两万平方米,三层相通,宽阔深远,形态奇特,据传为董永和七仙女重聚后自由生活之所,与神话传说形神相符,维妙维肖。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天供寺
天供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代,是解放前民间朝神拜佛,香火旺盛的著名佛地。相传女娲补天,溅落一石,形似石臼,臼中有米,普救众生,取之不竭,因此得名天供山,并建有天供寺。该景区主要由天供寺、石臼、铜钱寺、望日亭、观日台、森林走廊等景点组成。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天供山森林公园
天供山森林公园

天供山森林公园是澧县唯一的一个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涔水河畔,东南抵金罗,南临王家厂水库,西北毗邻闸口,北与鄂南松滋为邻,属武陵山脉。该园前身为国营天供山林场,1992年3月批建为省级森林公园,1994年7月挂牌开园。全面面积73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公园主要景区有仙女洞、夫人寨、天供寺等三处。仙女洞分三层,面积2万平方米,洞内奇景纷呈,鬼斧神工。夫人寨是李自成兵败江南时高夫人安营扎寨之处,山势险峻,关隘雄峙,古战场,兵寨、饮马井、练兵场、下马墩等遗迹犹存。天供寺始建于唐代,据传女娲炼石补天曾溅落一块石头于此,形似石,中有米,取之不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孟姜女贞烈祠
孟姜女贞烈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姜女贞烈祠是为纪念孟姜女所建。在古老的中国传说中,孟姜女是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徒步千里为丈夫送寒衣的奇女子。当时,皇帝为了阻止外敌入侵,抓走了所有青壮年去修建长城。孟姜女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立志要为丈夫送去冬衣御寒。在得知丈夫已经埋骨于长城之下而自己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时,她放声大哭,以至于天地变色、长城为之而崩塌。孟姜女贞烈祠地处湖南省澧县境内,位于澧县县城以东15千米的嘉山良种场内,所处位置山清水秀。有头门大殿、登祠台等建筑1000平方米,贞烈祠有阴刻楷书碑文“孟姜故宅”。据载:与嘉山一水之隔的孟姜垸是秦孟姜女故居。孟姜女与澧阳范郎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屈家岭文化城址
屈家岭文化城址

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城址位于澧县车溪乡南岳村,1979年发现,经过1991-1993年三次发掘,确认该城为屈家岭文化中期建造。城廓呈圆形,城垣尚存,残高2-3米,基宽25-37米。整个城墙下覆盖着比墙体早1000-2000年的大溪文化期巨大壕沟及架设的木桥,在壕沟淤泥中发现完整的木浆及推柳结构的木部件,稻谷,豆类,硬壳果类等数十种农作物籽实和象,猪,牛等动物遗骸20多种。车溪乡:澧县辖乡。1950年建车溪乡,1958年建澧阳公社,1961年更名车溪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40.8平方公里,人口2.7万。乡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彭头山遗址
彭头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头山遗址新石器文化早期。位于湖南省澧县,此为长沙中游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彭头山遗址是澧县文物考古人员于1985年开始的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同类遗址尚有十余处。1988年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发掘。遗址在澧水北岸低于50米的山岗上。此次发掘共开探方15个,探沟两个,揭露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清理了新石器早期灰坑15个,墓葬18座,柱洞24个,灶两个,居住面残迹1处。早期文化的文化层较薄,仅0.6—0.8米,但包涵物比较丰富。早期灰坑有圆形、椭圆形、锅底状、盆底状及不规则状。柱洞为圆形、椭圆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八十垱遗址
八十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垱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五福村,对研究新石器早期聚落形态、水稻栽培具有重要价值。1993-1997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澧县八十垱遗址进行发掘。6次发掘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主要堆积层属新石器时代彭头山文化,距今七八千年。遗址可分早、中、晚3期,早期范围超过3万平方米,晚期约200平方米。中期不足3万平方米,却是遗址最兴旺时期,突出标志是聚落环壕与围墙的开挖和堆筑,这样即形成日常活动圈,南北长约300米,东西最宽处160米。壕沟上宽约4米,下宽及深约2米,围墙底宽约5米,顶宽约2米,高1~2米。估计与防护、排水有关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澧县城头山葡萄庄园
澧县城头山葡萄庄园

澧县城头山(葡萄)庄园位于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以北(S320省道86KM处)。占地318亩,总投资近千万元。距常德市88公里,距湖北宜昌市160公里,是途径三峡和张家界的必经之路。葡萄庄园集提子生产,科技示范,生态环保,观光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澧阳平原独特的田园风光和现代农业魅力。先后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湖南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示范基地”,“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常德市青少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葡萄庄园可向宾客提供休闲,拓展,健身,娱乐等服务,欢迎国内外宾客惠顾!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山古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此为国内发现时代最早的古城址之一,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城头山古城址是澧县文物考古干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6、1997年进行发掘。通过对西南城墙的解剖,确认古城曾经4次修筑过,其中第一期城墙建于大溪文化时期,高3米多,垣底宽10米多,距今6000年前,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之一。第二期筑造于大溪文化二期偏晚,高5米,顶宽20米,底宽30米,距今5300~5200年。第四期约筑于屈家岭文化中期。整个城址废弃于石家河文化中期。第一期除城墙之外,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宋家台遗址
宋家台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家台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位于澧县大堰挡镇宋家台村,地处洞庭湖西岸澧阳平原的台地上。1986年发掘。发掘出一组属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红烧土房基面和一处墓地,并发现遗址周围有环壕。房基面东西长27.7米,南北宽11.8米,面积约500平方米,保存良好。房基由红烧土碎块铺垫,厚度1米-0.6米不等,视其原始地面面貌而定,中间有两条近东西向排水沟,并夹一条走道,将房基面分为南、北两部分。房基面上清理出了柱洞,将南北部分各分隔四个房间,门向朝南。其上倒塌的大块红烧土有明显的夹木〈或竹)的痕迹,说明房屋采用编竹(木)夹泥供烧的方式建造。地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条头岗遗址
条头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条头岗遗址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桃花村,发掘面积30平方米,面积不大但出土了各类石制品约6000件,较为清楚地展示了该遗址是一处石器制造场遗迹。条头岗如此密集的石器分布在湖南以往未曾发现过,出土的大量石片在国内并不多见,而且首次在南方地区出土了大量石叶,表明当时人们的石器制作技术较以前更为成熟,为认识湖南地区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工业增加了重要资料。条头岗遗址反映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条头岗文化”。2012年3月2日,国家文物信息网公布了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湖南临澧道水河条头岗旧石器遗址入选。2019年3月,条头岗遗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伞顶盖遗址
伞顶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伞顶盖遗址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荷花村(原长湖村)官岭组,东距临澧县城约13公里。遗址地处西洞庭盆地中心冲积湖平原南部外缘的丘岗台地构造-沉积地貌区,海拔110米。属于澧水南部一级支流的道水河在遗址北部约1.5公里处蜿蜒而过。湘西北澧水流域是湖南旧石器发现和发掘最早的区域,也是湖南及华南地区旧石器遗址的最集中分布区之一。历年来,这里发现旧石器遗址超过百处,但经过正式发掘的仅10处左右,绝大多数石制品系调查采集所得,较严重地限制了对这一区域旧石器文化的全面、科学和深入的认识。2011年,在进行的澧水流域旧石器短期专题调查中,于支流道水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乌鸦山遗址
乌鸦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鸦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南澧县澧南镇高堰村。旧石器时代遗存就埋藏在澧水支流道河左岸二级阶地上覆地层的红土中,相对高度为25米。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92年底正式发掘。乌鸦山遗存的石器原料以硅质岩为主,砂岩次之,还有石英、燧石、石英岩等。石器组合有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锤等。石器可以划分为大型与小型石器。大型石器包括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石锤等砾石石器,但比鸡公铛文化同类石器要小,数量也不多,所占比例不足30%。小型石器主要为各种形式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所占比例达70%。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优周岗遗址
优周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优周岗遗址位于湖南澧县澧东乡,澧阳平原偏西部,在建的东常高速从遗址西侧穿过。为配合公路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队于2009年冬季开始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高速公路穿过的地方占4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发掘2300平方米。在遗址西部揭示出了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栅栏、杆栏式建筑群以及屈家岭文化时期成组的灰坑等一批重要遗存;今年3月到7月,又揭示出了一大批隶属汤家岗、大溪、屈家岭和石家河四个文化时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除大量陶器、石器等遗物外,最重要的是揭示出了该遗址的一段环壕与大溪时期的宗教遗迹以及疑似石家河、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澧县文山书院
澧县文山书院

文山书院位于常德澧州(今属澧县),相传为唐邑人李群玉读书处,亦是常德境内最早的书院。李群玉(807—858)生活于晚唐之时,字文山,其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囚禁,文体丰妍”,曾经在澧州城外的仙眠洲上,垒土削竹,茨茅为庐,建起了一座号为“水竹居”的读书台书斋,从此,“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荡思摇情”,过起了10年“侣龟鱼”的读书生活。直到晚唐名相裴休视察湖南,厚延至幕府,并反复敦劝其负诗三百,同赴长安,以诗论荐于唐玄宗,得授校书郎。但不到两年,不满于官场腐败的李群玉,即辞职南还,步屈子后尘,自溺于江西洪井了。


鲁家山遗址
鲁家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家山遗址系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位于澧县涔南乡文家村十组一高出四周约1——1.5米的台地上,西南距澧县县城约9公里。西北约0.8公里处为鸡叫城遗址,西南200米处郭家油榨遗址。遗址分布范围呈椭圆形,全为棉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东、南、北三面被宽约10米的鲁家山堰环绕,西部有一宽约25米豁口与外相连。灰白色文化层,厚约1米,土质松软,距地表深约0.5米,并采集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等石家河时期的陶片。该遗址保存完整,晚期人类破坏较少,遗址对了解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期序列具有极其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