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
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
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贵池区,安徽省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200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安徽长江南岸的池州市贵池区境内沿江圩区,由十八索湖为主的一系列小型湖泊、滩涂、沼泽地及水稻农田组成的湿地,涉及墩上、梅龙等两个街道办事处7个行政村,总面积3651.6hm2。

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17科329属446种;脊椎动物36目92科311种,其中,鸟类16目54科206种。

保护区主要越冬水禽有雁形目、鸻形目、鹳形目、鸥形目等鸟类。列为重点保护鸟类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6种:东方白鹳、白头鹤、白琵鹭、白额雁、小天鹅、卷羽鹈鹕;列为安徽省级保护鸟类30余种,保护区越冬水禽数量在2万只以上。

流经保护区且直通长江的青通河,是朝圣九华山佛事活动的水上通道;十八索、将军庙、乌龟颈、牛屎墩等人文和自然景观,为重要的观光景区;四百年历史的杜氏宗祠,徽派建筑气势恢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目连戏世代相传。

保护区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成为安徽省GEF项目点之一;2016年成立了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开展湿地保护与宣传活动。保护区建有桐梓山保护站、庆丰圩保护站和十八索观鸟台,保护站综合楼正在筹建中。

2008年,保护区加入了长江湿地保护网络,2010年保护区巡护员杜政荣获得斯巴鲁生态保护奖。

上一篇 四岭风景区
上一篇 贵池宝塔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3957.html
贵池区周边景点
大王洞
大王洞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此宋诗人腾宗凉(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2007年8月20日,大王洞风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北宋诗人滕宗谅(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大王洞,坐落在府城西南的牌楼镇大山、穿山境内。全洞由大天潦、小天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组成的巨型溶洞,干线总长2200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余米,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称“洞中大王”。是安徽省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杏花村旅游景区
杏花村旅游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千年杏花村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诗村”。暖阁和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因诗的艺术魅力,仅为一个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然而,自晚清以后,杏花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区,规划面积40.6平方公里,由齐山景区、碧山景区、平天湖景区、湿地景区、桃源景区五部分组成,集山、水、湿地于一体,自然景色优美,人文积淀深厚。景区南连九华圣地,西接秋浦仙境,与池州古城、杏花村风景区鼎足相望,是山水文化的缩影,构筑了池州典型的“山水在城中”的特色景观。齐山景区是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齐山以形取胜,贵在天然,具黄山之雄,兼九华山之秀,全山有三十二洞、十三岩,三峡谷。“齐山洞天”为古池州十景之首。齐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漫步其间,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开馆于2006年9月,是一家藏品丰富、管理规范的民办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达2万余件,主要向人们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主题的古建筑构件雕刻艺术和以昭明文化、傩文化为主的地域历史文化专题及瓷器、字画、刺绣、玉石杂件等,从一个方面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秀山门博物馆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基本陈列设计是:一楼为石雕艺术陈列馆,二楼为木雕艺术陈列馆,三楼为古民居艺术陈列馆,四楼为池州文化陈列馆,五楼展示傩戏及昭明太子等历史文化。城楼广场建有池中名鳜、水绕春城、斜阳古道、卷中风景、杏雨江南、临桥秀色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