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滩
风滩
风滩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平昌县,风滩在平昌县城巴河下游11公里处,是巴河第一大险滩。

古时行船至此风险大,故名“风滩”。古滩道由河西“龙舌子”而下,因水急弯多,事故频生。自清朝康熙年问,于河东凿新漕口后,船只才改道于此,自此设有滩师。滩头山顶有一古庙,民称老观庙,实为王爷庙,因过往船舟信奉“镇江王爷”,庙中神像较多,香火不断。每年正月十五烧香朝庙,人群络绎不绝。每遇天早,抬着木雕孙悟空神像祈雨,一路人流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庙前临河处,有高约二丈一巨石,名“香炉石”,石上刻有“险行水上”四个篆体大字。上下客货船为祈保平安,至此无不焚香化纸于石前。庙左侧上方有一亭,名碑亭,内竖八石碑,系记载开凿新漕及古庙建造之事。摇亭则碑动。亭下30米处是一片沙丘,每当阳光照地,因折射而呈现七彩光环,故有“摇亭碑动厦楼现”景观。沿庙脊北上,最高点为青龙嘴。此处,一些民间墓碑上有“青龙涌浪裕后昆”之句,因而有“青龙戏水风滩浪”之说。滩头一石埂直通两岸,谓之“石龙过江”,传说系岳家寺余氏风水,余家在清朝两代连续出一进士、一翰林。庙梁尽头一岩穴有字纸坟一座,亦说是余家骨灰葬地。

大风滩连着小风滩,全长华里许。大滩正漕中一路怪石嶙峋,如鸡翅膀。枯牛石、高马石、人头石、红盘石、猪下巴以及小风滩的蜂子石,均为险恶之处。

民国年间平昌县尚无公路,背挑格魄纸(即金裱纸),从蒙溪乘船的背二哥至平昌后,经长安古道上至陕南各地,船运物资下达合川、重庆。凡过往航船行至风滩时,必由滩师领航或亲手把舵稳梢。上水重载如盐巴、糖果类,必须减载过坝,即由搬运工运至滩头,其船方能过滩。当地由100多名男女组成的常年拉纤队拉船时,“脚蹬石头手爬沙,声声号子把船拉”的那种激烈场面,真是气吞山河。

“文革”时,庙中神像及碑亭尽毁。建国后,航管站在整治河道中,除将滩中险石暗礁炸掉外,并用条石拦水归道。在空庙内还设过绞滩机用于拉船。建修风滩电站时,机撤庙毁,香炉石也被采石工打掉。1979年风滩电站阻航后,江水成平湖,大小风滩均不复存在,景点已迹销影没。有“七景”诗尚存:

香炉石

老观庙前一巨石,形似香炉自古奇。“险行水上”今何在,庙毁石亡情依依。

摇亭碑动

四脚木柱撑一亭,内竖八碑载古今。儿时摇亭碑身动,沙滩“蜃楼”观奇景。

风滩雪浪

青龙戏水风滩浪,十里遥闻咆哮狂。倘若夜间潮声起,神仙过滩也着慌。

石龙过江

石龙过江天生成,为此岳家耀余门。神话代代传如此,众说纷纭到而今。

猪下巴

滩尾江边猪下巴,船行上水一关卡。多少船只遭于此,非怪船员声声骂。

红盘石

滩中红盘一道坑,从古滩师惧三分。

自经河道整治后,过往船只方太平。

牯牛石

滩中一石名枯牛,其首高昂望滩头。

船进漕口忆绝招,“掀舵傍石”自无忧。

上一篇 巴山农耕文化陈列馆
上一篇 川陕苏区平昌县革命文物陈列馆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8432.html
平昌县周边景点
三十二梁
三十二梁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三十二梁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和青凤镇境内,紧邻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口,距离平昌县城20公里,主要包括千佛山、马垭风情小镇、龙井芍药花海、龙尾茶文化产业园等四大景点,总面积25.5平方公里。景区三面环河、山水相依,内有大小山峰三十二座,松海浩荡,云蒸雾绕,花香鸟语。始建于唐代的千佛殿,古韵悠长;见证科举的刘家大院,古朴端庄;历经300多年沧桑的蔡家大院,如今保存完好。近年来,通过种植万亩七彩林、5000余亩芍药花海、万亩生态茶园、10公里樱花长廊等,景区成为巴中、达州乃至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游客观光旅游、赏茶品茗、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佛头山旅游景区
佛头山旅游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佛头山森林公园佛头山森林公园位于平昌县城所在地江口镇北侧,通河、巴河、龙潭三面盘绕,众山簇拥环护,状如众星拱月。佛头山因传说“观音大士派佛头童子下凡镇守龙潭溪”而得名。景区经营面积293公顷,海拔400-723米,森林覆盖率达90%。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批准为A-风景区,2003年作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佛头山景区气候温和,风景旖丽,峰峦磅礴,云山雾海,佛光若现,两江汇流,洪波素练,无不壮丽绝伦,莹洁清新。大高差、陡山坡、窄岭道、峭绝壁,支梁上踏出通幽小道,悬崖中露出聚仙山洞,V形谷鬼斧神工,奇石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驷马水乡
驷马水乡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驷马水乡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口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依托湿地体验、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新型工业的水乡文化旅游之地,以孝道文化、水岸人家风情为基点,建设而成的孝道文化园、水上游乐园。主要景点有清洁能源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孝道文化园、驷马国家湿地公园。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白衣古镇
白衣古镇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白衣镇古称柳州,又名白衣庵,位于平昌县东的巴河岸边。“太阳出来照东门,巴河有个柳州城,柳州城里出美人。”这首民歌所说的柳州就是白衣镇。传说又叫“美人镇”。白衣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史料载,始建于秦汉时期,方圆十余里为古柳州遗址。因古时河边有四五人合抱的柳树,绿荫遮天,覆盖古镇,巨枝十数丈,延伸到河对面,行人不假舟楫,可从大树枝上来往,柳州因此而得名。明、清设永睦县。清嘉庆年问因发生一起谋夫案而降格永康镇。清咸丰年间遭火焚,唯白衣观音庙幸存,故俗称白衣庵。清光绪年间,奉旨重建,取样皇宫,大兴土木,动用州、巴两河十三年河道税银,并在各省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