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红色教育旅游基地

湖北省荆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红安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乘马会馆、英山烈士陵园、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省委、陂安南苏维埃政府旧址、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陶静轩烈士纪念馆、红十五军成立纪念碑、荆和烈士陵园、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青阳巷18号革命旧址、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旧址、红四军军部与红二团总部旧址、沙岗红军街,湖北省荆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红安烈士陵园
红安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安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主要由牌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骨灰堂、-纪念馆、-纪念馆、黄麻城义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和园林等部分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平方公里。穿过绿瓦红檐的高大牌坊,迎面而来的是高25.7米的纪念碑,巍然耸立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等的题词,碑座正面塑有五星碑徽,台座正中为汉白玉雕成的花环,左右分嵌有再现黄麻起义和苏区军民坚持武装斗争、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浮雕,碑座前刻有0湖北省委和省政府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前两旁的雕像群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城关镇(县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牌坊、纪念碑、烈士祠、烈士纪念馆、烈士墓、骨灰堂和园林等组成,园内建筑古朴典雅,绿色琉璃瓦顶盖,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登上锞子山可眺望县城全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内,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馆房为古典庭院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馆内设序厅和8个陈列室、1个画室,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该馆题词,内陈设着230名著名烈士(其中省军级27名、地师级78名,县团级72名、被-授予军事家的3名)的事迹简介,以及烈士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将军墓园位于黄麻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麻城烈士陵园
麻城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麻城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城区陵园路75号,是为纪念黄麻起义和缅怀鄂豫皖苏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修建的。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0领导下,麻城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麻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的发源、组建或诞生地,是红一军、红十一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鄂东军开展土地革命,新四军开展抗日游击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活动区域。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麻城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孕育了王树声大将、陈再道、王宏坤、-等一大批开国将军,仅1955-1965年授衔的麻城籍将军有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乘马会馆
乘马会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乘马会馆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乘马岗村,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中共乘马第一个党支部于1926年9月9日在这里成立,乘马区农民协会及农民自卫军长期在此开展工作。在乘马岗镇还留存有当年红军与敌人激战过的杨四寨、得胜寨等遗址。乘马会馆位于乘马岗镇乘马岗村。距麻城市区32公里。乘马会馆原为佛教庙宇“华祖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13年改建为学堂。1930年秋,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区进行第一次“围剿”时将其烧毁。1931年由当地乡绅改建为学堂,后因战火的破坏,再改建为商会会馆。该建筑座西向东,为三开间四柱梁横山结构,一进两重南北厢房式布局,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英山烈士陵园
英山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英山烈士陵园位于黄冈市城陵园大道。1956年兴建,占地90亩,建有民族特色的纪念馆、高大的纪念碑、高31米的六层双六棱塔和3个亭阁。英山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碑上刻有毛泽东“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的题词;-“英灵永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敬题:王任重“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铁拳,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用血肉换取了中国人民的解放,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园内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着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建国时期为国英勇就义牺牲的烈士们的遗物、和历史的文字记载,王孰闻、陈卫东、彭干臣等革命烈士的遗像及悲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位于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建于清清光绪二十二年(1866),一进二重,面阔五间,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在的陈潭秋故居居室为原黄冈县政府于1980年仿原貌复建。20年来,该馆经不断的扩建,已初具规模。现有青砖瓦房两幢,青砖楼一幢两层,另有接待室3间,占地面积280平方米。陈潭秋全身铜像一座,立于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故居公园)内,铜像全身站像,高3米,基座2米,形象为身着西服(中共“一大”代表照),右手持一本进步刊物,眺望远方,对中国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陈潭秋,1896年1月4日出生在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城北30公里处,随岳高速公路从其东邻穿过,监汉、监仙、监潜公共汽车在此经过。是集古建筑文物游览与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周老嘴古镇小街因渡而兴,有五条水系在此交汇,被美喻为“五龙捧圣之地”,全长一千余米。其街道形成于明,兴盛于清,房屋均为前后多进的砖木结构的民宅,屋面施盖小青瓦,山墙装饰各式墀头,进与进之间设有天井、天斗和厢房,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而又独具江汉特色。1930年至1932年,这里成为湘鄂西革0据地的红色首府,湘鄂西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简称烈士陵园,亦称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土纪念馆,座落在洪湖市城区南郊,离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面积40公顷。1978年10月,0湖北省委为纪念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在湘鄂西苏区牺牲的革命烈土决定建园,1984年11月10日落成。沿着青年路前行,古朴秀丽的四柱三间式绿凡朱楹、飞檐斗拱牌坊迎门而立,坊额上镌刻着原国家主席-题写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园名。门前一条宽8米,长900米的青年路笔直铺向纪念碑脚下。两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整齐端庄地排列成绿色长廊,阳光从茂密的树叶缝隙里洒在青年大道上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
鄂豫皖省委、陂安南苏维埃政府旧址
鄂豫皖省委、陂安南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鄂豫皖省委、陂安南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省委旧址群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刘家湾。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西征后,重建的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在此办公。陂安南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占店镇庙嘴湾村,1931年中共鄂豫皖分局决定在此建立陂安南苏维埃政府,李先念任苏维埃政府主席。(第四批)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麻城市西张店乡张岗村南1公里。1930年春,麻城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顺河召开,正式成立麻城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王宏学,政府机关设此。旧址原为两进三重,现存一重,面积258·5平方米。砖木结构。(第三批)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旧址
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旧址位于荆州市石首市东升镇焦山河社区。1930年10月,红2军团南征,红军后勤机关交湘鄂西特委领导,洪湖军校迁石首焦山河,更名为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简称焦山河军校)。军校由中央军委派到湘鄂西苏区工作的刘鸣先担任,军校配政委、教育长、军需长等,教官处有政治、军事教官30余人。焦山河军校共选招学员700余名,其中女学员30名。此外,湘鄂西各县为提高地方武装的政治、军事素质,也抽调200多名干部到军校委托培训。1930年12月10日,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在焦山河北街草坪上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军校的学习生活紧张而有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区
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红安县城关镇小北街10号。1931年12月红四方面军夺取黄安后,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1932年1月,黄安县苏维埃政府随之改名为红安县苏维埃政府,下辖6个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朱贵松。旧址原为县考棚,始建于清代,原有3进,前幢为文昌先代祠,中幢为土地祠、尉华堂、魁星祠,后幢为号舍,分东、西两舍。现存中幢和后幢,总面积300平方米,硬山布瓦顶,砖木结构。(第二批)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陶静轩烈士纪念馆
陶静轩烈士纪念馆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陶静轩烈士纪念馆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州古城三国公园。为缅怀革命先烈,发扬优良传统,原江陵县委、县政府于1986年10月4日决定修建陶静轩烈士纪念馆。馆舍为古典庭院式结构,纪念馆正门为仿古垂花式。进垂花门左为接待室,右为陈列室。纪念馆正中建英烈牌坊,其后立有陶静轩烈士纪念铜像。2003年,因开发建设荆州三国文化街,荆州区委、区政府将陶静轩烈士纪念馆迁入三国公园东大门北侧。陶静轩(1890~1926年)陶静轩,原名鑫元,又名静仙、经轩。湖北江陵陶家嘴人。民国12年(1923年)4月来沪入内外棉十五厂当挡车工。民国13年夏进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学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红十五军成立纪念碑
红十五军成立纪念碑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十五军纪念碑坐落在大别山脉的黄梅县境内大河镇吴祥村牛头山,占地60亩,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省政府在当年的诞生地修建了红十五军成立纪念碑。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军委副主席徐向前等领导人亲自为纪念碑题词,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别山红色旅游胜地。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荆和烈士陵园
荆和烈士陵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荆和烈士陵园位于荆州市公安县杨家厂镇荆和村。荆和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村落,也是公安县早期革命的策源地。这片红色的土地曾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军事要地发挥过重要作用。覃济川、郑绍孔、尹泽彪等13位革命前辈出生于此,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献身,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公安人。为了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1990年荆和村人民把分散掩埋在外地的十几位烈士的忠骨接回故里,修建了这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于1990年12月建成,园内安葬革命烈士18人。主要有:覃济川,1922年参加革命,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
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
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位干市区中山公园西北部,为一剑式石塔建筑。塔体呈正方柱形,背北面南,通高115米,底座12.90米,塔周石阶占地496米。纪念塔建于1958年,系抗美援朝时沙市人民捐献购买飞机大炮余款所建。塔身正面刻有朱德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谢觉哉手书“鼓足干劲,完成烈士未竟事业”。白色大理石底座四周分别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及沙市市委、市政府撰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文),纪念塔正南约50米处有解放亭,系由原“中正亭“改建。亭塔之间通道以红色混凝土预制方块铺设,寓意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塔区四周种植有青松、翠柏、红梅、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青阳巷18号革命旧址
青阳巷18号革命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青阳巷18号革命旧址位于沙市区青阳巷北段东侧。旧址原为郑静(中共地下党员)的私人住宅。抗战初期,中共沙市地下党组织曾在此举办党员训练班,王干青担任教员。王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讲演、演剧,如《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对沙市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起过巨大的作用。当年,此房门前曾一度公开悬挂“沙市战地文化服务处”的招牌,并在此举行过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等活动。训练还为当时中共江陵县委所领导的三湖地区抗日游击队输送过一批武装骨干。房屋原为砖木结构,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纯木结构的两层楼房。1966年,沙市市政府批准在门前悬挂标志牌予以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旧址
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旧址因震惊全国的“夏家山事件”而举世闻名。1939年9月,国民党顽固派挑动内战,制造了“夏家山事件”,黄冈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主力成功突围。中共黄冈中心县委率部分队伍转移到王家坊湖区,开辟了王家坊抗日根据地。1940年,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黄冈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群众,组织生产,支援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黄冈成为新四军五师东进鄂皖边区、挺进鄂南的支撑点和桥头堡。王家坊抗日根据地位于团风县最北端,西与新洲县毗邻。解放前未修筑举东大堤,此处是一个湖区,隔举水河就是涨渡湖,还有马驿湖,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
红四军军部与红二团总部旧址
红四军军部与红二团总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军军部与红二团总部旧址位于松滋市刘家场镇柳林河社区。占地面积206.7平方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1928年~1930年,贺龙率领红四军、红二军团转战湘鄂边,多次驻扎于该处。旧址为带0前店后宅四合院土木结构建筑,墙体为土砖砌成,配有低矮木楼,屋顶覆盖青灰布瓦。该旧址是研究贺龙在松滋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实物资料。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
沙岗红军街
沙岗红军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沙岗镇红军街位于荆州市江陵县沙岗镇红军街。沙岗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发祥地。1928年1月23日,共产党员陈香波、彭之玉等在鄂西特委和中共江陵县委的领导下,发动了沙岗年关暴-动-。暴-动-成功后,地处边远的沙岗湖区成为红色区域。1929年3月6日,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沙岗九甲湾召开,到会代表100多人,分别来自宜昌、江陵、公安、监利、荆门、远安、长阳等地。会议传达了中共六大精神和中央指示,讨论制定了六项决议,健全了特委领导机构。这次会议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为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192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