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寺
石桥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寺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乐安县,石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桥寺位于乐安县鳌溪镇西南潭港至长山、白竹道旁。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此处一座天然大石从丘陵地耸起,象条苍龙腾空飞跃。构成这座石桥。传说千百年前,这座古寺炉烟飘香冲上穹苍,惊动了仙人下凡观光,一夜之间造起这座石桥,故又名“仙人桥”。石桥通高20米,桥面宽15米。桥上一条山径小道,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桥前50步许,是石桥寺。当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经堂、钟鼓房及僧舍客寮等;还有楼阁三层,梵塔一座,寺宇雄伟壮观。相传南宋淳年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读书。尔后旧地重游,见寺庙年久失修,遂献资修缮。其砖块上铭刻有“文天祥”三字。后经历代维修。石桥附近古迹亦多。寺旁有五色岩,传说岩洞原来很小,每天会出油盐酱醋米,可供寺内僧员食用。后来有个贪心和尚,想出更多食物,请来石匠把岩洞凿大,洞里鲜血直流,从此再不出食物,只流脏水。此外,还有石砻、石磨、牛鼻子石、老虎岩、石罗汉、石娘娘等,皆形象逼真,引人入胜。此地山明水秀,壑花翠,奇石古迹,点缀其间,风景尤见佳妙,故历代文人墨客在此读书、讲学、观光游览。宋代何大虚曾赋诗咏石桥寺:未许兴公知此山,应真飞锡于其间。阴凝黑霓落半胯,夜来银河僵一石桥寺湾。偃月光边空翠眩,回风声静雨花闲。山中仙人渺何许,支鹤三招殊未还。现在的寺庙建在石桥下,坐东向西,面宽34米,进深58米,总面积986平方米。寺前设有焚纸香炉与围墙,寺左前方建一山门和数十级台阶。前墙开有左、中、右三扇大门;进中门是大雄宝殿,正中上面座着释迦牟尼与大小诸佛17尊,左右两旁是十八罗汉佛像;殿堂两侧架设钟鼓,中央摆设神桌。入左右两门是斋堂、僧舍及香客住宿。1980年经乐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登仙桥
上一篇 大龙山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0482.html
乐安县周边景点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
金竹飞瀑景区
金竹飞瀑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金竹瀑布群,位于乐安县金竹乡畲族聚居地的吓通村境内,距离县城72公里。该山山势雄峻,古木参天,山泉甘冽,绿意盎然,自然形成形态各式各样的大小瀑布的总落差,高达400多米。其瀑布之多,总落差之大,在全国都属罕见。其中,气势磅礴、飞珠溅玉、形态奇异、特色鲜明的瀑布计有狗脑瀑、点光潭、双龙潭等。总面积67平方公里,包括由13个景点组成的虎啸瀑、雷打石和幽谷飞濂等三个景区和景区外的独立景点董尚书墓。1、虎啸群瀑。是金竹片区的代表性景点,位于金竹畲族乡流舍村民委员会的吓通村,总落差96米,分为三级,瀑底为深潭,雨季瀑面宽在15米以上,形态优美壮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