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澜桥
洄澜桥
洄澜桥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万载县,在皇权-的宗法社会里,乡贤自治使大地生机一派蔚然,各姓族建祠宇、设学馆、置学田,教化子孙,使族人商孙崇向道德礼仪。郭氏族人不仅素来尊宗教祖,还颇好施恩于乡民。第13修《万载田下郭氏族谱》载:“吾邑踞龙江之曲,一水贯城,由南浦汇于学前,下经城堰而达蜀江,两岸居民所由往来无阻者,皆藉桥为通行。”“自王家桥以西越笔架洲而前,尤为要道必经。”于是,康熙年间,郭钟桢便创修石桥于此,“以洲中有笔架洄澜之景而名曰洄澜”,又名郭家桥。至此,“东西经行一时称便焉。”

洄澜桥历经百年风霜后,桥西渐渐沉没圮废,存者又皆断缺剥蚀,令过往行人不寒而栗,“每当春涨,人皆望洋惊返。”是时,有人顿生修葺之愿,但又因修理“怵于艰骓”,且“糜费不资”, 所以“卒无一慨然而前者”, 无人敢修葺此桥,“独郭氏诸贤慨然”, 以修桥为己任,“遂合一族共承子肩焉”,共收到捐银653千文,于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八月开始修葺,十一月中旬竣工。桥长九丈九尺,宽五尺,高丈许,七墩,两岸均铺以如砥平石。 郭安澜为此撰写了《续修洄澜桥记》,文曰:“桥以洄澜名,纪笔架也。位于城之中洲,万象环绕焉。往来行人宛似过江之鲫,上下游艇何殊投机之梭……我祖钟桢创造于康熙之初(公元1665年左右),合族诸贤迭修于嘉庆……惟是累月经年剥蚀残缺,车辙马迹凹凸崎岖。春洪增加,常摇头而裹足,夜半深,人多胆以惊心。民十三,大众发起,全族赞成,捐千串之钱;济万人之宝筏,添一梁之桥石,升三尺之管墩,四月告竣,合邑腾欢。诸君让后,推我当先,熙熙乎如登春台之上,驾凌云汉之中,虽属一时之盛,诚为万象之基也……”至民国末年,桥仍旧坚固。

桥,在空间建筑中具有观赏、游览,以及分割景点空间的作用。在各个景点中,那一座座式样美观、幽雅别致的石板桥、木桥、石拱桥、孔桥、廊桥或矫健秀巧,或势若长虹,或小巧多变,或精巧细致。那石桥之凝重、木桥之轻盈、索桥之惊险、卵石桥之危立,无一不波摇月影,与湖光山色配成一幅绝妙图画。

邑人郭定祁触景生情,吟《笔架洄澜》之诗:“浦水潆洄漾绿波,波心涌出笔嵯峨,巨鳌层叠思奇语,摅管淋漓兴会多。”诗中描绘了笔架洲与洄澜桥的美丽景色,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上一篇 谢灵运墓
上一篇 双虹桥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0257.html
万载县周边景点
竹山洞风景区
竹山洞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竹山洞风景区是赣西颇具特色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万载县东南部,是赣西颇具特色的自然风景名胜区,距县城10公里,距宜春市42公里,距沪瑞高速宜春入口40公里,距南昌市170公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景区内有四大地质奇观:长达3985米的地下长河型溶洞、面积达4000多亩的石笏石林、约4公里长的特大山体卧佛和鲁塘温泉。在三平方公里内同时拥有四大地质奇观的景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属罕见。竹山洞于2006年9月作为江西溶洞的代表荣获“江西十大特色美景”称号,竹山洞风景区2007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拟建成综合性、多功能、高品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
仙源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
仙源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源乡红色旅游景区位于万载县的西部偏北,距县城50公里。1932年4月12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和其他省直机关由修水迁到仙源,当时,有“小莫斯科”之称。景区内现存有大量的革命遗址,“红色之旅”特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景区内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省委红旗报社旧址等已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源红色景区也被被评为“江西省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同时景区内还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我县第二高峰黄皮尖(海拔1182米)、拥有许多可供欣赏的名贵古树和珍稀动物的官元山林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