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开化寺塔、常山郡故城、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朗公和尚塔、东韩台古墓、封龙山石窟、西张村西周遗址、元氏故城遗址、元氏蟠龙寺、玄通寺,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开化寺塔
开化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化寺位于元氏县城内西南隅。原有寺内建筑大多已毁圯,现仅存砖塔一座。民国二十年编修的《元氏县志》记载:“是塔建于元魏时代,寺旧有塔二,故号曰双塔,明成化年间修葺。唐时称为开化寺,现仍之,剩下塔之一座”。开化寺塔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建在用砖垒砌的约7平方米的台基上。塔身平面呈八角形,九级,通高23米。第一层较高,台基以上起仰莲塔座,仰莲之上在八角体塔身的各面,用砖雕砌假门假窗,假门均为券门,双门紧闭,门上雕以花饰。第一层之上各层,均仿木结构,用砖雕砌斗拱,承托出檐。每层除转角斗拱外,每面中间有补间斗拱一组,每层共有斗拱16组。各层出檐之间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常山郡故城
常山郡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山郡故城位于河北省元氏县殷村镇。汉初吕后执政时(公元前187-前180年)置常山国,都元氏。公元前180年国除。公元前145年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将赵国一分为六,封子刘舜为常山宪王,占据其一。至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宪王舜故,子刘勃即位不久,国除,改常山郡。汉常山郡(国)故城现仅存遗址。西北方不远处1991年发现2座大型古墓,发掘其一,出土银、铜、铁、漆、陶等器物残件一千多件,铜器上标有“常山”铭文。2006年常山郡故城作为汉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汉元初四年(117)刻,篆书,10行,行17—20字。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上。《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今在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下。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白石神君碑
白石神君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神君碑》俗称《白石山碑》。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25公里的白石山上的白石神君祠。1974年由元氏县百货公司院内移至正定县隆兴寺内。1989年元氏县旅游部门经过多方求访,才于隆兴寺内访得此碑,于是年五月与祀三公山碑一起运回元氏县,重新移置在距县25公里的封龙山上,并建碑楼加以保护。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朗公和尚塔
朗公和尚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朗公和尚塔现位于河北省元氏县蟠龙湖度假区内的蟠龙寺中,此塔原在孟村与赵堡两村之间的农田中,1998年移到蟠龙寺内保护,古塔建于元代至元廿四年,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东韩台古墓
东韩台古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韩台古墓位于元氏县东韩台村。为汉代古墓葬。1982年7月23日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封龙山石窟
封龙山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龙山(元氏县与鹿泉市交界处)石窟,现存两处,一处在封龙山西麓的西石堂院,一处在封龙山东麓的东石堂院,东石堂院窟内造像己毁。西石堂院有窟三个,自西向东依次为一、二、三号。一号窟即三世佛窟,主龛坐佛为释迦牟尼佛,右龛坐佛为未来佛弥勒佛,左龛坐佛为过去佛阿弥陀佛。窟内除三尊主佛外,四壁还刻有90多个小佛龛。二号窟为千佛窟,坐像为释迦像,窟内四壁自上而下雕刻一排排、一组组纵横交错的小佛,共847尊。从雕刻内容和手法看,该窟开凿略晚于一号窟,约在唐代前期。三号窟为涅盘窟,窟内刻释迦牟尼涅盘像,从雕刻手法看为北宋年间所刻。西石堂院东侧崖壁上刻有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西张村西周遗址
西张村西周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张村西周遗址当地俗称“霸王岗”。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1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进行科学调查、钻探前,此处经常发现铜箭镞、铜带钩等遗物,尤其是1978年和1982年发现的两座墓葬(1号墓、2号墓)出土了刻铭青铜器、玉器、车马器等重要遗物。1978年通过对遗址的钻探以及从采集到的遗物分析,遗址本身内涵包括西周晚期至东周时期的文化层。1号、2号墓均位于遗址中部。随葬品中以铸有铭文的鼎、尊、卣、簋等青铜器最有价值。其铭文揭示了周初軝国的地理位置,证实了周初始封邢侯之国的地域,以及邢国与北戎的关系。2件臣谏簋,分别出自1、2号墓。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元氏故城遗址
元氏故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氏故城,是常山郡古城遗址,位置在现在的殷村镇西南。战国时即筑有城垣,西汉初在此设郡,现存遗址城垣不知是战国所筑还是秦汉所建。历史上,这里曾是辖今大约元氏、栾城、高邑、赵县、正定等二十多个县域的城池首府。可谓作用亘古,历史悠悠。故城为战国至隋代古城址,是国、郡、县的治所。于晋代将常山郡移到真定(现石家庄北)。至隋代城废,县治所南移,遂称故城。元氏县城,早在商代,就有先民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它南临泜水,北靠封龙,创造着人类的文明历史。在周初,奴隶主大封诸侯时,就在今天的槐水流域西张村附近,建有泜国(一说軧国)及城堡,还在封龙山南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元氏蟠龙寺
元氏蟠龙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蟠龙寺,位于元氏县蟠龙山上,蟠龙山因山势起伏,蜿蜒曲折,势若龙蟠而得名,蟠龙寺因出而得名。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明末清初为香火兴盛时期,原有牟尼殿、天王殿、穿心殿9间和16间偏殿组成,明万历、清顺治、光绪年间曾先后加以修缮,后寺圯。近年来得以重修,殿内所有雕塑,全部采用最新技术。在苍松翠柏之中新建的蟠龙寺,显得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即是游客旅游观光的名胜,又是广大善男信女正信修行的好去处。交通指南景区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蟠龙湖南乘车线路:石家庄市内乘公交快30路、快35路、快50路到南焦客运站,乘209班车直达。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玄通寺
玄通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通寺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梨村,距县城8公里。在槐河南岸河弯之地。距赞皇、高邑、元氏三县交界处,是当地有名的唐朝佛教古寺遗址。现有清碑文记载,康熙、乾隆年间曾有僧人主持返修重建。2000年礼请五台山上宽下诚老和尚住锡玄通寺,仅用四个月,建起玄通寺正觉念佛堂、库房、寮房等配套设施,确立为佛教净土道场。和尚悲悯众生,应众居士信众愿,发愿扩建玄通寺,重建了万佛接引殿,敬塑万尊佛像。为众生开创大型净土专修道场,广接善缘、广种福田,为众生脱离五浊世界,往生极乐,早生净土、早得极乐、早证菩提,为接引世间芸芸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架设桥梁、提供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