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汤池,因李白“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诗篇而闻名遐迩。抗日战争初期,陶铸及一批0人在此举办汤池训练班,由此点燃鄂中抗战烽火,更使汤池成为一座拥有重要革命斗争历史和地位的圣地。

1984年,-主席题写了“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的题词。1988年,时值纪念汤池训练班创办五十周年之际,经中央领导明确指示,在汤池训练班旧址上正式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纪念馆。10月28日,纪念汤池训练班创办五十周年大会在汤池召开,同时举行纪念馆竣工落成典礼,由曾担任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的任质斌题写馆名——“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于汤池风景旅游景区内。走进一座“工”字形的庭院,在院门前驻足,只见婆娑树影环绕花墙,将它掩映得极为幽静雅致。跨过门槛,绕过屏风,院中高耸一株冠如华盖的桂树。每年中秋前后,金桂飘香时节,这株桂树便绽放星星点点鹅黄的花朵,花香悠远绵密,令人心胸开朗明净。走入正厅,一尊两米多高的陶铸雕像扑入眼帘,他那投向远方的坚定刚毅的眼神让人立时肃然起敬,参观者的脚步也不禁轻缓了几分。陈列室5个展厅内,悬挂着多方收集的汤池训练班师生的百余幅照片以及大量的实物、资料,再现了汤池训练班师生当年学习、战斗和生活的情景。其中还有陶铸夫人曾志同志提供的极为珍贵的陶铸所作工作报告、诗词的部分手稿。

走出展厅,穿过回廊,眼前门楣上赫然醒目着“忠魂”

(湖北省民政厅赠匾)二字,笔法遒劲有力,犹如刀锋剑刃刺破寒空;跨过门槛回头仰望,又见“流芳”二字,字体圆润飘逸,又似高山流水千古传唱。长廊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十六块青石碑,分别铭刻着十六位革命志士的容貌与生平。他们或者为国家利益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或者为人民幸福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终息。张谦光、杨学诚、陈少敏、许明清、鲁尔英……一个个光荣的名字,一段段不朽的历史。碑廊尽头是烈士祠,陈列着鄂中地区革命烈士(县团级以上)英名录,共229人。“英名留千古,曙光照四海”,那些可歌可泣的岁月,虽然已是遥远的昨天,却永远震荡着历史回音。

在陶铸夫妇的卧室里,桌上依然摆放着照亮过黑暗的煤油灯,墙上依然悬挂着1938年二人在汤池训练班的留影,简陋的澡池也依然保存着。照片上陶铸夫妇面容消瘦,衣着单薄,却胸怀坦荡,壮志凌云。党外民主人士李范一先生曾亲笔为陶铸写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条幅,至今仍挂在卧室的墙上,保存完好,令每一位参观瞻仰者时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热情与朴0生。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孝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每一位来访者在这里参观学习,瞻仰旧址,缅怀先烈,不断地追忆,在那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历史天空下,曾经回荡过的一曲曲斗志昂扬的抗日救国之歌!

上一篇 应城孔庙
上一篇 烧香台寿宁禅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1496.html
应城市周边景点
应城汤池温泉
应城汤池温泉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汤池温泉位于应城市22公里的汤池镇,由湖北汤池温泉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的,整体占地560亩,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建造,集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红色旅游以及完善的住、餐、娱、购配套于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汤池温泉储量丰富,水温高达72℃—79℃,日产量10400吨,属国内已发现的产量最大的温泉资源(目前国内经营的温泉项目中,产量最大的为4000吨)。其水中含有益人体矿物质48种,平均每吨水矿物质含量35千克之多,尤以对人体最有益的氡和氢含量之多而受青睐。不仅对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而且对镇惊安神、清热怯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
烧香台寿宁禅寺
烧香台寿宁禅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距应城城东五里处,有一座迭起的小山丘,在300年前的明末清初,就被人们命名为烧香台。传说很早以前,祖神爷看中了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准备在此显灵。但这里地处古云梦泽岸,时有鱼腥气随风吹来,祖神爷闻不得腥味,就放弃了这里而选中了木兰山。应城的善男信女去朝木兰山就在此歇脚。后来形成一种习俗,即大年初一出方后,主人不进家门,径直上路,行至这里,天已大亮,在此燃香一炷,心默大愿,以示其诚。于是烧香台就此得名。时至明末清初,有一名叫嘉太的和尚云游到此,便搭建了一个三角草棚,设一神龛供人们烧香朝拜,周围百姓始称草庙。不久,嘉太和尚四处化缘,在乡民绅士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
应城孔庙
应城孔庙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城的孔庙在应城公园内,是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景点和儒学圣地。应城孔庙作为儒学圣地,源于黉学。唐·显庆元年(656年),韦思谦任应城县令,始建黉舍。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谢良佐于县署衙的东边,修建了学宫(即孔庙)。南宋·绍熙年间(1194年),刘炳宰应城,兴建儒学,后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贾严又重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县夏玑修殿、庑、门池;明·天顺五年(1461年),知县周锋又增饰一新,并建明伦堂。八年(1464年),推官章禺于堂前辟两斋:左曰“日新”,右曰“讲习”,后为讲堂。不久,又毁于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