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山西省忻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隆福寺、繁峙香山寺、南高戏台、小玉皇庙、七峰寺、繁峙永安寺、上冯阁门楼、永泉寺、忻州寿圣寺、岳前街城隍庙、孙村风水阁、北龙山摩崖石刻、太河崖头寺大殿、宁武神阁、忻州泰山庙、石庄东阁、田庄阁门楼、圣寿寺、忻州铁佛寺、宁武太子殿,山西省忻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隆福寺
隆福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福寺,位于忻府区秦城乡秦城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载,明天顺六年(1462)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前檐明间设门板,次间为直棂窗;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部出廊。寺内存石经幢1幢,石碑1通。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繁峙香山寺
繁峙香山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寺,位于繁峙县岩头乡大堡村西2.5公里的山巅。坐西朝东。东西长12.7米,南北宽6.7米,占地面积85.1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一进院布局,现仅存石窑一座,其余均为现代重建。石窟面宽三孔,每孔宽2.65米,进深6.7米,块石砌筑。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
南高戏台
南高戏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高戏台,位于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中。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29平方米。据脊檩题记载,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四檩后廊式架构,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龙头形制。台内中部设屏风,两侧各设一小门。后墙两次间设拱券式窗,台前部两侧筑八字影壁。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小玉皇庙
小玉皇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玉皇庙,位于繁峙县神堂乡娘子城村中。坐南朝北,东西长4.6米,南北宽3.8米,占地面积1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石砌台基,基高2.1米,面宽二间,进深三椽,四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悬山顶,施以隔扇门。庙内壁绘有人物造型壁画8平方米。台基上存清同治七年(1868)功德碑2通。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
七峰寺
七峰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峰寺,位于忻府区董村镇孙村村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54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东西侧耳殿。除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双昂,平身科有45度斜拱。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东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繁峙永安寺
繁峙永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寺,位于繁峙县岩头乡大明烟村中。原名凤林寺。坐北朝南。南北长32.3米,东西宽17米,占地面积54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建筑。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仅存过殿、正殿。寺内原有窑楼、西贴房,现均毁。正殿石砌台基,基高1.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以格扇门。寺内存明崇祯十六年(1643)重修碑1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
上冯阁门楼
上冯阁门楼

上冯阁门楼,位于忻府区庄磨镇上冯村中。坐西向东,东西7.5米,南北6.6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康熙(1662—1722)年间建筑。石砌基座,门洞宽3米,高3.2米,木构0,面宽一间,进深六椽,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栱,悬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永泉寺
永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泉寺,位于繁峙县砂河镇北关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108米,东西宽21米,占地面积2268平方米。据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碑记载,寺庙创建于明弘治年间,现存除正殿为明代遗构外,余均为清代建筑。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戏台、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殿。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七檩无廊式构架,单檐歇山顶,前檐明次间均施以格扇门,柱头斗栱四铺作单抄单下昂。寺内存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碑1通,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石碣1方。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
忻州寿圣寺
忻州寿圣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圣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白石村内。坐北向南,东西32米,南北85米,面积272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清重建加修。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耳殿和配殿。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明间平身科出45度斜昂,后檐斗栱三踩单翘,原装修形制不存。戏台为二层楼阁式悬山顶。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龙王殿、关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东西配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寺内除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外,余皆为清代建筑。另关帝殿内壁画50平方米,表述关羽生平。1985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岳前街城隍庙
岳前街城隍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前街城隍庙,位于繁峙县繁城镇北城街村岳前街3号。坐北朝南。东西长17.4米,南北宽14.5米,占地面积252.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建筑。现仅存正殿。石砌台基,基高0.5米,面宽五间,进深七椽,八檩前后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前檐设斗栱,单昂,平身科明间二攒,次、稍间各一攒。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
孙村风水阁
孙村风水阁

孙村风水阁,位于忻府区董村镇孙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4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石砌台基,基高3米,正中为过街通道,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北龙山摩崖石刻
北龙山摩崖石刻

北龙山摩崖石刻,位于繁峙县金山铺乡北河会村北1000米的北龙山山顶巨石上。分布面积14.6平方米。分东西两区。东区有佛龛70窟和石刻佛像1处。龛内无佛像,佛龛上方有石刻佛像。佛龛高0.26~0.6米,宽0.2~0.32米,深0.12~0.26米。佛像高0.5米,宽0.35米。西区有一石刻动物造型,模糊不清,高1.8米,宽1.2米。依据雕造手法和公义判断,是一处北魏摩崖石刻。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
太河崖头寺大殿
太河崖头寺大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河崖头寺大殿,位于忻府区庄磨镇太河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2米,南北8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明正德五年(1510)重修,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构架,悬山顶。殿前存石碑3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宁武神阁
宁武神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阁,位于宁武县化北屯乡坝门口村中。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二层楼阁式建筑,通高6米。基座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6米,高3米,基础石砌。中设券洞,南北贯通,洞额北面刻“古”南面刻“慈航”。阁的上层为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周围回廊,保存完整。据题记记载,民国年间维修。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
忻州泰山庙
忻州泰山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庙,位于忻府区秀容街道西街村财神庙巷18号。坐北向南,东西33米,南北63.6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时代遗构。中轴线上现存有照壁一座,系砖雕建筑,长9.2米,高5米,厚0.9米。大殿一栋为明代所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右侧鼓楼一座,十字歇山顶,为清代建筑。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石庄东阁
石庄东阁

石庄东阁,位于宁武县迭台寺乡石庄村中。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3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二层建筑,上层为木构建筑,悬山顶,檐下有三踩斗栱,四周栏板望柱,栏板上雕刻有石猴、石狮。下层底座为石砌券洞,洞口宽2.5米,高2米,石刻有“楼硐”二字。(《忻州文物荟萃》)


田庄阁门楼
田庄阁门楼

田庄阁门楼,位于忻府区庄磨镇田庄村中。坐西向东,东西8米,南北6米。创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阁门楼石砌券洞基座,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圣寿寺
圣寿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寿寺,位于宁武县东寨镇三马营村中。坐北朝南,东西9.15米,南北6米,建筑面积约55平方米。创建年代为隋代,现存建筑为清代。现存圣寿寺天王殿(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檐下有装饰性斗栱。据新编《宁武县志》记载,原传为隋炀帝避暑处,金天会年间更名为圣寿寺,明成化年和崇祯年、清光绪年均有维修。现存清光绪年间碑1通。圣寿寺现为三马营小学占用。(《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
忻州铁佛寺
忻州铁佛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佛寺,位于忻府区高城乡金山铺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00米、南北110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明洪武二年(1369)重修,清代屡有修葺,现存大殿为明代遗构。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前明间设板门。近年村人又在庙内修建龙王殿、僧房各一栋。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
宁武太子殿
宁武太子殿

太子殿,位于宁武县西马坊乡达摩庵村东北的芦芽山绝顶上。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0.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碣记载,重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单体建筑,殿平面呈正方形,均为3.2米。殿内为石券窑洞式结构,有四根石柱。攒尖顶。门正面额书刻“太子殿”三字,两侧刻对联“复慈云于中国,性法雨于边方”。外侧楷书“佛、祖”。殿内后墙碣“道光二十五年(1845)七月吉日字”字样。相传明朝末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太子逃到这里避难,故得名太子殿。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