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大峰风景区、汕头莲花峰、小北岩、大北岩、龙首环青、东山胜景、宋大元帅墓园、精巧奇秀三园林、梅祖家祠、西岩、海棠观、石井岩、涵元塔、东里寨、潮阳灵山寺、东岩摩崖石刻、四序堂石刻、报德古堂、和平古桥、大峰禅师墓,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大峰风景区
大峰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位于324国道和平路段北侧,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可直通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它是海内外乡亲慕名瞻仰寻根谒祖的潮汕知名风景区。大峰风景区是为纪念宋代高僧大峰祖师而创建的。大峰风景区是为纪念宋代高僧大峰祖师而创建的。其规模2.62平方公里,以大峰祖师亭为主轴线,廓造了宏大景群:主轴大门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字“南疆一峰”的牌坊亭,亭高15.68米,由168块大花岗岩石组成,为粤东最大石牌亭。入门步石级而上,两侧有玉叶、丹桂、迎日、邀月、雨伞、古碑诸亭;外围有报德、腾云、凌志、仰师、培英、诚德、思德、吉祥等亭,亭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汕头莲花峰
汕头莲花峰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汕头莲花峰位于潮阳县海门镇的莲花峰紧邻海门湾,登高远眺,足以极目整个南海,相传文天祥当年来此见山上石头状如莲花迸裂,因而将其命名为“莲花峰”。莲花峰历史悠久,因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景观可谓星罗棋布,包括万人冢、终南石、忠贤祠、古炮台、奇泉井、望夫石等,而名人题字与石刻同样数不胜数。莲花峰脚下绵长的海岸线水清沙白,游人如果夏日来此弄潮戏水,另有一番情趣,在季节适宜时,更可领略到莲花峰壮丽雄浑的春朝蒙雾等海色八景,无不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绚烂姿态。地址: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莲花峰风景区类型:地质地貌山古迹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电话:075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小北岩
小北岩

创自明朝(1368-1644)的小北岩,于1995年修葺并扩建一新。1991年获批准开放。它以石刻繁多、山岩嶙峋、古树遮天、龙泉甜美特色,而成为礼佛、游览胜地。1993年10月潮阳县政府立为文物保护单位。小北岩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坐北向南,连同两厢客厅、食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它创自明代(1368-1644),几经残塌,经光绪戊戍(1898)郑业宏重建和陈道培、肖德武相继修葺,广植竹木,构筑亭榭、池塘、茂木成荫,故素为名胜,受到政府保护。因地方多故,年久失修,故林宗礼居士,从庚午(1990)至乙丑(1995),得蒙各善信解囊,逐步修葺、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大北岩
大北岩

大北岩创自明隆庆庚午(1750),清末重建,自1983年以来由住持释心印筹巨资再修并扩建,寺宇生辉,林壑幽美,匾联荟萃,石刻竞秀,1993年被列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与南邻小北岩皆为旅游名胜。“文革”中,古岩受破坏。自1983年以来,住持释心印,续佛慧命,日夜操劳,获海内外善众喜捐,把全岩修葺、扩建一新,大展英姿。同时筑路行车,方便香客。寺坐东南向西北,依山而建,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千万元。走进山门,只见从南至北,一行排列着祖师堂、弥勒殿、地藏阁、大雄宝殿、观音阁、阁后玉佛殿、殿后金刚窟、藏经楼、千佛阁。寺南侧辟坡新建普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龙首环青
龙首环青

潮阳古八景之一的龙首环青,是很有特色的浏览胜地,它位于金浦官路村北面山谷。这里环境空寂幽静,四周绿树环抱,曾山古寺独卧其中。从寺后山径可登双髻峰,潮阳水河,尽收眼底,确是壮观。双髻山,因为风景优美幽静,吸引着—‘个个名人,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就曾经至此登临赋涛。如追溯久远,这里又是佛教迹地。据《潮阳县志》载:“双髻山即曾山”,“上有岩曰宝峰岩,石屋天成,深广八尺,也为大颠旧迹”,那么在一千多年前,中原禅宗九代传人大颠和尚就已行脚于此了。细观洞壁,有摩崖石刻数处;为:“(宋)绍圣乙亥岁(1095年)开”、“(宋)政和丙申岁(1116年)岁


东山胜景
东山胜景

东山是潮阳著名旅游胜地,宋绍兴以前便成为风景点。1070年前后,东山建有灵威庙,供祀唐代名奖张巡、许远。宋末丞相文天祥曾驻兵东山,在灵威庙祭拜张巡、许远,写下壮怀激烈的《沁园春》词,并在山坡葬下累毙的坐骑,至今“文马碣”故迹犹存。东山景点繁多,而曲水流觞、方广洞、栖云石、桐荫亭、聚圣塔、望仙桥、七星石、五雷坛八景最为脍炙人口。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宋大元帅墓园
宋大元帅墓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大元帅墓园位于谷饶镇小北山麓。相传,这里是文天祥部队与元兵血战阵亡将士的合葬墓。为弘扬忠烈正气,20世纪80年代乡人筹资建成公园式墓园。墓园正门牌坊气势轩昂,园内亭阁典雅,林木成荫,绿地宽敞,环境清幽。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精巧奇秀三园林
精巧奇秀三园林

精巧奇秀三园林建于清末的棉城。西园、耐轩磊园、林园曾名噪潮汕,尤以西园最为著名。西园门匾系状元夏同和所书。该园设计精妙,构筑奇巧。园内假山水宫,亭台楼阁,小桥幽径,莲池潭影,石榻棋枰,交错相映,景中有景,令人叹为观止。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主讲潮阳东山书院时,常游西园并留下咏西园诗多首。耐轩磊园是一处别墅府第与园林逸趣相融合的精巧构筑。园中假山均以太湖石垒成。有两古榕,枝干相连,成一榕树门,堪为奇观。林园位于现平和东学校校园。园由假山、园亭、鱼池、古井和一座两层楼西式建筑合成。前年,林园经过修葺,较好保持原貌。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梅祖家祠
梅祖家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祖家祠也称石花篮祠,位于谷饶镇深洋村,始建于1921年。该祠为二进院加拜亭四合院布局。大门两侧和祠内饰有一百多幅精巧石雕;祠内梁枋等处刻有三百多幅玲珑生动的潮汕木雕;屋脊和屋檐等处饰有嵌瓷和泥塑。该祠建筑形式中西合璧,结构和谐,精雕细刻。专家誉其为我省现存艺术价值较高的近代祠堂。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西岩
西岩

潮阳的塔山即西岩,位于棉城西郊。南麓的“海潮古刹”,又称“西山海潮岩”,乃潮汕首屈一指的古刹。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县西十里曰西山,其俗曰塔山,旧传有砖塔遗址,砖石尚存,后移入县中,今府馆中者是。其麓有岩焉,曰海潮岩,一名西岩。三面石壁,深广一丈余。相传惠照曾居此,大颠与药山并居之。”西山潮海岩内有明代乡贤萧端蒙少年时的读书处,西岩寺内“海潮古刹”匾额,乃萧端蒙所书。潮阳塔山的西岩,和东山的北岩,有卓锡泉的东岩,同列潮阳三岩而声名卓著。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海棠观
海棠观

河溪镇的海棠观是一处道教迹地,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现海棠观建有玉皇殿、三清宝殿、瑶池天宫等供奉道教诸神的宫殿,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十分气派。加上多处自然景点,更是引人入胜。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石井岩
石井岩

石井岩位于潮阳区关埠镇玉一村石井山。该山高数百米,山中有天然石室,前临大江(即韩江和榕江)。唐贞元六年(790年)名僧大颠曾居于此,称峰梅洞。宋政和元年(1111年)僧人依石室筑寺舍,石室为大雄宝殿,称“三峰寺”。相传峰梅洞侧有一石孔,孔下有一石舂,每晨自石孔流出白米于舂内,可供住僧一日之炊,凡舟楫过江必投米于江中,方能通航,否则船受风阻不能行,故有“双溪嘴沉船,峰梅洞出米’’的传说。三峰寺建成后,住僧人口增多,做饭的和尚观其出米洞口太小,恐流米不足其炊,故而凿大其洞口,意想增加米流量,不料米遂绝。明崇祯年间(1628-1644),进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涵元塔
涵元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涵元塔在金灶镇(原潮阳市棉城西北31公里,灶浦镇港内村东侧,龟山之巅)。据碑刻张明弼《涵元塔记》载:“涵元塔始建于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落成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为楼阁式砖石塔,塔高43.4米,底层周长44米,八面七层,空心。底层八面各嵌有花岗岩浮雕石板,刻飞禽走兽,花、木、虫、鱼、日、月、星、辰。塔腔为穿壁绕平座结构,从底层西石门进塔,可沿螺形石阶登塔顶。从二层起,每层藻井皆用石板覆盖,石板上刻有双龙戏珠、双狮戏球等图纹,显示明代石雕艺术之特色。底层塔门匾额石刻“涵元宝塔”四字,门两旁有石刻对联:“印光西度浴南离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东里寨
东里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东里寨位于潮阳沙陇镇东仙村,是泰国潮籍侨领郑午楼的家乡,它那对称、方正、威严的寨形,寨内排列整齐、鳞次栉比的“府第式”民居,显示的非凡的气势,是一个典型的潮汕方寨。东里寨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当年航海巨商郑毓宗所建,是占地12544平方米正方形巨寨,它坐东南向西北,寨四周各有长112米,厚0.7米的寨墙,四角建有更楼,共开北东西三门。寨里面排列整齐的府第为三街六巷的“皇宫起”形式,整齐分布22座“四点金”,计有房466间。另外,在寨的四周还有三十六套二房一厅的护寨厝。东里寨向来也以文人武士辈出著称。广东汕头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潮阳灵山寺
潮阳灵山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灵山寺位于汕头市潮阳区的西北铜盂镇,距离潮阳市区25公里。灵山寺素以“道迹贤踪”饮誉海内外,是粤东著名古刹之一。可以说它在粤东地区的知名度仅次于潮州开元寺。但灵山寺又有它的特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这又是开元寺所没有的。灵山寺所以出名,在于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更由于大颠和与韩愈不同寻常的关系,而成为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长庆二年(822)穆宗皇帝赐额“灵山护国掸院”。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僧觉然重修。潮阳灵山寺创建于唐代贞元七年(791年)。创建人是大颠禅师。大颠,俗名陈宝通,原是河南颍川人,后落户潮阳。他在西山拜名僧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东岩摩崖石刻
东岩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岩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东山南麓,是广东省现存较集中、规模较大的摩岩石刻群。潮阳东山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存石刻200多处,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壮,独瓶挂壁万年春”,署款“长江巧”,旁有柱和瓶的浮雕,石刻字体苍劲挺秀。据《潮阳县志》记载:“唐大历初年,陈宝通在东岩寺削发为僧,参惠照和尚为师,题‘一柱擎天’联并刻石”;东岩卓锡寺屋顶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有“飞云”两个大字,书法挺秀雄浑,气势磅礴,大字旁边,刻有“至正丁未春灵武王用文篆”一行小字,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四序堂石刻
四序堂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序堂石刻,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城南街道南中路37号的四序堂内,四序堂始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现保存有明、清至民国以来的石刻38处,其中明代石贴2件,明、清碑刻4处,明、清、民国题刻26处,明石圣旨亭1处,宋石盆1个,明石盆2个,明石马槽1个,清练武石1块。四序堂石刻享誉南粤,其书法艺术、绘画技巧和石刻工艺完美结合,是广东省现存石刻种类集中、石刻内容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甚高的石刻艺术。四序堂石刻虽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仍保存相当完好,石刻字体风格多样,篆、隶、行、楷、草等诸家字体形神兼备,苍劲有力,书法艺术精湛,石刻图案题材广泛,造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报德古堂
报德古堂

报德古堂是潮汕地区一处历史久远的著名慈善机构,有潮汕善堂鼻祖之称。祠堂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规格较高,基本保留明代建筑风貌。该堂整体古朴典雅,尺度大气,威仪有序,柱石、斗拱、木雀替等梁架结构明代特征明显,厅门、龛几、屋脊泥塑走兽、壁肚石刻等工艺精湛,油彩艳丽,堪称集潮汕嵌瓷、金漆木雕、石雕和彩绘等具有潮汕民居建筑装饰工艺之大成。堂内的古碑刻、清刺绣百佛衣、清青花瓷香炉和大峰祖师画像等文物藏品,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该堂在近年来的保护性修缮中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建筑遗构,坚持原形式、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的文物“四保存”原则,修缮工程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和平古桥
和平古桥

和平古桥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境内练江南北岸上。始建于宋建炎丁未年(1127年),为墩柱式平桥。桥全长196米、宽6米,中间有十八桥洞。桥墩最高15米、最低13米。用松木纵横交叠作成长2米、宽1.5米、高1米的规格筏型墩基(与福建泉州洛阳桥“筏型基础”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两桥始建年代接近,似有效仿取法渊源),然后在松木墩基上垒叠规格石块,砌成分水尖形,利于分解潮水涨落时的冲击力。桥面铺架平板石,每孔五块石板,每块石板长7.5米至8米、宽0.9米、厚0.75米重约万斤(今和平古桥北端还遗存一块长约8.5米,宽、高约0.65米重约万斤的巨石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大峰禅师墓
大峰禅师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大峰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大峰风景区内。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而修筑,山体形似雄狮卧地,曰“雄狮山”,其墓葬于狮腹之处,占地面积约3660㎡。墓区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馒头状。墓碑高1.2m,宽0.9m。碑文为“宋大峰祖师墓”,上下款小字署“中华民国丙戍腊月吉日修”、“各县市善堂代表大会”字样。墓前扶手竖石双柱,分别铭曰“大师佳壤”、“峰岳名山”。整个墓区是大峰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极其庄严肃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说,证据不足,此处不采用〕。因年代久远,期间历经多处修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