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白云岩
新邵白云岩
新邵白云岩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新邵县,白云岩俗称“白云樵隐”,为宝庆十二景之一。白云岩位于新邵县巨口铺镇白云村。白云岩山高百仞,绵亘十里,地势蜿蜒,群峰耸立,岩高洞深,古木拥翠。相传,每逢黑夜,巍巍山岩,白云掩映,如同白昼,因而得名。

白云岩,历为佛教胜地,据《宝庆府志》记载:“宋宝佑年间,僧宝鉴披荆斩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缘所在,盘坐其中,不食不语,后有采樵者见之,感其神异,乃设供养,始开此洞,后僧坐化其中……”此乃成为白云岩佛地始祖。尔后,声灵显赫,威震三湘,影响近至湘中各县,远达东之湘、南之祁、北之梅溪、溆浦等地,潇湘文人骚客常来此旅游观光,求神拜佛的信士纷纷前来朝拜烧香。说到白云岩的历史渊源,后人曾有诗云:白云岩上白云奇,岩豁神人紧相依,宝鉴禅师葬古寺,声灵堪与峨眉齐。

白云岩,山高林翠,风光幽雅多姿。山麓有“慈寺”,众称“脚庵”,寺院已毁,仅存香炉。随石级盘山而上约一华里,有“关龙亭”,两山对峙,下临深壑,陡峭绝壁,飞泉倾注,蔚为奇观。亭外一龙翘着屹立,形态十分壮观。相传:著名佛教胜地四种峨眉山大雄宝殿曾有青、白二龙相护,后青龙独自离殿,漂流九州,最终降落白云岩,前人为使青龙安居,又雕一白龙,与青龙对面相伴,并在龙尾修建一亭,故曰“关龙亭”,文革时亭被拆毁,龙首砸落,现龙已修复。

过亭步行两丈余,有一石拱桥,称“会仙桥”,桥状如虹,桥下有“望月潭”,正处龙首须下,水清见底,游鱼可数,龙首、山色倒映潭中,实有人间瑶池之妙。过桥拾阶而上即到“观音阁”,亦称“花庵”,寺内塑像造型逼真,寺外奇花异草斗艳,山鸡黄雀不时点缀其间,令人叫绝。

十年浩劫期间,正殿被毁,横庵已拆,花鸟不复存在,现偏殿已整修,神像肃穆,香客不断,烟火兴旺。随石级直上两丈高便至,“昆庐寺”又名“中庵”,是白云岩的中心,寺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紫烟缭绕,钟声回荡,游客香客络绎不绝。由石级向上曲绕攀登千余级,便是“妙音寺”,位居云岩顶处,故亦曰“顶庵”。寺建岩内,大殿门与岩口相齐,岩深似洞,宽敞开豁,飞檐卷起,高两丈有余,建筑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殿门左右阔五丈,深十余丈,石岩凸凹,流乳凝结。殿中观音端坐,远近信士,多来朝拜,香火旺盛。岩洞正中有墓,传为宝鉴禅师葬地。墓旁五米处有一小水池,常年晶莹透亮。岩洞外悬崖绝壁,怪石林立,古树参天,花草茂盛,石径通幽,雄伟壮丽,一岩百景荟萃,奇异多姿,这是白云岩独特的自然风光,是引人入胜的旅游观光和烧香拜佛胜地。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白云岩烟火兴旺,香客游客接踵,多至万余人。

白云岩盛产“桂丁”茶,历为明、清贡品,味甘甜凉口,久置不馊,白云岩水豆腐细嫩味鲜可口,闻名湘中。

巨口铺镇:巨口铺,地处新邵县西北部,距邵阳市区约30公里,距新邵县城约30公里。镇政府所在地巨口铺,昔为通商大口埠,是新化、冷江至邵阳的必经之道,曾设驿铺,故名。明清时,是宝庆四大名铺之一,曾有“北路巨口铺”的美誉。全镇辖4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1786人。 境内多山地丘陵,东部系山地,最高峰是板峰子山铜鼓顶,海拔1226.1米。全镇区域面积…… 巨口铺镇详细信息++

上一篇 邵阳北塔
上一篇 雷公洞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4484.html
新邵县周边景点
新邵白水洞
新邵白水洞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介绍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湘中新邵县境内,核心景区在严塘镇白水村。早在明代,白水洞就是湘中的旅游胜地,文人墨客纷来沓至,多有赞咏。清人杨太灏著有《白水洞游记》、李厚培著有《白水洞纪胜集》。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于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4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AA级旅游区。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以其山青水秀、洞幻石奇、人文攸丰而著称于世。风景区现有景点480多处,一级景点30处,省、市重点保护文物8处。自然景观有"高峡平湖"、"流泉飞、瀑"、"地下溶洞群"、"一线天"、"洞天门"、“白龙洞”等,“白龙洞”以洞奇和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