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猿人遗址
和县猿人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和县,和县猿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江家山的北坡。

和县猿人遗址是寒武纪的石灰岩洞穴堆积。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曾对该遗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获得人类化石头盖骨1个,下颌骨1段,顶骨1块,额骨眶上部1块,上下臼齿11枚,上内侧门齿1枚。这些化石材料至少代表了三个以上的个体,其中头盖骨属于一个青年男性的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征,如头颅的穹隆低矮,额骨明显后倾,颅骨骨壁较厚,脑量较小(约1025毫升),颅骨的最大宽位置较低,有发达的眉嵴和枕嵴,枕骨的枕平面与项平面之间成明显的角状过渡等等。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特征上和北京人的较为相似,但又有一些较为进步的特征,目前认为它与晚期的北京人年代相当。

在发现和县猿人化石的同一层位上,还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大约有50多种,其中爬行类有龟、鳖、扬子鳄等;鸟类有马鸡;哺乳类有田鼠、大鼠、硕猕猴、狼、豺、狐、猪獾、水獭、中国狗、剑齿虎、中华猫、豹、大熊猫、棕熊、东方剑齿象、马、中国貘、额鼻角犀、李氏野猪、葛氏斑鹿、肿骨鹿、糜、野牛等,这些动物化石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和县猿人的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类的共性与差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上一篇 伍子胥古道
上一篇 龙潭洞遗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3390.html
和县周边景点
和县香泉旅游区
和县香泉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香泉旅游区位于和县香泉镇,旅游资源禀赋优越,以香泉温泉为核心资源,同时拥有“六山、两水、一古镇资源”,不仅山水资源景观质量极高,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是一个集温泉养生文化、昭明文化、名人古迹文化、方志文化、宗教文化、老街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和美食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香泉温泉度假村曾荣膺2012年度“中国最具养生价值温泉”,是一处集养生保健、餐饮、会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中华养心谷拥有享有“天下第一汤”美誉的千年温泉,现为国家四星级旅游度假酒店,并被纳入世博会安徽省“养生度假温馨之旅”精品线路。香泉镇“太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鸡笼山半月湖风景区
鸡笼山半月湖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塑像供于殿中,殿内两旁为十八罗汉。内悬大钟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径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众前往朝山山拜佛,络绎不绝,故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历代有李白、许泽、李思聪、杨万里、贺铸、朱元璋、庄昶、王元翰、戴重、汤懋纲等,都留有题咏。其中:李白《历阳壮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霸王祠
霸王祠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祠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在和县乌江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离县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时就墓葬了项羽的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国家AAA级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0-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宰相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