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沈寿故居
木渎沈寿故居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渎沈寿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区,木渎沈寿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沈寿故居位于木渎镇山塘街中段,沈寿是清末有名的“刺绣皇后”,曾在木渎山塘街外婆家度过她的童年生活,并在那里跟着胞姐沈鹤一穿针度线,学习刺绣,开始她的艺术生涯。沈寿故居原本是明代李氏小隐园。乾隆初年,由弘饮山房主人徐士元购得,并进行扩建改造,遂成前宅后园布局。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又将东园卖给了陈家。陈家有个外甥女沈云芝,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刺绣皇后”沈寿。木渎镇利用修复后的弘饮山房东园办起了“沈寿纪念馆”,既增加了山塘街的旅游项目,也是对苏州传统刺绣技艺的发扬光大。

沈寿故居大门与弘饮山房比肩而立,门头挂有一块由华人德先生题写的“沈寿故居”匾额。走进故居沈寿纪念馆,大厅正中立有一尊沈寿的汉白玉半身像,但见但眉清目秀,温文尔雅,胸前别着圆形勋章。身后屏风上挂着一块“懿旨嘉奖”横匾,上有题跋:钦賜四品商勋浙江举人余兆熊兴办实业,以资嘉奖。余兆熊,名觉,沈寿的丈夫。可见在封建社会,女人有最大的成就也只能以丈夫的名义受奖。为什么会有钦赐嘉奖呢?有介绍说,1904年,沈寿30岁时与胞姐沈鹤一、学生金静芬精心绣制了一幅《八仙上寿图》和一幅《无量寿佛图》贡献给慈禧太后,慈禧见后十分喜爱,被称作绝世珍品。遂获慈禧太后“懿旨嘉奖”,和“双龙宝勋章”,并赐“福”、“寿”二字。得此恩宠,余觉更名余福,沈云芝更名沈寿。

大厅柱上挂有一副对联:“敢将十指弹针巧,无愧称天孙云锦;不把双眉斗话长,何曾数西子馆娃”。上联赞美沈寿纤巧双手,绣出天上美丽的云彩;下联说沈寿一人可比越国送来姑苏馆娃宫成百上千灵巧的越女。柱联右侧壁板上挂着“福”字和“寿”字,是当年慈禧御赐之物。左侧壁板上挂着两幅题词,其中一幅是前国务院副总理-题写的:“继承研究沈寿艺术,弘扬发展民俗文化。”沈寿纪念馆虽然没有繁杂的陈设,但看过介绍和图片以后,对苏州刺绣发展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更加明白“行行出状元”这句谚语的真实价值。

沈寿(1874~1921),女,原名云芝,后改名寿,字雪君,晚署雪宦,别号天香阁主。祖籍浙江吴兴,定居苏州,客居南通。其父是古董商。7岁随姐沈立学刺绣,16岁在苏州城乡已负盛名。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20岁时嫁给迁居苏州的绍兴秀才余觉(后中举人)。余能诗善画,夫妇画绣相辅。沈寿致力于研究刺绣针法,创造出近10种新的针法。她所创造的…… 沈寿详细信息++

木渎镇:木渎镇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天平山麓,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园林古镇,吴文化底蕴深厚,名山风光秀丽。全镇面积62.2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8.6万,外来人口超20万,历来是吴中重镇,素有石雕之乡、书法之乡、园林之乡之称,享有“吴中第一镇”的美誉,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卫生镇”…… 木渎镇详细信息++

上一篇 西山雕花楼(仁本堂)
上一篇 太湖东山法海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9016.html
吴中区周边景点
吴中太湖旅游区
吴中太湖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吴中太湖旅游区(旺山-穹窿山-东山)吴中太湖旅游区濒临太湖,涵盖东山景区、穹窿山景区、旺山等景区,用四句话概括是:景区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景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区环境优质,物产丰饶;景区区位优越,配套齐全。2013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天堂苏州西南隅的太湖之滨,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穹窿山景区和旺山景区。盈盈碧水、脉脉青山、渺渺湖岛、点点风帆,秀美的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的人文古迹相映生辉,俨然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太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古镇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苏州天平山
苏州天平山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天平山位于苏州市城西15公里处,海拔221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境内开辟有:天平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占地近百公顷,向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北宋皇朝曾将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也称“赐山”。以枫、泉、石为著,并称“三绝”。这里也是观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枫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经霜,层林尽染,称“万丈红区”。半山有白云泉,誉为“吴中第一水”。其西有两崖,对立如门,俗称龙门,又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苏州市旺山水利风景区
苏州市旺山水利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苏州市旺山水利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南8公里的横山南麓,东近石湖,南邻太湖,三山环抱,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小流域,规划总面积为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46平方公里。清洁的水源,良好的生态使这里不仅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还拥有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桂冠。景区原是采石宕口,自1997年禁止采矿后,通过采取封山育林、修建生态护坡、整治泄洪沟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使这里呈现出山清水秀的崭新面貌。沿着葡萄长廊步入九龙潭景区,一道山泉自上而下,汇成一泓碧水和九道天然水瀑奇观,倾诉着九条小龙为救人间大旱上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