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塔寺
五塔寺
  •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塔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玉泉区,五塔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五塔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教塔,和首都北京大真觉寺五塔相比,也毫不逊色。塔后嵌有三副石刻画,分别为“须纱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蒙语“天文图”。

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朝雍正五年,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为砖石结构,通高16.5米,塔顶是由五座舍利玲珑小塔构成。

利宝塔的基座高约1米;金刚座为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部雕刻有狮、象、0、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束腰的上面为七层短挑檐,第一层的檐下为三种文字(蒙、藏、梵)雕刻的金刚经全文,从第二层到第七层的檐下为各种姿态的镏金佛像,共计1119尊,金刚座的南面为拱门,门上方有蒙、汉、藏三种文字写成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门旁为四大天王,塔门内东西两角有通往座顶的楼梯,出口处为一方形攒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于亭子的北边,最中间的舍利小塔为七层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为五层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镶嵌有佛像、菩提树、景云等砖雕。在金刚座舍利宝塔背面的山墙上嵌有三幅雕刻,以“蒙古天文图石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五塔原为-召庙慈灯寺内的一座重要建筑,建于清雍正五年,后来慈灯寺败落,寺宇塌毁,唯遗五塔巍然独立。1977年国家拨专款对五塔进行修葺,开始建立资料档案。1982年成立五塔文物保管所,树立了保护标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五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西郊北京图书馆东部

上一篇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
上一篇 昭君博物院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0045.html
玉泉区周边景点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君博物院地处呼和浩特市南郊,是由王昭君墓及其一系列纪念建筑设施组成,占地面积205亩,是国家4A级景区。王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木尔乌儿虎,意为“铁垒”,文献记载亦称“青冢”,从唐代开始有明确记载。据考证,它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高达33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象征民族团结、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丰碑。昭君墓昭君墓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公元前37年,王昭君被选入后宫,为汉元帝待诏。公元前33年,在汉匈两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好的形势下,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玉泉区
呼和浩特大召寺
呼和浩特大召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万历八年(1580)寺成,因供奉银佛像,俗称银佛寺,蒙古文史籍中有称“阿勒坦召”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释迦牟尼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启七年(1627)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玉泉区
南湖湿地公园
南湖湿地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南湖湿地公园位呼和浩特市于南二环路以南、昭君路以西、大黑河以北、沙梁村以东,属呼和浩特市的地势低洼地,现为鱼塘、沙坑、草地。南湖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165公顷(17475亩),按功能分为三大区:草原风光区558公顷;湿地景观区425公顷;滨河项目区182公顷。其中一期工程占地606公顷。草原风光区的景观规划以蒙古族的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对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经济发展的展现,让人领略到内蒙古草原文化、风俗民情的独特魅力。从蒙古族依水而居的民俗游览区到游牧生活的牧野风光区,对蒙古族餐饮、娱乐、历史文化作了完美的诠释,使人们足不出室便能体验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玉泉区
五塔寺
五塔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塔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教塔,和首都北京大真觉寺五塔相比,也毫不逊色。塔后嵌有三副石刻画,分别为“须纱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蒙语“天文图”。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玉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