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会议纪念馆
龙山会议纪念馆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山会议纪念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侯县,龙山会议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龙山会议旧址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龙山。

龙山位于福州市闽侯县与晋安区交界的山岭中,原属桐口乡,现属荆溪镇桃田村。这里山高坡陡,丛林茂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地下党人活动的区域,是革命老区村。

抗战胜利前夕,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派庄征到福州联系过去隐蔽下来的少数党员,开展城市工作。庄征来到福州后,联系了孟起、林白等人,开始发展组织,建立据点,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于1945年8月建立了中共闽江工委(简称江委)。江委以福州城市为中心,以福建农学院、协和大学等大中学校为工作重点,通过学生工作,大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同国民党腐败统治作斗争。1946年11月25日至1947年1月15日,在中共福建省代表会上,中共福建省委改称中共闽浙赣区委员会(同年9月改称为中共闽浙赣省委),同时撤销江委,成立城市工作部,以作为闽浙赣区党委所属的城市党组织的领导机关。

为传达贯彻省党代会精神,1947年2月22日至25日,庄征在林森县桐口乡龙山村革命基点户郑金伙家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史称龙山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福建各地及台湾等30多位党的地下工作者,会期3天。会议传达区党委关于“撤销闽江工委,成立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的决定和《福建党九年斗争总结(草案)》。会议系统总结了闽江工委两年来斗争,并由庄征作《论开辟第二战场》的报告,阐明城市为农村服务方针的重要意义,确定城市工作的“以学校为重点,为农村服务,为游击战争服务”的方针,号召知识分子为农民群众服务,在校内开展爱国--,输送干部到农村工作,解决经费,支援农村,发动兵变、民变,建立隐蔽政权,开辟第二战场。会议决定成立闽浙赣地下军司令部,林白、曾焕乾任正副司令员,庄征、李铁为正副政委。还决定原属闽江工委领导的中共闽侯县委及下属党组织南门区委、北岭区委、凤坂区委和8月成立的西区工委等转属城工部领导。

龙山会议室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的一个转折点,使城市工作从闽江工委时期的精干隐蔽,积蓄力量,以--为重点的方针,转变为“为农村服务,为游击战争服务,面向群众,到处发展”的方针。城工部的成立大大加强了闽浙赣区党委对城市爱国--的领导,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城市支援农村的工作。

2009年2月,中共闽侯县委、闽侯县人民政府在龙山会议旧址处立碑,以纪念龙山会议在闽浙赣党组织城市工作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011年再次出资筹建约300平方米的龙山会议纪念馆,于2012年10月25日落成开馆。

开馆以来,来参观活动的党员、干部、群众、大、中、小学生络绎不绝,日益增多。现在纪念馆已成为闽侯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师大英华学院教育基地。

上一篇 共青团连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元帅府
上一篇 紫台庵战斗旧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9030.html
闽侯县周边景点
闽都民俗园
闽都民俗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闽都民俗园位于闽侯县城新区,占地180亩,总投资9800万元。园区以展示闽越农耕文化为主线,通过各类建筑(包括迁建复原、仿建明清时代闽侯民居、新建功能配套建筑等)、园林布局、雕塑、实物展示、多媒体运用、互动体验等手段,反映福州地区明、清时期的民俗特征,是集休闲旅游、感悟体验为一体的文化工程。闽都民俗园于2010年11月动工,是一处突出农耕文化,以体现福州地区古代、近代耕读习俗为主的开放性主题文化公园。公园占地180亩,主要由生产园、生活园、教育园及仿古商业街等组成。建造规模生产园占地约54亩,由农耕广场、四季农田、农家大院、副业作坊、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