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仙台山、苍岩山、井陉挂云山景区、井陉水乡、井陉朝阳寺、井陉赵孤园景区、井陉大梁江村、井陉风挡山、井陉窦王岭景区、井陉天长古镇、井陉旧城城墙、井陉窑遗址、井陉古驿道、皆山书院、井陉瓷窑遗址、天长古城大石桥、背水阵古战场、天长古城王家大院、龙窝寺、天长宋古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仙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为国家AA级旅游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是以山峰、森林、溶洞、峡谷、古迹为主,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区,主要有原始森林景区,仙台峰景区,护国院等三大景区,共96处景点。仙台山山势逶迤,峰峦耸秀,沟壑纵横,悬崖峭立,奇龛怪石,古柏横生,主峰海拔1200米,其势俨如一尊大佛,故名仙台山。仙台山南松北柏,四季常青。阳春三月,桃花烂漫,百花争艳;酷暑盛夏,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消夏避暑,气候宜人;金秋十月,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享有中国最大的红叶区美称。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苍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东南30公里,距石家庄市70公里,海拔1000余米,为太行山支脉,景区面积180平方公里,是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苍岩山周围皆为荒山秃岭,唯独此山林木苍翠,古树葱笼,故名“苍岩”。古诗称其为“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苍岩山上断崖绝壁,古木参天,层峦叠翠。山上飞瀑高悬,山下清泉流畅,其中以“碧涧灵檀”、“阴崖石乳”、“峭壁嵌珠”等“苍岩十六景”最为著名。这里气候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游览和避暑胜地。苍岩山古建筑甚多,主要的有福庆寺、书院、万仙堂、公主祠、桥楼殿、玉皇顶、峰回轩、藏经
挂云山风景区位于井陉县东北部,距石家庄市20公里,素有“小泰山”之称。东望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顾为莽莽苍岩的太行群峰。挂云山西峰称青泉观,又称“观日峰”,是登高观日出的绝佳之地。山顶建有三皇五帝庙,连心桥,祭烈台,烈士纪念亭。在挂云山脚下的孙庄,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央直属机关子弟的育才学校所在地,中央机关进驻西柏坡,其工作人员的子弟在此读书生活近两年。现在仍存遗址。1940年9月5日傍晚,石家庄等地日军集中兵力,要围追堵截妄图消灭我军主力部队于滹沱河畔。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拖住敌人,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和区大队妇女部部长吕秀兰根据地形
井陉水乡位于威州,冶河两岸,风光秀丽,景色别致,身临其境,仿佛置身江南,故有“井陉江南”的美誉;河道广阔、平坦,水面幽静,宛若平湖,河边更有九莲洞、贾良图、贾良田烈士纪念馆等一批自然、人文景观,是集水上、陆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相结合的景区。每逢春季,冶河两岸,郁郁葱葱、山川秀美;一入冬季,水天一色、群鸟于飞,蔚然壮观,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更有数万游鸭在河中嬉戏,构成一幅清丽多姿的水乡风景。华北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也建于此,在基地的南边有个休闲度假村,所谓“村”其实就是一块人工整理过的空地,建了几座蒙古包,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
井陉朝阳寺位于井陉县北正乡东南正村,西邻微矿工路,交通便利,2001年6月1日被井陉县民政局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据寺内碑文记载,朝阳寺先后于明朝嘉靖年及清朝嘉庆年间进行过重修。但由于年代久远、世事沧桑,寺内殿宇损坏严重,佛容失色、僧僚短缺,景况凋零。自1997年以来寺内各殿均已多次重修,如今朝阳寺建筑总面积现为635.66平方米,朝阳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重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道光十年重修。1999年4月再次大修,2006年5月重建,现建筑面200平方米,殿内正面3尊铜铸佛像,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均高3.6米。铸铜护
赵孤园位于井经县北孤村赵孤山东麓,在苍岩山旅游路旁。为春秋时期晋相国赵盾友人程婴藏赵氏孤儿的地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权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子赵朔全家,并搜捕婴儿赵武,程婴与赵朔门客公孙杵臼定换婴之计,杵臼献身,程婴抱赵武俱匿山中15年。相传当年程婴带赵武在此昼藏山洞,夜宿古刹,在当地百投的掩护和帮助下,熬过十几个春秋。孤台由此而得名,赵孤山(又名孤山)、赵孤园皆由此而得名。整个赵孤园景区的面积为38万平方米,是一处以程婴藏孤为主题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传说为一体的古建园林。园内有藏孤古剥、程婴与赵武的
大梁江位于井陉县南障城镇西部,该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是一个完整的山区古村落。街道和巷子,全部用青石和卵石铺成,高低交错、纵横交织。村中的石碾、石碑、石刻随处可见,石砌排水洞贯穿整个村落。314座四合院,共4000多间房,兼有北京四合院和山西民居的双重特色,且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古色古香,有着历史的厚重感。房屋以石材为主,辅以砖木,有的粗犷奔放,一派农家淳朴风貌;有的精雕细刻,雕梁画栋,显示着富贵之气。最具代表性的是“武举人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该宅院有九个院落,相通相连,又各自独立,俗称“一宅九院”。整座院落高大宏伟
风挡山位于石家庄以西75公里井陉境内,海拔1020米的风挡山,位于井陉县测鱼镇沿庄村东南,是太行山第一道岭,与井陉,平定,昔阳,元氏,赞皇五县交界地方,山西面是张河湾蓄能电站,山南面是锦山风景区,毗邻203省道200米。山底海拔460米山顶海拔1020米。山势陡峭,植被良好,山脚下一条季节河。半山上多处清泉四季长流,且冬天不冻。山顶并有开阔平地和松树林。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狍子,野猪,狼,野鸡,石鸡等。自5月份开始山花遍地,到9、10月红叶漫山。深秋时节,满山的树木五彩缤纷,层林尽染,形成彩林的秀美景观。其中那黄栌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
窦王岭景区位于鹿泉市和井陉县的交界处,属井陉地界。2010年开发,占地面积1000余亩。为何叫窦王岭?盖因隋末农民起义英雄窦建德曾率兵在在此战斗和生活而得名——这里散落着1300年前窦建德农民起义军的行营。窦建德推翻隋朝-,建立大夏政权的征战中,在此安营扎寨,建立根据地,形成有前沿有纵深有后方的防御体系。在井陉县20多个村庄都有窦建德起义军的遗迹和传说。比如:窦建德曾屯兵的营寨,现在还叫上寨、南寨、北寨。传说窦建德被杀后埋葬的地方至今还叫窦王墓村。窦建德在安置南阳公主出家苍岩山之前,供南阳公主居住的探花楼也巍峨挺拔的矗立在景区之中。这
天长镇位于井陉县西部,东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45公里,西距山西省会太原市135公里,北距革命圣地西柏坡60公里,南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38公里。该处为太行八陉之一,是石家庄市进入太原市的必经之地,素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这里交通方便,有石太高速公路、国道307公路、省道平涉公路从镇区通过。天长镇为河北省重点镇,现辖49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1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1247人,其中,镇区有常住人口11158人,外来务工、经商和求学的暂住人口5510人。镇域现有耕地40800亩。2008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442168万元,农民人均
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0公里处,有“簸箕城”之称。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0公里处。东、南、西三面临绵河,北依土山,有“簸箕城”之称。唐代设天长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移井陉县治于此。明初,据载县城周三里二十步,高三文五。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城被河水冲坏,后以石砌南城。隆庆六年(1572年)大雨,雉堞崩毁,改砌石城,并在南门处设瓮城。后多次维修。现除城楼外,保存尚完整。有文庙、城隍庙、显圣寺、皆山书院等。东门外有清筑东关大桥跨于绵河。东南角外突出一段,有一门,称“小南门”,乃为防备湍急水流而设。2013年5月,井
井陉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它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直至元、明、清共约1300多年的历史时期。井陉窑是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河北省四大窑之一,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工作者经过10年的考古调查,已经发现并确定了10处窑区遗址,其中河东坡区、冯家沟区的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而城关窑址时代跨度大,内涵丰富,最为重要。井陉窑生产的瓷器釉色、装饰、品种丰富多彩。釉色以白釉为主,兼烧黑釉、天目釉、黄釉、清花釉及三彩器。品种以盘碗为主,另也有瓷
出天长镇往东南方向,是一座不大的山,山脚下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地穿山而过。这样一条普通的、坑坑洼洼的山路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在井陉境内的著名的秦皇古驿道。与知名的东天门一带的古驿道相比,这段古道看不到当年的车辙,只留下一条清晰的雨水冲刷的痕迹。吴同庭说,这条山路看似简单,可你瞧瞧两边,窄窄的小路两旁是壁立的石山,这是一条从山中开出的小路,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当时修路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与东天门一段的古道是不同的。秦皇驿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交通要道,西起-,北达京都,天长就位于这条道路的咽喉之处,扼晋冀交通要冲,素有“燕晋通衢”之称。
在天长镇城内中学门口,正是放学时间,一大群风华正貌的少年笑闹着拥出门口,背后是朱漆大门、古色古香的皆山书院。皆山书院始建于1777年,虽历经风雨,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砖木结构,青瓦屋顶,古朴美观。有许多房间如今做了教师的办公室和学生们的宿舍,依然可以居住。院中有1997年“皆山书院”220周年庆典时立的石碑。皆山书院是井陉县的教育摇篮和文化发祥地,孕育了众多的栋梁英才,海内外文化名人霍济光、翟泰丰都曾是皆山弟子。
在天长镇政府门前竖有一块标志“井陉窑东关遗址”,在古城的中心地带同样有一块“井陉窑城关遗址”的标志。这就是河北第四大瓷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瓷窑遗址。井陉瓷窑分布在包括古城部分在内的两平方公里范围内,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属隋唐宋金元不同时期瓷窑址群。历经几次发掘后,因为担心由于技术问题而使遗址受到破坏,而将遗址封存了起来。虽然无法看到发掘时的盛况,不能一睹出土文物的精美,可是从吴同庭的讲述中还是可以窥见一斑。1995年,井陉窑出土了完整件,图案各异,工艺精美的印花模子。1998年又一次出土了唐五代金代的窑炉作坊。19
在古城东南入口处,绵河之上,横架一座大石桥。桥长百米有余,东西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石狮,桥面两侧有石栏板和石望柱,望柱顶端雕有38对狮、猴、鹰等石兽。走近细看,雄狮昂首怒视前方,猕猴-若有所思,苍鹰飞落捕捉白兔,幼狮爬在母狮肩头上戏耍玩闹……石雕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雕刻风格或粗犷或细腻,但都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桥侧面的石雕斑斑驳驳,可见年代的久远。吴同庭说,这部分还是最早的样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大石桥始建于1780年,原为12孔石拱桥,乾隆59年和嘉庆6年两次大水将桥东部的6孔先后冲毁,直到1929年才得以修复。1966年绵河
“一段车辙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国独一无二,世界首屈一指,是国宝。”民政部“千年古县”考察专家组对井陉秦皇古驿道考察时说。文献记载,在春秋时井陉就已“西通-,东入燕赵”。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在原六国车马道的基础上开辟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井陉古驿道即是当时主干道的一段,史称“燕晋通衢”,是当时的交通、邮驿要隘。古驿道中现存有两条千余米长、50厘米深的车辙,车辙间的距离与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战车轮距相同,是国内研究秦代“书同文、车同轨”历史的惟一实物佐证。国际古迹理事会世界遗产协调-亨利·克利尔博士考察后曾指出,现存井陉古驿道比闻名于世的
井陉民居以牢固著称,民居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历代形成的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不同,上房高于厢房,东房高于西房,有厅堂四合院、连锁四合院、套进四合院、居高临下的三截四合院之分。最为典型的是天长古城王家大院,占地20余亩,房屋近百间,四合套院纵横交错,院院相通,构成一座建筑迷宫。
“石上无佛,琢出斯形;石上有佛,未琢斯冥。风谡谡兮柏青,水湛湛兮石冷。是石是佛,一灯营营。”明崇祯时曾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军务的河南虞城范志完刻在龙窝寺摩崖上的这一偈文,将龙窝寺的镇寺之宝石窟和柏檐石壁奇观可谓颂至骨髓。“龙窝寺在县治(天长古城)西南二十里小龙窝乡西,大龙窝乡东。寺周群山环列,石壁嶙峋。古柏纷攒石罅中,旁生侧出,俨若虬龙,苍翠葱茏,饶有奇趣。寺址位于山之东北麓,东西两端各建石阁,中间为燕晋往来之驿路。”从民国二十年脱稿的《井陉县志料》所记看,尽管其只述了龙窝寺的自然环境,尽管其对石窟只字未提,我觉得在井陉称其为一隅
天长宋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具有上千年历史,现存建筑始建年代可追溯到隋朝,整体布局基本完好,天长宋古城3平方公里范围内为省保文物区。全镇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保6处,县保13处,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单位11处。其密度之大,历史罕见,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天长宋古城最初的开发意向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但由于种种原因,20余年间未付诸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运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经过充分准备,2001年2月—2002年7月先后邀请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国家建设部、全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