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山
伍家山
伍家山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应城市,大洪山余脉延伸进入应城境内,形成何家脑、八百湖、牛脊岭、曾家湾、座庙、龙山六大山系。座庙山系一支折而南行,止于高楼山;一支蜿蜒向东,尽于伍家山。

伍家山位于应城市东北三合、两河平原间,东临漳河,西距应城市区15公里,山体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方圆约4平方公里。跨东径113°40′—113°41′,北纬30°59′—31°01′。主峰名求水台,海拔高程77米。据《光绪应城志》记载:“伍家山,在县东三十里。隐士伍员(非伍子胥)居之”,“伍乃楚著姓,此山盖伍氏所居”,伍家山因此而得名。

伍家山东临漳河,峰峦层叠,百鸟云集,古木参天,浓荫覆地。山上有白龙寺,寺前有白龙井。自古以来,就是古蒲阳八景之一的“伍岭樵歌”风景区。历代应城诗人墨客慕名而至,游览有感,留下了诸多赞美的篇章。明代诗人华清《伍家山诗》:群山毓地灵,崖壑闷深阻。中有伍氏居,蓬蒿翳环堵。逃名事不传,此道亦自古。人亡事已非,兹山犹姓伍。石林蕨如拳,龙井泉流乳。何当任幽栖,搴搴结茅宇。清·张庆芳《伍岭樵歌》诗:清歌山畔起,知是看棋人;刈草云深处,腰镰坐绿茵。又有清·饶恂延诗云:幸际升平世,宜民忘劝劳;山墉除优莽,野径剪蓬蒿;自以情能乐,因之气愈豪;歌声随处足,伍岭映蒲骚。清代应邑田园诗人万瑞旒作《伍岭樵歌》:山色染青螺,微雨初过,绿林深护野云窝;时有樵人携伴至,踏踏行歌。身渡落花坡,韵绕烟萝,一肩斜担夕阳多;挑到小桥流水岸,冉冉声拖。

伍家山不仅流传着伍子胥的传说、白龙井的传说,还发生过一次抗击日寇的血战——伍家山之战。1940年3月,日伪步骑兵300多人从胡金店和三合店方向分两路向“应抗”二支队第三中队驻地伍家山一带偷袭而来。二中队为了掩护二区区委和当地群众转移,迅速抢占伍家山主峰求水台阻击日军。天刚亮,日伪骑兵就冲到我军有效射程之内,中队长钱复善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手榴弹以晴天霹雳,打得敌骑兵倒下一片。恼羞成怒的日军利用强大的火力压制我军阵地,其步兵趁机向我军阵地发起冲锋,三中队指战员集中火力进行有力回击,使日伪军一个个倒毙在我阵地前。战斗从佛晓一直打到响午,击毙日军50余名,伪军20余名。由于弹药消耗较大,加之日军不断增多,三中队决定分两路突围。向-围的10余名战士包括中队长钱复善在内,遭到埋伏的日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伍家山之战,我军共牺牲28名指战员。吃了败仗的日军兽性大发,竟残忍地将我阵亡将士的头颅全部割下,并放火烧山、烧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伍家山历经战火和盗伐的戕害,树木渐少,秃山渐增。1933年,应城县伍家山林场建立,营林面积1000余亩,树种以马尾松为主,1938年应城沦陷时停办。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元月,应城县伍山林场在原伍家山林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场部设于白龙寺旧址,至1985年,伍家山上有林面积2580亩,其中马尾松2260亩,杉木290亩,油菜30亩。

经过50多年的封山育林,伍家山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绿树成荫,百乌聚巢,野鸡野兔不时可见,有盘山公路可直达主峰。山内松涛阵阵,凉风习习。站在主峰抬头向北,蜿蜒的漳河堤和清清的漳河水尽收眼底;向东北眺望是一马平川,千里沃野,不尽良田,让人心旷神怡。

上一篇 汉川公园
上一篇 百石绿洲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1492.html
应城市周边景点
应城汤池温泉
应城汤池温泉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汤池温泉位于应城市22公里的汤池镇,由湖北汤池温泉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的,整体占地560亩,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建造,集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红色旅游以及完善的住、餐、娱、购配套于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汤池温泉储量丰富,水温高达72℃—79℃,日产量10400吨,属国内已发现的产量最大的温泉资源(目前国内经营的温泉项目中,产量最大的为4000吨)。其水中含有益人体矿物质48种,平均每吨水矿物质含量35千克之多,尤以对人体最有益的氡和氢含量之多而受青睐。不仅对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而且对镇惊安神、清热怯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
应城孔庙
应城孔庙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城的孔庙在应城公园内,是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景点和儒学圣地。应城孔庙作为儒学圣地,源于黉学。唐·显庆元年(656年),韦思谦任应城县令,始建黉舍。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谢良佐于县署衙的东边,修建了学宫(即孔庙)。南宋·绍熙年间(1194年),刘炳宰应城,兴建儒学,后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贾严又重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县夏玑修殿、庑、门池;明·天顺五年(1461年),知县周锋又增饰一新,并建明伦堂。八年(1464年),推官章禺于堂前辟两斋:左曰“日新”,右曰“讲习”,后为讲堂。不久,又毁于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
烧香台寿宁禅寺
烧香台寿宁禅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距应城城东五里处,有一座迭起的小山丘,在300年前的明末清初,就被人们命名为烧香台。传说很早以前,祖神爷看中了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准备在此显灵。但这里地处古云梦泽岸,时有鱼腥气随风吹来,祖神爷闻不得腥味,就放弃了这里而选中了木兰山。应城的善男信女去朝木兰山就在此歇脚。后来形成一种习俗,即大年初一出方后,主人不进家门,径直上路,行至这里,天已大亮,在此燃香一炷,心默大愿,以示其诚。于是烧香台就此得名。时至明末清初,有一名叫嘉太的和尚云游到此,便搭建了一个三角草棚,设一神龛供人们烧香朝拜,周围百姓始称草庙。不久,嘉太和尚四处化缘,在乡民绅士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