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
  •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教育基地
马坝人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曲江区,马坝人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普教育基地

马坝人遗址就在马坝镇狮子岩,是两座石炭纪石灰岩孤峰,远观如狮伏地,头低尾高。山中溶洞纵横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水清且洌。

1958年在狮头山北面第二层溶洞中的一条裂隙发现人类头骨化石,粘接后,计有额骨和部分顶骨,右眼眶及鼻骨的部分,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早期类型人类化石。

马坝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去韶关市区西南20公里,可见南北并列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其形如狮,故名狮子岩。岩内洞穴纵横,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底层终年积水,水质清洌;岩外草青木绿,郁郁葱葱,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马坝人遗址正坐落其中。

马坝人头盖骨的发现纯属偶然。1958年的一天,曲江县马坝乡农民在狮子岩附近烧制土磷肥时,发现了10万年来默默躺在溶洞山石裂缝中的马坝人头骨化石。

马坝人头骨化石主要为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属一中年男性个体。马坝人头骨比起生活在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保留猿人的特征:眉骨前缘向前突出,头顶盖低平,前额部向后倾斜,口吻部阔平尖出。据科学测算,马坝人距今12.9万年左右,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

住在狮子岩的马坝人,茹毛饮血,打制石器,周围生活着众多凶猛的野兽,现已发现动物化石中有大熊猫、虎、剑齿象、纳鸡象、野猪以及中国犀等。在出土的马坝人头骨上,就留有被野兽咬伤的痕迹。

在1989年封开垌中岩人发现之前,马坝人的发现,为完善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即从猿人(北京人)——古人(马坝人)——新人(山顶洞人),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料。它是人们了解从猿到人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发现,曾被列为建国初“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也是马坝人比封开垌中岩人名声更大的原因之一。

然而,马坝人的价值还不仅于此。在复原了马坝人的头盖骨后,专家们惊讶地发现,马坝人的一些特征竟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十分的相似:眼眶都比较圆,而中国出土的许多古人类化石的眼眶是长方形的。

尼安德特人,出现在欧洲的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除了某些较原始的特征外,尼安德特人基本上与现代智人相当,统治了欧洲6万年,却在4万年前突然消失,其消亡是世界古人类考古的一大谜团。而马坝人具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又使这个谜团更加扑朔迷离。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人类起源学的研究方面,年代上限已可上推到两百万年前,而年代更早的古猿化石也在不断被发现,因此有学者提出,位处东亚的这块土地是人类又一个重要起源地区。这无疑是对传统的人类起源非洲说提起挑战。

马坝人,谜一般的身世令世界着迷。

1961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坝人博物馆即韶关市曲江区博物馆,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3公里的马坝人遗址景区内,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峡遗址和马坝人遗址相邻,是以著名早期人类化石“马坝人”命名的遗址博物馆。创建于1978年,承担着韶关市曲江区的文物保护管理、收藏、研究和展览工作,2000年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有馆舍建于1988年,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2400平方米,库房面积600平方米。陈列内容主要有:“马坝人”陈列、“石峡遗址”陈列、“古代陶瓷精品”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视察曲江”图片展、“张九龄纪念馆”陈列。馆藏文物包括化石、石器、陶瓷、铜器、铁器、玉器、书画及革命文物,共4441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二级文物38件套,三级文物332件套。2009年起全面实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平均每年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作为省、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发挥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和科技兴国战略窗口起到了重要作用。狮子岩位于曲江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韶关市区18公里,是闻名中外的马坝古人、石峡文化遗址所在地。狮子岩由南北并立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构成,由北遥望如卧狮酣睡,由南远眺则如雄狮起舞,因而得名狮子岩,岩内洞穴纵横,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当地的“马坝人”遗迹和“石峡文化”遗址闻名中外,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在银岩内复原了12万年前马坝人的生活群像,在桂花岩内再现了四五千年前马坝新人生活群像,洞外有多种游乐设施,有仿古式的“野烤峒”和“狩猎冲”,可乘仿古独木舟游洞中湖。曲江马坝狮子岩,由狮头山,狮尾山组成,这里出土十二万九千年前的“马坝人”头骨,是“石峡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一千多年前,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得心要到南华寺,曾隐居参禅此岩。据《曹溪通志》记载:“在寺西十里有巨石卓起,高数十丈,其中有岩,郡慧能师尝隐居于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在狮子岩后六祖隐居的山洞口建起一座佛寺,取名招隐寺,并将六祖像供奉于内,继而历年香火不断,逐渐成为古时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狮岩招隐”。招隐寺主洞规划建殿堂,沿洞塑十八罗汉,下层岩洞为观音殿,再往下的岩洞为“十八层地狱”现已修建了上山石级、大殿、六祖像等。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另规划建藏经阁、客堂、厢房、库房、厨房,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用地约二亩。张九龄纪念馆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人遗址景区内,为韶关唯一的一座张九龄纪念馆。该馆建于1988年,当时为纪念张九龄诞辰1310周年而建。馆内收藏有张九龄家族族谱,布置有纪念张九龄书法、摄影作品展览,门前塑有张九龄雕塑像。石峡遗址位内包含4个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堆积,第一层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第二层是距今5000—4000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层;第三层是距今3800—3100年的早期青铜文化层;第四层是时代与中原地区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相当的晚期青铜文化层。遗址发现柱洞、灰坑、陶窑等遗存,清理墓葬136座。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填补了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为探讨与邻近省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同时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考古学和历史学都有重要意义。

马坝镇:该镇是曲江县城所在地,距韶关市中心15公里。国土面积1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5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9003公顷;2002年总人口9.8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有17个村委7个居委,234个自然村。境内交通发达,京广铁路、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韶关市南进出口就设在境内)贯穿全镇;水运畅顺,北江河货运码头10多个;移动电话等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境…… 马坝镇详细信息++

上一篇 南水狩猎场
上一篇 曹溪温泉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1295.html
曲江区周边景点
曹溪温泉
曹溪温泉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曹溪温泉位于韶关市曲江马坝,经京珠高速公路沙溪出口,南华寺向北2公里,是广东最大的温泉别墅度假村,占地50万平方米,毗邻南华寺、马坝遗址、丹霞山等风景名胜,距离广州仅2小时的车程;依山傍水,是度假旅游之圣地。有103个富含氡、偏硅酸的养生温泉池,130多栋别墅,700多间纯别墅享受的高级客房,7间大型会议室(最大的可容纳300人)11月底,荣获“广东十佳优质温矿泉”最佳人居温泉等称号。2003年下半年全面开业后,接待国外、港澳台人士达到5万人次。度假村内有103个富含氡、偏硅酸的养生温泉池,130多栋豪华别墅,1300多间纯别墅享受的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在曲江区美丽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盛装开园。这是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促进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建设国家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取得的又一骄人成果。旅游是城市之窗,文化是旅游之魂。“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实现了温泉、森林的自然生态与禅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目前我市最大型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度假项目。景区占地面积约17公顷,内集禅修、温泉、度假、养生为一体,充分利用既有优质地热温泉资源、优美清凉山景,完整诠释韶关山水自然之美,突出以“禅文化”为特色的核心理念。“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森林温泉世界”以禅修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普教育基地

马坝人遗址就在马坝镇狮子岩,是两座石炭纪石灰岩孤峰,远观如狮伏地,头低尾高。山中溶洞纵横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水清且洌。1958年在狮头山北面第二层溶洞中的一条裂隙发现人类头骨化石,粘接后,计有额骨和部分顶骨,右眼眶及鼻骨的部分,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早期类型人类化石。马坝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去韶关市区西南20公里,可见南北并列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其形如狮,故名狮子岩。岩内洞穴纵横,遍布形态各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