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拈花寺
麻涌拈花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麻涌拈花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莞城街道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樟木头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望牛墩镇中堂镇高埗镇松山湖东莞港东莞生态园东莞生态园,麻涌拈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拈花寺位于华阳湖湿地公园内,拈花寺的名字源于“世尊灵山会上拈花示笑”,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会祖心意。

史料记载:古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距今已有640余年的历史了,因位于马元河边,故命名马元寺;在公元1645年间,又有麻涌乡绅萧礼有,出资扩建马元寺,为方便信众烧香礼佛,在寺前建了一座木桥,因木桥雕龙画凤、做工精妙、命名为花桥。古寺与花桥相映成趣,日出氲氤绕桥,恰似云中。如同天桥一般,夕阳西斜照在桥面,宛若彩虹,构出一幅水乡绝佳美景,造就了文人墨客广为赞颂的麻涌八景之一。

花桥佛庙当时在人们心里,有着难以割舍的神往情怀,相传麻涌第一名人——文官挂武印,功在明室的萧奕辅到此进香,当年就高中进士,故广东省内麻涌周边及水乡地区的信众,对佛庙更是敬之有加,广大信众来自于四面八方,烧香礼佛、祈求平安、家道兴隆、香火鼎盛一时。

缘生缘灭、有生即有灭、有兴即有衰,由于历史原因,佛庙及花桥,于1995年,折毁倒塌消失。岁月无声却已远,古道有情遗芳容,沉寂已久的这片净土佛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繁荣富强的和谐社会里,精神文明促使着信众的心灵,大家并没有忘记这片神圣的地方。

政府的关心,信众的呼吁,在这个爱国爱教的热潮中,释子了空,于2015年春,来到这个风景如画,鲜花盛开的花阳湖畔,是告别已久的祈盼、向往,是游子归来的倾心、神交,我当即发愿,修复古寺,满众生愿。

花桥不复在、古寺不复存,但根深蒂固的花桥佛庙情怀,大家提出还以“花桥佛庙”命名,又觉得俗气,最后根据花海漂流;花阳湖;花桥;鲜花盛开之趣,使终离不开一个“花”字。经村委、镇政府领导一起磋商,命名为“拈花寺”。

拈花寺――源于“世尊灵山会上拈花示笑”,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会祖心意。拈花一笑,“是禅宗以心传心的甚深妙义”,心领神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的般若境智,同时也希望花开莲池,果熟万家。让大家都有一个清修之所,最终见性成佛。

麻涌镇:麻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黄金腹地,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东距东莞市区22公里,西距广州市区29公里,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桥相通。全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约11万,其中户籍人口7万多,外来人口4.3万,下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土地资源丰富,平原辽阔,有35公里长的海岸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 麻涌镇详细信息++

上一篇 牛过蓢古村
上一篇 大岭山观音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1764.html
东莞生态园周边景点
逸颐艺舍博物馆
逸颐艺舍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逸颐艺舍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彩霞路129号,环境幽雅,设计独特。我馆推崇“保存与保护、尊重与欣赏”的文化理念,主要从事艺术品收藏、展览陈列、艺术交流与合作,为个人、机构和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艺术顾问服务,让客户通过参与艺术鉴赏与收藏提升其个人品味,树立其机构或企业公共形象。我馆本着成为一个文化地标,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文化符号。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反哺博物馆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我馆于2011年开始筹建,建筑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展厅设施、灯光照明、消防报警、安全监控系统达到国际水平。馆内主体建筑有

广东省东莞市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级森林公园

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樟木头镇石新社区内,距镇中心区1.5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是集生态观光、宗教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观音山原名观音肚山,是樟木头境内东南屏嶂诸山之一,与双面髻山(主峰海拔791.3米)、大细锅、笔架山、仙宫岭、飞鼠山、尖峰等群山互绕,海拔为450~750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观音山森林覆盖率达99%,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1100个,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332天。植被完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据专家考证,常见植物种类有73类,199种,属国家保护的植

广东省东莞市
塘尾古村落
塘尾古村落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塘尾明清古村落是东莞现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古村内共有书院19间,古榕树21棵。李氏宗祠气势雄伟,历史悠久;建于明代的围墙,是东莞市现存最完好的古村围墙。塘尾明清古村落对研究明清时期珠三角的建筑风格、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以至于岭南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塘尾明清古村落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

广东省东莞市
东莞植物园
东莞植物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东莞植物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占地面积约420公顷,园区规划面积200.5公顷。北向市行政办事中心和东莞CBD,西面水濂水库,东邻同沙生态公园,南接水濂山森林公园和现代农业科技园,通过区域绿道等城市绿脉相连,组成了东莞市核心区的生态绿肺。东莞植物园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东莞县国营板岭林场,1998年改为“东莞市植物园”,2006年与“绿色世界城市公园”合并更名为“东莞植物园”,为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下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一座以“植物保育、科普教育、生态休闲”为主要功能的风景园林植物园,被评为“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科

广东省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