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塘
安丰塘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塘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县,安丰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塘,又称期思陂,为2500多年前春秋时代楚国相国孙叔敖主持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誉为“世界塘中之冠”,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镇境内名胜古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县级文保护单位古安丰县城遗址。安丰塘古称芍陂,为春秋中叶楚令尹“楚相”孙叔敖主持兴建,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是我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比都江堰还早300年,素有“天下第一塘”之誉,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米,塘内盛产银鱼、河蟹、鲫鱼、鲤鱼、鳊鱼、青鱼、鳜鱼、河蚬等,塘北岸有孙公祠、碑亭等均对游客开放,旅游资源丰富。安丰塘镇位于“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畔,十迎路(十字路至迎河)、双安路(双桥至安丰塘)、土建路(陶店至建设)等省县级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距寿六路(六安至寿县)5公里,县城30公里,距合阜高速公路入口31公里,合六叶高速公路六安北入口62公里,距六安市70公里,省城合肥80公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55公里,交通便捷通畅。

安丰塘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

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顷、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蓬莱仙阁图。

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

安丰塘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中国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倾、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逢莱仙阁图。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安丰塘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雨苍桑,现在正以她的古韵新姿、笑迎四方游客。

安丰塘,又称芍陂(音:确杯),为2500多年前春秋时代楚国相国孙叔敖主持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誉为“世界塘中之冠”,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史记原面积为“周百二十里”,后经历史沧桑,诸多变化,但千百年来它在“纳川吐流”,农田灌溉,水路运输,发展农业,屯田济军,治理淮河等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孙叔敖者,是上了《史记》的人物,司马迁在《循吏列传》中说他在楚为相期间,政绩斐然,“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0邪,盗贼不起”,而他个人生活也极为俭朴,经常是“粝(粗)饼菜羹”,“面有饥色”,为相12年,死后却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在主持修筑安丰塘之前,曾到实地做过详细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做到选址合理,堤坝位置安排得当有序,蓄灌关系考虑周到,收到良好的效益,所以沿用至今。现在该塘堤坝约长24000米,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左右,蓄水库容近一亿立方米,可灌溉农田面积达45万亩左右,成为皖西北淠史杭灌区的一个重要调节水库。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孙相国,早在北宋之前就在安丰塘北端建立了“孙公祠”。历代文人多有诗文赞誉孙公修塘之益。

塘堤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93万亩。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安丰塘,又称期思陂,为2500多年前春秋时代楚国相国孙叔敖主持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誉为“世界塘中之冠”,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史记原面积为“周百二十里”,后经历史沧桑,诸多变化,但千百年来它在“纳川吐流”,农田灌溉,水路运输,发展农业,屯田济军,治理淮河等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古代淮河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安徽省寿县南30公里。古名芍陂。隋唐以后,因陂在安丰县境,又名安丰塘。明代以后芍陂之名渐废。据《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塘为春秋时期楚庄王时(公元前613~前591)楚相孙叔敖所造。据文献可考,从东汉建初直至清康熙年间,历代都对芍陂进行修治。1959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在此处发掘出一座汉代闸坝工程遗址。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安丰塘南起寿县众兴集的贤姑墩,北至老庙集、戈店一带,水源来自六安右穴山和淠河。原为一南北倾斜低洼地,呈不规则方形,周长60余公里,环塘斗门24座。唐代以后,豪强占塘为田,至明代,已有三分之二的塘身被占。现存塘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四周筑堤,高达31米,堤顶宽8~10米。南有中心沟,引淠河水入塘,泄水斗门27座。北堤有节制闸和泄水闸各1座。

闸坝工程遗址在北堤越水坝地方,建筑在一条泄水沟上面,用一层草一层黑色胶质泥相间迭筑而成。其中有排列整齐的栗树木桩。草层顺水方向散放,厚度基本相同。闸坝前有一个水潭,水潭前有一道树木纵横错叠的拦水坝。该闸坝为一蓄泄兼顾、以蓄为主的水利工程。推测该坝在缺水时,可以把大量的水蓄在塘内,但又能使少量水经草层滴泄到坝前水潭内,使之有节制的流到田间,灌溉农田。此闸坝结构与后汉书记载王景修浚仪渠时所用的“坞流法”颇相一致。遗址出土了“都水官”铁锤、各种铁器以及“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货币。北堤外有孙叔敖祠。祠最早记载见于《水经注》,历经兴衰,现存为近代的建筑。内有孙叔敖石像和明清以来修塘的碑刻。1950年对塘坝进行维修加固,并成立安丰塘水利委员会。1958年开始对安丰塘进行综合治理,先后进行裁弯取直、拓宽疏浚引水工程,加高培厚老堤,筑块石护坡,改建斗门,修筑灌溉排水工程,使蓄水量增加5倍,灌溉面积增加9倍,达63万亩。1955年成立安丰塘灌溉工程管理处,现为安丰塘管理处。

安丰塘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中国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倾、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逢莱仙阁图。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安丰塘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雨苍桑,现在正以她的古韵新姿、笑迎四方游客。

安丰塘古名芍陂,东晋时,在芍陂所在地置安丰县,故改名安丰塘。今安丰塘为古芍陂一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为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蓄水量近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万余公顷。历史上还在水路运输、屯田济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王安石曾用“鲂鱼鲅鲅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赞誉芍陂之益。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荷兰大坝专家托兰曾赞叹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塘,世界上最大的塘”。安丰塘现建有塘中岛、岛中塘、孙公祠、孙叔敖石雕像、凉亭等景点,开发了多项水上娱乐项目。


上一篇 寿县博物馆
上一篇 寿县古城墙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4848.html
寿县周边景点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寿春为寿县县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寿春古城以其独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誉海内外。寿春历史为军事重镇,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饶城而过,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寿春古城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为北宋熙宁年间重建,石基砖壁,高8.33米,顶宽6—10米,周长7147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公里。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古城墙以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寿县博物馆
寿县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概况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隶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主管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馆址设在寿春城内东北隅江淮名刹——报恩寺内,于2004年元月迁至新馆,新馆座落在寿春城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相邻。二、内设机构设馆长一名,副馆长2名,内设办公室、保管股、保卫股、陈列股和宣教股。在职职工30人,离休2人,退休6人。初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人。三、历史地位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声誉,在安徽仅次于安徽省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大人文素质教育基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关,古称颍尾、颍口,又名羊石,系蜚声海内外的中华名关。正阳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据《左传》载,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以此计算,正阳镇已有2530多年的历史了。正阳关位于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古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优越。正阳镇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贸自古繁荣,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近年来正阳镇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重新修建了玄帝庙公园、清真寺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肘阁、龙灯、狮子灯、花鼓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新挖掘整理,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位于安徽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诞生地——寿县小甸镇境内。隶属寿县县委、县政府,平时由小甸镇党委、政府代为管理。纪念园规划总占地面积66亩,位于小甸镇小甸街道东街,一期工程于2013年10月基本建成。园区集教育、求知、休闲为一体,是安徽省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之一、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南市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淮南市红色主题旅游区之一,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淮上中学补习社、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党史研究中心(建筑面积1950平方米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